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光濤,陳明峰,宋 軍,江 濤,劉海波
(1.中央儲備糧臨沂直屬庫有限公司沂水分公司,山東 臨沂 276400;2.中央儲備糧臨沂直屬庫有限公司,山東 臨沂 276400)
進口玉米破碎粒含量、雜質含量高于國產玉米,不完善粒中破碎粒占比超過90%。破碎粒在儲藏過程中易吸濕、滋生蟲霉,加速品質劣變。入倉過程中形成的雜質聚集區,尤其是粉末狀雜質的聚集,在通風過程中難以通透,易產生濕熱聚集,形成局部發熱點,給安全儲糧帶來隱患。進口玉米多在夏季入倉,基礎糧溫偏高,空氣濕度偏高,入倉后如不及時采取控溫控濕措施,易出現發熱、蟲害等問題。
中央儲備糧臨沂直屬庫有限公司沂水分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沂水分公司存有2021年美國進口玉米12 000余t,2021年7—8月入庫,入庫時氣溫高,未過篩,雜質含量高、不完善粒含量高、水分高。經過一段儲藏期后,出現發熱現象。針對該問題,中儲糧沂水分公司充分運用空調控溫和內環流控溫相結合,風管和單管通風相聯合,翻糧機作為輔助,實現高溫季節進口玉米入庫的安全度夏管理。
中儲糧沂水分公司7#8#倉,均為高大平房倉,設計倉容為3 407 t。倉內長35.70 m、寬20.70 m,存糧線高6.0 m。倉頂為菱鎂板屋面架空隔熱,倉內無吊頂、雙層保溫窗戶、保溫擋糧門、地上籠式,糧面鋪設走道板為田字格,配有空調與內環流。
中儲糧沂水分公司存有2021年美國進口玉米 12 000余t,2021年7—8月入庫,入庫時氣溫高(平均33.5 ℃),未過篩,雜質含量高(平均10.8%)、不完善粒含量高(平均13.8%)、水分高(平均15.1%)。玉米物理指標見表1。

表1 玉米的物理指標表
7#8#倉風道布置為一機兩道,3組地上籠U型排列,主風道和支風道橫截面均為0.55 m×0.65 m,通風途徑比為1.00∶1.12。
1.4.1 試驗條件
2021年8月5日至2021年9月6日,氣溫25~34 ℃, 氣濕36%~95%,開啟內環流自動控溫系統,開啟空調控溫。
1.4.2 試驗方法
①于2021年8月5日對倉內玉米糧面噴灑甲基嘧啶磷藥劑。藥劑配比按照《糧油儲藏技術規范》 (GB/T 29890—2013)國家標準用藥量和確保最大殘留量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衛生指標[1]。②2021年8月5日 氣溫31 ℃,7#倉溫28.5 ℃,8#倉溫28.9 ℃,開啟7#8#倉的內環流自動控溫系統,分別按表2方法進行環流風機的溫度自動控制,分別按表3方法進行空調自動控溫[2-3]。③2021年8月10日氣溫29.8 ℃, 7#倉溫27.5 ℃,局部(雜質聚集區)最高糧溫34.2 ℃;8#倉溫27.6 ℃,局部最高糧溫36.6 ℃,對低于35 ℃的高溫點密集插入風管(根據高溫點的深淺),對高于35 ℃的高溫點進行單管風機通風(熱風排出通過軟連接排出倉外)[4]。④2021年8月5日—9月6日,用翻糧機(深度2 m)對雜質聚集區進行翻倒,翻倒后插入風管(直徑6 cm,風管底部封堵,底部兩側打眼)[5]。

