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時代不斷革新,急需時代建設的高質量人才出現,而學生就是高質量人才的堅實儲備,所以要從教育入手,培養學生均衡發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活動融入生活背景之下,在生活中利用學生和教師的生活經驗,選取有趣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覺得自己是生活的“主角”,讓他們更愿意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改變傳統課堂刻板、無趣的特點,增加課堂的實踐性和趣味性,保證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陶冶自己的情操。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
高中化學是一門很有魅力又有些難度的課程,主要體現在:內涵較深,聯系廣泛、進度快,學習任務重、概念抽象,很多知識點并不是簡單記憶就能夠掌握,需要學生具備自行構建模型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師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其中最為有效的就是對化學進行生活化教學,以生活中生動有趣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識點。
一、生活化教學理論的提出
生活化教學就是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死板、無趣、單一的桎梏,將教學和生活中有趣的背景結合。陶行知先生曾強烈批判舊式教育是在摧殘人才,是在“死讀書、死教書和教死書”,為改變當時的教育現狀,陶行知先生總結提出了要進行“生活化教學”,即不應只進行呆板的課堂教育,掌握書本上固化的知識點,考出高分成績,而是需要學生不脫離生活,在全方面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掌握獲取、消化、應用知識的能力[1]。
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利用生活中的實際現象、案例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從而培養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參與到學習探究活動中,從而體驗和感受生活,更好地發展實踐創新能力。生活化教學以教材為終結,通過構建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在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協調發展。整個教學的過程,也就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感受體驗生活的過程。
二、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促進理論知識向實踐轉化
將理論和實踐進行分割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產生“高分低能”的“應試人才”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很多高分人才不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沒有體驗生活的知識積累,只是將自己禁錮在書本上,片面地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點,一遍遍記憶化學方程式,而不能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造成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脫離。
(二)培養學生的實干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面對當今世界高科技快速發展的局面,教師必須將培養學生的實干創新精神放在關鍵位置。古人有言:知言而不能行,謂之疾;此疾雖有天醫,莫能治也。意思就是說若是只知道道理卻不付諸行動是一種疾病,即便是神仙來了也不能救治。確實是這樣的,教育是十分需要突出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若是每個人只會學習不會運用,那不就是像一只只會計數的手表,除了偶爾需要或是當作裝飾品以外再無其他價值。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實干創新精神不僅是教育改革的重點,還是當下時代的要求[2]。
(三)符合新時代的市場需求
化學學科的教育模式應該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全面落實當前時代的教育教學理念,而生活化的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性,并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發展。對此,教師需要轉變教育教學模式,結合時代的發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調整,并結合高中化學教材展開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順應當前時代的教育需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培養更多的化學專業人才[3]。
三、高中化學生活化的現狀
(一)教師能力不足
學生的能力和性格不同造成學生接受知識程度也不相同,同樣教師之間的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作為教學活動中重要的引導者和參與者,一個好的教師能將有限的45分鐘發揮到最大效益,能實時關注學生的情況并進行指導,而能力不強的教師則恰恰相反,會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所以各位教師需要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相應的學習和改正,積極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質,為提高教學質量保駕護航。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是一個較為新型的教育理念,面對這樣的教育理念,許多教師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即便是知道這種教育理念更符合當下的時代要求,也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更有益處,但因能力不足無法正常實踐。這對推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要及時自省,多多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4]。
(二)與生活聯系不緊密
教育來源于生活同時也需要服務于生活,教師應從生活的各方面提取出有趣的生活經驗、捕捉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領悟到教育的魅力,感受教育的美麗。進行生活化教學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高中化學甚至所有學科都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如果高中化學是魚,那么生活環境就是供魚健康生長的水資源。換句話說高中化學知識充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十分顯著的實用性,若是學生能將這些知識點利用好,就能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便利條件,有效促進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另外,化學這門課程除了能促進社會進步和科技快速發展之外,還能培養學生優秀的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若是將化學和生活切割開來看待問題,那么學生就很難利用正確的化學知識和環境保護意識結合,無法有效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化學學科應與生活進行緊密聯系。
(三)教學理念陳舊
教學理念陳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物質條件、文化傳統和教育制度。從物質條件來看,任何理念都不能脫離其環境進行獨立產生和生存,當下雖然我國經濟在高速發展,但是仍存在教育水平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的現象。有一些偏遠的學校甚至無法使用現代化教育工具,也不能及時了解最新的教育訊息,嚴重影響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新型教育理念的推進。
