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靜 劉付勇 王麗楠
摘要: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是每位教師努力探究和踐行的課題。文章對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指出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和融合課程思政的教學項目優化設計,精細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設計與之配套的混合式過程化考核評價體系,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自媒體平臺促進學生課后交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達成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能力培養;考核評價體系;自媒體平臺
中圖分類號:G42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6-0061-03
基金項目:本文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本科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項目批準文號:PT-202107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課程思政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大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理論性和實用性較強。現有的教學設計通常是案例教學加上課后訓練,教師通過案例演示基本操作步驟,學生根據操作步驟完成課堂任務,課后再通過案例練習鞏固知識點,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積極推廣小班化教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健全能力與知識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學業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估與反饋機制,全面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關于項目式教學、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研究很多,但是真正將以上教學模式和方法同時應用在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的研究并不多。現有研究表明,在翻轉課堂與項目式教學相結合的情況下,學生通過項目學習能夠提高思維能力和協作能力,但教師的作用比單純的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更大。只有教師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目前基于項目式教學的翻轉課堂也同樣存在著弊端和問題。
1.學生課下學習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
在以項目為驅動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在課前將項目內容或者相關的教學視頻通過教學平臺下發給學生,缺乏對學生的線上學習引導,也不關心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課下學生能否主動學習線上內容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課前不預習,課中聽不懂,上課難互動,惡性循環,造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低。另外,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知識點多,課時有限,課堂時間也有限,在不確定學生課下學習進度的情況下實施項目式教學,項目可能不能及時完成,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下降,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學生基礎水平差異較大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有一定的要求。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受地域差異、個人興趣和認知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計算機基礎水平差異較大。在項目式教學中,部分教師設計教學項目時沒有對項目進行難易程度劃分,沒有設計差異化的學習任務,沒有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因材施教,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講解項目涉及的知識點,然后讓學生進行計算機操作,完成相應項目。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這樣的學習簡單、枯燥,項目很容易完成,但是也制約了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課堂上聽不懂,失去學習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完不成對應項目,達不成應用能力培養的目標。這使得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堂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均衡發展。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課堂時間有限,應用能力培養目標難以達成,如何在現有項目式教學、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深挖細節,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
3.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關于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很多,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在課程考核方面還是采用傳統考核方式,沒有和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配套。傳統考核方式無法及時跟蹤和量化學生在現有教學模式中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狀態,教師也沒辦法及時獲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這也是學生課下學習積極性不高的間接原因。
4.教學項目設計脫離課程思政、企業實際需求
在強調課程教學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今天,課程教學項目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和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同時,為了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教學項目的設計還應該和企業實際需求相結合。而課程現有教學項目的設計未考慮課程思政和企業實際需求,教學項目和課程思政是分割開來的。
針對大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在優化傳統項目式教學,精細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基礎上,提出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配套的混合式過程化考核評價體系,并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自媒體平臺促進課后溝通交流,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1.優化教學項目設計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知識點多且獨立,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熟練使用辦公軟件進行文字處理、數據處理和演示文稿的制作,適合采用項目式教學。在傳統項目式教學的項目設計基礎上,教師可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優化。第一,教學項目設計前期準備。辦公軟件的熟練使用是當今大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必備的基本技能,因此項目式教學中的教學項目設計不應該是脫離實際的,而應使大學生了解企業對辦公軟件使用的實際需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也是對大學生學習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一個很好的檢驗,很多企業會關注學生大學期間是否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因此,在教學項目設計前,教師應該多和企業聯系、溝通,調研企業需求,認真分析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真題,為教學項目設計和課前線上學習資源準備奠定基礎。第二,圍繞應用能力培養和育人目標設計教學項目。根據前期企業調研結果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真題分析設計教學項目,項目內容貼近企業實際需求,同時在進行教學項目設計時引入課程思政,做到教學項目和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針對相同的知識點,教師可設計由易到難三個難度水平的教學項目,不同難度的項目評分細則不同。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水平差異進行項目的分配,學生也可以自主進行項目的選擇。第三,建立項目資源庫和課程思政資源庫。項目式教學改革研究和課程思政研究都是系統工程,在研究中借助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建立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項目資源庫和思政資源庫,形成系統化成果資源,固化現有成果,更新資源,可以避免重復性工作,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對推動教學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提質提效具有重要意義。
2.精細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精心準備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包括線上學習引導清單、對應線上學習的練習題、課堂上可能會討論的一些問題、課程思政材料等。學習引導清單包括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問題設計、建構性學習資源、學習測試、學習檔案和學習反思等多項內容。教師應使線上學習資源和線下課程內容相配套,將項目中涉及的知識點錄制成視頻上傳至線上教學平臺,再設計簡單的案例供學生練習。這樣,可提升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的操作能力,為線下教學打好基礎。線下教學主要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但并不是像傳統翻轉課堂那樣單一由學生講解知識點。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豐富翻轉課堂形式,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分組PK、案例討論、課程思政、你比劃我猜等方式教學。設計的翻轉課堂內容應和課堂教學內容、日常生活結合,難度適宜,課前通過線上教學平臺下發任務,學生可提前思考,提高線下課堂教學效率。線上、線下教學內容設計同步,合理分工,線上注重單個知識點的詳細講解,簡單案例的練習,線下教師根據線上作業和反饋情況精講部分知識點,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結合課程思政,推動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3.混合式過程化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配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跟蹤學生學習過程和評價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采用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的線上、線下混合式過程化考核評價體系,將線上學習過程也納入考核。部分線上考核使用超星學習通的生生互評功能,學生角色轉換,激發學生線上學習積極性。線上、線下都制定相應的評分細則,確保客觀公正,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特別重要。線上成績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超星學習通平臺統計學生的在線學習時長、課程任務完成度和討論情況,另一部分是線上作業生生互評和教師批閱得分情況。線下成績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課堂表現得分,包括小組討論、課堂測驗、學生匯報等,另一部分是項目完成情況。
4.自媒體平臺促進課后溝通交流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簡單、快捷、趣味性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從碎片化閱讀到短視頻觀看,中國的自媒體在飛速發展。借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自媒體平臺,將在課程教學中錄制的知識點講解視頻、學生翻轉課堂表現的視頻、錄制的一些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視頻等放到一些互聯網平臺上,可以促進師生、生生交流,實現知識的快速有效傳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優化改進。
總之,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應用性強、知識點多、課時少,如何充分利用課下時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成應用能力培養和政治水平培養目標是教師應著重研究的內容。教師在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中,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同步創新考核評價體系,構建高效教學課堂,同時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自媒體平臺提高課下學生溝通交流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03).
[2]曾祥光.基于SPOC的混合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8).
[3]巫華芳,曾祥光.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為例[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03).
[4]曹麗麗.基于項目的《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探析[J].中小學電教,2019(10).
[5]谷巖,宋文,劉敏華,吳杰,謝舟.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08).
[6]耿中寶.“互聯網+”時代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 2021(10).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ic Course Guided by Ability Training
Qiao Jing, Liu Fuyong, Wang Linan
(Xin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la 841000, China)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highly applied course.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in teaching is the subject that every teacher trie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urs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combining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eaching projects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refining th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and designing the supporting hybrid proces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students after-school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we media platform that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ability train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we media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