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磊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初中教師都有意識地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只是培養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出現一種新方式、方法。與過往的說教培養方式不同的是,善用熱點題材這一方式更具新穎性和吸引力,采用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需要初中教師大膽實踐,方可摸索出更合理的教學路徑。
家國情懷,可以理解為對“家”和“國”所持有的關切、維護之意,是一種將個人發展與“家”和“國”命運緊緊維系起來的一種深厚關系,這里的情懷透露出來的責任感、歸屬感、使命感、認同感更強,遠不是“情感”可以相比的,是個人道德品質修養升華到一定境界與層次形成的特殊情感,可用“家國同構”“共同意識體”“仁愛之情”等來認知與解讀家國情懷。總而言之,家國情懷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具備,尤其是作為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民族復興大任接管人的學生,為此,厚植學生家國情懷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致任務。
其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要求。要知道,學生是祖國今后發展壯大的根本希望,他們是中華民族的未來,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依仗這些莘莘學子,想要確保學生有意識、有能力完成這項艱巨使命,就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意識和決心,且培養得越早越好,方可積蓄應對國際風云變幻局勢、讓中華民族真正“站起來”的力量。需要清楚的一點是,學生個人命運與家、國早已深深聯系在一起,所以,初中生需要為了個人、為了家、為了國而樹立遠大抱負、崇高理想。
其二,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中華傳統價值觀的繼承和發揚,而所傳揚的中華傳統價值觀與西方價值觀最大的差異點在于非常注重整體利益和家國情懷,也會非常在意道德理想、完美人格、修養為本和踐履力行這幾個方面,這一特點可通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幾個詞語進行概括與總結。培養初中生的家國情懷,就是通過培養的行徑讓學生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含義與意義,從而明白國家走的路線、個人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好付出、奉獻的準備,由此奠定了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三,是核心素養理念深入人心的必然結果。伴隨教育改革的開啟,核心素養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只有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才可以確保學生具備適應未來社會、滿足未來社會發展要求的素質,學科素養培養也被提上日程。就道德與法治學科來說,家國情懷便是該學科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當代學生必須具備的素養,所以,在要求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工作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這一工作是教師繞不開的課題。
其四,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立德樹人是擺在所有學校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旨在為社會輸出值得信賴、有較強能力、有較高學識、有前瞻性思想且道德素養過關的人才,將熱點話題帶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并借此機會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可以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利于學生與時俱進發展、利于學生樹立崇高且偉大理想,可完善品質并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所以說,培養初中生家國情懷非常有必要。
所謂熱點題材,就是近期討論激烈的話題,包括社會新聞、社會事件、形勢政策等內容,通常這類話題可以在貼吧、微博、抖音等多個平臺受到關注并引發熱烈討論,除了可以引發民眾強烈關注,還可以誘導不同行業人群參與其中表達意見,這些話題往往與民眾自身利益、社會利益密切相關,是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價值觀的強烈碰撞。
第一,敏感性。當代初中生是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會嫻熟地使用手機、計算機等工具或設備了解外界資訊,也會非常關注時事熱點,可以迅速通過微博、微信、QQ第平臺對熱點話題發表意見和看法,甚至與其他伙伴進行相關對話,對熱點話題較為敏感,所持有的觀點較為多樣。
第二,淺顯性。當代初中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往往容易被事件的表面內容吸引,卻不會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也就是淺嘗輒止的閱覽。男生過多關注體育新聞、軍事政治等內容,女生則更關注娛樂新聞、生活民生等方面,大多可以對熱點話題侃侃而談,卻不能挖掘事件中的本質和夾雜的社會問題。
