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海妙,鄭佐勇,楊康勝
(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外二科 廣東 佛山 528500)
老年患者新陳代謝緩慢,多伴有骨質疏松癥,易發生骨折、股骨頭壞死等疾病。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老年骨折和老年股骨頭壞死的首選方法,能夠較好地恢復患者的下肢功能,近年來已在臨床普遍應用。但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發生率高達50%,包括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2 種,二者起病均較隱匿,其中70%左右的肺栓塞死亡患者在死亡后會才被發現,80%左右的深靜脈血栓患者在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多表現為下肢腫脹、壓痛等。VTE 的治療尚無特效藥物,且費用較高,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嚴重威脅。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術后采用抗凝等預防方法可明顯降低VTE 發生率,但仍難以滿足臨床需求。因此,分析VTE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并建立預防措施,降低髖關節術后VTE 發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對髖關節置換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我院髖關節置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并采用Logistic 獨立危險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髖關節置換患者發生VTE 的危險因素,旨在為預防VTE 的發生提供可靠依據,降低患者術后VTE 并發癥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6 年2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153 例髖關節置換患者。其中男97 例,女56 例;年齡43 ~68 歲,平均年齡(52.64±15.27)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為全髖關節置換術后;②患者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且在住院期間能夠按照醫護要求進行治療;③患者愿意配合。排除標準:①術前已發生VTE 的患者;②精神障礙的患者;③合并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④合并腫瘤疾病的患者;⑤合并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在圍手術期均給予抗凝預防。常規術后護理,包括治療護理、基礎護理、飲食指導、心理干預及按照醫囑進行早期功能鍛煉。護士認真交接班,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根據患者術后2 周是否發生VTE 分為VTE 組和非VTE 組;分析患者術后VTE 發生率,比較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等一般資料,統計兩組基礎疾病及血清學指標等;使用Logistic 回歸分析引起VTE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清D-二聚體(D-Dimer, DD)指標由我院檢驗科進行檢測:由護士采集患者靜脈血液入真空采血管,送至檢驗科,3 000 r/min 離心分離,在4 ℃下分離血清,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檢測。VTE 診斷由我科2 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分別進行評估,結論一致者評為VTE,結論不一致者邀請第3 位醫師進行討論。

153 例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2 周有52 例患者發生下肢VTE,占33.99%,包括深靜脈血栓43 例,占28.10%,肺靜脈血栓9 例,占5.88%。
VTE 組男性百分比、年齡、BMI、吸煙史百分比、糖尿病患者百分比、高血壓患者百分比、冠心病患者百分比與非VTE 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VTE 組全身麻醉患者百分比、手術時間、術前DD、術后48 h DD 均明顯高于非VTE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髖關節置換術后發生下肢VTE 的單因素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差異的項目為自變量,以髖關節置換后患者是否發生VTE 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全身麻醉、手術時間長是髖關節置換患者發生VTE 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Logistic 回歸分析下肢VTE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老年骨折、股骨頭壞死等關節疾病的首選方法,但在術后VTE 發生率較高,對患者家庭經濟、心理及生命危險造成了很大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VTE 的發病原因復雜,通常認為,髖關節置換患者手術過程中需使用止血帶減少血流,且術后臥床時間較長,這些原因均降低了患者的血液流動速度,進而增加了血小板與血管內膜的接觸時間,同時由于手術操作對患者下肢的牽拉等,對患者的血管內皮造成了損傷,另外,骨水泥等異物的置入也增加了患者術后VTE 的發生率。因此,VTE 是髖關節置換患者常見的并發癥。
對153 例髖關節置換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伴隨疾病、麻醉方式、手術時間、血清學指標等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術后2 周有52 例患者發生下肢VTE,占33.99%,對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恢復造成了嚴重影響。這一結果與其他研究相比差異較大,原因可能與患者個體差異以及不同醫療單位對VTE預防措施不同有關。該結果提示,在預防髖關節置換患者發生VTE 方面尚需進一步完善措施,降低不必要的VTE 發生。VTE 組全身麻醉患者比例、手術時間、術前DD、術后48 h DD 均明顯高于非VTE 組,提示全身麻醉、手術時間過長、血清DD 水平是影響髖關節患者術后發生VTE 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硬膜下麻醉能夠避免平面以下的血管發生擴張,促進了靜脈血流排空,具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手術時間的延長可明顯降低患者血流速度,易形成血栓。另外,血清DD 水平因手術創傷而增高,是引起VTE 的重要原因,但術前DD 水平升高并非引起VTE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本文結果與其他研究相比,均顯示全身麻醉患者比例、手術時間、術后48 h DD是髖關節置換患者發生VTE的獨立危險因素。但也有研究結果顯示,基礎疾病是VTE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這可能與醫療單位對患者術前的預防措施有關,且護理質量也有一定的差異。不同醫療單位VTE 發生率差異較大,故引起VTE 發生的原因具有一定爭議。因此,建立完善的預防VTE 發生措施,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本文分析了我院髖關節置換患者發生VTE 的危險因素,為預防VTE 的發生提供借鑒經驗。由于研究時間等的限制,還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將擴大樣本量,并建立相應預防措施,為減少VTE 發生、促進髖關節置換患者恢復提供更可靠的經驗。
綜上所述,全身麻醉、手術時間長是髖關節置換術后VTE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可建立相應措施,預防VTE 發生,減少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