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榮標
(浙江物產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3)
大宗商品以工農業生產與貿易消費使用的大批量物質商品為主,一般包括用于工業生產的鋼鐵、原油、礦石、煤炭,以及農副產品如玉米、大豆等。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大宗商品的消費大國,大宗商品的進口量逐年上升。大宗商品進入國內后,其運輸倉儲需求隨之增加。現階段,我國大宗商品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相關業務,很多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相關配套管理已無法適應激增的大宗商品的運輸、倉儲、貿易等需求。所以,企業要從信息化管理建設著手,提高企業服務質量、深挖客戶方個性化需求、打通與上下游客戶溝通渠道,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功能服務;同時,強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及運輸、存儲成本,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大宗商品倉儲物流相比普通物資的儲運,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第一,大宗商品以長距離運輸為主。我國地理范圍廣闊,很多礦產資源及糧食產地分布不均,所以需要對這些大宗商品進行遠距離調運,一些商品甚至涉及進出口貿易,其所面對的儲運壓力更為突出。第二,大宗商品對時效性要求不高,更重視對成本的把控,而企業只能通過降本增效的方式謀求生存發展。第三,大宗商品重載化需求高,同時因搬運裝卸作業量較大,對裝卸搬運效率要求較高,對機械化需求日漸顯著。第四,倉儲物流企業可能涉及承接不同合作方同型號的商品物流倉儲,所以對企業的信息化及專業化管理程度要求較高。
1.2.1 大宗商品倉儲物流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平臺
傳統的物流企業未實施信息化管理。在商品出庫、入庫、運輸等環節中,使用傳真方式實施票據貨物的對應驗收,相關數據由人工方式錄入。大量的手工操作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時極易出現失誤,單證數據管理效率低。另外,由于商品數量及倉儲面積較大,貨運周期較長,運輸環節較多,極易在物流中出現偏差,當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時,手工記賬方式也不利于后期問題追溯,同時管理人員無法掌握企業整體運營情況。當前,我國相關企業在大宗商品的倉儲物流管理中已逐漸意識到上述問題,相繼建立了適合本企業的信息化平臺。自此,大宗商品的票據得到了系統規范的管理,但也存在很多突出問題:第一,企業信息化平臺未覆蓋下游城市分支機構,使下游分支機構與集團總部之間信息不對等。第二,在倉儲服務中,系統電子賬目與庫房貨物信息不一致,實物在庫房中貨位不一致;客戶方無法實時掌握庫房中商品的存儲、移動、出入庫情況。第三,運輸車輛信息化管理不足,企業及客戶方無法實時監控車輛信息,無法實現中途調配功能。
1.2.2 大宗商品倉儲智能化程度低
相比傳統的消費商品,大宗商品倉儲物流對時效性要求不高,但對于存儲及運輸成本的控制有著較高要求。第一,傳統的倉儲十分依賴人工操作。人工操作主要依靠經驗,沒有系統化的要求。但大宗商品訂單量較大、貨物出庫入庫頻繁,特別是大型物流倉儲企業還面臨著多客戶方的同型號、同類別貨物的倉儲,以人工操作為主的倉儲管理無法滿足諸如此類的復雜貨物管理。一方面,大宗商品采用人工操作,極易出現誤差計量;另一方面,車輛進出貨場時采用人工記錄,不利于信息系統對車輛信息的捕獲,使得物流企業及客戶方無法及時了解貨物運輸及物損情況。第二,倉庫對大宗商品的入庫沒有建立完善標識機制。這里包括:大宗商品入庫后沒有建立規范的電子貨單,導致實際貨品的數額、貨品在庫房存放的位置、貨品的移動在系統中均未得到體現,導致頻繁出現貨品入庫貨損、丟失后無法追蹤,為倉儲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1.2.3 倉儲物流企業集成化管理程度較低
我國倉儲業發展迅猛,市場集中度較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同行業企業數量較多,競爭壓力大。內部環境令人堪憂的同時,企業的外部環境更為復雜。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趨勢增速放緩,加之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大宗商品的總貿易量有所縮減。在這種大環境下,企業仍沿用傳統的管理及服務模式,導致抗風險能力差,很多小型企業面臨被兼并的風險。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企業集成化管理程度較低,其主要表現為:首先,倉儲物流企業的服務較單一。很多企業只單純提供貨品承運服務及倉儲保管服務。其次,倉儲物流企業僅提供固有服務模式,不同客戶方的需求不同,同一客戶針對不同貨物的倉儲物流要求不盡相同,企業無差別服務無法滿足客戶方多元化需求。最后,企業未建立上下游企業關聯信息平臺,未能與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并以貨運倉儲為核心拓展業務領域實現一體化全能發展。
1.2.4 未建立完善的行業監管體系
承接大宗商品的倉儲物流行業往往涉及跨境物流,包括貨運、倉儲、裝卸、報關等環節的管理,其所涉及的主管部門也很多,企業要實現合規營運就要與各主管部門實時溝通,了解相關政策要求,這無形中為企業帶來一定的負擔。同時,倉儲物流行業已經逐漸脫離了原有的單純倉儲及運輸服務,其所增加的附加服務還未建立配套監管制度。首先,倉儲物流企業在增加了針對客戶方的增值型服務時,其所提供的分包裝服務,雙方需簽訂相關協議合同,合同的合法合規性及出現糾紛后的裁決都沒有相關的法律及制度依據。其次,倉儲物流企業拓展的諸如分包裝生產、商品再加工等業務范疇是否符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要求。這些細節需主管部門及相關單位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予以規范,完善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最后,倉儲物流企業在建立商品貿易平臺時,缺乏相關的法規及制度約束,在平臺中直接進行貿易的雙方及倉儲物流企業,其權利義務仍需進一步規范。
