陳清池
摘要:當下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然而,國家的優勢競爭力歸根到底還是科技力量的競爭,各方面人才的競爭。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對教學發展的影響是具有革命性的,我國當今教育的改革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單一的傳統模式已然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利用互聯網,通過大數據分析,切實精準地掌握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和對知識點或者題型的理解誤區,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動態地實行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既是國家的要求,也是時代的必然。基于此,本文就“互聯網+”思維模式下的高等數學教學策略展開了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模式;高等數學;教學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時代的必然,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立足時代,順應改革,在高等教育重視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的過程下,高等數學教育應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畫龍點睛為最終結果,及時找到學生問題,并有效、高效地解決學生問題。以人為本,讓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幫助學生細化落實知識,重視學生本身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存在的差異,從根本上解決每位數學學習上的瓶頸問題,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突破,每一堂復習課學生都能做到有效甚至高效,對復習課的教學實施手段和方法研究勢在必行。
一、積極開發“互聯網+”思維模式下的教學資源
當下是“互聯網+”的時代,在線課程資源的學習支持服務的意義更為重大。而優質的在線課程資源的應用是促進高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此外,還要將學習支持服務理念引入在線課程資源的建設實踐中,因為通過資源進行教和學的活動過程,就是使用與被支持的過程,通過在線課程資源平臺和課程資源的主講老師所提供的全方位的學習支持服務去完成知識的學習。所以,我們一方面,可以在不侵犯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將已有的和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優質資源收集起來,進行整理和加工,尤其是對國外的優質課程資源實現本地化;另一方面,可以自主建設優質的課程資源。建設在線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應當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資源的類型應多樣化。既有任務性的資源,也有知識、方法性的資源;既有測試性的資源,又有案例、成果性的資源;既有靜態的資源,又有動態的資源;既有平面的資源,又有立體的資源。目的在于讓多種類型的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利用多個維度的資源去刺激學生不同感官,從而達到激發思維的效果。
第二,資源形態要形象化。例如,對于學生來說那些較難理解和抽象的高等數學原理和結構等知識應該盡可能地通過動畫或視頻這類形象、可視化的方式去呈現和說明。
第三,任務導入要趣味化。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知識本身就是一件乏味、枯燥的事情,特別是在線上這種缺乏與教師和同學面對面進行情感交流的環境中,想要吸引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在線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特別在內容開始前的導入部分要精心設計,增強趣味性。
二、“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學生問題能力的培養
與其他學科相比,高等數學更具抽象性,“互聯網+”思維模式恰恰可以變這種抽象性為形象。想要學生養成更為直觀立體的新型思維,往往離不開師生互動的問題化教學,一問一答中更能使“互聯網+”思維的橋梁特性得以發揮,使高等數學教學變得具體而生動。然而,如果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過多,不僅會造成學生思考上的負擔,而且會減少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從而導致不利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問題多是影響學生提出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提出的問題過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會減少,學生思考不深入,也就提不出問題。因此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等數學課堂上,對于教師提出問題的數量一定要合理。
問題應成系列,形成問題網絡。每個教師的性格與個人素養相異,就會導致大家的教學風格都不盡相同。教師提出問題時總是喜歡使用一定的口頭禪,如在一句話后面加上對不對?是不是?對吧?是吧?等這樣的問題。教師的本意可能是為了讓學生進行思考,但是學生對于這種問題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做出回應,不利于學生的思考。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思維模式的滲透,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它在教育中的普及和應用,給大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和變革受到了極大推動,而高等數學學科作為大學學習中的重要支撐性學科,其教育教學策略也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轉變。作為培育大學生的溫床,我們應該加快高等數學教育的信息化進程,積極開發高等數學的教學資源,才能適應這種新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優勢基于在線課程資源平臺以達到線下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的有效融合,才能適應“互聯網+”思維模式并逐漸推動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劉東艷,范素軍,李芳.“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等數學線上教學模式探究——評《高等數學學習指導》[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233.
[2]王愛華.“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等數學線上教學模式探究[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1(03):24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