第三,短暫性。初中生對熱點話題的關注熱情會隨著話題熱度的褪去而逐漸下降,往往存在關注度持續降低的特點,一般來說會保持3~4天熱度。
第四,可導性。學生容易受到熱點話題背后輿論導向的影響,進而對事件看法有前后不一致的表現,也充分說明初中生的思想、觀念還不夠成熟,也具有易煽動性問題。
首先,熱點題材是把握學生思想動態的有利途徑。要知道,初中生正處于心思敏感、想法眾多的年齡階段,也是難以把握的群體,加上初中生開始有意識地隱藏自己想法的年齡特點,教師想要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看法存在一定難度,而將學生熱議和感興趣的熱點題材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便可以借助學生討論契機、交流契機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進而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做動態關注,這是一個巧妙探查學生真實心理、思想動態的方式,不會讓學生產生較強抵觸情緒,相反的,學生可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熱點題材的討論活動中。
其次,熱點題材是培養學生價值觀的催化器。凡是能夠成為大眾熱點的題材,大多背后蘊含各種社會思潮與價值觀的交鋒,初中生的價值觀正處于塑造期,很容易被外界輿論煽動,將這類話題引入課堂,便可以面對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便于學生思辨能力培養。與此同時,可以借機糾正學生錯誤觀念、樹立正確三觀,對學生成長有較大益處。
最后,熱點題材是實現思政教育目標的重要助推器。也可將熱點題材視為思政教育升華的催化器,可以擺脫過去傳統、單一、乏味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產生新體驗之余,也為教師達成教育目標添磚加瓦。站在文章研究視角,在善用熱點題材的前提下,有助于協助道德與法治教師達成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目標。
在了解到培養初中生家國情懷重要性、將熱點題材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重要性后,便需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及早樹立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觀念和教育目標,從實際出發制訂合理、科學的培養計劃,要做到不斷實踐、大膽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摸索出育人正確路線。
就當前教育發展現狀來看,熱點題材進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必然趨勢,也必將協助道德與法治教師達成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目標,前提是教師做好熱點題材引入課堂的規劃和相關準備工作,具體內容如下:
其一,立足教材,收集、整理時事熱點,確保其多樣化、時效化。具體說來,就是要圍繞教學主題搜集近期引發熱議的話題,如在《積極奉獻社會》這一主題備課過程中,可以收集引發熱議的話題、社會好人好事話題等,前提是學生對這些話題有所了解,也就是要保障這類話題近期傳播范圍較廣。相關教師可將符合要求的熱點話題一一記錄,然后酌情篩選、設計、實施,最終將熱點題材穿插于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向學生論述和呈現的熱點題材需要盡可能多樣化,也要確保熱點話題熱度依舊不減,既可以是生活小事,也可以是國家社稷、社會建設等題材,讓學生眼界大開、興趣十足。
其二,要著重關注特殊文化與熱點,鑒于道德與法治教師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品質這一任務,建議相關教師重點搜集與家國情懷這一主題相關的話題,涉獵范圍包括紅色文化、紀念節日、傳統經典、時代楷模這幾個領域,讓學生可以通過這幾個領域的話題燃起內心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從而激發學生較強的家國責任感,便有希望于課堂教學中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
其三,采用合情合理的方式將熱點素材呈現。建議采用多媒體設備將熱點題材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示,配合文字、圖片和音頻,增強熱點題材對學生視覺、聽覺方面的沖擊力,讓學生大飽眼福、大受震撼,從而對熱點題材形成深刻印象,也有助于構建熱點題材相對應的情境,可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進行體會和感悟,有助于增強后續家國情懷培養效果。
其四,熱點題材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前,建議初中教師采用多種途徑探查學生感興趣的熱點時事類別、學生家國情懷品質的養成情況,可以保障后續收集到的時事熱點題材激發學生好奇心、增強學生探索欲,也可以確保自己所采用的培養家國情懷方式被學生樂于接受,避免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滿心理而導致育人工作提前失效。
教師將收集、整理好的熱點題材向學生公布、講述只是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第一步,下一步就要想盡辦法讓學生深入體會熱點題材,甚至讓學生產生共鳴,如此才可以確保學生家國情懷培養水到渠成。
