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宇
摘要:“1+X”證書是國家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提出的實施要求,基于該背景,中職院校必須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并將課程教學內容和證書考核內容相關聯,幫助學生順利取得專業技能證書。對學前教育幼兒保育專業教學來說,其對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多樣化的理論知識,還要熟練操作技能,從而滿足幼兒園保育崗位的現實需求。為此,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要積極創新改革,圍繞“1+X”證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旨在持續提升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
關鍵詞: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1+X”證書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提出,為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當前在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中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為此必須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打造高質量的教學隊伍,開展理論課程和實踐結合的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為學前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1 ? ?培養中職學生保育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指導下,學前教育工作迎來了更多的發展契機和挑戰。隨著國內學前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重教輕保”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幼兒園教學中。部分幼兒園管理者和教師忽視了保育技能的提升,以至于保育工作存在很大提升空間。與此同時,因為幼兒年齡較小、身心發展尚未成熟,自控力弱,而且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識,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十分容易發生意外,嚴重的還會威脅幼兒的身體健康,甚至給其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所以,中職學校應積極加強培養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轉變學生的保育觀念,并通過多樣化的途徑,強化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圍繞“1+X”證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相關資質證書,進而促使其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游刃有余地發揮自身綜合能力,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2 ? ?“1+X”證書下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學生缺乏本領危機感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涵蓋了理論知識、從事學前教育的基本技能等,學生在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后,需要考取對應的教師資格證等。而對于保育工作來說,通常在幼兒園一線工作的保育人員多為勞動型或技能型人才,而很多學生由于思想觀念陳舊,認為保育員低人一等,其本質上屬于保姆的角色,只是單純地負責幼兒的飲食起居,讓幼兒保持干凈衛生。學生給自己定位太高,缺乏一定的“本領危機感”,所以在學習保育知識和技能的時候,通常積極性不高,認為學習內容十分簡單,不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和心思。還有個別學生抱著先畢業再說的心態,并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合理規劃,對于保育員技能證書的考取積極性不高,對于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也只是應付完成。
2.2教師綜合素養有待提升
學生的保育綜合能力能否得到持續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綜合水平等對其有著直接的影響。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應打造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創新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成效。但是,就目前大部分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情況來看,教師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尤其是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每周的保育課程教學時間本來就少,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由于部分教師對這一板塊內容重視程度不足,不具備勝任能力,再加上教學思維固化,教師不想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在校內就該專心學習理論知識,日后會有專門的時間外出實習,進而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強。教師的態度和素養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巨大。
2.3保育技能課時安排不合理
國內大部分中職學校的專業課程幾乎都是按照“2+1”或“2.5+0.5”的模式實施的,即在校學習2年,外出實習1年,或在校學習2.5年,外出實習0.5年。對幼兒保育專業來說,基本上都是在校學習2.5年,去幼兒園頂崗實習0.5年。而保育課程通常是在第三或第四學期開始,并且和社會上的勞動技能培訓相結合,一般來說,每周會有2課時,有些學校每周會有3課時,并且多數為理論講授課。在該背景下,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強,教師過分關注理論知識,也沒有將其和崗位實踐靈活結合起來,相應的保育技能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2.4“考證”與“運用”脫節
“1+X”證書背景下,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必須要圍繞證書制定相關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在獲得綜合能力提升的同時取得相關證書,為日后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觀念陳舊,對幼兒保育專業的教育重視程度不高,片面追求學生證書通過率,一味要求學生背誦各類考點,對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標準化的保育技能并不關心。導致學生雖然取得了相關證書,但是實踐操作能力不強,使得考證和實踐運用之間存在脫節現象,限制了學生日后發展。
3 ? ?“1+X”證書下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策略
3.1打造高質量幼兒保育專業教師隊伍
“1+X”證書背景下,幼兒保育教育得到了廣泛關注,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其綜合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幼兒保育專業課程的開展成效。為此,中職學校應從多個層面著手,積極打造高質量的幼兒保育專業教師隊伍,通過強化教師專業能力,不斷優化幼兒保育課程教學效果。在保育專業課程中,涉及的內容有很多,如生物學、醫學學科等。教師應具有專業化的水平和實踐經驗,充分挖掘各個學科的教育資源,將隱藏的兒科護理學、急救學、流行病學等系統知識傳授給學生,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底蘊,為其實踐操作提供更多的知識經驗。具體來說,一方面,中職院校應招聘專業對口的教師,增加教師人數,并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可以專門邀請幼兒保育教育講師前來學校,為學生開展講座、傳授知識、現場指導,不斷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并通過現場指導進一步引導學生,全面提高他們參與保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實踐觀摩中不斷改進,提高綜合能力。另一方面,為了充分融合中職幼兒保育專業課程教育理念,打造高標準的教師團隊,學校還應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各類培訓學習活動,更新其教育觀念,幫助教師掌握更多的前沿知識和操作技能。學校還要重視職業道德規范與師德建設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品質,并在潛移默化中發揮對學生的正面影響作用。
3.2以考證為引領,合理安排課程
