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卓佳 王 希
當前學校在德育評價上急需進行智慧化創新和升級。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道德發展水平與思想意識狀況進行及時有效的信息采集,為文明素養評價提供重要的信息資源。
基于培育學生文明素養這一目標,浙江省湖州市東風小學教育集團提出讓“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服務于德育評價,將傳統文明素養評價模式轉化為高效的、全員的、可見的智慧評價模式。通過研究“六禮”智慧評價的有效策略和方法,開發了線上評價功能模塊,確立了線下“1234”評價操作模式,并通過移動端掃一掃的方法巧妙聯通了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完成了線上線下融合評價的智慧體系,充分實現了評價的過程化、全員化、階梯化和可視化,提升了德育評價的實效性。

學校根據已有的《六禮指南》,對“校園六禮”智慧評價的構建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修訂出2.0版校園文明素養評價的內容和生長點(見表1),設計有二維碼的“六禮積分卡”(見圖1)。隨后與合作單位在移動端和網頁端研發“六禮”評價的四大功能模塊。


1.掃碼積分功能。每張“六禮卡”的背面是一個二維碼,登錄APP后用手機掃一掃,就可累計積分,讓評價具有直觀性、激勵性。
2.積分查詢功能。這是一個動態化的功能呈現,分為三個界面,即學生家長界面,能看到學生各個生長點的積分,以及“四進一”“六進一”階梯式升級積分情況(見圖2);教師界面,能看到班級學生的積分情況,以及積分獲得的具體時間,同時可看見本班級整體情況;管理者界面,能看到全校學生的積分情況和整體情況。

3.智能分析功能。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模塊。一鍵分析功能,對學生來說能生成學生數字畫像,特別是文明素養餅圖中(見圖3),學生的優勢與短板清晰可見。藍色部分是24個生長點的得分和占比,通過不同大小的區塊可以看見自己在文明素養的形成中是否均衡發展;紅色部分是自己的不足,需要為之努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班主任來說能生成班級排行榜,為評優提供依據。對學校管理者來說能生成各年級、各班級實施進度統計圖(見圖4),打破了以前各個班級關起門來自己管自己的“孤島”現象,用數據來督促全校教師們使用評價系統,用數據來發現彼此之間的差異,分析問題成因,在橫向比較中提升管理實效。


4.備份清零功能。每一學年開學前,班主任和管理者對每位學生的積分情況先備份后清零,讓學生重新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用更加積極向上的狀態重啟,在縱向比較中促進自我提升。
通過研究和探討,學校確立了“1234”評價操作模式,讓文明素養的評價更全面、更系統。
1.一個理念。學校基于“三啟”校園文化和人本主義的理念,從人的角度出發,提煉了“六禮”智慧評價的文化內涵(見表2)。

2.兩個維度。即認知和行為,這是“六禮”評價的主旨。我們構建了文明素養課程支持體系,這個支持體系包括聚焦“六禮”標準的文明素養訓練和活動體驗。
3.三項原則。即人人可行的全員評價原則、天天可為的靈活評價原則、層層遞進的兩級評價原則,這是“六禮”評價的框架。
第一項是全員評價原則。遵循“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讓每一位老師都成為“六禮”導師,全體老師們按照一定比例得到“六禮積分卡”,根據自己不同的教育崗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同時,我們也倡導學生的自我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六禮”助教,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讓評價過程更加客觀和公正。
第二項是靈活評價原則。文明素養教育可大可小。大到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小到課間的一個習慣動作,讓評價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融入教育的每個方面,真正實現適時教育和適時評價。
第三項是兩級評價原則。班主任和學科教師按照自己的習慣與風格把已有的、傳統的評價方式與“校園六禮”智慧評價相結合,形成了教師層面以自定義形式滿足指標即可兌換24張積分卡的二級評價,學校層面以移動端掃碼統計的方式升級電子“六禮卡”的一級評價。這種兩級評價體系使多元化評價和統一化管理互補,讓“六禮”評價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一部分。
4.四種方式。即在自我評價中認識自我,在同伴評價中學會欣賞,在老師評價中發現不足,在家長評價中體味親情,完善家校共育的“六禮”評價體系。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從文明素養養成教育開始,評價就需要一直伴隨其左右,不斷激勵學生成長。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評價是新時代所倡導的。學校對整個評價進行了規范化管理,實施了月重點引領、日常規評價、周總結反思、月表彰激勵的操作方式。
向著“求真向善尚美,做更好的自己”的目標,從線下到線上再回歸線下,整個路徑清晰完整,通過線上線下的不斷交匯相融,以學生為核心的“六禮”評價應用模型隨之建立(見圖5)。