四、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一)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增強教師生活化教學技能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力量和重要參與者,他們掌控著課堂的節奏,又是文化知識的直接傳遞者,只有教師對生活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保證該理論得以實現。所以要想有效推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順利進行,歸根結底就要提升教師生活化的教學技能。
教師要從根本上接受并愿意了解生活化教學對學生全方面發展的益處,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課”學習,獲取生活化教學成功的案例,吸收其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取成功案例中的可取之處。不僅如此,教師需要結合教材資料展開教學研究,在新課程理念下鉆研教材內容,將其中難以理解的知識利用生活化的方法進行教學,真正實現靈活支配教材。除此之外,還要提升對教學生活化素材的整合能力,比如:在講述“碘”這一元素的時候,就可以聯系生活:人體內也有碘,若是碘元素過多那就會產生甲亢病,并解釋碘中有何特質會誘發這一種疾病。
(二)教學設計中增加生活案例,促進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前面提到,化學和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它的身影。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化學生活化這一特性,積極地在教學設計里增加一些生活的案例,向學生說明化學和生活的聯系,告知學生生活中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化學現象,需要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愿進行生活化學習[5]。在化學教學中透過生活現象深入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生活化的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在通過生活現象進行思考時,需要對現象進行分析,并結合所學的知識解釋現象,在自主學習探索的過程中,才能理解問題的本質。
比如:吃飯的時候有時會不小心把污漬弄到衣服上,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要用洗衣粉或者肥皂進行清洗,為什么洗衣粉會有這么強的去污能力呢?原因是具有苯磺酸鈉,之后順理成章地講解苯磺酸鈉的化學式、特質和用途;饅頭是我們常常食用的家常主食,但是在進行蒸制之前是需要進行發酵的,面食本身不具備發酵的能力,所以要借助“堿”這種物質幫助面食成型,之后開始講解有關于“堿”的化學知識;在做氯試驗的時候準備紅色紙片放置于塑料杯上,紅色褪去說明氯氣在揮發,氯氣具有很重的毒性,之后借助這個實驗告訴學生潔廁靈和消毒液混合使用會產生氯氣,量多時能導致人死亡,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削去皮長時間不吃的蘋果表面會出現發黃,逐漸變為褐色的現象,這是因為蘋果中含有多酚以及多酚氧化酶,導致蘋果在氧氣、酚類、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出現氧化還原反應。
(三)多開展生活實踐活動,落實生活化教學
高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化學實驗中展開生活化教學,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真正發揮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和價值,落實化學科學素養的形成。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很多知識教師說一萬遍都不如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掌握得快,所以要在課堂中融入一些實踐性的化學實驗活動,在生活中也要利用化學知識多多開展生活實踐,將二者緊密聯系,利用實踐鞏固知識,也要利用知識改善生活中的問題,有效落實生活化教學和課堂的融合,讓化學真正走到生活中。
植物在生長的過程里對土壤的具體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些植物喜歡酸性土壤,但是有些植物則喜歡堿性土壤。學生的家里或是學校一般都有一些植物,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如何測試土壤的酸堿度,讓學生在生活中采集土壤并進行測驗。之后根據植物的喜好對現有的土壤酸堿度進行改良,讓植物更好地生長。這時可以引出常見的土壤改良劑有熟石灰、石膏、硫磺等,教師可以統一發放藥劑,讓學生進行生活里的小實踐:可以采用控制變量法,選用同樣的植物幼苗,一株栽在原來的土壤里,一株栽在改良后的土壤里,最后進行植物生長情況的比對。
(四)開展化學講座,師、生、家長共同轉變觀念
化學是典型的理科科目,許多學生、家長甚至是資深的教師都認為化學書本上的知識最重要,和生活的聯系只能說是少數狀況,并沒有什么用處,所以生活化教學并不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還會浪費時間,耽誤學生高考。這種觀念顯然是不對的,是因為他們并不能夠正確認識化學的本質和生活化教學的實質導致的,需要及時糾正。這時就要依靠學校定期開展一些化學講座,讓學生、家長和教師正確認識化學、正確了解化學和生活融合教學的益處[6]。
比如:開展一期以“無機物污染”為主題的化學講座。現在,工廠化污染水資源已經是廣受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了。工廠排出大量的酸性廢水,酸性廢水和堿性水進行化學反應產出大量無機鹽,無機鹽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后會導致水被污染無法正常食用,若是不加以及時地補救,那么一定會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學好化學知識就能夠利用化學知識妥善處理酸性廢水,也就解決了化工廠污染水資源這一社會問題。
結束語
想要學好化學學科需要教師和學生同時下足心血和努力才有成效。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和使命,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應該循規蹈矩、固步自封,要勇于尋求一些科學和有效的教育模式進行具體實踐,在實踐中及時修正不足,爭取讓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早日趨于成熟化。
參考文獻
[1]張陶陶,魏夢雪,李學強.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指向的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研究:以“鐵及其化合物”內容為例[J].新課程研究,2021(9):25-26,31.
[2]鄒紫微,王全,王磊.高中化學必修課程“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學科核心素養的系統構成研究[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1,42(21):7-16.
[3]阮麗娟,林珩,鄭珊.素養導向的高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實踐研究:以蘇教版化學2“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轉化”的教學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0):125-128.
[4]唐平,李智.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內容要求”與“學業要求”的探析與研討[J].云南化工,2021,48(10):175-177.
[5]何翼,姜建文.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新教材先行組織者特點分析與討論[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1,37(10):13-17.
[6]汪阿戀,吳新建,張賢金,葉燕珠.高中化學必做實驗的實驗體系及教育價值探析:以“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實驗為例[J].化學教學,2021(10):60-63,67.
作者簡介:王笑花(1977— ),女,漢族,江西萍鄉人,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中一,碩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