在中職幼兒保育專業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還要求其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操作能力。中職保育專業課程要合理安排,以考證為引領,體現在用什么、學什么的層面。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幼兒園保育教師的崗位展開合理的職業能力分析,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相關知識及技能。合理構建幼兒保育專業課程結構,適當增加課時比例,可以按理論與實操1:2的比例安排,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衛生等知識及技能。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內容,掌握幼兒在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具備各項活動開展的組織能力、操作能力。教學的內容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尤其是在一些精煉的科學保育理論知識基礎上,更要瞄準保育教師的崗位能力要求。設置生活管理、組織活動、清潔消毒等實踐操作課程,突出程序規范化和動作標準化,讓學生在切實體驗中牢記操作要點。最后,在保育專業課程中還要滲透職業道德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提高政治素養,樹立和端正正確的三觀和情感態度,積極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轉化為職業素養。
3.3落實“先技能+后考證”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必須要以考證為目標,合理設計教學環節,落實“先技能+后考證”的教學模式,深入挖掘學生潛能。首先,教師可以教授幼兒保育專業知識理論,完善學生知識框架,讓學生牢牢掌握理論。而后組織學生一起到幼兒園參觀見習,觀摩幼兒園一日生活,并通過問題的設計,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認知體驗。其次,在幼兒保育專業實操課中,應樹立標準化的訓練意識,通過規則的制定不斷規范學生行為。可對某一問題采取示范教學、情境教學、微課、模擬演示等方式,豐富課堂環節,將保育技能動作標準化,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實操訓練的效果。最后,中職學校可以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專家來學校教學,或者把經驗豐富的保育員請到學校輔導講課。定期組織學生上示范課,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優化,提高保育技能。此外,教師還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依托多媒體,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給學生搭建一個互相學習、共同提升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全新的體驗中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組織學生參加保育員職業技能考證,圍繞近年來考證的重點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提高考證通過率。
3.4創新幼兒保育專業技能操作訓練
傳統的幼兒保育專業教學課程十分重視理論知識,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很難達到實際上崗的相關要求,參加工作還需要進行再次培訓。在幼兒園中,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之間是平等的,且二者之間互相融合,不分伯仲。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保育工作,其身體方面的訴求也包含在教育方面的訴求中。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培養的人才畢業后要到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崗位上,所以教學模式應創新和突出專業技能培養,并以此為重點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首先,教師應以職業資格考試內容為重點,制定各個教學板塊和合理的教學目標。其次,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直觀感受,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再次,可以按照教師現場示范、學生觀摩,學生模擬練習、學生記錄并討論等步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反思能力、與人合作能力。最后,教師可以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依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按照學習能力、組織能力等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結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針對性地設計小組任務,要求學生在規定的課時內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小組內查找并記錄資料,互相討論,形成總結,在課堂上發言。在教師的引領下,提出疑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不斷優化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成效。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問題為導向,實現課內外學習資源的整合,從而構建一個良好、完整的學習閉環,持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3.5堅持工學結合與校園合作
從以往的工學結合課程開展情況來看,存在很多不足,學生的學和工之間銜接不夠,存在脫節現象。雖然前2.5年的時間里,學生都在校內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學習,但是在實習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不知所措、一頭霧水的情況。學生在幼兒園頂崗實習,缺乏實踐經歷,對保育員的真實工作狀態缺乏感受。所以,教師可以落實工學交替,組織學生真正走進幼兒園,合理安排學生在幼兒園的實習時間,并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實踐、總結、實踐、反復學習的模式。與此同時,社會本位強調為幼兒的未來做好充足準備,認為學前教育必須緊跟社會發展步伐,始終以幼兒發展為中心,在一日生活中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強調幼兒的自由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尋求教學和保育之間的平衡點,重視保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充分全面地發揮保育工作的價值,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中職教育的本質是向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要面向社會、面向不同崗位的就業。所以,對于中職幼兒保育專業而言,必須要重視校園合作,搭建學校和幼兒園的合作橋梁,一方面派遣學生到幼兒園中實習,解決幼兒園人才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組織幼兒園一線教師及保育員到學校對學生進行培訓交流。此外,教師還應打破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從多個層面不斷強化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通過開放式的班級管理,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互相監督的過程中來,真實體驗到保育工作的狀態。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不同層面的考核評價工作,拓展考核維度,以考證為準制定考核標準,尤其是要考查學生日常操作技能的規范性是否達到標準,進而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不同的幼兒園環境,并在幼兒園中快速上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4 ? ?結語
總之,學前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和保育的同時發展,作為推動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動力,幼兒保育工作至關重要。在“1+X”證書背景下,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應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教師要重視保育教育板塊,并創新教學模式,適當提高實踐操作課程的比例,樹立幼兒保育新理念。在學習和操作中,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為其日后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董文哲.“1+X”證書背景下的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技能教學實踐探索[J].散文百家,2020(30):232.
[2]凌小雅.“1+X”證書下的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實踐與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9):280.
[3]陳夢蓮.關于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心理學教學的探討[J].科學咨詢,2021(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