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珠,尹志華
(1.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體育教學部,上海 201620;2.華東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要大力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師范院校要培養高素質教師。實際上,這一要求早在2018年我國在國家層面印發的第一個有關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就有所體現,即要“嚴格教師準入,提高入職標準”。當前,制訂和實施教師專業標準是國際上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主要做法之一,而我國在2012年就頒布了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應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對教師素養進行界定,并提出各維度下面的 “領域”和 “基本要求”。文件指出: “《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體育教師作為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發展始于大學階段,而當前在師范類專業認證、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機遇下,基于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思考如何提高職前體育教師教育質量至關重要。
體育教師教育是教師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指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按照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體育教師職前培養、入職教育和在職培訓進行整體考慮。Lortie在1975年出版的《學校教師:一項社會學的研究》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教師專業化三階段模型:即進入大學之前的專業化、職前教師教育階段的專業化、進入工作崗位之后的專業化。其中,職前階段是師范類專業學生接受正規化、制度化教師教育的開端,是成為教師的最關鍵階段。在體育教師教育中,職前階段是教師培養的開端,其主體是體育教育專業的建設,即專業是培養職前體育教師的載體,是整個體育教師教育的“母機”。從正式進入大學體育教育專業開始,就預示著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生涯拉開了序幕。
我國職前體育教師教育雖然有著悠久歷史,但實際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趙進等人認為存在的典型問題包括:培養目標與崗位要求脫節、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畢業生同質化、教材內容陳舊、課時分配不合理、 “運動技術中心論”導致教學碎片化、教育實習不足、學生執教能力弱等。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界定過于模糊,即雖然大家都知曉要培養體育教師,但到底培養“呈現何種形象的體育教師”,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并不十分明確。在這個問題的背后,實際上凸顯了教師專業標準的缺失,因為教師專業標準就是對這一問題的回答。職前體育教師教育必然要以“人的培養”為核心,所以必須要基于教師專業標準而展開。雖然我國也組織專家研制了《高等學校體育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從“培養目標與規格,學制學分與學位、課程體系、專業師資、教學條件、質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體育教育專業也包含其中。但嚴格的說, 《質量標準》仍然是一個“包括萬象”的宏觀專業建設規范,并不直接指向具體培養的人才應該具備何種素養。因此,以微觀的教師專業標準為依托,明確具體的人才培養形象并推進專業建設改革是可行路徑。
針對職前教師教育,《教師專業標準》明確指出:“開展教師教育的院校要將《專業標準》作為教師培養培訓的主要依據。重視教師職業特點,加強教育學科和專業建設。完善教師培養培訓方案,科學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式;重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社會實踐和教育實習;加強從事教師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科學的質量評價制度”。因此,為了進一步推進體育教師培養,有必要基于教師專業標準開展職前體育教師教育改革,這既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要求,也是體育教師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理念是指導實踐行動的上位載體,實踐需要理念的引導與推進。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將理念理解為具體事物的“存在之先”、 “認識之先”和 “產生之先”的過程,體現了理念的先導性。同時,柏拉圖又指出,理念還可以再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指 “幾何學及其相近學科的領域”,也就是數理學科的對象;第二部分是指“人的理性憑借辯證法的力量而認識到的東西”。從理念指導實踐行動的角度而言,人類的所有行動都必須在開始之前“通過借助辯證法的力量而認識一些東西”。所以,在基于標準的體育教師教育改革中,首先進行宏觀層面的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目的就是為了讓學校體育工作者形成“體育教師教育標準化”的理念。實際上,由于中國在2001年才正式提出教師教育的概念,而“教師教育標準化”理念的提出則更加靠后。由此可知,發端于“教師教育標準化”的“體育教師教育標準化”理念,其歷史極為簡短。因此,為了推動基于標準的職前體育教師教育改革,首先就必須要對承載職前體育教師教育的體育教育專業進行標準導向的調適與改進,這一宏觀層面的改革,有利于整個職前體育教師教育標準化理念的形成,從而通過理念開展相應的實踐行動。
