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豪 寇軍 羅旭
摘 要:在當前“互聯網+”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背景下,我國的跨境電商發展勢頭強勁,經濟效益顯著,但跨境電商人才稀缺也嚴重制約著行業的發展。本研究通過對重慶市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SWOT分析,探索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多位一體”模式,提出重慶市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優化策略,以期為行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多位一體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國內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步伐明顯加快,尤其是跨境電商蓬勃發展。行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短缺的問題逐漸顯現,這也成為制約我國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在此背景下,課題組以重慶市為例,在研究跨境電商人才傳統培養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對高校、企業、政府、網絡平臺、個人等參與主體進行分析,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多位一體”模式進行研究和構建,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和優化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全國范圍內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現狀
近年,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用戶急速增長,網絡購物的市場規模也在快速膨脹,跨境電商的市場與需求也在不斷擴大。據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發布的《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近年我國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到1.69萬億元,同比增長31.1%,其中出口為1.12萬億元,增長40.1%,進口為0.57萬億元,增長16.5%。
“互聯網+”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推進,為我國電子商務尤其是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強勁動力。同時,新技術和新業態也對我國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境電商行業急需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變化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顯然已經落后于行業發展和時代需求。目前,行業內存在著企業需求與人才供應不匹配的問題,人才缺口和企業用工荒同時存在,這也造成了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低,甚至低于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
(二)重慶市域內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現狀
重慶市是我國首批五個進行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服務試點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國第二批電商綜合試驗區之一,其跨境電商的行業規模形成相對較早。全國行業排名靠前的阿里巴巴、網易考拉、唯品會、京東等跨境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均在重慶落戶,重慶市域內電商企業注冊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且在穩步增長,行業規模形成較早。
在國家及地方政策扶持下,重慶市的電商行業取得長足發展,但也面臨著行業人才緊缺的問題。目前,重慶市各高校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專業的在校生數量相對不足,不能完全滿足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校企分離”“產教供需偏差”等問題。隨著自貿區的獲批,重慶對域外跨境電商企業的吸引力也逐漸增加,因此可以預見,重慶市域內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二、重慶市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SWOT分析
課題組從重慶市情和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特征出發,嘗試對重慶市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進行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一是政策優勢。近年,重慶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決策部署,先后印發《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意見》(渝府發〔2019〕17號)、《重慶市電子商務扶貧提升行動計劃》(渝扶組辦發〔2019〕69號)等文件,召開全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大會等會議,堅持城鄉并重、創新驅動,突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創新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跨境電商綜試區等示范試點創建,推動全市電子商務發展取得新成效。這一系列政策的支持,為重慶市電商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二是區位優勢。重慶市作為“一帶一路”與我國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具有承接東西、連通南北的特殊地理與區位優勢,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舉足輕重的戰略支點。目前,重慶市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水陸空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向西有渝新歐國際鐵路線,向東有以長江為載體的水運路線,全市道路通車總里程達11405公里,江北機場貨郵年吞吐量超40萬噸,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使得重慶市在電子商務尤其是跨境電商發展方面的區位優勢更為凸顯。
三是行業優勢。重慶市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備案數量已經達到數百家,且辦公地較為集中,集聚效應明顯。企業和人才的聚集,有利于高效利用基礎設施和政策紅利。
四是經濟環境優良。在全國乃至全球經濟普遍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重慶市經濟仍然保持增長勢頭。2021年,重慶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7894.02億元,與前一年相比增長8.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6879元,與前一年相比增長7.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903元。
(二)劣勢分析
1.部分高校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重慶市部分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師資力量薄弱,教師人數不足,學生缺少完善的專業指導,這也導致目前重慶市跨境電商儲備人才相對不足,從業人員資質參差不齊。在這種供需失衡的情況下,企業只有降低招聘要求才能招徠人員。反觀高校外貿或電商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實操能力弱、理論知識與行業需求不吻合、缺少電商知識應用背景等問題,畢業生具備的能力無法達到跨境電商企業的用人標準,畢業生面臨“就業難”,企業也面臨“用工荒”,企業與人才的雙向選擇關系呈現失衡狀態。
2.電商企業員工流失率高
因為行業發展變化快,競爭激烈,加之部分企業缺少對從業人員的保障,重慶市的電商從業人員流動較快,流失率高。許多企業對于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意向較弱,特別是一些中小規模的企業,無力承擔培養人才的成本,轉而選擇從外部招聘有經驗的從業人員,這也導致重慶市跨境電商人才缺口隨著產業發展而不斷擴大。
