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夢露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 100091)
在教育政策不斷優化的背景下,美育教育在各高校人才培養中得到了大力實踐。美育是一種高級的審美教育,是人們發現美、認識美、欣賞美、感悟美的重要能力。在當下快節奏、強競爭的社會環境中,在全面提升大學生德、智、體、勞等素質的同時,美育使大學生具有發現美的眼睛、理解美的意識和感悟美的心靈。正如葉碧所言:“大學美育在感性關注、生存體驗、人文關懷等方面,更能體現大學教育的根本宗旨。”韓俐彥說道:“美育顯著影響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其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眾多美育途徑中,舞蹈作為融多種元素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是高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舞蹈作為長于抒情的藝術門類,是高校公共課程中選課人數眾多、學習效果顯著、育人價值突出的課程之一。
近年來,各高校開設的舞蹈公共課包含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舞蹈賞析、體育舞蹈、街舞等,這些課程涵蓋了大部分舞種和舞蹈風格,大學生可以通過選報不同的舞蹈課程來感受不同舞種的藝術魅力。而舞蹈藝術課程也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當代大學生貢獻了特殊的力量。
在多年的舞蹈公共課程教學中,筆者不斷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對比學生初學時至結課后的身體變化和體會感受等,并通過對多個學校、年級、班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得出的準確的學習反饋和數據為支撐,來分析高校開設舞蹈公共課程的重要意義。
高校作為國家重要的人才儲備基地及育人基地,是培育學生愛國思想和自覺維護祖國利益的意識的主要根據地,因而,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融入課程之中十分必要。作為上層建筑的藝術不但反映了社會的經濟狀況,也反映了社會的精神面貌、民族信念、審美觀念等。舞蹈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具有身心一體、易于共情的獨特屬性,是最善于“傳情達意”的藝術門類,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是實踐思政育人主旨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中國古典舞課程中融入中國古典文學理論及中國戲曲、武術的多樣元素,并結合悠揚深情、獨具特色的中國古典樂曲,可以使學生在“擰、傾、圓、曲”“形、神、勁、律、氣、意”的審美韻律和身體動勢中認識中國古典文化,感受古典舞蹈之美,領略中國古典藝術魅力。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公共課程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為教學主旨,圍繞認識民族文化精神、賞析民族藝術、感受民族舞蹈進行授課,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案例解析,能使學生在感受民族舞蹈魅力的同時,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比如,河南衛視與北京舞蹈學院及多媒體平臺聯合制作的以舞蹈為表達主體的電視舞蹈作品《舞千年》,就是用多角度、跨時空的格局講述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的舞之魅力、舞之文化、舞之神韻。
再比如,以舞蹈賞析課程為大學生進行舞蹈實踐奠定理論基礎。分析、鑒賞不同種類的經典舞蹈作品,如《黃河》《中國媽媽》《唱支山歌給黨聽》《國家的孩子》《井岡井岡》《守護》《廢墟上的贊歌》等,能使學生感受舞蹈藝術的多樣性和情感美,通過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講解,能使大學生了解舞蹈文化,清晰感受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內涵、文化特色、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認知,堅定當代大學生的民族信念。
而芭蕾、體育舞蹈、街舞等舞蹈課程也逐步將融入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元素作為探索課程發展的新目標。近幾年,涌現了一批廣受關注與好評的新傳媒舞蹈賽事和具有中國風格的芭蕾,如《紅色娘子君》、體育舞蹈《英雄》《水墨》、街舞《致敬霍元甲》《丹青》等,這些作品打開了新一代中國年輕人的藝術視野,在改變舞蹈發展單一性現狀的同時,引領了新時代舞蹈創作多元化發展的方向,并將愛國主義和集體意識有機融合于最受青年人喜愛的舞種中,讓新時代的年輕人看見并欣賞中國風韻下的中西結合的舞蹈藝術,而新傳媒的推廣則直接作用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選擇。舞蹈課程中中國元素的融入,能更好地推動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施。
藝術追求美的事物與美的本質,正如岡察洛夫所言“美是藝術的目的和推動力”。人類觀念的“美”,最主要的特性正是審美。審美是一種人類經生產勞動實踐后發展而成的高級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思考能力,對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有著重要影響。王宏建在《藝術概論》中說:“科學可以使我們認識抽象真理,藝術則使人認識形象真理,激動人的情緒,使人產生美的感受與感動,不僅能作用于人的理智,還作用于人的感情,這種特殊作用即美感作用或審美作用。”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指出:藝術可以“怡悅情性”。這些都說明了藝術具有審美功能。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發現美、認識美、感悟美”是一種必備能力。“美”不僅體現為外在之美,形體美、心靈美、意識美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舞蹈作為一門高級的審美藝術,是實施美育教育的有效推動力。舞蹈公共課程對于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顯著作用。
