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于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被提到了發展的日程上。公共圖書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服務政策,包括錯時、延時開放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增強保障能力等。這些措施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公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發展意義。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服務模式;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3-0-03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以及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福建省公共圖書館等文化服務單位紛紛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服務政策,包括錯時、延時開放服務,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增強保障能力等。筆者所在的漳州市圖書館在關于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這個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和改進,現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加以總結,以期對今后的工作有所啟發。
1 認真開展錯時、延時開放工作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GB/T28220-2011)規定,省級公共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64小時,地級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60小時。漳州市圖書館屬于地級館。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對文化的需求,更好地保證公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漳州市圖書館決定每周開放70小時,實行錯時、延時開放政策。除了特殊情況外,如疫情防控或者閉館維修等,漳州市圖書館實行全年免費向公眾開放(預先公示的閉館日除外),國家法定節假日堅持開館,為公眾借閱書籍活動、參與讀者活動、參觀展覽等提供方便。
漳州市圖書館自2021年起實施錯時、延時開放政策,效果顯著,讀者反映良好。由于全館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足,因此只留報刊部作為錯時、延時的開放點。報刊部綜合了報刊書籍借閱功能、盲文借閱功能、讀者自習功能、電子閱讀本閱覽功能、志愿者接待和登記功能、政務公開信息查詢功能、過刊查詢功能、過期報紙查詢功能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其包括了圖書館的大部分業務,所以開放報刊部基本能滿足讀者的正常需求。開放時間為8:30~21:00,全天開放時間共12.5個小時,基本滿足了讀者的閱覽和自習需要。特別是夜間的開放,給白天有工作的讀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此舉一經實施,就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和一致肯定,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公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
漳州市圖書館的人員編制有限,各部門人員各司其職,因此能安排到流通部門的人員并不多,再加上錯時、延時開放,人手就更加緊湊,于是任用編外人員就成了其解決人力不足的一個方法。為了更好地推進錯時、延時開放工作的常態化發展,漳州市圖書館克服種種困難,保證了延時開放工作的正常進行,并將此項工作做得非常漂亮,得到了讀者的一致好評。目前,漳州市圖書館已經把錯時、延時開放作為常態化工作常抓不懈。另外,根據本地和本館的實際情況,認真總結了這段時間錯時、延時開放工作的經驗,并階段性地開展效益評估,科學決策,動態調整工作方案,從而使錯時、延時開放工作更富有本館特色,更符合本地本館的實際需求,并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錯時、延時開放工作更加常態化地開展。
2 積極創新服務模式
2.1 保證圖書館的基本服務
在保證錯時、延時開放服務有序進行的情況下,漳州市圖書館仍一如既往地做好外借流通、微信公眾號、微博、手機APP等基本服務。其有三個作為借閱的流通窗口,分別是報刊部、少兒部、外借部。報刊部主要負責借閱期刊、盲文雜志、殘障圖書等,可查詢政務公開信息、過刊信息以及1950年至今的過期報紙,還負責接待、登記及安排志愿者工作,同時兼顧了自習室的功能。少兒部主要負責幼兒到初中生的閱讀書籍。外借部負責成人的圖書外借。基本服務的閱讀區域有報刊部的電子閱讀本閱讀區、讀者閱覽報紙和閱讀當月期刊的閱覽區、閱覽繪本的少兒閱讀區等。漳州市圖書館常年使用的服務平臺有微信公眾號、微博、手機APP等。在錯時、延時開放期間,這些主要的借閱窗口、閱讀區域以及服務平臺都是正常向讀者開放,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2.2 拓展服務陣地