職前體育教師教育是一個宏大的構造體系,包含了與職前體育教師培養相關的所有方面,如招生、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見習實習、教學實踐經驗、運動技能學習等。因此,如果要在教師專業標準的引導下推動這些方面的改革,首先就必須要做好頂層設計。實際上,教師專業標準的構建及其改革,其內在意蘊體現了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本位”嬗變,即從傳統的“知識本位”和“能力本位”轉向“標準本位”,即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轉變。頂層設計(Top-Down)是運用系統論的方式自高端開始的總體構思與戰略設計,只有完成了良好的頂層設計,才能談及其它方面。由此可見,頂層設計在改革過程中的重要性。為了推進基于標準的職前體育教師改革,就必須要做好體育教師教育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解決這一錯綜復雜的難題,就必須要從體育教育專業的改革做起,從而全方位推進體育教師的人才培養。
基于標準的職前體育教師教育改革策略,具體包括控制新增體育教育專業的規模、遵循標準對已有體育教育專業進行評估、調整職前體育教師教育的培養目標、營造職前體育教師教育人才培養的職業氛圍四個方面。
頒布教師專業標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包括職前體育教師在內的培養質量,為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開端打下良好基礎。眾所周知,雖然目前我國對教育的財政投入越來越高,但由于中國的人口基數大,所以與發達國家的教育投入相比,中國學生所能享受的人均教育投入相對較低。換而言之,雖然總體的教育資源看似很豐富,但人均教育資源則非常有限。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除了少數大學因為體育教育專業是優勢學科,或因為校級領導人出身于體育的原因而對體育學科投入較多之外,其它高校對體育教育專業的投入遠遠低于其它專業,每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所能享受的資源很少。然而,在資源爭奪異常激烈的背景下,在“教師教育大學化與綜合化”的推進下,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體育教育專業,而這些新增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多源于各個高校的體育部。據統計,2014年我國高校開設體育教師教育專業的數量為313個,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則升至317,現在這一數量則更多。眾多主要開展普通大學生公共體育教學的體育部,短時間內紛紛變身為體育學院而開設體育教育專業,我們不難想象這些毫無職前體育教師培養經驗且資源有限的高校能夠培養出何等質量的體育教師。然而,根據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體育教育專業造就的是“具有專業素質的體育教師”。試想,如果不控制當前新增體育教育專業的規模,優化招生名額,恐怕這種粗放式培養的體育教師很難達到專業標準的基本要求。
在控制新增體育教育專業規模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重視新增專業所在大學在整個職前教師培養方面的經驗。無論是從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還是從當前一流專業建設的需求來看,都強調注重培養職前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這是因為教師的專業性除了傳統的“學科專業性”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學的專業性”。如果以體育學科為例,真正將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和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區別開來的是前者的“教學專業性”。因此,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審批新增體育教育專業之時,應該特別注重該高校是否具備職前教師的培養經驗。因為這些經驗意味著對教師“教學專業性”的理解。如果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則一定要慎重考慮。比如,很多農林、財經、理工類的高校大量設置體育教育專業,但這些學校可能僅有體育學科擁有教師教育類專業,這些現象值得管理者深思。其次,要加強對新增專業所在高校相關師資力量的考察。由于職前體育教師是由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所以大學教師自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這些新增專業中,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師開展體育教師教育、體育課程與教學研究、教學實踐方面有著較深的造詣。然而,從中國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如果不是因為設置了體育教育專業,很少有高校體育教師從事體育教師教育和體育課程教學方面的研究。同時,他們與中小學接觸很少,缺少中小學教育經驗。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背景,這些大學教師則很難勝任這方面的課程教學與實踐指導,其培養職前體育教師的模式很有可能走向傳統的公共體育教學模式。
雖然可以根據教師專業標準要求對新增的體育教育專業進行嚴格審批,但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我國已經設置了大量的體育教育專業,而且各個專業的招生名額較大,職前體育教師的就業率卻偏低,這一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根據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對當前已有的體育教育專業進行評估,適當削減、整頓不合格的專業數量和減少部分專業招生人數很有必要。基于標準的職前體育教師教育專業評估,可以基于績效評估的原則,開發基于教師專業標準的具體評估準則和評估程序。
