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更是讓學生將學到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能用數學思想去解決生活以及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讓他們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4-0082-04
在初中生數學專業課程教育過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學生初中數學知識的基礎力量薄弱,沒有有效掌握基本概念問題,也無法流暢運用基本知識點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一般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由于部分學生學習理解能力較差,積極性差,因此教學難度比較大。在素質教育推進下,我們應合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變“枯燥”為“有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進而帶動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一、 結合實際創設問題
初中的數學課程著重訓練學生的數理基礎,在運算方面也有不少實例和訓練。在推行素質教育以后,初中的數學課程也出現了很大改變。如今初中數學中,遠離現實背景的純數學提問和運用提問相對較少,增添了不少更貼近于學校日常生活和企業生產的實用提問。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教學內容的變革展開課堂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提問意識。為此,老師要善于結合現實生活和教材內容編寫一些數學題,并創造貼近現實的問題情景,讓學生了解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有數學教育的身影,從而調動學生用數學處理現實提問的積極性。這樣有助于教師把教學與運用充分融合起來,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例如,我們在學習數據分析這節知識時,可以讓同學們來調查班級同學的愛好,并從數據分析得出青少年目前喜歡哪些東西。
二、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教育學生如何發掘和提供更有價值的數學資訊。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大量的數學問題,對每個學生而言,學會如何利用已經學到的知識來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與處理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多邊形時,筆者讓同學們用紙片制作出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等圖形。然后在課堂上將同學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試著分別將這些卡片組合在一起,保證由特定卡片拼成的圖形能夠做到嚴絲合縫。經過小組合作,同學們紛紛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用正五邊形以及正八邊形并不能做到鋪滿一個平面。在動手實踐后,我們可以讓同學們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諸如正方形、正六邊形之類的圖形可以拼成平面圖形,而唯獨這兩個圖形不行呢?最后,經過教師的啟發,同學們認識到了只有內角和為周角的圖形才能拼成一個平面。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能培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讓同學們在合作探究中學到知識。
三、 開展探究互動交流
大部分初中生對數學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了解到數學知識的作用,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學生并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一旦尋找不到問題,學生自然就無法主動利用知識解決問題,核心素養與創新能力也自然就無法養成。所以,在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善于從實踐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探索精神,并進行理論指導,以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與探究問題,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時,很多學生在學習后可以快速、準確地在課本上做練習,卻無法進行知識的遷移,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不能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引導,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更關鍵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自己探索了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這一過程既是探索未知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索,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以及理解程度會更加深刻,同時在做起題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四、 聯系生活滲透數學核心素養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一些貼近生活的數學知識掌握起來會更為容易。所以,老師應做到把日常生活實際融合在課程中,使學生認識數學應用的重要意義,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時,老師可為學生布置課前作業,并找出幾個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實例。同學們紛紛進行思考,有的同學列舉了自行車的橫梁,有的同學則展示里一些簡單的三角書架等。除此之外,在教學“軸對稱”的知識時,我們可以讓同學們列舉自己所見過的軸對稱圖形,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同學們能去主動探索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 密切聯系日常生活素材,滲透數學核心素養
(一)幫助學生探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還處在不完善的階段。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在對數學教育問題的指導中,老師首先要有一個整體的教學計劃,并突出對各個環節的指導作用,實現環環相扣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概率問題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模擬實驗。現在老師口袋里有5只藍色的小球和1只紅色的小球,思考一下自己獲得紅球的可能性。在生活中,抽獎可以看作是類似的概率模型。通過列舉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對概率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去自主探尋一些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并設置專門的一節討論課來讓同學們一起討論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通過這樣的討論,一方面能夠讓同學們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通過指導學生在教材中找到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目前,教育部已經規定數學知識必須和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但必須注意的是數學知識的主體仍存在于書本中,教師不能因此而忽視教材在教學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課堂中找出數學研究方法,從而增強數學研究意識。在教學中認識數學,并以實際生活運用為輔助,從而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以“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課堂教學思路舉例,學生應能從教材中認識到解方程的過程,并能準確挖掘出一些關鍵的潛在條件,這些潛在條件會直接影響著解題的方向。此外,學生要根據老師平時提供的文字、圖片等信息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最后,應鼓勵學生能夠主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解題過程,在解題中是怎樣提取關鍵信息的,和同學們交流后發現自己有哪些信息或數據是沒有找到的。通過分享以及聆聽他人的思路,學生自己會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處理體系,確保自己在面對一道應用題時能夠做到不漏掉任何一條關鍵的信息。
六、 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采用合理的現代化手段
在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首先明確知識點的特性,根據不同的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復雜數字計算方面,我們可以運用計算器、計算機等工具,在圖像方面,我們可以運用模型處理等圖像工具,來提高學習者對內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教學關于三維圖形的展開圖時我們就可以采用動畫展示的方式教學。對簡單圖形的教學來說,學生想象起來會比較容易,但是對復雜圖形的展開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在腦海中完成這一過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我們可以使用模型變換進行顯示,并且可以標記復雜圖形的每個區域,以便于學生理解。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強化實踐內容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應該只由老師進行,學生同樣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展開探究與分析,并根據結論展示一些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Authorware軟件制作一系列問題顯示在白板上,讓學生依次上臺來進行作答。當學生答對一個問題時,白板上也會給出相應的激勵反饋,如“你真棒!”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強人機互動,讓學生能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當中來。
