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 宇 趙 亮
2021 年 7 月 19 日 ,經國務院批準, 天津成為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城市之一。展望“十四五”,天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迫切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打造全新城市消費格局,打響消費城市品牌。 在此背景下,基于城市比較的視角,量化研究天津消費現狀及提升路徑, 對于充分發揮消費對天津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培育建設有特色和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三大需求的角度,對比投資貢獻率、 凈出口貢獻率的變化趨勢, 圖1 可以看出, 消費對天津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近年來始終在50%以上。

圖1 2001—2017 年天津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
按照貢獻率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乘積計算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從圖 2 可以看出,2013 年之前, 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比較穩定, 弱于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在三大需求中居于第二位;近幾年,消費的拉動作用穩中有降, 與其貢獻率的趨勢有所背離, 但在三大需求中,基本處于首位。

圖2 2001—2017 年天津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額)是反映商品消費的重要指標之一。 以社零額增速作為消費增速的代表, 從圖 3 可以看出,近20 年來,天津的消費增長形勢以2008 年為分界線,呈現先揚后抑的趨勢, 整體變化趨勢與全國及京滬渝穗等同批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基本一致。“十三五”以來,天津消費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下滑趨勢較為明顯。2021 年上半年,天津消費增速大幅提升至17.20%, 但仍不及全國和京滬渝穗增速。

圖3 2001—2021 年上半年天津與京滬渝穗及各地社零額年度增速(%)
結合天津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變 化 來 看 ,2001—2013 年, 天津消費增速基本快于城鄉居民收入增速 5~10 個百分點;2014—2020 年,消費增速大幅下降,并始終低于城鄉居民收入增速;2021 年上半年, 消費增速慢于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的勢頭開始得到逆轉。
從總體上看,近年來, 消費對天津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作用凸顯, 但天津的消費增速低于其他重點城市, 也低于天津自身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 這顯示出天津的消費增長仍然有巨大空間。
國際經驗表明, 消費中心的形成與城市本身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密切關聯。 本文選取和天津同批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北京、上海、重慶、廣州4個城市以及深圳、成都、青島3 個國內代表性城市作為比較對象,參考汪婧(2020)、魏穎(2020)等文獻的國際消費中心評價指標體系, 選取10個維度共20 個指標,量化研判當前天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優勢和劣勢。

圖4 2001—2021 年上半年天津社零額增速與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往往依托持續增長的、 龐大的消費市場。 為比較研究各地居民生活、 旅游文娛等多種形式社會消費品的市場規模, 本文選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國內外旅游收入作為消費市場規模的代表指標。 表 1 顯示,天津社零額在北方城市中居于前列,但與北京、上海差距較大; 國內旅游收入處于中游位置,不及北京、重慶、上海、成都,與廣州相當, 但國際旅游收入不佳, 這顯示出天津的外來消費吸引力不足, 消費需求的國際化態勢不明顯。

表1 2019 年各地消費市場規模與消費實現能力
為比較研究各地的居民支付能力和購買力, 本文選取人均GDP、人均消費支出、常住人口密度作為消費實現能力的代表指標。 橫向對比來看,天津的消費實現能力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較大差距。 天津人均 GDP 在 8 個城市中僅高于重慶, 人均消費支出和常住人口密度均位于中游水平。
國外的消費中心城市普遍重視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通過加強與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 完善消費硬件環境,來吸引消費資源的集聚。為比較研究各地與消費密切相關的配套設施支撐力,本文選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2021 年夏秋航季機場國內外通航城市數量作為交通網絡的代表指標, 選取星級飯店數量作為餐飲的代表指標, 選取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作為人居環境的代表指標。表2 顯示,與其他城市相比, 天津交通網絡的2 個代表性指標的數值僅與青島相當, 城市內部交通便捷度和城市間交通連接度均較低;星級飯店數量約為京滬渝穗四市的一半;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與上海、重慶相當,但與其他城市差距較大。可見,天津在吸引消費資源集聚的硬件環境打造方面較為不足。

表2 各地消費設施支撐力
優質的消費吸引物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現大規模消費集聚的根本條件。 根據消費種類和形式的不同,本文選取實物性消費吸引物、服務性消費吸引物、 線上線下消費潛力、 業態創新發展度4 個方面的8 個代表性指標, 來衡量各地消費吸引物競爭力。從表3 可以看出,與其他城市相比, 天津僅在中華老字號企業數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上排在中上水平, 其他項目均比較落后,特別是和北京、上海相比差距巨大。這顯示出,天津在傳統文化消費吸引物上具有優勢, 但在奢侈品等國際消費品、直播電商、時尚消費、 年輕商業創新等方面布局不足,在5A 級景區、到店消費潛力上仍然挖掘不夠。從整體上看,天津的消費引領和創新度不夠, 消費吸引物競爭力偏低。

