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磊
(山東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山東青島 266590)
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來,我們充分重視黨史的研究與學習,在新時代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同時作為文藝工作者要落實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了更好地普及黨史知識,從美術作品的視角去研究與普及黨的光輝歷史是非常有價值的。這些美術作品對于中國現代美術的創作、傳承以及發展也有著獨特的意義。同時將黨的歷史和美術作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人民群眾在學習黨的歷史、掌握黨史的過程中獲得藝術上的感受,既符合人的審美心理,又具有現實教育作用。同時,能夠讓大眾了解到這些經典美術作品背后的創作歷程,感受藝術家的使命擔當與風采。
在美術史上歷史的經典畫作其影響廣泛,在中國美術演進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們運用視覺感知,對畫作進行分析、判斷、體驗、感受和評價,在獲得審美享受的同時也能獲取畫作中所蘊含的歷史信息以提高人民對中國共產黨黨史的認識,是對青年學生進行傳統教育的重要方式。
通過學習滿足了大眾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學習的愿望和對優秀藝術作品欣賞、感悟的文化需要。黨史故事的歷史大細節和美術經典作品的小細節相得益彰。
黨史題材美術作品實際上就是作者采用繪畫技術在美術作品中描述歷史事件和表達作者對于特定歷史事件的感悟與理解,在了解經典黨史畫作的創作背景和歷史年代特點的基礎上,去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一些情感訴求,可以促進人文素養的提升。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更加注重文化的傳承和引導作用,將相關美術作品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將新理念、新思想融入作品中,通過閱覽黨史題材美術作品可以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認知與自信,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為經濟文化建設助力,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
用欣賞藝術作品的方式進行社科普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在青少年中進行宣傳顯得尤為重要,社科普及的效果與作用會進一步顯現。
以百年黨史學習宣傳為契機,就主題性美術作品創作,特別是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進行研究,對于深入研究黨的發展歷程,全面宣傳黨的光輝歷史,謳歌百年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重要貢獻的革命前輩,有著重要實際意義與價值。
紅色美術作品是藝術家在深入生活、深刻領會黨史知識的前提下為人民而作。這些藝術作品不僅要存在于美術館、紀念館、展覽館等,還應該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對于公共藝術教育的傳播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希望運用多種形式來宣傳與傳播,結合受眾的特點,針對性地進行黨史與藝術作品的普及。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畢將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與接受,為普及社會藝術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以黨史為主線來梳理展示中國現當代書畫名家名作,在當代美術史上多幅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年畫等作品都進行了藝術表現。讓大眾在觸摸一段段歷史的同時感受藝術之美,是黨的光輝歷史和美術一次結合研究。
畫作反映的是100年來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社會風貌,以畫帶史,圖文并茂,貫穿起100年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運用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語言從不同觀察角度進行創作,讓觀眾在經典繪畫藝術帶來獨特審美的同時,感受我們黨從誕生、發展、一步步壯大的光輝歷程,描繪出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銘記我們黨的偉大成就。從南湖紅船《啟航》《毛主席去安源》《開國大典》《圓夢奧運會》等圖文并茂地展示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建立新中國再到發展壯大的奮斗歷程。這些畫作都是藝術家在充分了解理解歷史的同時,運用不同藝術表現方法深入生活后的再創作,既尊重歷史又加進了藝術家的主觀感受。
油畫作品《啟航——中共一大會議》,再現了中共一大南湖召開會議的場景,畫面中參加會議的一大代表正在登船。畫面中表現了以毛主席為中心的一大代表的不同神情,畫面對比強烈、天空以灰色為主色,前面人物描繪細致,形成對比。
油畫作品《南昌起義》主要描繪了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在總指揮部江西大旅社前作戰前部署的場景。畫面布局張弛有度,人物位置松緊相宜,構圖重點突出而充滿動勢。氛圍的烘托也相當到位。
油畫作品《遵義會議》以獨特的構圖形式,直接展現了會議現場的情景以及神態不同、內心各異的參會者形象。
油畫作品《紅潮——五四運動》以正面視角呈現了五四運動中正在群情激昂游行的革命青年。畫面中的人物張著嘴唇高聲呼喊,仿佛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作品群像表現生動,富有力量。
油畫作品《英勇不屈》是以表現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人頑強反抗的革命精神主題繪畫。采用了集紀念碑式的表現手法,造型穩重,氣勢威武。很好表現了革命主題。
油畫作品《秋收起義》表現了毛澤東主席面對國民黨高壓統治,一往無前毅然決然高舉偉大革命旗幟,率領工農革命軍,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殊死搏斗的戰斗場景。作品運用具象與象征相結合的表現手法,表現了當時的歷史事件。作品在藝術處理上無論造型和色彩的運用上都充滿了高超的手法與表現力。
油畫作品《井岡山會師》該幅作品描繪的是毛澤東同志帶領的隊伍歡迎朱德同志率領的南昌起義隊伍時的情景。畫作從構圖上用了低視平線的方法突出兩位領袖偉岸的身材,展示出一種奪人心魄的魅力。
油畫作品《古田會議》再現了古田會議召開的場景。這次會議是在具有傳統建筑特色的祠堂里面進行的,光線從天井中斜射下來。毛澤東是畫作中唯一站立著的人物,他目光堅定,肢體動作豐富,非常具有感染力。
油畫作品《紅軍過雪山》整幅畫如史詩般一幕幕展開,藝術上深刻地表現了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內容上將紅軍過雪山后盡開顏表現得淋漓盡致。