在開展體育教育專業的評估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要嚴格按照標準的理念執行評估。由于國家已經明確提出了要開展教師教育標準化工作,所以這為基于標準的職前體育教育專業評估提供了政策依據。如何真正發揮政策的支持作用很關鍵,因此,負責部門要嚴格按照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穩步、積極、有序地推進專業評估,堅決杜絕在評估過程中人為因素產生的負面影響。其次,要根據評估結果對部分需要改進的專業進行嚴厲整頓。遵循標準的要求,職前體育教師教育專業的評估結果可分為幾個等級,對于其中有明顯缺陷而急需改進的專業,相關負責部門要提出具體整頓措施,認真開展改進工作,減少“渾水摸魚”現象的發生。對于整頓之后仍然不合格的專業,可以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來控制專業建設。第三,對于嚴重不合格的專業要狠下決心砍掉。由于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是職前體育教師,而這些體育教師今后擔負著國家振興與民族興旺的重大責任,他們對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于那些明顯不合格的體育教育專業,只有無條件的砍掉才能產生真正的警醒作用,才能使得專業人才培養發生 “脫胎換骨”的變化。總之,在基于標準開展職前體育教育專業評估的過程中,因為多重利益關系必然會遭受種種阻礙。
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決定著人才培養的導向,即決定了人才輸出的“出口形象”。因此,培養目標的選擇很重要。正確的目標選擇對今后的行動和事業成敗有著非常大的意義,這是因為目標選擇具有“定向作用”和“匯聚作用”。所謂定向作用,即一旦將目標選定之后,隨之的行動方向也就確定下來。就如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有的學校培養的是小學體育教師,而有些的學校則以培養中學體育教師為主,即什么樣的目標決定著培養什么樣的體育教師。所謂匯聚作用,是指在確定目標之后,為了實現目標而將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匯聚在一起。對于體育教育專業而言,為了實現目標,必須要將資金、任課教師、課程、器材場地、實驗室等資源和能量全部聚焦并實現優化組合。由此可見,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選擇對于職前體育教師的培養至關重要。
教師專業標準期望所有的職前體育教師通過大學四年的專業學習,能夠成長為在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方面有較高造詣的專業人才,能夠在體育教師的“教學專業性”方面體現作為專業人員的與眾不同。因此,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都是為了將所有的學生培養成合乎“教學專業性”的體育教師。然而,審視當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絕大部分大學都是諸如“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地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校體育工作規律,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能夠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的描述,這種“復合型”人才的定位凸顯了當前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非專一性,但背后暴露的是人才培養的困境,這并不利于合格體育教師的培養,也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休閑體育、運動康復與保健等其它六個專業區別不大。因此,在教師教育標準化理念的指導下,各個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要及時調整培養目標,將目標主要定位于“專業的體育教師”培養層面,體現出與體育學類其它專業的區別,將重心置于職前體育教師的“教學專業性”,適當降低對“學科專業性”的關注。這樣的調整不僅有利于各個體育教育專業專心培養體育教師,還能夠節省因為盲目擴大培養目標而導致的資源浪費,以及走出很有可能導致的“人才培養四不像”困境。
人才成長的氛圍決定著人才本身的性格,這種性格內在地體現為一種專業精神。由于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價值普遍高于一般職業,而教師的待遇卻又低于很多職業,所以教師這項工作更多是一項“良心活”,因而對教師職業精神要求很高。目前教育部頒布的各類教師專業標準中,普遍將專業精神放在首位,而這種專業精神的典型體現就是師德培養。例如, 《中學教師專業標準 (試行)》就明確提出中學教師應該要“熱愛中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依法執教。關愛中學生,尊重中學生的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中學生,做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雖然教師的職業精神很重要,教師專業標準也極力突出這一點,但 “亂收費”、 “有償補課”、“懲罰學生”等一系列行為表明,當前教師的職業精神急需提升。就體育教師而言,國內外的研究都表明其職業精神有待提升。比如,Ingersoll關于美國新入職體育教師流失率研究表明,5年內高達46%的教師離開教師崗位。Marvel等的研究也同樣指出,從1988年到2005年,教師流失率處于急劇增長狀態。這些體育教師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對教師職業興趣不高,實際上是職業精神缺失的表現。
如此高的教師流失率,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與其它付出同等精力的工作崗位相比,教師的待遇要低很多。國內研究也表明,很多人選擇體育教育專業的原因并非是喜歡體育教師,而是為了進入更好的大學就讀或者養家糊口,從而使得體育教師職業認同感不高且功底較差,導致最終的專業發展“不情愿”。這些研究表明,教師甘守清貧的職業精神越來越差,當前體育教師的職業精神需要提升。為了讓體育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體育教育專業應該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真正激發職前體育教師的內在激情,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愛上體育教師職業。同時具備負責任的態度,用心呵護自己的學生,潛心研究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如果體育教育專業層面沒有營造促進體育教師職業精神提升的良好氛圍,必然會影響職前體育教師的專業精神。因此,將職業精神的精髓深深嵌入職前體育教師的內心深處,成為他們專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具備了滿足專業標準要求的前提,才有可能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員,從而發揮專業能力,體現出一名專業人員不可替代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