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林
【摘要】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各高校推行了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德育被視作教育的根本.物理學科的學習是極具嚴謹性的,每一個偉大的物理定律的誕生,都是經過無數次的物理實驗和科學探索得出的,在整個初中階段物理的學習中,學好物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
【關鍵詞】素質教育;物理教學;道德素養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實踐過程中,不再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方面,而是將學習重心轉移到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而立德樹人成為了各個學校關注的重點,通過立德樹人教育,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使學生具有優秀的綜合素質.因此探討立德樹人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成為教育者關注話題.那么,當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立德樹人的概念呢?
1 立德樹人在教育中的理念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新的教育模式下,要逐漸淡化教師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在立德樹人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規范自己的情感立場,需要不斷感知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實際需求,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層次化教育.
2 立德樹人在教育中的關鍵性地位
2.1 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所以在立德樹人教育中,教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將自身內在的優秀美德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提高知識技能的同時,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在立德樹人教育和知識傳授相結合的過程中,有利于教師管理和建設班級,與同學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2.2 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知識和技能,更要學會做人.在將德育融入到課堂中,不僅能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理論知識的思想覺悟,更能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用嚴格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有利于學生順利地步入社會,在社會中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為社會和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3 立德樹人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現狀
每個科目的學習都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尤其是初中物理,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物理現象.在現階段教授的物理實驗課和物理理論課中,可以發現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很弱,學生在課堂中只是一個被動的傾聽者,在初中物理學習中與老師互動少.讓學生學好物理知識不僅可以理解生活中很多物理現象,而且培養學生科學與道德素養,尤其做物理實驗.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可以培養他們主動探索物理奧秘的精神.而物理知識的教育存在于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社會這所大學中,只有將教學做到三者合一,教師才能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做人.
4 立德樹人在物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事情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的理念,教師既要在教學內容上有所改變,又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德育教育.要根據學生實際的德育水平,制定合適的德育教育目標.教學內容也要和實際的知識點融合在一起.把德育教育滲透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通過自己的真實情感帶動學生的學習進步.
5 立德樹人對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策略
5.1 創建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因素有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和教師教學技能等.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產生喜歡、熱愛、感興趣等積極的學業情緒,保證學生有一個個性健康的心理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言行和態度可以影響身邊其他人的言行,因此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每個人都愿意和態度真誠、語氣溫和的人溝通,更何況是處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學生.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尊重學生的真實想法,與學生融洽相處.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創建一個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學習的態度,與同學之間的交往,道德思想等各方面都會得到提升.
例如 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穿插一些課堂小活動,比如物理基礎知識搶答,通過活動互動,增加教師和學生互動的機會,有利于搭建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促進教學溝通.
5.2 利用情境教學,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初中的物理學習相對抽象,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物理課堂上使用情境教學方法,使學生輕松進入物理知識的學習環境中.教師在講述知識時,可以創建符合該知識點的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充分理解物理知識,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其發散思維.
例如 學習光折射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拿來筷子和透明的玻璃杯,將筷子放在玻璃杯中,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觀察入射角與折射角的關系,這時教師在用語言進行描述和總結,引導學生主動動手操作.通過學生親自地動手實踐,使學生用最簡單的方法明白了一個物理知識;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總結出折射的規律.利用情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5.3 學習物理史記,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人的全面發展不能只依賴于生活的技能和物質世界的追求,還要注意精神世界的培養.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也作為德育樹人教育的重要內容,幫助學生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建立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物理知識點的產生和總結都是依靠偉大的科學家經過無數次的實踐和實驗得出來的.教師在講述知識點時,應該首先讓學生了解發現這個定律的偉大科學家,然后綜合當時的實際背景展開講解,這樣做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師利用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對真理的追求.
例如 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時,可以在課堂中加入牛頓在蘋果樹下吃蘋果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科學家們對生活現象的觀察,科學真理的探索,敢于自我批判的精神,以此來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態度,并用這些科學故事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彌補學生學習初中物理時的空洞.
5.4 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學習做榜樣
在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的發展,會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老師要引領學生學習和生活.因此,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榜樣.首先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學習積累初中階段的知識點,達到對這些知識點的完全理解;其次教師應該注重自身道德素養的提高,在對待嚴謹的物理科目時,要時刻保持著對科學的敬畏之心.在教學中將自己嚴謹的教學態度,積極探索的求知思想,都展示給學生,影響學生對于物理學科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意識.同時,教師要愛崗敬業,對于教育教學中的難點,要迎難而上,給學生做好積極進取的榜樣,培養學生要有抗挫折意識,激勵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要勇于進取,努力克服困難.
5.5 開展興趣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物理學習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自愿地展開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在課堂中,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在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學生的地位也十分重要,不可忽視,學生是教育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只有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互相學習,初中物理的學習效果才會有所提升.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展開教學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可塑性強,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教師要利用這樣的性格特點,讓學生被有趣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所吸引,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 在利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互相交換身份,由學生站在講臺上講,老師作為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教學活動使學生耳目一新.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主動備課,了解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感受到作為老師的不易,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喜歡的聽課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彌補自身在講課中存在的問題,一舉兩得,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5.6 拓展教材深度,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目前學生所接觸的初中物理教學,知識大多停留在書本表面,學生掌握的都是書本上的文字,至于其具體意義和深度理解,學生并不知道.所以教師應該深度挖掘教材上的知識點.
例如 在講解力的作用這節課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教學內容做成生動形象的課件,在課件中展示原理動畫,這樣可以以有助于學生構建物理模型,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有所幫助.另外可以將其與校園規定相聯系,通過知識點的講解告訴學生為什么學校明令禁止互相打鬧,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互相打鬧雙方都會產生危險.這種做法讓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又進行了德育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教師可以利用慣性定律告訴學生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因為行駛中的車是有慣性的,及時踩剎車,根據慣性定律,車也會前進一段路程,導致出現危險.利用物理知識和生活規范相結合,深度挖掘教材的內容,在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7 培養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精神
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的知識都是有偉大的物理學家經過不斷的科學探究得出來的,因此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也是目前初中物理立德樹人教育的重點,科技的進步需要每一代人不斷地進行科學探究,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判斷.物理學科的學習是極具嚴謹性的,每一個偉大的物理定律的誕生,都是經過無數次的物理實驗和科學探索得出的,在整個初中階段物理的學習中,教師要培養學生不畏艱險,不怕失敗的科學探索精神,學生在學習某個復雜的知識點時,可能對概念和定律無法理解,但是隨著實驗過程中結果的演示,學生會逐漸領悟真理,豁然開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物理知識,還鍛煉了堅定的信念,收獲了直面困難的勇氣,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5.8 理論結合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教育來源于生活,有很多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都與初中物理知識息息相關,因此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踐課程,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學科的知識.
例如 在學習聲音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尋找現實生活中的聲音,通過參觀工廠了解噪聲的定義,通過參觀讓學生思考如何降低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要在這個過程中告訴學生要為別人著想,不要在生活中制造噪音.還可以經常帶同學們參觀物理博物館,通過偉人的發明與創造,讓學生感受科學的力量,調動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學習物理的熱情.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學生除了具備必備的生活技能,還應該有良好的品德.在嚴謹的物理學科學習中,必須滲透立德樹人的教學策略,保證學生具有不怕困難的道德品質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本文系泰興市2020年度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初中學科課堂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為txjyj2020130)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袁本雄.淺談初中物理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途徑[J].新課程·中學,2018(10):225.
[2]陳麗華.立德樹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8(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