(三)建立高效的課堂環境
在課堂教學上,老師的授課是重中之重。盡管我們提倡在新課堂中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但是老師的教學也是不能缺少的。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充實老師的授課內容,增加教育課程的延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我們也可以運用相關技術讓學生加強實驗,并通過實踐獲取正確答案,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科學理論知識的了解。通過學生對課堂情況的反映,老師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有效掌握學生所不了解的方面,并進行說明或強調,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促進素質教育推進
(一)學生分層
在課程中,針對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不同程度及其提升學習效能的特點,根據基礎能力以及初中生的心理和性格特點,按照基礎目標、中級目標和發展目標將學生分成三個階段:A,B和C三個層次學生的比例為2∶5∶3:A級是學習困難學生,即在教師和C級學生的協助下,學生可以學會教材內容,進行基本訓練和一些簡單的訓練;B級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可以學會教材內容,并自己進行基本訓練,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基本訓練,并主動向老師及同學請教;C級是一流的優秀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自主進行練習,并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題目和補充問題,可以積極協助老師幫助B級和A級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當然,分層教學還是應該以班級的整體教學為主,層次化教學為輔。
(二)教學環節分層
1. 教學目標層次化
在劃分每個學生層級之后,教師應當本著“面向總體、兼顧兩端”的課堂教學基本原則,以課程大綱要求為依據,緊密結合課程的知識點和學生群體的認識水準,整合知識點、學習技能和思維,科學合理設定各級學生的目標,貫通課堂教學的各環節。課堂教學目標可分成五大層級:①記憶;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綜合應用;⑤更復雜化的綜合使用。針對不同的學生,目標的要求是不同的:A組學生做到①~③;B組學生做到①~④;C組學生做到①~⑤。例如,在講解“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公式”時,我們要求A組學生須牢記該公式計算辦法,并能通過利用該公式處理簡化的三角函數提問。B組的學生應該掌握基本公式方法的推導方法,并且可以更加熟練地利用基本公式來處理一些比較全面的三角函數問題。C組學生應該能夠推理基本公式方法,并且可以靈活運用基本公式方法處理更繁雜的三角函數問題。
2. 課前預習分層
預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是尤為重要的,學生按照要求進行預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對課堂教學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對一些后進生來說,過難的預習任務對他們而言顯得有些困難。由于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足,盲目進行一些比較難的預習任務反而會抑制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應為他們設置不同層次的預習內容。
3. 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雙方交流的過程。調動學生雙邊活動的主觀積極性是實現分層教育的關鍵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努力實現教育目標,也要照顧好各個階段的學生,以確保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學到知識。在設置課程時,教師應該以B類學生為基礎,同時兼顧A、C類,并注重充分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照顧到整體的教學進度,有些特別基礎的問題我們可能會在教學上忽略,需要教師在課后告訴C級學生。同時在教學中應自始至終堅持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逐步上升。要求不要太高,水平差距不要太大。確保C層學生聽得懂,A層學生有新的收獲。從老知識到新知識的轉換必須是無縫的、自由的和分層的。
八、 調控作業促進素質教育
(一)轉變觀念,體現新時代教育精神
新課改下,要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在初中數學課后作業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總是隨心所欲地安排初中數學作業,不考慮學生的感受。然而,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應做到尊重學生的喜好。因此,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應科學設計初中數學作業。首先,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內在需求,以此為基礎設計有效的課外作業。其次,教師還應認識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初中數學課后作業的分層設計,使每一級作業都處于學生的近期發展區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完成課余作業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積累。
(二)豐富初中數學課后作業形式,增強趣味性
在初中數學課后作業中,教師一般采用反復做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加強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然而,這種數量大、質量低、形式單一的作業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感,不利于課后作業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應積極創新和拓展課外作業的形式,以提高課外作業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圓柱與圓錐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實際調研,調查粉筆、漏斗等的高與底面積。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能夠親身感知到圓柱和圓錐的異同以及各自的特點。
(三)通過多種教學資源的整合創新作業內容
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作業中,學生普遍對做作業缺乏興趣。主要原因是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后作業體量大、內容單一,不能調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在減負提質的背景下,教師應綜合利用教學資源,積極創新初中數學作業的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將初中數學課后作業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使課后作業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從而增強學生對課后作業的熟練度,提高學生的作業積極性。其次,教師也應該為學生安排一些獨立的課外作業,讓學生能進行開放性作業。
(四)優化作業數量,彈性調控學習需求
“雙減”政策下,對學生的作業數量和作業完成時間進行了要求。因此,我們應根據學生的情況,優化作業的數量,就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彈性調控。一般來說,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會影響學生做作業的效率。相同數量和難度的作業,學習好的同學可能很快就能完成,而一些后進生完成起來可能就會比較困難。隨著年級的增加,知識的復雜度也會隨之提升,學生之間知識掌握程度的差距也會越拉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就學生的學習需求來合理分配作業。就初中比例的應用題計算來看,一些接受能力較強的同學可能在學完知識后就能掌握題型意識,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解題當中;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則需要大量的題量來進行練習。顯然給他們布置相同數量的練習作業達不到應有的復習效果,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速率來分別為他們安排習題。針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將作業重心放在知識拓展與拔高上;針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同學,則應鞏固基礎知識、熟記概念為主。
九、 結語
現階段,我國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還不是很完善,還需教育者的長期奮斗。初中數學教師應通過加強教學指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同時學會將生活中的實際素材運用到數學課程中去。在文章中,筆者以自身實踐為基礎,就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做出闡述,希望能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一點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魏新.素質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9):32-33.
[2]艾烈宇.淺談素質教育理念引導下的初中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3):86.
[3]趙有宏.怎樣做好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工作[J].吉林教育,2015(17):67.
[4]李萍.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9):53.
[5]高巨浪.新課標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數理化學習,2013(9):24.
作者簡介:馬建成(1966~),男,回族,甘肅天水人,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川鎮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