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佩,畢亞楠
(1.貴州師范學院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貴州貴陽 550018;2.貴州師范學院大數據科學與智能工程研究院,貴州貴陽 550018)
當前社會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層出不窮,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社會信息化程度逐漸加深,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日趨明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信息化工作愈加重視,教育信息化正在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教育部在2016 年發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到了要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中的應用。創客教育得到了國家教育層面的大力支持,并進入國家教育規劃中。所以在現階段,要把握好國家給予創客教育的支持,加深學生在創客教育中的學習深度,使學生在教育中能夠更加有效地學到知識,并從中提升創新能力。
在當前的信息師范生的創客教育課堂中,動手實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肯定以標準答案做出來的同學,而對于時間受限或知識累積不足從而導致失敗的學生,則會批評或忽視。在課堂中,教師過于關注課堂上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遇到的問題,也忽略了學生在失敗中得到的經驗和啟發,使課堂教育效果不好,學習積極性降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為解決這個問題,運用“有效失敗”法進行創新,探索實現開源創客教育的新路徑。基于單片機設計應用進行課程設計,將“有效失敗”運用到信息師范生創客教育中,讓教師的關注點注重在課堂過程中,特別是讓學生從失敗中獲得成長,得到經驗。
有效失敗(Preductive Failure,簡稱PF)理論是由Manu Kapur提出的。該理論主要指學生在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功的實踐并不代表就已經把知識學習透徹,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并且自身的知識儲備并不足以解決該問題,教師也不會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時,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積極使用已學過的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即使在實踐過程中肯定會有失敗,但是在失敗中,學生能夠獲得經驗和教訓,并且能夠以此增加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知識應用的靈活性,還能夠鍛煉自己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相對于國外的研究,前期國內對于“有效失敗”的運用還是比較少的,但是近年來我國開始逐漸注重在課堂上融入“有效失敗”理論,相關研究也開始逐漸豐富。香港大學楊玉芹將PF 翻譯為“啟發式挫敗”,該研究將翻轉課堂與PF 理論進行結合,為翻轉課堂、微課設計提供新的視角和模式。劉新陽在《利用有效失敗的創客學習活動設計——一項探索性研究》中將有效失敗理論融入創客教育中,還提出了創客教育在實踐中的建議。郭婧遠在《創客教育中利用有效失敗促進學習的研究》一文中,將有效失敗應用到創客教育中。對于“有效失敗”理論運用創客課堂中的研究,國內還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本文將會對“有效失敗”理論應用到信息師范生創客教育進行深入研究。
在創客教育的課程中加入“有效失敗”理論進行相應的課程設計。根據該理論的特點進行課程理論安排,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師提供恰當的教學支持,學生們將自主解決問題。本文采用單片機學習操作進行課程的實際研究,在信息師范生研究單片機的課程中,加入有效失敗理論來達到課程設計目的。然后經過多次的研究改善,將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從而將課程設計優化到最佳效果。基于“有效失敗”的課程設計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基于“有效失敗”的課程設計模型
從該設計模型中可以看出,首先基于原有的設計方案,將“有效失敗”理論加入其中,設計出一個新的方案,新方案具有開放性,多種解決方法和唯一標準答案。根據該方案進行教學實踐研究,通過學生和教師在課程實踐后的效果評價,進一步將課程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完善,重點關注與標準答案不一致的失敗例子,通過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后,得到最佳課程設計方案。
首先根據課程的初步設計進行具體的課程實踐規劃。本文選擇單片機的學習實踐作為課程的設計基礎。課程實踐規劃如圖2 所示。

圖2 課程實踐規劃
根據課程實踐規劃,可以分為實驗班和普通班兩個班進行實踐。兩個班的基本配置相同,但是在實驗班里使用“有效失敗”的創客型教育模式,普通班進行普通的教學模式。分別給兩個班級的同學教授相同的知識,布置相同的任務,都是基于單片機的課程設計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分別為三個實驗,在不同階段讓學生依次完成實驗。并在實踐階段分時間段進行幾次考核和調研。通過對比兩個班的調研結果與考核成績,得到初步的實驗結果。
在實驗班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先將關于單片機的知識脈絡和基礎概念教給學生,讓學生建立基本的知識體系。經過基礎知識的訓練后,再布置開放性訓練任務讓學生分組進行自主課程方案設計。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進行探索,完全是靠團隊合作來處理問題,并最終實現課程設計。在最后成果驗收時,不僅把學生的設計結果與標準答案對比,還與其他組的設計方案進行對比,著重關注失敗的設計案例,讓學生們對設計方案進行優缺點討論,從而自主發現設計問題,來達到提升知識運用靈活性的效果。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隨時關注學生們的研究進展,并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知識的補充,作出引導。但重點還是在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從失敗中得到啟發和經驗。在這期間還會根據兩個班反饋的問題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得效果更好。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調查以及對學生進行測試,通過與普通班級進行比較來檢驗課程設計效果。若是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相比較于普通學生要強,就證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對概念的掌握更加深入,也側面證明了教學效果。根據不同的教學效果,及時對課程設計進行調整優化,對問題情境的結構化進行適當改動。通過了解學生在課程中的知識積累情況、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夠不斷優化設計而得到最佳課程方案,還能夠深入研究“有效失敗”理論在創客型信息師范生教育培養中的優勢。
通過對比普通班和實驗班的課程設計的成功率和創新度,將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下圖是實驗班與普通班的成功率對比圖。

