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喜 廣東財貿職業學院 戴招 廣州體育學院
高職院校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同時,對體育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建設和改革要全面貫徹《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2015年6號文)》,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大力推進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和路徑研究則需要加強創新與改革,需要發揮體育課程自身的優勢,形成能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形成特色鮮明、高水平的體育課程。本文旨在對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現狀與路徑研究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優化措施,為推動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建設和發展路徑研究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通過對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以及實際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整改對策和建議,推動體育課程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對體育課程建設現狀的調查,發現體育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合理的建議和具體的改革措施,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理論依據,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促進體育課程建設,加強課程資源建設,注重校本教材的發掘與研發,根據高職院校自身辦學定位與辦學特色,積極推進體育精品課程建設、教師教學團隊建設,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健身知識,形成鍛煉的習慣。促進定向越野等優勢項目的開展,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大特色項目。探索出符合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發展的路徑,促進其課程實施。使體育和教育文化融合,運動技能培養和綜合素質發展相融合。
本文以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現狀與路徑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查詢查看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等文獻庫,以主題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研究路徑”“現狀分析”為檢索詞查閱2015-2022年之間與本研究相關的期刊和碩博論文,并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2)訪談法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就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與研究路徑的開展現狀,態度、意愿等問題,走訪學校的體育相關負責人。就對于體育課程建設的觀點、如何更好發展的路徑與他們進行了交流。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撐。
(3)實地考察法
主要是對清遠大學城的9所高職院校進行實地調研,走訪的學校包括廣東財貿職業學院、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具體運用觀察法、敘事法和原始材料查詢等方法獲取一手資料,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課例的特點、背景、實施條件和效果。
清遠大學城高職院校有廣東財貿職業學院、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職業學院9所院校。廣東財貿職業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職業學院5所高職校是2019年建成的新校區,新校區的各個體育場館和場地還在陸續交付,各個體育項目也在慢慢開發和發展。
(1)注重技能教學,輕視理論講授
體育課程是作為高校教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手段。不同的必修、選修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卻不盡相同,學時也有長短之分,但不管是選修還是必修一定要達到課時的要求,并且通過考試才能拿到學分,達到要求才能畢業。因為體育科目的特殊性,一般分為技能與理論考試,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因課時的計劃,大部分課時用以運動技能的學習,從而忽視了運動理論的學習,導致學生只會這個動作不明白其原理的現象。
(2)體育經費不足
體育經費往往大部分使用在教學器材的購買上以及以外出比賽經費。體育器材是學校體育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支柱,是學校體育教學中重要的硬件設施,同時也是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物質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價格的提高,體育經費的投入不足,使得該有的運動場地不足,滿足不了學生的課后需求,并且對教師上課也會造成一定的困擾。場地達不到要求對之后承接比賽提高學校知名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們在走訪中發現,體育器材、體育場地、并沒有完全達到要求。
(3)高職院校教師不足
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學校的擴招和提升,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就篩選了一批不符合條件的教師,加上因項目的需求對招聘老師存在專業項目的問題,招不到適合的教師,使得學校對教師需求擴大,但又出現找不到合適的教師的矛盾,出現體育老師短缺問題。
(1)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理念的轉換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體育課程理念的優化與完善是未來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的引導力量,也是從深層次推進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體育的本質屬性是教育,目的是增強人的體質,促進人的健康,構建“健康第一”的體育理念。在體育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教育課程目標的培養方案,在體育課程建設中,理念作為先導,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維習慣。
(2)教學資源與學生體育需求矛盾沖突
隨著高等教育“擴招”政策的推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如何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來滿足學生無限的體育需求,是大學體育課程改革面臨的巨大困難和挑戰。在疫情的影響下,大部分院校實行封校處理,使得學生對體育需求會比以往更加的強烈,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體育器材的是否充足,以及各個項目場地問題的規劃,包括場地使用時間,都是目前院校在體育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轉變體育課程建設理念,構建新型課程體系