3.行業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一是跨境電商進出口貨物管理模式、進出口通關作業流程方面的政策體系尚待完善;二是跨境支付、結算政策協助的部分缺失,阻礙了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三是相關部門對跨境電商缺乏足夠的專項資金扶持。
(三)機會分析
1.網絡教育資源豐富
隨著5G時代來臨,互聯網已經成為快捷高效的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網絡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網絡教學模式更加多元化,人才培養教育已經與網絡緊密結合,教育資源呈開放化態勢。充分利用便捷的網絡渠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電商人員可以接觸、了解、學習各種跨境電商交易合作案例,方便地查閱資料,在實際案例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通過網絡學習,電商人員也可以隨時掌握行業的最新動態,了解行業的最新需求,從而確定學習目標,規劃方向,全面提升自身從業能力。
2.實體經濟優勢突出
跨境電商不是空中樓閣,它依賴于強大的實體經濟和物流運輸能力。重慶市實體經濟總量龐大,工業企業數量眾多,實體市場體系比較健全,物流行業發達,這也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現實保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重慶市堅持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雙管齊下,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整體穩定,電子設備等優勢產業總量保持增長。實體經濟所構建和擁有的產業鏈條,給跨境電商的商品供給、配送提供有力支撐。實體企業的品牌效應和良好聲譽也對跨境電商的市場拓展、客戶維持等起到反哺作用。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市實現進出口5348.2億元,跨境電商持續發展。
(四)威脅分析
1.電商行業競爭激烈
隨著國民經濟全面轉型升級和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以及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電商行業飛速發展,全國各地涌現出不少以電商為主導產業的中小城市。尤其是東南沿海城市,因為有著便利的地理條件和成熟的產業環境,在跨境電商發展方面勢頭迅猛、后勁十足。跨境電商行業內也存在著激烈競爭,重慶市域外的跨境電商主體企業眾多,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電商企業體量大、實力強,一定程度上也給重慶市相關企業帶來了競爭威脅。
2.疫情影響全球產業
在疫情沖擊下,世界經濟出現了深度下滑。據2021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20年世界經濟同比深度下滑3.1%。其中,發達經濟體下滑4.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下滑2.1%。供應鏈瓶頸持續、全球通脹加劇、發展失衡加深、貨幣政策轉向等問題相繼出現,困擾著包括電商產業在內的世界經濟。在此背景下,跨境電商作為全球化的行業,勢必受到重大影響。
三、重慶市電商人才培養優化策略
構建新型的“多位一體”培養模式,需要發揮優勢,彌補劣勢,抓住機會,規避威脅,多方入手。課題組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重慶市電商人才培養要采取高校、企業、政府、網絡平臺、個人“多位一體”的培養策略。
(一)擴大資源供給,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重慶市要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大投入力度,從根源上促進高校教育內涵式發展。高校應建立完善、穩定的師資隊伍,全力擴充師資力量,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管理制度,發揮教師特長,加強教師學習交流,打造專業的電商專業教師團隊。同時,以培養“知識實操”的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為目標,引進具有實操經驗的講師為學生授課。
企業要建立更加系統、完善的電商新人培養模式,幫助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工作環境,穩定就業。各大網絡教育平臺要重視跨境電商的教育培訓,要完善專業知識與技術的培養模式,便于跨境電商人員對自身專業素養進行“查漏補缺”,對照更高職業要求進行自我能力提升,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
(二)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提升綜合實踐能力
跨境電商行業涉及面廣,包含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這兩大領域。跨境電商既需要電子商務、外貿交易、跨境物流等專業性人才,又需要具備一定外語能力,熟知網絡平臺運營與管理,擁有大數據、銷售、售后體驗方面相關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高校要明確電商人才培養目標,從知識、能力和素質入手,注重培養人才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使之能夠在企業具體崗位上學以致用,積累實踐經驗,形成較強的從業能力;要注重培養電商人才的綜合素質,通過制定針對性較強的人才培養方案,運用靈活的教學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電商人才培養水平,培養出適應行業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三)加強校企合作,提供實踐機會和平臺
高校在完成對學生基礎專業知識的培養外,還應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鍛煉能力的機會和平臺。
高校應積極與企業合作對接,開展具有實踐意義的實習和創新創業活動,為學生實踐提供機會和平臺。校企合作可采取多種方式,在課程上,高校可以整合企業資源,將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在師資上,高校可以聘請企業導師入校教學,打造校企協同育人團隊;在輔教活動中,高校可以將項目運營與競賽、教學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學中賽、賽中干、干中學,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達到實踐與教學相輔相成的目的。
(四)提升信息技術水平,促進電商與物流融合
針對目前重慶市跨境電商行業所遇到的產業鏈條松動、物流服務不暢等困境,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完善跨境電商物流體系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從運輸條件上保障跨境電商發展;商務和交通部門應理順工作機制,暢通信息互通渠道,消除溝通壁壘,進一步促進物流企業的跨國運作體系與電商企業的跨國運作體系的溝通與交互,提升國際運輸的信息化水平。
重慶市“多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有效提升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培養效率和水平,有效打破重慶市跨境電商行業的人才瓶頸,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琪.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1).
[2]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0)[EB/OL].(2021-11-08).
http://dzsws.mofcom.gov.cn/article/ztxx/ndbg/
202109/20210903199156.shtml.
[3]駱永華,譚紹華,陳良華.校園學徒制:職業院校推進現代學徒制的校本探索——以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的實踐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9).
[4]劉錦峰,賀鑫.產業學院:高職院校產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徑——以跨境電商產業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9(3).
[5]宋繼華,何春,張曼,等.數字資源支持服務職業院校信息化改革發展:《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解讀之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6).
[6]景安磊.構建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任務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21(10).
責編: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