表3 2021 年各地消費吸引物競爭力
優良的消費服務環境是城市吸引消費者持續消費的軟實力。 本文選取城市消費者滿意度、 受理消費者投訴件數作為代表指標, 比較各地消費服務競爭力。從表4來看, 天津的城市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得分優于重慶、 廣州和深圳,與其他城市相當,受理消費者投訴件數遠低于其他各城市。整體來看,天津的消費服務競爭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4 2020 年各地消費服務競爭力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生產結構的調整和生活態度的改變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高品質、智能化、健康化逐步成為消費發展的新趨勢。
“互聯網+” 時代興起的即時性線上線下消費模式,目前主要包括以直播電商、社交電商、 小程序電商等為代表的“新電商”,以便利蜂等零售店為代表的 “無接觸消費”,以京東到家等線上線下商家合作為代表的“到家+到店”模式等。 后疫情時代,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云看房等依托互聯網的在線生活服務消費模式將迎來蓬勃發展。
在大眾點評、 小紅書等分享式社交媒體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啟特色化的文商旅融合消費模式。 例如北京、上海引進環球影城、迪士尼等主題公園, 浙江烏鎮打造戲劇節特色小鎮,山東煙臺依托張裕酒莊博物館建立工業旅游基地等, 以特色主題吸引外部客流消費。這類文商旅融合消費模式對年輕人群吸引力大, 同時由于消費者駐留時間往往較長, 對當地的消費經濟帶動作用明顯。
從全國來看,2020 年我國消費品進口額達1.57 萬億元,同比增長8.2%,高于同期進口整體增速8.9 個百分點。 其中,首飾、化妝品進口增長30%以上,箱包、鐘表超過20%。就天津而言,攜程集團《2019 國民旅游消費報告》顯示,天津居民旅游消費力在全國排名第9, 出境購物人數排在全國第8, 外向型高品質品牌消費需求巨大。 未來,進口跨境電商、奧特萊斯店、 免稅店等消費市場將持續擴大。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目前我國有60 歲及以上人口2.64 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8.70%,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今后較長時間內的基本國情。目前,各地積極布局養老健康消費市場, 包括以體檢養生、慢病管理、健身康復、 醫療旅游等為代表的健康服務,以老年電商、直播購物為代表的新興消費, 以旅游、 文化娛樂為代表的休閑消費等模式。
國際消費中心已成為城市必爭的戰略高地, 天津必須客觀研判自身的優劣勢,充分借鑒國內外發展經驗,切實把握 “國際”“消費”“中心” 三個要素, 在消費國際化、交通便捷化、供給多樣化上做好文章。
充分發揮國際港口和區位優勢,提升城市樞紐地位。建設多式聯運交通綜合口岸, 打造天津港國際中轉貨物集散地,構建面向“三北”地區市場的商品供應鏈基地、倉儲基地。積極探索京津冀跨省通辦、 相互認證等政務便利化措施。 搭建“通道+貿易+服務鏈”的國際性口岸商圈,發展平行車進口、汽配等特色專業市場集群。 推出重要商品行業 “晴雨表”,增強天津在全球流通中的采購分銷、展覽展銷、新品發布、價格發現、倉儲物流、檢驗檢測、金融擔保等服務功能。培育跨境電商發展, 便利化通關服務體系, 支持保稅倉直播、 線上展會等新型進出口模式快速發展。
加快完善客流交通體系, 借鑒東京都市圈交通規劃的“優先公共交通”原則,加快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商圈交通網絡建設, 分析研判各大商圈各時段各區域的人口密度, 適當加大對重點商圈軌道交通建設的傾斜支持力度。同時,提升地面交通路網的承載能力, 完善商圈間的交通聯系, 推進對外聯動交通項目建設。
樹立天津老字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費新時尚,打造具有津沽韻味的消費項目。依托互聯網技術,充分挖掘“中華老字號”、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尚潮流文化的結合點,構建消費新場景,推進傳統老字號店鋪向老字號文化展示中心、 定制體驗中心、技藝見習中心、網絡直播中心等新場景發展。 拓展傳統消費的新服務, 鼓勵開發與網絡游戲等泛娛樂消費相配套的傳統文創產品或服務。加強文化傳承,設立老字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 支持天津傳統品牌向市外發展。 加快開展城市整體營銷,充分利用各類賽事、會展、節慶活動,多渠道、多形式進行宣傳推廣。
以中國(天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 京津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為核心載體,搭建數字商圈服務平臺,引導商品流、 信息流等匯集天津, 提升城市消費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支持優化社區商業新供給,積極引進集零售、社交、餐飲、配送等為一體的新零售業態。 完善社區便利店、智能自提柜、小區驛站、養老助醫、 家政維修等網點布局,打造15 分鐘便民生活商圈。 激活公共交通、 地鐵站、 公共場所附近的小微商業生態,鼓勵發展小店經濟,探索線上線下互動購物模式。
充分發揮天津古今中外文化交融的特點, 建設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地標商圈。依托歷史, 充分挖掘天津租界文化遺產, 引進不同國家的文創產品、餐飲小吃、服飾等, 增加具有世界不同風格的國際性消費服務場所的配套能力, 適時推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平臺、 海外文化藝術節等, 建設海外商業文化街。面向未來,積極支持跨境電商、首店、潮流娛樂、電競運動等全球時尚業態供給,建設智能導航購物、 虛擬化妝間購物、 數字櫥窗等豐富立體的無邊界零售場景,大力引進大型文化旅游項目,豐富旅游產品, 促進旅游消費。
做優做精商業流通載體, 豐富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拓展天津既有的54 條繁華商業街區、3 個國家級電子商務基地等良好的商業流通市場, 積極支持商圈打造中高端綜合體驗型消費場景, 豐富國際知名中高端消費品和服務供給。 大力培育本土知名時尚消費品牌,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 充分發揮國家會展中心 (天津)作用,策劃全球性會展、文體賽事、時尚演出等活動。注重依法改善城市消費環境, 加強消費維權保護、 消費安全保護, 營造良好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形象。
聚焦養老服務, 構建老年消費產業聚集地。 加強醫療健康資源研發及引進力度, 打造綜合性醫療健康產業聚集區。 高標準建設一批老年人服務社區,構建醫療+養老、醫療+康復、健康社區+呼叫等多樣化“醫療+”模式。加大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引進力度, 提升社區養老服務人員供給水平, 優化銀發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