圖3 成功率對比圖
根據對比圖的數據可知,實驗班的課程設計成功率比普通班要高出不少,并且根據不斷練習,成功率還在不斷的上升。實驗班的師范生通過“有效失敗”的創客型師范生教育,從自己的設計中明確地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將問題通過教師提點和團隊合作將其解決。在之后的實驗中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更加靈活,課程設計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而普通班的師范生沒有對自己的問題進行鉆研和打磨,導致很多問題沒有徹底解決,所以在之后的實驗中同樣的錯誤就會重復發生,因而成功率就不高。從教師的反映中可以發現,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普通班的學生就會去直接找教師解決,不會主動去進行思考;而實驗班的同學會自己主動進行問題的討論和鉆研,直到遇到真的無法解決的問題才會去請教教師。實驗班同學的問題幾乎百分之九十都是團隊合作解決。去請教教師也只是去學習問題的關鍵點,而不是直接問正確方法是什么。所以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會更為扎實,知識運用也更加靈活,課程設計的成功率會比普通班高很多。
在課程的創新度方面,兩個班的對比也是非常的明顯。下圖是實驗班與普通班創新度對比。

圖4 創新度對比圖
從對比圖上來分析,實驗班的小組對于題目的理解更為透徹,提出的解決方法更多。實驗班的學生通過“有效失敗”的創客型信息師范生教育,其研究問題的方法更加多樣化,對問題的思考更加的透徹,于是能從過往的失敗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創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所提出的方案也會越來越多。而普通班的學生過于死板,沒有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只是在教師的教導下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務,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導致提出的方案沒有新意。實踐中發現,普通班的學習氛圍明顯比實驗班差。學生們過于依賴教師的幫助,教師在幫助其他同學時,有問題的學生就會變得無所事事,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而是等到教師過來幫助解決問題時,才會重新動起來。而實驗班的氛圍就會明顯好很多,教師會讓同學們積極思考問題,學生們不會過于依賴教師,而是自主去解決問題。學生們互相檢查發現各自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去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最后得到解決方法。實驗班的學生并不怕遇到問題,也并不害怕失敗。反而喜歡通過失敗汲取經驗,一步一步地更新自己的方案,從中獲得越來越多的經驗方法。并且實驗班的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會更強一些,對于知識的運用更加的靈活與透徹。
通過以上的實驗分析可以發現,通過將“有效失敗”法融入信息師范生的教育中去,課堂上學生們的積極性與活躍度大大提高。在實踐方面,學生們在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剛開始進行實驗設計時錯誤較多,但是經過多次試驗的鍛煉和打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得更強。在之后的調研中,還發現學生們其實很喜歡自主進行探索,并不喜歡只有教師講解問題,習慣了自己去思考并實踐。在實驗班里學生們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探索時間,不只拘泥于教師的講解,而是自己動腦思考,創新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能夠更加全面的思考。
本文從教師教學實踐的角度和信息師范生創客教育方面對利用“有效失敗”的課程設計問題進行了深度研究。該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可以說明學生能夠更自主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靈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有效失敗學習更多知識,具有深刻的體驗,積累豐富的經驗。通過不斷從失敗中獲取的經驗和教訓,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增強,提出的解決方案增多,增強了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文的開源創客教育的新路徑研究,通過對課程進行多次迭代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把學生已有知識與能力相匹配,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在當今信息化高度普及的時代,研究創客教育對信息師范生的培養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從教師教學設計實踐的角度對教學課程設計問題作深入研究,運用“有效失敗”法進行改革創新,探索如何實現開源創客教育的新路徑,具有普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