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君強
國家安全教育意在立德樹人,培養有自我安全意識和自我安全管理能力的人,培養有社會安全意識和社會安全風險應對能力的社會人,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的現代公民。因此,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理應是未來公民不可或缺的素養,也是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的出發點。

安全是底線,國家安全是國家之底線。安全教育和其他教育相同,須由易到難,由具象到抽象,由當下到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進行引導和早培。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76條規定“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第78條規定“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這些法律規定提出國家安全教育的四類對象,同時又特別將學生作為單獨一類對象,突出體現了中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在整個國家安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據此,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培養規則意識,循序漸進、螺旋式地開設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幫助學生逐步學習國家安全觀的具體內容。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也應由點到線、由線至面,以達成國家安全意識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自我堅守之目的。普通高中學生學業壓力大,國家安全教育如果采用單一的知識傳遞形式容易使學生疏遠;相反,如果采用活動課程形式傳遞鮮活的國家安全知識,讓學生樂在其中、感受在其中、體驗在其中,就能提高國家安全教育活動的效果,幫助學生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提升防范國家安全風險的實際能力。
為了實現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校立足辦學優勢,結合學校安全教育的典型做法和中學生心理認知的特點,創造性提出“九九歸一”國家安全教育活動課程實施模式,通過課程化的路徑讓這項教育工作得以落地生根,同時也為構筑青年一代的國家安全防線提供持續性的支持。
活動課把立德樹人貫穿落實到國家安全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在培育國家安全觀這一總體目標下提出“提升中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課程目標,又將課程目標具體化成可見、可知、可行的分階段目標:一是初步掌握國家安全各個領域的內涵及其關系,認識國家安全對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等相關法規,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三是結合典型事例,幫助學生樹立家國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程是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托。國家安全教育具有特殊性,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單靠某一門課程的學習是不夠的。因此,我校“九九歸一”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始終抓住《人民日報》這一重要載體,將之融入在相關的系列活動中,形成了獨立性和融合性的課程特色。
所謂獨立性,是指開設專門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課程設計先區分出傳統領域的國家安全和非傳統領域的國家安全,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熟悉的領域,同時利用校友和社會資源開拓出更為廣泛的陌生化領域,不斷拓展海外利益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新領域安全教育主題,每個主題每學期進行兩輪學習,以期學而鞏固、學而思考。
所謂融合性,是指把國家安全教育納入思想政治課程之中。根據《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規定,總體國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等11項國家安全領域,這也是思想政治課程的主要內容,學校巧妙地將國家安全教育知識融入思想政治課程中。
“九九歸一”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借助廣泛宣傳讓學生知之,借助鮮活材料讓學生愛之,通過互動分享讓學生樂之,通過深入體悟讓學生堅守之。“九九歸一”國家安全教育活動課程在知之、愛之、樂之、堅守之的教學過程中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一是注重國家安全教育的銜接性和層次性。一體化教學是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特征,高中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要基于初中、通向大學。具體來說,高中國家安全教育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居安思危意識,并具有一定的行動要求。二是創新國家安全教育的方式。國家安全教育課程要突破傳統的書本和課堂教學方式,在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靈活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式、體驗式、參與式活動。三是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心理的成長和發展是一種自覺主動的過程,國家安全教育課程不僅要體現教師的科學引導,還要讓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在互動中獲得感性體驗和理性認識,提高對事物的分辨力,以此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
國家安全教育活動課程應是一個具有整體性、序列性的課程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國家安全教育的效果。據此,我校立足于辦學優勢,設置了“牽手型、松手型、放手型”三階段活動課程。
第一階段實施“牽手型”課程,主要為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和新領域太空安全,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共選學習內容,共同設計話題學習國家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第二階段實施“松手型”課程,由共選學習和自選學習相結合,主要為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和新領域深海安全,在前期共選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國家安全話題,自學國家安全的相關法規。第三階段實施“放手型”課程,其中前期學習內容主要涉及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和新領域極地安全等領域;后期學習內容主要指向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和新領域生物安全,引導學生自主選擇經典事例,結合前期學習的國家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開展案例分析,并在班級內交流分享。
推進高中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建設只有立足受教育者的年齡特征,凸顯教育的層次性,才能實現立德樹人的總體目標。學校一般利用九周時間引導學生通過《人民日報》等媒體積累九個方面的安全教育素材,第十周利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交流分享,一學期進行兩次這樣的循環。在此基礎上,由點及線、由線及面,有序推進。
首先,點狀收集。學生的國家安全觀不可能天生就有,因此國家安全教育學習的第一步是點狀學習。比如,在開學典禮上安排學生現場講述軍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升旗儀式上通過廣播播報,引導學生了解“一國兩制”的創舉,樹立領土安全和政治意識;在國家安全日當天,在宣傳櫥窗內宣傳道路安全、制度安全等內容,逐步引導高中生樹立國家安全觀。
其次,線狀聯絡。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強化協同理念,匯聚師生的強大合力,形成協同效應。這里的協同既包括不同年段國家安全教育內容的相互銜接,也包括同一年段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既包括思想政治課的集中學習,也包括專門課程的有機滲透。比如,教師引導學生系統收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進程,了解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戰略,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獲得感性體驗,激發學生對新領域、新技術的熱愛。
最后,面狀創新。對于中學生而言,實施國家安全教育活動課程的最終目的在于安全知識的習得和應用。這一階段的目標在于引導學生在體會中有生成,在合作中有創新。我校貫徹行動優先原則,引導學生通過參加教學活動、聆聽專家講座、開展實地考察、進行反思批判等,打破學段壁壘,激發創新意識,充分發揮活動課程的優勢。此外,我校不斷樹立系統思維,加強不同學段的交流合作,創設高中生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平臺,把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的定位、目標、內容、評價等銜接貫通起來,使這一活動課程持續發揮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