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妍
[太原美術館(太原畫院),山西太原 030000]
志愿服務是個人在不為物質報酬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等為社會提供的一種公益性服務。2016年7月18日起施行的《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第四章文化志愿服務第十四條指出,發揮文化志愿服務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積極作用。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三章公共文化服務提供第四十三條規定,公共文化設施單位應當建立文化志愿服務機制,組織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志愿服務條例》指出,志愿服務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國家鼓勵和支持公共服務機構招募志愿者提供服務。相關的政策法規為美術館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方向引領。
美術館是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的場所和平臺,也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陣地之一。太原美術館自開館以來,始終將志愿服務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自2013年組建志愿者團隊以來,太原美術館的志愿服務工作不斷加強,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為使志愿者管理更加專業化和規范化,太原美術館制定并推出了《太原美術館志愿者章程》《太原美術館志愿者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太原美術館始終堅持“愛心奉獻·藝術共享”的志愿服務理念,把志愿服務精神融入為人民服務中。筆者長期從事志愿服務工作,結合工作實踐,對美術館志愿服務做以下淺顯分析。
太原美術館堅持文化為民惠民,不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旨在讓人民群眾共享更多優質的精神食糧。太原美術館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開展。太原美術館志愿服務工作開展,從最初的團隊建設到建立規章制度,再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都經過多次外出觀摩學習、交流經驗,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積累經驗而來。
2017年,太原美術館入選為山西省學雷鋒志愿服務的首批示范單位,根據示范單位相關工作要求,組建了太原美術館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站,并常態化為觀眾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太原美術館長期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并與部分院校志愿服務隊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通過上崗培訓,成為美術館志愿者。美術館通過一次次志愿服務的開展,有效地調動了志愿者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志愿者隊伍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志愿者在開館期間協助美術館工作人員為觀眾提供咨詢解答服務,如觀眾不了解觀展路線、展覽活動、公共設施情況等,志愿者能及時為觀眾提供規范、準確的引導和解答,還會幫助觀眾了解一些服務設施的位置及功能使用,在疏導觀眾觀展過程中,有效保障了觀眾參觀秩序和學習效果。同時,在展廳內外,志愿者還要進行觀展秩序維護服務,倡導文明觀展。例如:請勿觸摸展品、請勿在展廳內飲食、請勿在展廳內大聲喧嘩、嬉戲、打鬧等。引導觀眾共同營造良好的公共場合秩序和觀展環境。
2017年,在首屆山西藝術節舉辦之際,太原美術館作為主展場之一,通過微信平臺、媒體等媒介面向社會招募30名志愿者服務于藝術節期間,經過有序面試、培訓工作后統一上崗。在展覽活動期間,志愿者為觀眾進行參觀導覽和秩序維護服務,向觀眾宣傳了首屆山西藝術節的文化精神,志愿者的工作熱情、服務態度讓參觀的觀眾都感受到了溫暖和快樂。
美術館每年都陸續吸納和培養志愿者,培養和儲備了一支服務熱情、專業過硬、知識全面、梯隊健全的義務講解隊伍。9年時間里,美術館志愿者服務隊向上百萬觀眾提供了義務講解志愿服務,包括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觀眾,全市大、中、小學師生團體,革命老區師生團體,現役部隊官兵團體,退伍軍人及軍屬團體,特殊教育師生團體,海外華僑歸國參觀團體,各省、市兄弟美術館志愿者學習交流團體,以及廣大的觀眾群體。
針對不同受眾的知識結構和觀展需求,采取不同的講解導覽方式,如遇到行動不便的觀眾時,志愿者會主動上前詢問并提供幫助,在講解中也會適當放慢語速,必要時多重復,讓觀眾的觀展體驗更加舒適。對少年兒童采用互動有趣的講解方式,從而能提高孩子的觀展興趣,引導他們盡情發揮想象。志愿者們讓每一位到館參觀的觀眾都能在美術館欣賞到美、感受到美、領悟到美,繼而把美帶回家去,去傳播美、創造美,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良性循環。
美術館志愿者除了結合重要展覽向廣大觀眾提供義務講解等,還參與美術館一些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協調和實施工作,體現了美術館的公共性和公眾性,讓美術館公益價值不斷凸顯。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時都需要經過專業培訓上崗,服務范圍涉及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站的日常值班管理、服務臺服務、展覽陳列、開幕式展務協助等美術館工作的諸多方面,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營造“學習雷鋒、奉獻社會、提升自我”志愿服務的濃厚氛圍。
以國家紀念日、節日為契機,開展志愿服務系列活動。例如:“八一”期間開展“送藝術進軍營”文化擁軍志愿服務。春節前夕,美術館會分別在館內、走進鄉村、走進軍營、社區等地,開展“送萬福進萬家—迎新春送春聯”等文化惠民志愿服務活動。美術館用志愿活動傳播文化、傳播愛、傳遞美,讓文化藝術進入千家萬戶。
美術館的編制人員數量少,在節假日、大型活動舉辦期間、觀眾人流量不斷增加時,現有工作人員無法及時滿足觀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太原美術館自2013年開館以來,隨著越來越多社會力量的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志愿者們充實了美術館為觀眾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的力量,同時也緩解了美術館工作人員不足等方面的壓力。志愿者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彰顯使命與擔當,成了美術館事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志愿者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切實提升了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凝聚了美術館合力,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志愿者滿懷熱情,展示了風采,增長了知識,提升了自己,并且從服務社會,服務大眾實踐中,收貨快樂。志愿者熱情服務的感染力,拉近了美術館和公眾的距離,提升了美術館的形象和影響力。