2.2.1 積極開展送書上門服務
自2015年始,漳州市圖書館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余積極主動地為視障讀者送盲文書籍,同時把他們“摸讀”過的盲文期刊帶回來。視障人士因生理上的缺陷,常常會不同程度地產生自卑等不良心理[1],更需要被關愛、被傾聽,因此工作人員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會利用送書的機會坐下來陪他們聊聊家常,關心他們的生活,甚至在得知他們生活上的某些困難后,會盡己所能給予幫助,給視障讀者送去很多溫暖和支持。
2.2.2 把閱讀服務活動推進景區
近年來,政府倡導把公共文化服務推進景區,豐富景區、度假區、鄉村旅游點、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場所的文化元素,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服務,增加文化體驗項目,把旅游公共場所打造成傳播文明、體驗文化和展示風土人情的重要窗口等[2]。為響應政府的政策號召,漳州市圖書館積極推動文旅融合,認真探索公共文化設施嵌入旅游景區景點,把閱讀服務、群眾文化藝術服務送進景區景點。例如,在古城老街舉辦送書活動,與多個單位一起設點,免費送書給游客及市民,同時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讀者活動,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圖書館。
2.2.3 加大建設分館的力度
為了方便市民借閱圖書,漳州市圖書館大力推進圖書進社區活動。目前,經多方協調,克服各種困難,建立和運營了兩個分館。一個是和某大型商場合作,圖書館負責圖書配送和運營指導,商場負責日常管理和借閱圖書,雙方分工合作,實現雙贏。另一家設在人流量大的西苑湖公園。與西苑湖的管理方合作,對方負責館所,圖書館負責圖書配送和運營指導,雙方密切合作,熱情服務,把精神食糧送到居民的手中。
2.2.4 與書店、企事業單位等合作,做好文化服務共建活動
近幾年,漳州市圖書館和新華書店、曉風書屋、廈門外文圖書等友好單位定期展開各種形式的合作。例如,與曉風書屋建立圖書文化服務站,主動做好文化服務共建活動。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如與漳州的中小學、漳州監獄等合作,建立共建單位,每年送一些圖書到共建單位,適時更新各單位的圖書,這種主動的文化服務模式受到了共建單位的歡迎和認可。
今后,漳州市圖書館會加大工作推進力度,與更多的單位合作,在歷史文化街區、景區景點、文化創意園區、城市廣場等,創新打造一批融互聯網服務、文化沙龍、“非遺”展示、藝術展覽、戲曲表演等為一體的城市書房、清新書苑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務空間。
2.3 強化數字化服務
2.3.1 加強數字化建設
漳州市圖書館一直將數字化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開展數字文化服務,大力推廣智慧圖書館。目前,漳州市圖書館已經使用自助借書機和還書機、電子閱讀本、電子閱報機等。這些智能機器大大方便了讀者借閱,也提高了圖書館員的工作效率,推動了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此外,還建設了一系列數字化資源庫,如漳州地方文化特色庫,包括地方文獻庫、閩南文化庫、海西文化庫、歷史名人庫等;老劇本數據庫,包括漢劇提線、薌劇、皮影戲、四平戲、布袋戲等;族譜庫,族譜是漳州市圖書館的一大特色收藏,除了紙質版外,還設立了電子版的族譜數據庫,目前族譜庫收藏有1 687條數據。非物質文化遺產庫收藏了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內容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
這些數據庫給讀者查詢資料帶來了很大方便,同時也豐富了館藏資源,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數據庫還在不斷建設中,將來會有更多的數據庫。
2.3.2 加強新媒體建設
漳州市圖書館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手機APP等新媒體建設在不斷更新發展中,目前微信公眾號的關注量有4萬多,微博的關注量有1萬多。其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最新的活動消息,方便讀者報名參與;設置了借閱清單查詢,方便讀者了解自己的借閱情況;還設置了續借環節,即將到期的圖書,讀者不必到館就可自行在手機上續借,方便省時又省力。
3 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
3.1 搭建志愿服務管理平臺
漳州市圖書館依據《志愿服務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685號),成立了志愿服務中心,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了管理辦法,規范了志愿服務者和志愿服務活動的招募、登記及管理工作辦法。對志愿者的權利、義務、組織結構、工作內容、相關待遇、管理制度等也作了相關規定,并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管理。同時,通過微信、微博、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宣傳推廣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由專門的負責人接待、培訓、考核、分配、管理、獎勵等,給有志于為大眾服務的社會人士提供奉獻愛心的平臺和機會。
3.2 注重培訓提升志愿者的素質