表2 內環流溫度啟停設置表

表3 空調的設置模式表
分別測量7#8#倉的試驗前、中、后的糧食溫度和濕度,結果見表4。

表4 倉內溫度情況表
①2021年8月5日對倉內玉米糧面噴灑甲基嘧啶磷藥劑防護,全年最易生蟲的8月,倉內無蟲害發生。②用內環流自動控溫系統控制、空調控溫措施以及風管和單管風機相結合,能有效將最高糧溫控制在 28.9 ℃以內,平均糧溫控制在26.8 ℃以內,倉內濕度41%以內,解決了進口玉米的局部發熱生霉問題,達到了理想的糧溫目的。③出庫前經查倉,倉內未發現蟲害,達到了免熏蒸的目的。研究表明,倉內濕度正常不利于蟲害活動。本試驗實現了高雜質高水分高不完善粒進口玉米的夏季儲藏與管理,延緩了玉米儲存品質下降,體現了科技儲糧、綠色儲糧。
內環流自動控溫時間長,安全、經濟、有效,實現了糧食的免熏蒸,糧堆不易發生結露現象,不受天氣的影響,可隨時開啟;空調控溫加以內環流自動控溫解決了糧堆沒有冷心的弊端;內環流自動控溫系統降溫速度慢。因此,建議整個倉房做倉頂菱鎂板架空、倉內吊頂、外墻保溫、內環流自動控溫系統、空調控溫系統以及門窗雙層保溫,使糧食達到低溫儲藏標準,真正意義上實現綠色儲糧,保持糧食原有的糧食品質,達到理想的儲糧目的。
由于玉米散落性大,造成倉房側壓力大,糧食出倉時,尤其是老式倉房和加厚包打圍形式倉房,應采取對稱或均勻方式出糧,防止因倉墻受力不均導致墻體損壞。進出糧時人員不宜進入倉內。若出現出糧口堵塞,應優先采用倉外作業排堵方式,作業人員開大閘門,利用長桿通過出料口閥門、排堵孔等擾動糧面,實施排堵。人員非必要不得入倉,必須進倉時要嚴格執行“先關口再進倉、先系繩再操作”作業紀律。
糧食掛壁安全處理出庫前應全面檢查是否有結塊、掛壁現象,可通過在線監測實時查看糧面動態。若糧面在出庫時無下陷或形狀不規則,則可能出現結塊現象,此時需人員系安全繩入倉(不得踏上糧面)用工具試探性破壞結塊部位。
輸送機等設備應停穩固定,轉動部位應安裝防護罩,電氣線路無破損、無漏電。清倉機械進入倉內作業時,應將測溫電纜提升懸掛或集并,注意不要損傷測溫電纜和通風氣孔板,注意落實現場防塵防爆各項措施,作業完成后,由人工將倉內清掃干凈,并進行空倉消毒。
人員進入密閉儲存玉米的倉房,應檢測倉內氧氣濃度,配備有效的空氣呼吸器,防止倉內缺氧窒息。人員進入倉房作業前,應事先打開門窗通風或開啟通風換氣設備,檢測倉內氧氣、磷化氫等氣體濃度,并確保倉內相關氣體濃度符合安全作業要求后方可進入。
磷化氫熏蒸殺蟲時,每人每次不應超過30 min,每人每天不應超過2次。在分藥、投藥、熏蒸、散氣和藥渣處理過程中,作業人員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穿工作服,戴橡膠手套。使用磷化氫空倉殺蟲、糧食熏蒸及散氣期間,應在距離糧倉至少20 m處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和警戒線;使用非磷化氫空倉殺蟲及散氣期間,應在倉門設置安全警示標識。
保證倉房及設備泄爆裝置安全有效,嚴禁拆除通風除塵、防爆、接地等安全設施。粉塵防爆區域須使用防爆燈具、防爆電器、防爆開關和防爆線路,筒倉輸送系統檢修時須采取隔斷防護措施。定期檢查和維護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電氣設備和防爆裝置,確保設備和裝置完好。作業時須采取降塵措施控制粉塵,做好倉內防靜電、防火花工作,嚴禁違規使用作業工具。嚴格執行灰塵清掃制度,避免產生二次揚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