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川 周小卉
(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小學部) 江蘇南京 210036)
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國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教育事業。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發展,素質教育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認可。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起著關鍵作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比較,體育教學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它的優勢是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學習,培養學生陽光、積極的性格和吃苦耐勞、堅強、拼搏的體育精神,促使小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對于小學生的體育教學來說,一些家長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進入學校學習,主要學習文化知識,而對于體育學習比較輕視,主觀認為學生在課后的玩耍就是鍛煉身體。而一些體育教師由于沒有體育考試的壓力,因此思想上不重視體育教學,課堂上經常安排學生自由活動,不開展體育運動的鍛煉和指導。另外,我國很多中小學校存在很多非專業的體育教師,他們并非科班畢業,或者是其他課程的教師兼職體育教學,或者是非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從事體育教學,抑或部隊專業安置的教師等,這些體育教師通常缺乏扎實的體育專業知識,沒有掌握專業的體育運動技能和方法,同時也缺乏體育心理、體育醫學等相關專業知識,嚴重影響了小學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難以引導學生開展專業的體育學習,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
推動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進行校本教研,其可以幫助教師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體育校本教研管理機制中,我國小學體育在教研管理體系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如校本教研監督不嚴、體育教研組管理協調溝通不暢、體育教師參與教研活動不積極、校本教研管理體系不完善、體育校本教研中教師的參與度不高等,這些問題制約和影響了小學體育教育改革的實效。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的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從我國小學校的體育教學實踐來看,個別的學校依然不重視體育教學,學校體育教學依然是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不僅體育教學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而且體育教學模式也存在滯后的問題。另外,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另一個問題是,體育教師往往只關心學生體育動作學習情況和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和引導,使得一些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了抵觸和厭煩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高效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體育教師應將學生的身體發展和心理健康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實踐教學中,一些體育教師依然秉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知識灌輸和持續訓練,而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和伙伴學習的發展需要。因此,在新的發展時期,小學體育教師積極探索有效的、高效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成為當代小學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興趣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驅動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其探索學習的欲望便得到增強,必然會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和高速運轉的狀態,學習知識的效率更高。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一定要樹立伙伴學習理念和現代的教育理念,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的實際成長特點,結合體育教學的實際內容,注重提升實踐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開展學習,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促進體育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提升。另外,要想讓學生伙伴產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也可以通過讓他們獲得學習上的進步和成功來實現。例如,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和體育教學相結合,充分利用學生天生愛玩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的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的體驗感。例如,在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時,教師可以設置“抓拍子”的游戲。兩學生保持一定距離,面對面站立,將羽毛球拍豎在地面上,聽到教師口令后,兩人相互去抓對方的拍子,在拍子倒地之前,兩人都將拍子抓住,即為勝利。這種通過趣味游戲開展的體育教學,不僅體現出了體育教學的創新性和趣味性,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提升,也讓學生伙伴獲得了一定的勝利感和成功的喜悅,學生伙伴之間也更有默契,更加愿意參與體育學習。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和組織者。只有合理配備教師資源,才有利于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科學組織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完成體育訓練,并達到體育教學標準,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依照國家教育部門的教育要求,需要各中小學校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立足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求,開發和選擇適合本校教學實際的課程。換句話說,就是學校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開發適合他們發展的個性化課程。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也不可能相同。因此,學校要想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嘗試設置不同門類的課程,以此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例如,從本校的教學實際出發,將體育校本課程設計成2 種形式。其一,自選課程式校本課程,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一項體育教學課程,同時學校會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增開新的校本課程,自選式校本課程就是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體育特長。其二,嵌入式校本課程,如一年級開設廣播操和體育常規課程,為后期的體育課程做鋪墊;二年級開設滑板課程和高爾夫課程;三、四年級開設游泳課程;五年級開設羽毛球課程;六年級開設籃球和羽毛球課程等。嵌入式校本課程的開設,主要是體現本校的特色教育,引導學生在嵌入式校本課程教學中學習更多的體育學習內容,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素養。
在小學實踐教學過程中,學校要經常組織一些體育比賽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也能夠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學校定期組織一年級的廣播操比賽,二年級輪滑比賽,三、四年級游泳比賽以及五、六年級羽毛球比賽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樹立“終身體育”的體育觀念,并在生活中養成每天鍛煉的習慣,讓體育鍛煉成為每個小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鍛煉計劃,采用適當的鍛煉方法等,使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有效的體育鍛煉成效。
在伙伴學習理念的指導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一定要有“法”可循,“法”就是正確的教學方法。要想真正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體育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加強學習,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體育鍛煉,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