信息化共享平臺不僅要確保第三方倉儲物流企業內部信息對等,還要實現其上下游客戶方對本企業大宗商品的實施追蹤,確保為其提供貼心周到的服務。在完善倉儲物流企業信息化共享管理平臺中,企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考慮:首先,企業應完善相關倉儲物流票據的統一管理。完善商品電子票據模塊,實現商品票據的制式、填寫標準和遞達的統一,同時要建立電子貨單模塊。其次,完善客戶方權限。當與客戶方簽訂項目合同后,應在平臺中給予該客戶方所屬商品的權限。客戶方可在自己的權限下,對其委托商品的入庫數量、入庫時間、所在貨位、貨品的移動、出庫、裝車,以及在運輸中每個節點貨品所在位置、車輛信息、到達時間等實時監控。再次,建立企業口岸本部與分支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確保本部的倉儲物流信息充分共享后,還要兼顧分支機構的信息獲取程度。企業應以本部為標準,實施包括對本部及各分支機構的統籌管理。最后,企業應建立大宗商品運輸共享平臺,將所有第三方物流企業車輛信息上傳至平臺,獲取權限的客戶方及各企業都能在平臺上監控車輛的出發地、出發時間、行駛路線、到達地、到達時間、每個中轉站的具體載量信息。客戶方和各物流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申請貨物的再調配。
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發展,僅以販賣倉儲服務及運輸服務為主要業務的中小型企業,其管理模式較為落后,企業運營效率低下,業務范疇單一,使得每年有相當一部分的此類企業面臨被并購整合的局面,整個行業朝著集成化、一體化方向發展。為了使企業集成化、一體化發展更加完善,企業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企業應著力實施立體倉的建設,將倉庫的使用向立體空間延伸,隨之完善自動化倉儲管理,強化機械化手段,提高倉庫的管理效率及使用效率。第二,拓寬企業的服務范疇。針對不同客戶方的貨物特點,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為大宗進口商品提供分包服務,縮小包裝單位;提供個性化配送服務,可將原本整批配送的物資,按客戶需求分解包裝后配送到指定區域;分析以往分包經驗,建立分包裝生產線,為客戶方提供分包裝生產服務。第三,建立物流集散中心。物流運輸企業可與客戶方的上下游行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涵蓋大宗商品客戶方及其上下游行業的貿易平臺,幫助客戶方隨時了解相關商品的市場供需情況。為客戶方關于大宗商品的訂購提供信息依據,也可方便客戶方在商品入倉后快速實現交易。
物流企業倉儲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貨物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及損耗,還能增強針對客戶方的服務效能。企業倉儲信息化管理的建設,要從三方面著手考慮:第一,應建立無人值守管理系統。庫房中及門禁相應位置應設置刷卡及掃碼系統。首先,應為系統中每臺貨運車輛定制IC卡片,IC卡片中要植入芯片,內含車輛型號、駕駛員、所屬企業等基礎信息。同時,要建立貨品入庫、出庫及運輸相關模塊,駕駛員從進場開始就要利用該IC卡獨立執行通過門禁、裝車、計量、出庫等操作,以減少在若干環節中因人工錄入導致的誤差和失誤。與此同時,這一系列操作將實時上傳至總信息共享系統平臺,倉儲物流企業及客戶方均能對自己權限下的信息進行實時監控。第二,在大宗商品入庫伊始,應以商品原包裝單位為基準建立商品電子貨單。電子貨單要具備商品編碼、企業信息、倉庫貨位等信息,并確保系統中貨品信息與實際標識信息相一致。在庫房中,商品的移動、入庫、出庫都應通過掃碼完成,相應客戶方及企業人員都能通過系統了解貨物的位移情況。
倉儲物流企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相關政策法規及制度完善的基礎上。政府及主管部門應合力為倉儲物流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以深化企業的集成化全面發展。首先,相關部門應設立針對倉儲物流企業的主管部門,其負責倉儲物流企業的審批、核驗,企業不必多部門間往返奔波。其次,政府及主管部門應盡快建立符合倉儲物流企業多元化、多維度發展需求的法規制度,制度應覆蓋其所涉及的所有業務范圍,確保企業的發展有據可依。主管部門要實地考察企業的現狀,聽取企業管理人員對于未來發展的展望及需求,主管部門要會同各部委專家通過商討,確定企業的生產經營范疇及制定相應的法規章程,確保企業的發展有與之配套的機制體系。再次,對于倉儲物流,企業要建立大宗商品貿易平臺,也要制定相應的監管制度,明確企業在平臺中的權責,對于貿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出現問題后的維權也要做出詳細說明。最后,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指導、監管的職能,要以深化倉儲物流企業發展為核心,著力幫助企業減能降耗、助力企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實現轉型發展,從促進安全、合規角度出發,幫助企業健康發展。
傳統觀念認為,物流企業成本較高,固定資產少,在一段時間內,物流企業面臨融資難困境。隨著倉儲物流企業在產業結構上的升級及集成性管理的推進,物流企業已逐漸走出困境。同時,隨著電商業的發展壯大,我國物流倉儲企業的發展勢頭持迅猛發展態勢。大宗商品的物流倉儲風險較大、周期較長、不可控因素較多,企業必須通過信息化管理提高運輸效能、降低成本,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臺,實現企業內部及行業間的資源整合,完成大宗商品的多元化發展,從大宗商品身上挖掘潛在發展要素,通過信息系統的應用圍繞大宗商品為客戶方提供除倉儲物流之外的增值服務,將會成為大宗商品倉儲物流企業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