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香
(壽光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壽光 262700)
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升,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壓力也隨之增大,加上飲食不合理,作息不規律,特別是懷孕分娩、流產數量的增多,使得婦科疾病病發率逐漸增加。由于患病部位屬于隱私部位,常不能及時進行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相關并發癥,為了提高患者治療后的恢復效果,人性化護理方法已經被廣泛推廣[1]。所以,本組實驗以婦產科病例為研究對象,探討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報道如下。本文選擇42例病例,開展細節安全管理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對84例病例開展雙盲分組,主要包含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病情資料:病例數42例,年齡31歲~48歲,均值43.18±1.02歲;對照組病情資料:病例數42例,年齡33歲~46歲,均值42.31±1.03歲;組間的病情資料相比,P值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護理:開展常規護理管理模式。
研究組護理:加強重點環節安全管理。1)構建安全管理機制。對于婦產科的相關護理,構建藥品使用、消毒隔離、臨床護理、感染防控等相關機制,并嚴格加強護理知識培訓,按照手術室制度和流程,開展持續性護理質量改善;2)細節管理。2.1)對于患者查對,必須做到姓名、床號、年齡、性別等十項信息查詢。對于需要開展臨床手術病例,在開展手術之前,嚴格開展三方核對,并對患者采取何種手術、手術位置以及手術物品進行核對,在準確核對后,由三方簽字方可開展手術。2.2)加強用藥核對。在開展臨床用藥過程中,仔細詢問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史,做到三查七對。對于手術前后所需藥物,明確藥名與劑量,必須定期進行藥品更換;2.3)安全防護。針對疾病危重病例,需由專人進行看護,防止出現意外事件。在患者麻醉尚未清醒時,或出現躁動情況,可選擇約束帶進行固定。在過床后,需做好護欄,防止出現跌倒或墜床問題。同時,加強疾病監測,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向醫師報告;2.4)銳器傷預防。在介入手術室中,針刺傷十分多見,必須加強醫療廢物處理。在手術階段,需將銳器放置于醫療盒內,對于暫不丟棄醫療廢物,需放置在專門儲存器內進行分類;2.5)病房管理。在患者病房護理中,應設置好墜落、跌倒等警示標志。同時,需做好各類管道固定,加強病房內環境的安全管理。3)綜合護理措施。3.1)清宮術后護理。在實施清宮手術之前,仔細向患者講解手術方案、路徑,指導患者放松心態。在手術實施過程中,需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建立科學靜脈通路,便于不良情況的搶救;3.2)心理護理。針對剖宮產妊娠,大多數病例不了解手術相關知識,認為剖宮產術就是“剖開肚皮--取出胎兒”的過程,但在實際手術后,因手術切口、術后康復等問題,使得身體痛苦度較高,心理情緒不穩定,容易出現緊張或焦慮問題。為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心理疏導和關心安撫,在講解剖宮產手術知識的同時,對于患者所提問題、訴求,必須積極解答和滿足,以提升其治療配合度、依從性;3.3)健康宣教。在患者完成手術后,出院之前,必須加強健康宣教。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陰道出血大量流血情況,必須及時到院救治。在日常護理中,需采取盆浴方式,禁止性生活,控制避孕超過14月時間;3.4)藥物護理。在使用藥物治療時,需讓患者了解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如藥物作用、禁忌癥以及不良反應情況,掌握患者藥物過敏史,指導患者科學服用藥物。對于陰道大量出血病例,需開展血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開展對癥處理和治療。針對肌肉注射病例,在完成藥物注射后,可使用熱毛巾進行熱敷處理。在患者的藥物治療期間,需嚴格陰道流血情況,如果流血情況嚴重,必須及時向醫師匯報,采取及時處理措施;3.5)手術后護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測量產婦體重,收集相關資料,在手術前,加強藥敏、血尿常規檢測,必須加強術前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手術麻醉、手術治療的方式。在手術過程中,需加強心電監護,加強氧氣吸入,必須做好手術配合。在剖宮產手術完成后,讓產婦處于6h的平臥狀態,禁止飲食,對切口輔料、患者疼痛、宮縮、尿量等情況進行嚴密檢測,如果出現惡露排除狀況,需加強會陰部清潔處理。在6h過后,需加強早期活動處理,在導尿管拔除之后,需加強排尿處理,防止出現尿潴留。同時,注重易消化和營養豐富的食物攝入,保證機體水分補充,對切口感染、宮縮、生命體征等狀況進行嚴密監測。同時,需加強出院指導,在患者接受在院治療后,在出院之前,仔細講解出院后應注意的相關問題,叮囑其按時復診,并堅持做到自我監測,注重產后飲食、乳汁分泌、瘢痕護理等知識指導,遵照醫囑進行合理運動、科學飲食,如遇到特殊問題,必須及時到醫院復診治療。
1.4統計分析

2.1組間的安全隱患發生幾率綜合比對分析