漳州市圖書館認真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培訓,特別是對志愿服務技能的培訓,把志愿者培訓作為常態化工作來執行。邀請優秀志愿者、專業工作者,以培訓班、交流經驗的形式提升志愿者的服務素養,增強志愿者的服務本領,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水平,以期打造一支能力強、素質優、效率高的志愿者隊伍。在培訓過程中,加強分享交流,開展專題活動,引導志愿者相互交流學習,促進共同提升[3]。
3.3 做好每一期志愿服務活動
自2015年始,漳州市圖書館就開始給視障讀者提供義務送書上門服務,至今已經送出幾千冊次的盲文書刊,此舉得到了視障讀者的肯定,給他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從2015年春節始,每年春節之前都會組織免費送春聯活動,至今已經送出大小春聯近5 000幅。在一年當中最喜慶的節日來臨之際,讀者能收到這樣一份新年祝福,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此外,還給貧困地區的小學送圖書,以2021年為例,給漳浦縣的鄉村小學分別兩次捐獻了1 000多冊少兒圖書;聯合漳州監獄分隊一起做志愿活動,給華安縣貧困山區的小學捐獻了書籍和學習用品。
在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務后,漳州市圖書館及時總結經驗,對好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突出表揚宣傳。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適時推陳出新,選出一批有典型意義的志愿活動,作為示范進行推廣。同時,也對優秀的志愿者給予工作獎勵,增強志愿者的社會責任感和個人榮譽感;還定期開展一些評選活動,如優秀志愿者評選、優秀志愿服務案例評選等,通過評比激發志愿者的工作熱情,提高志愿者的參與度。
4 增強實施和保障能力
4.1 完善保障機制
錯時、延時開放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措施,是應新時代公眾對文化的強烈需求的產物,是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式。在實施之初,應加強文化旅游主管部門的組織領導和監督力量,建立專門的領導管理班子,加強統籌協調,制定一系列保障和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漳州市圖書館在實施錯時、延時開放服務的同時,主動積極地向黨委、政府報告錯時、延時開放工作情況,以期得到領導的支持和其他部門的配合。同時,錯時、延時開放增加了工作成本,漳州市圖書館加強與財政、宣傳等部門溝通協調,做好年度財政預算,以保證延時開放工作正常進行。在投入機制上,也鼓勵和引導社會的公益力量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和設施的建設中來,如以捐贈、投入等方式參與,讓更多的社會力量服務大眾,也是有力推動公共文化建設的途徑。
加強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也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有效方式。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圖書管理人才可以有效地推動圖書館事業更上一層樓。因此,應該進一步優化公共圖書館的職稱評審政策,增加圖書管理人員的培訓機會,提升圖書管理人員的參與度等[3],以期優秀的圖書管理人才輩出,為圖書館事業添磚加瓦。
4.2 做好宣傳和推廣工作
在國家越來越重視人民群眾享受公共文化權益的背景下,公共文化單位新的服務方式層出不窮,要讓大眾知悉,就必須加強宣傳推廣。圖書館應有效地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網站、手機APP等多渠道宣傳,加強信息推介、輿論引導、政策宣傳等,把相關的公告發布在場館的醒目位置,以提高公眾關注度和社會知曉率,從而吸引更多的公眾走進圖書館和利用圖書館,提高圖書館的使用率和社會價值。
5 結語
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質量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眾享有高層次精神文化生活的來源之一。因此,漳州市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部門,能與時俱進地采取相應的舉措,提高公圖書館的服務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公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發展意義。
參考文獻:
[1] 朱海英.談公共圖書館的視障服務[J].現代情報,2013(12):148-150,155.
[2] 畢緒龍.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和路徑思考[J].文化藝術研究,2020(12):1-7.
[3]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推進公共文化單位錯時延時開放工作的通知[EB/OL].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官網,https://wlt.fujian.gov.cn/zwgk/wlyw/ggfw/202106/t20210609_5617331.htm,2021-06-09.
作者簡介:胡秋碧(1979—),女,福建漳州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