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兵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學校是青年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青年學生在這里逐步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此過程中,學校發揮正確的、重要的引領作用,才能為國家、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再次強調“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等數學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環,充分挖掘本課程的思政元素,改革課程設計,創新課堂教學,科學有效發揮育人效果,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刻不容緩。
高等數學課程普遍在一年級開設。這個時期,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都在飛速成長,也是他們的三觀形成的黃金時期,此時正面積極的引導將對他們的一生都產生巨大的作用。高等數學課程是高職學校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受眾面極廣,這門課程傳達的三觀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在高等數學課程中融合課程思政勢在必行。
(1)科學理性和奇思妙想是高等數學的學科特色,在學習時能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高等數學有著極為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學習高等數學能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的世界觀。
高等數學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相關的知識,更能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創新性,理性思維茁壯成長。
(2)在應用中學生的意志將得到錘煉,科學的精神茁壯成長。
高等數學的知識主要來源于生產生活實踐,和物理、經濟等方面的聯系尤為緊密。高職層次的高等數學弱化理論,突出應用,尤其是專業方面的應用,為后繼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必須的數學基礎。學生在運用科學的方法、精確的數據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更能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愚昧迷信或顛倒黑白的現象。學生在應用中激發學習興趣,增強社會責任感,萌生服務社會回饋社會的意識。
(3)高等數學蘊含豐富的數學文化資源,通過學習了解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厚植愛國情懷,蘊養人文精神。
高等數學融合課程思政的主要實施路徑可以分別從學校、教師、課程三個維度予以踐行。
(1)學校是課程思政實施的大環境,學校做好政策架構、營造濃厚的思政氛圍、全方位保障實施是課程思政能落地開展并形成規模的先決條件。
首先,學校著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跟時政大事,宣揚先進典型尤其是優秀學生的事跡,利用宣傳欄、海報、網絡、廣播、校報等各宣傳口共建風清氣正的朗朗校園。
第二,學校對本校“課程思政”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建立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運行機制、評估機制和保障機制。
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出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建設規范和考核標準,將實施課程思政納入課程考核。從資金、設施、人員等各方面為課程思政的實施大開綠燈,保障課程思政的各種創新方案能順利實施。對成果大力獎勵,提高相關人員的積極性。
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課程思政比賽,促進教師轉變思想提高技能。學校人事部門制訂師資培訓計劃,在職稱、評優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
(2)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實施者,教師的認知與能力是課程思政踐行的重要決定因素。
育“生”先育“師”,要從方方面面增強教師的思政意識和思政能力,課程思政才能有效進行。
教師既要加強自身修養,提升個人素質,也要加強政治素質和思政理論的學習。“身正為師,學高為范”,只有教師個人有堅定的信念,良好的品德并以身踐行,在教師個人品德的感召下,學生才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要幫助教師認識到學生的三觀仍然很不成熟,亟需激發愛國之情文化自信責任之心,訓練發展其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優秀的思政教育能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反過來推動課堂氣氛,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教師要能從數學知識點中提煉出契合的思政元素,然后尋找生動的案例,營造氛圍、因勢利導、以小見大,通過精心的設計讓學生感悟認可教師要傳達的思政元素。這需要課程設計能力、課堂組織能力、語言能力、信息技術等等。學校應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組織競賽并搭建教師交流平臺, 以此促進教師能力增長。
(3)課程是課程思政的載體。以思政引領課程價值,解構課程內容,重構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計,建設課程資源。
首先,解構課程內容,厘清學科的核心思政元素。