美術館為志愿者提供了一個展示和提升自我的平臺,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中,能儲備到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溝通交流和團隊協作能力,并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榮譽,既幫助了他人,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目前從太原美術館近幾年開展的志愿服務工作實踐中,也經過了一些社會調研,發現其中還面對許多問題,需進一步探索創新思路和方法。
美術館志愿者是面向社會公開招募的,有大學生志愿者、志愿者團隊、社會志愿者等。美術館在開展文化志愿服務之初,大多吸納的是以大學生志愿者為主,大學生志愿者年輕、熱情高,學習能力強,積極主動,但在校學生日常服務時間不確定,大多是周末或者寒暑假來美術館開展志愿服務,且畢業后去向分散,造成了志愿者人員流動性強,流失率高的問題。
美術館可以嘗試打破長期單一的志愿者隊伍結構,逐漸發展相對穩定的退休人員、教師、藝術家等專業團體,并給予志愿者以足夠的信任和管理權限,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增強志愿者的工作自主性,團隊凝聚力,降低志愿者流失率。美術館需要從多方面結合志愿服務工作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美術館志愿管理服務的規章制度,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訓、服務、考核、激勵等方面制度和機制,以制度化、專業化、常態化為引領推動志愿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借鑒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根據本館的工作需要和工作特點,既要有利于美術館文化事業的發展,也要對志愿者的權益有所保護,從而實現志愿者自身價值的實現和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
目前美術館志愿者參與的工作主要是義務講解和參觀咨詢、秩序維護服務等,志愿服務崗位單一,要多元化設立服務崗位,激發志愿者工作熱情和活力。美術館應當針對志愿者的年齡、專業、學歷、個性、特長等方面,結合志愿者報名意向崗位的需求,多元化安排崗位工作,讓志愿者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優勢,參與到更多的美術館工作中,從而實現人盡其才,各展其長。
美術館可嘗試在遵守美術館章程前提下對志愿者進行適時引導和培訓,給予志愿者管理權力,選出優秀適合的管理人員,讓志愿者去管理志愿者,例如讓志愿者對工作站進行日常管理,常態化的志愿者招募、培訓、考核等工作交給志愿者,讓志愿者在管理方面發揮其長,不斷激發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增強團隊凝聚力。
美術館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大多數形式簡單、內容單一、缺乏創新和特色,開展活動范圍有局限性,無法吸引志愿者長久參與其中。美術館需充分依托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結合地方特色等,建立美術館有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活動,通過培訓學習、鍛煉培養更多素質高、能力強的美術館志愿者,不斷加大志愿者活動創新機制。在數字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背景下,美術館紛紛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出系列線上活動,與此同時美術館也可嘗試開展線上志愿服務活動,例如,線上志愿者培訓、志愿者講座、帶頭做好疫情防控“踐行者”、科學知識“傳播者”等志愿服務,實現志愿服務模式“新突破”,使志愿活動范圍和影響力不斷擴展。
為保證優質的志愿服務質量和能力水平,不斷完善志愿者培訓、指導也是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必由之路。美術館志愿者團隊組成復雜,人員服務時間參差不齊,美術館志愿者隊伍沒有長期經過專業性、系統性的培訓,會直接導致美術館志愿者的工作熱情隨時間增長而明顯下降等問題。美術館的志愿者也代表著美術館的形象和精神風貌,美術館要增強志愿者的培訓制度,志愿者培訓工作可形式多樣,根據志愿者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身體狀況等情況,結合服務崗位進行針對性、專業性、科學合理的美術館知識和業務的培訓。要通過培訓,讓志愿者熟悉志愿服務工作環境和崗位職責,掌握工作知識、專業技能和方法,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工作整體水平和服務質量,確保志愿者提供最優質的志愿服務。
志愿者隊伍是美術館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用奉獻書寫著大愛,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紅馬甲”的身影,充分發揮了美術館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作用。志愿者作為美術館最忠實的觀眾群體,美術館為志愿提供了學習培訓的交流平臺,志愿者又將這些知識傳遞給觀眾,為觀眾深入了解美術館及對美術館文化的認知提供了機會,這樣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也有利于弘揚志愿精神,同時也讓志愿者的歸屬感更加強烈。而志愿者團隊越來越成為美術館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文化志愿服務是美術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要更好地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必須打造一支優秀的美術館志愿者隊伍,為美術館志愿者事業的發展、壯大創造有利條件和良好氛圍,總結經驗,思考不足,加強管理,健全美術館志愿者工作機制,拓展志愿服務領域,為志愿者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臺,提升志愿者整體素質,爭取以更佳的服務狀態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美術館將繼續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扎實推進志愿服務工作規范化、常態化開展。美術館志愿者也要爭做新時代文明的傳播者、志愿者精神的弘揚者,用志愿者精神鼓舞人、用實際行動感染人、用良好形象吸引人,共同營造“人人學雷鋒、時時有雷鋒”的濃厚氛圍,推動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助力新時代公共文化事業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