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曉,黃尚軍
(貴州大學 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體能是賽場的入場券,是戰斗力的基石,提升運動員的體能水平與動作質量,是運動員提高運動表現與創造優秀運動成績的基礎,同時也是運動員保證身體健康的首要條件。功能性訓練作為體能訓練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地建立良好的動作質量并將基礎素質向專項素質進行轉換。在多數體能訓練研究中,將功能性訓練安排在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中,能夠提高運動表現,提高運動員力量水平,保障運動員的機體健康。而且多數學者提出“功能性訓練是競技體育的核心、人體運動的本質是動作”。功能性訓練雖在競技體育領域與健身領域中廣泛應用,但對于我國功能性訓練及相關研究熱點與脈絡缺少系統分析,對功能性訓練及其相關術語理解較為模糊。基于此,本文通過VOSviewer對功能性訓練相關熱點進行可視化分析,梳理當前功能性訓練研究的熱點與脈絡,使學者能夠便捷地了解我國功能性訓練的研究現狀。
1.1 數據篩選
通過中國知網(CNKI)期刊庫作為數據來源,以主題為“功能性訓練”,點擊中文進行檢索,時間跨度為2003年到2021年,檢索到論文908篇,剔除其無效論文,選取有效論文441篇,并以EndNote格式導出文獻數據,運用EndNote X7轉換文獻格式為RIS。
1.2 概念釋義
VOSviewer是由荷蘭萊頓大學的Nees Jan van Eck和Ludo Waltman開發用以繪制科學圖譜的文獻計量分析軟件,它將圖形學、信息可視化等理論與傳統文獻計量法中的詞頻共現技術相結合,可視化效果尤其聚類方面獨具優勢。
1.3 研究方法
運用VOSviewer的可視化功能對“功能性訓練”的關鍵詞共現及功能性訓練相關連接節點通過知識圖譜進行展示與分析,并與其相關熱點(關鍵詞)進行分析。
2.1 年度發文量分析
國內關于“功能性訓練”研究的第一篇論文發自2003年,2011年之前關于“功能性訓練”的發文量都處于個位數,而且在2008年與2010年沒有關于“功能性訓練”研究的論文發表,但在2011年以后,關于“功能性訓練”研究的發文量處于快速的上升趨勢。2011年之前關于“功能性訓練”的研究大都是在康復領域,這與 “功能性訓練”起源于康復領域有了一定的事實認證,而關于“功能性訓練”在競技體育領域的研究只有一篇,是我國著名學者劉愛杰教授所發表,這也是知網收錄的論文中最早的關于“功能性訓練”在我國競技體育領域的研究。在2011年以后, “功能性訓練”開始廣泛應用于競技體育領域,包含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提高、運動員的損傷與恢復、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與動力的傳遞等。
“功能性訓練”研究熱度的提高可能與2010年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建立的國內第一家以功能性體能訓練為研究方向的實驗室,以及在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和美國EXOS (前Athletes’Performace,簡稱AP)訓練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其體能教練在多支備戰2012及2016奧運會的國家隊中應用功能性訓練的理念進行體能訓練指導等有關。

表1 2003—2021年我國功能性訓練發文數量
2.2 發文作者分析
關于“功能性訓練”的研究中發文數量最多的作者是閆琪,共發表了11篇,并運用功能性訓練指導過多支國家隊與北京市專業隊,為國內多數精英運動員進行系統的體能訓練,其博士論文是我國首篇功能性訓練實證研究的論文,指導我國女子曲棍球隊進行系統化的功能性訓練。趙煥彬教授關于功能性訓練的研究發表的論文超過8篇,與閆琪提出了功能性訓練在競技體育中的核心理念是“認識結構,掌握功能,完善結構,發展功能”。兩者為該領域的研究具有突出貢獻。其他學者發文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功能性訓練的研究幫助不大。

表2 我國功能性訓練發文量前10的作者
2.3 高頻詞共現頻率視圖分析
關鍵詞是高度濃縮了的文獻的內容,是表明其研究領域關注的焦點和研究者感興趣的學術話題。 運用VOSviewer將最少關鍵詞共現頻率出現次數改為8,在847個關鍵詞中有24個關鍵詞具有強烈的共現聯系,得出表3與圖1。由表3得知關鍵詞共現頻率出現較高的依次是“功能性訓練” “體能訓練” “功能性體能訓練” “功能訓練”“訓練” “體能” “運動損傷” “青少年” “身體功能訓練” “功能性” “應用” “身體素質” “競技體育” “功能性動作篩查” “功能性力量訓練” “體質健康” “訓練方法” “身體功能性訓練” “功能動作篩查” “FMS” “預防” “高校” “力量訓練” “運動員”。在可視化視圖中,關鍵詞共現頻率越高,圖標會越大,節點的顏色代表聚類,不同的聚類用不同顏色表示。

表3 關鍵詞共現頻率與強度統計表
2.4 功能性訓練節點連接親密度視圖分析
根據圖1關鍵詞共現圖譜,將鼠標光標放于功能性訓練節點處,會出現功能性訓練此節點與其他節點的連接,節點之間的距離表明了兩個節點之間的親緣性,距離越短表明親緣性越強,距離越遠表明親緣性越弱,如圖2所示。圖2表明與“功能性訓練”此節點關系最緊密的主要是“體能訓練” “功能訓練” “功能動作篩查” “應用”與“功能性體能訓練”等節點。