大學城的建立為高等院校擴招提供了條件,也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有效普及。很多高職院校的前身是中專學校,隨著升級為高職院校,但是其教學體系、課程理念人才培養體系并未有大的變化,所以難以應付擴招帶來的過量的生源以及膨脹的學校規模。因此要轉變體育課程建設理念,對人數招生的變化以及對高等院校學生的人才培養進行新的課程體系的構建,適應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
(2)共享體育課程資源,建設網絡共享平臺
大學城內的體育課程資源可以通過共享平臺,以及線下的交流合作,教師之間的科研交流,建立更多的合作機會,在目前疫情的環境下科研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線上的資源共享,建立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線上體育課程交流會,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學習。并且可開放各學校之間體育課程資料的共享。進行精準的選擇,提高學習效率,整合大學城的體育課程資源,大學城各校之間實現優勢互補,進行全面整合,協同共進,實現物盡其用、資源差異化優勢及互補和協作。
利用網絡與線上交流的方式為主,線下學生可進行體育課程合作,課程與時代同步,線上線下的方式結合實現大學城的體育課程資源共享,使體育課程這門課程在合作中流動,各高校之間進行有效地對接,更加完善大學城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實現資源的共享,發揮大學城的優勢。
(3)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突出“特色”亮點
大學城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校擴招的共同產物。相對于傳統的高校,大學城文化更具開放性的特征,高校之間雖然相對獨立,但又同屬一個大學城。使得高等教育的資源可以實現合理配置和共享,并為開展體育課程設置體制改革提供了操作空間。清遠大學城主要坐落在清城區,清城區作為主城區是全市的政務中心交通樞紐以及娛樂消費中心,人口最密集的一個區,是貿易、教育、商務、綜合服務、醫療、交通樞紐、定居中心。在大學城的大環境下,大學城與清遠市區的聯系更加自然和緊密。通過和周邊市區的長時間接觸,高校文化向周邊社區傳播,同時吸納社區的文化特色,甚至有可能通過文化涵化形成相互融合的文化整體。并且高校歷來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陣地,大學城具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可以將高校內文化創新因素更便捷、更直接地進行轉換。進行科研和創新發展,突出大學城的資源優勢。
(4)編寫專業文化教材,固化課程建設成果
體育學科的特性決定了體育教科書的功能與用途也是特殊的,它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科書。體育教科書是以身體為主講解運動的技術,運動的基本原理內容,因此高職院校除選擇體育課程教材之外,還需對各專業的教材根據教學的經驗或者創新編寫各項目專業的文化教材,對體育課程建設進行補充和創新。體育課程教材可以輔助體育教師進行技術動作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學項目內容的體育內容,也可作為期末理論考試的復習資料。
(5)在職教基地成立體育聯合會,推動體育課程建設的發展
清遠市大學城目前有9所高職院校,一所本科院校,一所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在清遠市大學城是最多的院校,基于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各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可以在職教基地成立體育聯合會,可以通過體育聯合會了解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育的需求,開展更多符合學生意愿的體育課程活動;聯合舉辦各項體育運動項目的比賽,體育聯合會的健康發展可以行使學校賦予的教學和學生之間協調的能力,從而為提高學生競技體育水平,滿足學生的競賽需求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也能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和職能發展進行推動,可以宣傳體育運動,吸引和鼓舞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積極推動學校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使校園文化更豐富多彩,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在思想上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思想。并且可以檢查教學和訓練工作質量,總結交流經驗,提高教學質量,總結教學方法,促進體育課程的發展,促進學生運動水平的提高。
(6)共建共治共享在區域課程建設中的應用
“共建共治共享”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全新的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社會發展的核心綱領。“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可以發揮大學城的資源優勢,強化大學城的建設發展,在體育課程建設中實現大學城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推動大學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推動區域課程建設的發展,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建設,是各校提高自身影響力、實現公平競爭、增進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推動區域課程建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動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進程中,各高職院校應要發揮自身優勢在共建共治共享下實現建設大學城的區域課程建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大學城體育課程資源區域的共建共治共享,對于促進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整體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1)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要加強理念的轉化,在原本的書籍上可以根據現實的狀況,豐富書籍的內容,為體育課程建設輸入新的血液。
(2)大學城高職院校可以利用資源優勢建立共享共建共治的一個大學城的環境,整合教學資源,加強科研發展,促進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發展。
(3)各高校之間可以利用多種方式,促進體育課程建設,開展多樣的學生體育課程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體育課程展現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從而讓學校體育在建設培養新時代青年人的目標中發揮獨到的育人作用。
(1)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理念,需要多聽取一些專業人員的建議,經驗豐富的教學工作者,能更加貼切學生的需求。在編寫專業教材可以整合教學資源,對專業教材的內容更加豐富,選擇適合的內容,對內容進行刪選和選取,編寫精簡專業的教材。
(2)統籌兼顧,全面發展,體育課程建設利用大學城各高校的資源不僅在大學城建立優勢互補的職教基地體育聯合會,促使學生在課上、課后、教學、競賽各方面進行全面的發展。
(3)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充分利用清遠大學城的區域和資源優勢,開發特色項目,拓展學生開展其他體育活動問題。增強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共享,成立清遠大學城體育部門,推動大學城體育課程的協同發展,發揮集體的優勢構建科學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