向著“培養六禮少年,做‘三啟’教育”的旨歸,以學校為核心的“六禮”評價應用模型也隨之建立,即努力實現“五化”:基本理念人本化、指標體系系統化、線上平臺智能化、線下活動特色化和操作方式人性化。
如今“集六禮”已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學校育人向更為良性化的教育生態轉變。我們的研究可以用“三促進”和“三實現”來總結其成效。
(1)數據可見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數據可視化是“校園六禮”評價的亮點,它彰顯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體現了“自主”和“引導”的互補。平臺呈現的數據列表清晰反映學生一周、一月、一學期乃至一學年的表現,我們看到絕大部分的學生文明行為有外顯、寬容豁達有積淀、助人為樂有孕育、正向能量有傳遞……同時學生個體之間通過監督、認同、互評,形成相互學習和相互激勵的氛圍,從而主動追求自我卓越。
(2)互聯管理促進教師智慧育人
學校管理者登陸平臺即可看到所有班級的實施情況,管理者可發現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立刻尋找原因,做出改進和提升。同樣,由于互聯管理,集體之間的互相關注,讓老師之間交流更加密切,相互探討實施心得,促使教師對“六禮”評價的實施更加細致、研究更加深入。
(3)聯動制度促進家校共享共育
隨著研究的不斷推進,學校德育評價終于從模糊到清晰,慢慢完善了文明素養評價體系,學校和家庭都感受到依托“互聯網+”共享優勢,以及評價過程可見的強大作用。學校發卡和回家掃碼是一個聯動合作的過程,家里掃碼和積分互見又是一個家校互聯的紐帶。家長在掃碼和數據查看的過程中,對“集六禮”活動獲得進一步了解,實現了家長、教師、學生的互通互融、共享共育,家長在家里能及時了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學校進行文明素養教育。家校合作,用文明的言行規范人,用鮮明的主題引領人,用智慧的平臺激勵人,用隆重的儀式啟迪人,學校也因此獲評市首批數字家長學校。
(1)實現了過程性評價
目前德育評價比較重視對學生的終結性評價,但真正的德育評價,并不是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形成既定的結論,而是著眼于學生道德水準的不斷提高。“六禮”評價是連續的、動態的、發展性的過程性評價。它把促進學生文明素養的發展提到重要而突出的地位,把鑒定學生的文明素養等級放在次要地位,做到評價的連貫性和持續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現文明認知與文明行為的統一。
(2)實現了科學性評價
學校之前的德育評價標準是隨性的,評價結果容易受到人為的影響。“校園六禮”智慧評價將指標細化再細化,6個維度,24個生長點,100多個標準描述,使評價指標多元,讓多方參與,能確保對文明素養的評價相對科學。
(3)實現了增值性評價
增值性評價主張記錄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化情況,它將學生進步和變化作為評價核心,“六禮”評價系統內每一學年積分都會清零,在清零前進行數據保存,在第二年積分時與上一年的數據進行對比,監測“集六禮”活動對學生的“凈影響”,從而尊重個體發展,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就感。
綜上所述,“校園六禮”智慧評價是學生立身做人的起點,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對學校素質教育的推進、對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