在開展細節管理中,在無菌操作、墜床跌倒等指標對比中,研究組的數據更少,組間的相關數據相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比較[n(%)]
2.2組間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相比
以安全管理為基礎,在開展細節管理后,針對護理滿意率對比評分,研究組數據更為優質,組間數值相比,P<0.05。見表2。

表2 組間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分,
2.3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通過綜合護理,在康復訓練、心理狀態、健康知識、服務評分等方面比對,觀察組比對照組明顯更為優越,組間數據相比,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在婦產科的疾病護理中,為患者提供正確的護理方法、舒適的護理環境,保證熱情、積極的護理服務,有利于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改善不良心理狀態[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療質量已成為衡量醫療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近些年,安全護理管理在婦產科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而在護理安全管理中,需注重細節管理。
同時,隨著醫患關系日益緊張,在臨床護理中,加強有效溝通,可促進護患矛盾的有效緩解,促進醫療環境的優化[3,4]。所以,護理人員需立足患者角度,在加強日常溝通的同時,在護理全過程中融入人性化護理,秉著耐心和細心態度,為患者提供細節安全護理服務。傳統護理模式中,護理流程全面性不夠,缺乏細致性,使得患者婦產科病癥的預后效果不太理想。而針對婦產科病癥,尤其是剖宮產手術病例,開展護理安全管理,旨在是為減少護理風險,注重預防先行、防治結合,實現全方位、全流程化的安全管理的。根據相關研究,在婦產科手術中,常見的護理問題如下:1)未嚴格制定無菌操作。在介入手術室內,由于無菌操作不嚴格,極易引發各類感染問題;2)清查清點不規范。在介入手術室中,必須仔細清查醫療器械、手術敷料等問題,若清查清點不規范,極易引發醫療事故;3)護理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管理意識,是婦產科手術管理的重點內容,如果護理人員缺乏手術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在手術過程中存在麻痹思想,由于工作強度高和節奏較快的原因,未嚴格遵守手術室規章制度;4)手術業務不熟練問題。目前,在各醫院中,由于年輕護理人員較多,缺乏安全管理經驗,極易出現護理技術錯誤,手術記錄不準確,或漏記,均會引起安全管理問題。為此,在婦產科手術的安全管理中,必須綜合分析這些問題,結合重點環節存在的安全隱患,加強風險防控與管理,進而促進手術的順利開展與完成,最小化手術事故率。
此外, 對于婦產科臨床,剖宮產手術已成為妊娠產婦的主要分娩方式之一。目前,雖然剖宮產手術在產科臨床中屬于小手術,但是實際手術中,如果操作不合理、不嚴謹,也極易引起各類并發癥,如剖宮產手術后,需手取胎盤,使得子宮內膜出現損傷。因此,醫護人員在臨床上,需主張自然分娩方式。對于剖宮產手術產婦,需全面掌控手術指征,減少剖宮產例數。對于盲目清宮,容易引發大出血問題,如果情況嚴重,還需切除子宮。因此,臨床必須加大早期診斷,做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在臨床護理中,對于剖宮產妊娠,需注重患者的實際病情,加強針對性護理、精心化服務,開展細節綜合管理,如果出現異常情況需給予對癥處理,以減少剖宮產手術所帶來的并發癥,不斷提升剖宮產術后妊娠產婦的生活質量。
同時,針對婦產科的疾病安全管理,注重細節管理方式,需立足安全管理制度前提,不斷提升醫護人員的安全管理觀念,促使每一名護理人員嚴格遵守疾病護理、婦產科手術的相關流程,一切圍繞疾病方式開展護理,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化的護理服務。在患者入院后,即為患者創造優質護理環境,通過術前宣教、術中護理、術后監測與處理等方式,分析各類安全隱患,降低分娩風險率,最大限度減少深靜脈血栓問題的發生。在開展剖宮產手術前,加強心理護理、對癥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手術心理壓力,促使產婦配合率的有效提升,有效改善產婦的各項身體指標。此外,此外,對于剖宮產手術,因手術應激反應,患者也極易出現并發癥狀況,如切口感染、產后抑郁、產后疼痛、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影響到產婦的術后康復。為此,在臨床護理中,需加強術后的并發癥控制,加強術后康復護理。通過優質護理方式,在產婦完成術后,對其開展術后監測、飲食護理、用藥指導,可促使產婦機體功能、心理狀態的有效恢復。
綜上所述,在本組實驗中,42例研究組病例在開展護理安全管理的基礎上,進行細節管理,在護理安全隱患上,發生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同時,護理滿意度評分也比對照組更為優越,這表示,針對婦產科的臨床護理管理,注重細節的安全把控,加強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能夠促進護理風險隱患的有效下降,不斷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臨床上應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