高職數學的主要學習內容為一元函數微積分,極限的概念蘊含運動變化的觀點,連續的概念體現了量變到質變,誤差的傳遞性告訴我們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等等。抽象的辯證唯物主義,能在高等數學中找到實例,這是數學學科的特色之一。微積分的概念計算應用富含邏輯推理、演繹歸納以及極限思想、以直代曲、化整為零等數學思想方法,尤其是數學重理論證明,著重指出不完全歸納的不嚴謹性,通過學習可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使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數學的核心特色。
微積分的發展歷史綿長,數學文化底蘊深厚。既有《莊子》所含的極限思想萌芽、劉徽的割圓術、祖沖之計算圓周率領先世界幾百年,這些能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史實;又有第二次數學危機、西方數學家為極限概念長達百年薪火相繼的鉆研,牛頓、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的不世之才以及兩位天才的恩怨情仇,從這些史料、軼事中能提煉出相當豐富思政元素,而且學生也很樂意了解內容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國當代數學家如陳省身、華羅庚、王元、陳景潤等人的刻苦鉆研、拼搏奮斗、報效祖國的感人故事,也會激勵學生“見賢思齊”,在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同時,樹立發奮圖強、不斷進取、為社會主義建設奮斗的偉大理想。
主要的學科知識點與核心思政元素對應列表如表1。

表1 主要的學科知識點與核心思政元素對應表
其次,構建課堂+講座+線上的三維立體課程體系。
課堂是課程思政教育中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忽視的主要陣地。在課堂中教師以思政元素引領課程價值導向,在傳授知識講解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上,適當融入數學史、數學家故事、應用案例等,傳遞人文關懷,升華數學精神。
課堂教學受進度所限,在知識點之外的內容只能點到為止難以深入,專題講座可以旁征博引,深入探討,在主題教育方面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可開設微積分發展史、中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當代中國數學家等專題講座,以生動的故事、翔實的史料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學習興趣,培養數學精神。
網絡課堂的定位類似“數學廣角”,主要目的為拓展學生視野,提升數學素養。內容包羅萬象,科普小知識、最新成就介紹、數學趣題、小故事、游戲等等。形式主要為短小精悍的小視頻和圖文并茂的短文本。管理者在網絡平臺定期發布新內容,鼓勵學生自行瀏覽討論。
三維立體課程示意如圖1。

圖1 三維立體課程示意
第三,優化課程設計,提質建設課程資源。
課程與思政的融合,是課程整體包括設計思路、教學目的內容、相應的方法手段、資源開發以及考核方案等等的全方位優化升級。
重構課程三維目標。以學科的核心思政元素為中心明確課程的價值引領目標,并分解到每一堂課,結合具體的知識點,精心設計引入、講解、訓練、小結各環節以及教學方法手段,開發配套的視頻、課件、教案、習題庫、案例庫等課程資源。
以《第二個重要極限》的教學設計為例。
真實案例引入。2007年中國農業銀行邯鄲分行金庫管庫員任曉峰、馬向景等人盜取現金約5000多萬,將4535萬多用于購買彩票寄希望于一夜暴富,最終只中獎兩次共計10.3萬元,在入獄后卻仍然認為自己“運氣不好”。課端播放案件的新聞報道,教師補充案件說明,引導學生討論金融行業的職業道德以及正確的金錢觀。然后指出,本案的案犯不僅貪而且蠢,學習數學、正確認識不中獎的概率以后就會明白一次性投入再多的錢買彩票都有極大的可能顆粒無收。如何正確計算概率呢?這就需要用到“第二個重要極限”。
講解第二個重要極限。課堂活動:學生用計算器計算,觀察數據,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同時指出都等于1,但底數的微小增加卻導致了結果的巨大變化,正是量變引起質變。
練習鞏固。教師演練經典題型,學生模仿并推演公式。
遷移應用。回顧引入案例,提問:假設彩票的中獎概率為800萬分之一,一次購買800萬張彩票,結果一張也沒有中獎的概率是多少?學生求出答案后,在數據面前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不要幻想不勞而獲一步登天,而是踏踏實實地工作。
本次課開發引入視頻1個,教學視頻2個,配套PPT、課堂習題1套、課后習題1套。
這堂課以真實案例引入,以案例的警示意義引導學生深思明確職業道德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又從案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行知識技能的講解訓練。然后又回到案例,應用所學解決問題,首尾呼應,又讓學生通過所學明辨是非。整個教學設計圍繞案例展開,思政點與知識點渾然天成。
第四,創新評價機制,考核課程思政成效。
考核主要分為兩種,其一評價主體為課程,另一評價主體為學生。
針對課程的考核可分兩類:一類為教學文件檢查,檢查對象為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PPT等教學文件,考核是否融入課程思政;一類為效果評價,主要評價教師是否在課堂施行課程思政、是否進行精心設計、其育人效果如何等,評價方式可綜合采用問卷調查、學生訪談、督導同行聽課等。
考核學生的目的是檢驗思政育人效果。課程思政做為隱性教育,其育人效果要進行量化考核存在一定困難。可以考慮從兩方面考核:一方面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及精神面貌,這體現在考勤、課堂參與度、課堂氛圍等多方面,可通過督導聽課、教師評價以及學生自評等方式進行;另外,單元測驗、期末考試等可涉及數學史、經典案例的內容,講座及線上拓展內容則可通過小論文、小視頻等靈活的方式予以考核。
高等數學作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重要的基礎課程,其“課程思政”的教育改革是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一環。在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下,優秀的教師隊伍創新教學實踐、構建三維立體課程體系,實現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的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