油畫作品《三大主力會師》以渾厚壯闊的畫面表現了長征勝利這一令人激動的歷史場面:在這片具有陜甘地區地貌特征的土崗上,紅軍戰士們奔跑著、相擁著,歡聲笑語,群情激昂,營造出一片“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歡聚景象。動態的構圖,紅與灰的暖色調,晴朗明亮的光線,尤其是其中主要人物歡快喜悅的表情和動態,既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也體現了畫家的巧妙構思與精湛功力。
油畫作品《平型關大捷》采用獨特的角度構圖,突出了地勢的險要和戰士們勇猛頑強的戰斗精神。作品注重戰爭氛圍的描繪,畫面中人物與背景融為一體,有勢如破竹的沖擊感。奔放的用筆、充滿了豪邁激情。展現了油畫材質獨有的厚重細膩的藝術特色。
油畫作品《狼牙山五壯士》描繪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頑強戰斗,直到打光最后一顆跳崖的英勇場面。創作中,畫家選用了金字塔式的三角構圖:把班長放在畫面最前面,以表現他寧死不屈的精神;將副班長置于最高處,以體現出他不可征服的氣概;并在對三名戰士的刻畫中強調了對于敵人的仇恨與蔑視。通過這樣的人物組合凝聚成整個群像大義凜然的英雄氣魄,塑造出5位八路軍戰士紀念碑雕塑式的英雄群像。
油畫作品《地道戰》的場景設置在晦暗狹小的牛棚里,畫家充分利用虛實對比、光線的明暗處理等手法,破除了空間限制,給人以“一目了然”的觀感。為了表達堅持正義的信仰,藝術家將畫面處理為輕柔的暖色調,窗戶投射的光線以及身著紅衣的女子,感受著溫暖的感覺,營造出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油畫作品《延安火炬》描繪了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延安后,軍民們慶祝抗戰勝利的熱烈場面。畫面在寬銀幕般的橫幅構圖中徐徐展開,背景是巍巍寶塔山,近景處象征光明的火把,映照著隊伍前方的毛主席畫像和游行隊伍中歡騰的人群,老鄉和戰士們的神情昂揚喜悅,有力地烘托出歡慶抗戰勝利這一創作主題。這件作品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軍民魚水情深。
雕塑作品《艱苦歲月》以雕塑的方式表現了一老一小革命戰士的光輝形象,感受到了革命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在革命艱苦年代的樂觀主義精神。
油畫作品《攻占總統府》以全景式的構圖展現出一個宏大的場面,總統府門樓上的三層石階與旗桿形成了倒置的“T”字形結構,筆直的旗桿直沖云霄,預示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前景門樓上光線充足,像一個剛剛拉開帷幕的舞臺;背景則是濃煙滾滾的南京城,像是蒙上了一層塵埃。通過色調上的鮮明對比,畫家描繪出截然相反的新舊兩個世界。
油畫作品《開國大典》描繪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畫面氣勢宏偉,色彩明亮,一派喜氣洋洋的歷史時刻。該油畫作品吸收了中國傳統裝飾畫的色彩與表現方法。
油畫作品《跨過鴨綠江》描繪了冬夜里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這一重要歷史時刻。作品橫向構圖,視野開闊,描繪出一幅千軍萬馬云集、氣壯山河的畫面:鴨綠江江面白雪皚皚,志愿軍官兵們士氣昂揚,肩扛鋼槍,昂首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義無反顧地走向保家衛國的新戰場。作者將畫面整體和局部細節刻畫巧妙結合,人物形象塑造細致入微,色調處理匠心獨具,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
油畫作品《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表現的是周恩來總理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演講的瞬間。作者在塑造周總理人物形象的過程中,畫面人物的手勢、動作、講話的內容以及服裝等方方面面都依據歷史事實細心創作。作品很好的表現了周總理的氣質與形象。
新時期美術創作作品中,生動再現了建黨百年波瀾壯闊的光輝歷史。從艱難啟航到決勝時刻,從漫漫長征到改革大潮,從風雨兼程到國富民強,這些經典畫作,經典場景,閃耀著黨史的光輝,凝聚著人民的心聲。通過直觀欣賞這些經典作品,對我們黨的歷史進行了梳理與總結,也能從中受到教育,同時感受藝術的價值與風采。
這些藝術作品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在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光輝歷史。這些不同時期的作品展現了黨的光輝歷程、英雄人物和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表達了藝術家的心聲,構成了豐富的視覺史詩。這些作品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引下,藝術工作者深入生活、創作出來了多種風格的藝術作品。這些具有時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的美術作品,真實反映了社會風貌與時代發展的主旋律。
一是題材廣泛。題材內容豐富、不同歷史時期的黨史事件都有表現,不同畫家用不同的畫種作全新的呈現。不同歷史時期的這些經典藝術作品體現匯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歷程。
二是注重內涵。黨史美術作品不僅重在再現那段歷史,更重在如何進行藝術加工與處理,同時這些作品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面貌,表現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
三是追求創新。藝術貴在創新。美術家積極應對圖像時代的挑戰,反復從藝術的角度進行處理,突出了視覺藝術語言的獨特魅力。
四是尊重歷史。表現黨史的藝術作品,必須充分準確的了解歷史,不能歪曲歷史,這就給藝術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突出主題。
五是注重科普。黨史題材美術作品在欣賞的同時,體現了它的教育與科普的作用。使大眾在潛移默化中即接受了黨史教育又欣賞了高雅藝術作品,提高了大眾審美水平。
通過梳理與研究,我們黨的光輝歷史和美術作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藝術創作,使人民群眾在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過程中獲得藝術的感受,在聽覺、視覺上得到美的享受,同時在心靈上產生強烈共鳴、在思想有了新的感悟。既符合人民群眾審美心理,又具有教育意義。在今天美好的生活下更不應該忘記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的那段歷史。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藝術家家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生活、深入一線、深入人民,弘揚主旋律、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經典藝術作品,為黨的二十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