例如組織學生參與冬奧會為主題的戶外活動,讓學生在滑冰、冰壺等活動中體會奧運健兒自強不息的精神,也讓學生體會運動健兒為國爭光的感受,為增強學生為國爭光體會和感受,可以將一個班級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進行比賽,抑或是將不同班級學生、不同學校學生視為兩個團隊陣營開展比賽,讓學生過一把為團隊榮譽奮斗、拼搏和不懈努力的“癮”;讓學生在討論中對國家安全、統一主題感受頗深;還可以在《守護生命》這一課中,圍繞重大突發事件中醫護人員舍生忘死的案例與精神組織表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醫護人員、患者、群眾等,讓學生在扮演過程中真切感受各類人群的心理變化、思想動態,進而對醫護人員多一些崇敬之情、敬重之情、感恩之情,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認知“小家”和“大國”間的關聯,進而萌生危難面前“舍小家,顧大國”的理念和觀念,切實讓家國情懷在學生心目中“扎根”。
總而言之,組織多樣活動讓學生參與,利于增強熱點題材對學生的沖擊力,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熱點題材的感觸與體會,讓教育更生動、更直接、更鮮明,可以讓學生真正理解家國情懷概念并培養出家國情懷品質。
在采用熱點題材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過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重點做好引導學生思想、培養學生能力的工作。其中,引導學生思想是為了避免學生受到熱點題材背后的錯誤輿論影響,因為學生心理還不夠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各種輿論的煽動并形成錯誤、偏見認知,甚至會讓學生形成不正確三觀,為此,在熱點話題討論中,教師需要積極給予正確引導,保證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教會學生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也教導學生不要在熱點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片面判定,還可培養學生對熱點時事的收集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等,讓時事熱點成為學生認知社會、認知自身和實現不斷成長的“基石”,切實推動學生道德思想升華、家國情懷升華。
這個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持有較多耐心與信心,更要有意識鍛煉和磨煉學生的多項品質,可為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布置相應任務,如收集近些年國家發展動態與取得的成就,或是組織學生開展調查問卷類任務,抑或是將課后作業設定為學生對家國情懷的傾訴寫作,還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收集近期的熱點話題并分析其本質,諸如此類的舉措,讓學生的家國情懷在一點一滴的思考、行動中養成。
將熱點題材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通過討論、辯論、演示等方式培養家國情懷品質,還需要在學生對熱點話題發表看法后積極總結并發表更具客觀性、完整性、正能量的看法,彌補學生看法中的不足,修正學生看法中的瑕疵,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更要通過宏觀視角的觀點一點點打開學生的胸襟和格局,有助于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
在此基礎上,我們也提倡初中教師成為學生較好的模仿對象,即學習榜樣,在家國情懷方面發揮榜樣作用并向學生做出表率,如在班集體勞動中教師不怕辛苦、不怕累地參與其中,或是重大突發事件期間勇敢站出來充當防控義務人員,或在河南發水事件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等,時刻牢記大國,讓學生將教師的日常表現記于心間,從而加速學生家國情懷養成。
除此之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家長參與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活動中,確保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強強聯合在厚植學生家國情懷中發揮更大作用和功效,保障育人任務事半功倍。初中教師不妨多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以此認知和把握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狀況,也可以多組織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公益活動、教育活動,在參與活動期間讓家長在學生面前做正確示范,讓學生明白大局觀、讓學生懂得家與國的關系和身為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承擔的責任,相信會讓學生深受啟發。
綜上所述,初中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需要及早植入家國情懷理念與品質,這對學生個人成長、社會發展、國家社稷都至關重要。實踐表明,善于將熱點題材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并進行應用,可以確保學生家國情懷扎根心間,為此,需要相關教師高度關注熱點題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工作,所做的規劃、部署與安排要避免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抵觸情緒,要講究潛移默化中進行培養,方可在育人工作中有不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