圖1 基于VOSviewer的我國功能性訓練關鍵詞共現標簽圖譜

圖2 基于VOSviewer的我國功能性訓練相關關鍵詞親緣性圖譜
3.1 功能性訓練與功能訓練
有學者認為“功能性訓練”與“功能訓練”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起源于康復與理療領域,最初是讓康復者模仿人的日常活動的一系列簡單動作,后來逐漸向健身與競技領域發展、滲透,現已在競技體育領域廣泛應用;而“功能訓練”在外文文獻中常以“training/exercise in……function”或者“function training”來表示,是醫學中常用來改善或提升人體某些器官功效的訓練方法。但國內翻譯的關于功能性訓練的書籍中出現“功能性訓練”與“功能訓練”二詞的混用,二者進一步概念的明確還有待研究。
3.2 功能性訓練與類似關鍵詞
史衍采訪了多數專家和學者后認為 “功能性訓練”與“身體功能訓練”是同出本源,“身體功能訓練”是學者對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與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atheles”中 “functional training”的翻譯,后者表明更加具體、形象,且對于“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史衍也做出解釋,認為“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其實是“功能性訓練”或“身體功能訓練”研究內容的一個分支,主要針對的是參與體育鍛煉和競技運動訓練群體開展的“身體功能訓練”。對于“功能性力量訓練”通過有關文章的閱讀,發現作者對其概念的釋義與“功能性訓練”基本一樣,但“功能性力量”在本質上是運動員運用到技能的力量。 “功能性體能訓練”通常在競技體育領域出現偏多,這是為了與康復領域中功能性訓練區分開來,在競技體育領域中將其稱之為“功能性體能訓練”。
3.3 功能性訓練與FMS
FMS是兩個層面內容的縮寫,第一層面為整體,第二層面為內容中的一部分。第一層面是功能動作系統——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s的縮寫,也經常簡寫為FMS,其中包含功能動作篩查,選擇性功能動作評估,Y——平衡測試,基礎體能篩查以及基礎呼吸篩查,依次簡寫為FMS,SFMA,YBT,FCS,FBS;第二層面為功能動作系統中的功能動作篩查,英文全稱為“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通常簡稱為FMS。FMS能夠發現人體潛在的危險動作模式,檢測身體弱鏈、對稱性及其動作局限性,并用于糾正錯誤的動作模式,預防與降低人體運動損傷的危險性,現已廣泛應用于康復領域與體能訓練領域。FMS填補了運動醫學和體能訓練之間的空白,為康復訓練和體能訓練搭起了橋梁。英國體能訓練專家Gray Cook將功能動作篩查作為提高人體運動能力的一步,根據功能動作篩查的結果選擇練習動作,將這些能夠改善人體不平衡與弱鏈的有效練習動作稱為“功能性訓練”。
4.1 激活人體各器官與系統功能
功能性訓練具有軟組織喚醒與肌肉—神經系統激活功效,強調動作準備與正式訓練一樣重要,針對不同項目的運動員設計不同的動作準備方案,以此建立神經與肌肉系統的有效反饋,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效率與比賽時的動作效率。并且其動作是圍繞專項設計,更貼近專項動作結構的準備活動能夠更好的使人體機能滿足專項練習的需求。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準備活動能夠引起相關器官、系統產生痕跡效應,痕跡效應能夠在正式運動中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加強,快速增加肺通氣量和心輸出量。
4.2 提高運動表現與運動成績
李衛通過對第二屆國際體能大會專題報告的主要觀點進行梳理提煉,總結道功能性訓練強調的是動作模式,發展的是動作而不是肌肉,而且是結合項目的特點進行多維度的訓練,最終可有效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劉愛杰研究指出功能性訓練是一種可以提高運動員的專項能力,并使運動員的專項體能得到最大提高。王雄也指出通過功能性訓練能夠提升人體動作能力,有助于實現專項運動成績的突破。閆琪將功能性訓練理念帶入了備戰第30屆夏季奧運會當中,使得我國女子曲棍球隊取得了較好的訓練效果。
4.3 促進人體疲勞的消除與機能恢復
運動達到一定負荷量后身體會產生疲勞,疲勞的產生會造成運動機能的下降,長時間的疲勞會阻礙人體機能的恢復及增加人體運動損傷的風險,甚至還會造成人體其他方面的危害。所以,運動后消除疲勞的手段至關重要。功能性訓練在訓練結束后強調對運動疲勞的消除,主要通過泡沫軸與筋膜球等設施將肌肉的筋膜網重新排列,消除肌肉的緊張度,通過靜態拉伸、神經肌肉拉伸(PNF)等手段拉長因運動后縮短的肌肉,以此促進機體的快速恢復。在運用此些手段時,還會運用水療與按摩等手段。
5.1 從發文數量與研究作者方面來看,2011年前針對功能性訓練的研究基本都是在康復領域,2011年后功能性訓練在競技體育領域的研究大幅上漲,在最近幾年熱度居高。主要研究作者中,閆琪與趙煥彬教授是關于“功能性訓練”研究最活躍和有突出貢獻的作者,其他多以個體研究為主。
5.2 從關鍵詞分析來看, “功能訓練”常用于醫學領域,常用來改善或提升人體某些器官功效的訓練方法; “功能性訓練”與其相類似的關鍵詞大都同出本源; “功能動作篩查”可以發現人體潛在的危險動作模式,預防與降低人體運動損傷的危險性。
5.3 功能性訓練的本質作用主要在于運動員在正式訓練與比賽前更好地激活各器官與系統功能,在訓練與比賽中提高運動表現與運動成績,在訓練后重視通過各種手段消除疲勞與促進機體恢復,避免因疲勞的積累給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