舞蹈藝術的表達媒介是人類的肢體,是人類身體美的一種特殊而直接的呈現。在舞蹈課程中,大學生可以通過舞蹈動作的不斷練習、打磨、修飾,來增強對身體外形和氣質的塑造能力,從而提升身體的靈活度和協調力,修飾肌肉線條,提升整體氣質。舞蹈教室中的落地鏡,正是為學生見證自己形體美的不斷進步而設,學生可以從鏡子的反射里見證自己的形體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下,由外至內的美的變化與提升。
外在之美需以內在之美為底蘊。美化心靈、釋放情感是舞蹈的重要功能。在舞蹈之中,人們能釋放情緒、緩解壓力、回歸本我。正如《毛詩序》中對舞蹈傳情功能的闡述:“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當人們無法用語言、音樂來表達情緒時,就會用舞蹈來表達,舞蹈通過最真實的身體語言來宣泄人們內心的情感沖突,從而達到舒展肢體、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李宗芹教授說:“舞蹈可以調節神經功能,因其作為一種美的享受,可調節大腦皮質、中樞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的功能,使其紊亂的、失調的功能得以平衡。”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舞蹈課程中,唯美動聽、獨具特色的音樂情境,優美多姿、絢麗多彩的身體律動,使舞蹈更易于軟化人的內心世界,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上的感官體驗來轉變學生的思維,釋放學生的情緒,凈化學生的心靈。通過現今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舞動治療反饋,我們更多地看到了舞蹈在藝術美的展現之外所具有的療愈身心的強大功能。
跨專業的舞蹈選修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都吸收了國內經典的教材和視頻資料的內容,并以各學校學生的特點為基礎,經過教師的潛心琢磨和細心研發,這使其在思想動態、價值觀念、學識涵養、文化認識等方面都具有難度適宜、價值明確、理念正確的特點。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舞蹈課程,都將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三觀、明確的政治思想、準確的民族認識以及堅定的民族信念為主要宗旨,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以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最終目的。由此可見,意識美也是舞蹈課程的審美功能之一。
舞蹈的運動功能是顯著而又多樣的,舞蹈是一種在愉悅氛圍下的全身心運動。作為高校的公共課程,舞蹈公共課的授課對象是非舞蹈專業的大學生,他們選擇此類課程的目的都非常明確,有的為提升身體的協調性、控制力、柔韌性;有的為提升身材氣質;有的為豐富自身藝術修養;也有的出于對舞蹈藝術的熱愛。無論出于何種動機選報舞蹈課,學生最終都能在身體運動能力上得到較大的改善。
因自身條件不同,每個大學生的身體柔韌性都存在差異。比如,在初學舞蹈時的熱身環節,教師會帶領學生做體前屈練習,許多學生受限于身體柔韌性而無法較好地進行拉伸,這些學生在之后的舞蹈動作的呈現上也會與柔韌較好的同學產生差異。而通過舞蹈課的柔韌性練習,在一學期的學習過后,學生的身體柔韌度將得到較大改變。
在舞蹈課堂中,常有學生會出現同手同腳、順邊到等不協調的身體反應,這一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困擾許多大學生,如走路容易摔倒,跑步速度受限,難度較大的運動無法參與,方陣走不齊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自信心。在舞蹈課程中,此類大學生也經常質疑并擔憂自己能否順利完成舞蹈學習,表現出了明顯的不自信和憂慮。針對于此,教師給學生播放以往的教學視頻,并從言語、神態、教學方式上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經過一學期的師生共同努力,在結課時此類學生都驚訝于自己的表現,并且非常自豪自己可以完整展現所學舞蹈作品,并在身體協調和身心協調上取得巨大的進步。
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對處于青春期,需要大量體育運動的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因為身體控制力決定了諸多項目中運動水平的上限,如協調性、爆發性、模仿力、表現力等,都以身體控制力為基礎,提高大學生對身體機能的控制力是提高其他運動能力的根本。在舞蹈課堂中反復練習具有一定協調難度和肌肉配合難度的舞蹈動作,通過單獨練習或成組配合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肌肉反應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控制能力。
舞蹈具有明確而多樣的節奏,有了節奏就一定會產生時間的長與短、快與慢、加速或緩沖等,這也是舞蹈中常說的節奏切分能力。當大學生想要完成舞蹈作品時,必須跟隨舞蹈中原有的節奏,以及音樂中變化的節奏,進行身體運動的快與慢、長與短的調整,在這樣的運動軌跡以及節奏要求下,大學生必須調動自己的身體機能,在快或慢的節奏中體現動作并準確切換動作,通過快慢、長短、緩急的循環反復,不斷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從而提高身體的爆發力。
模仿力是一種學習能力,是大腦支配身體迅速反應的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反映。有效培養大學生的模仿力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舞蹈學習最初必須經過模仿這一階段,從模仿其形態,到仿其神態,至最終仿其情態,每一步都是舞蹈學習的必經之路。通過模仿,學生可以觀察自己的身體,認識身體的特點,加強身體控制力,提高身體能動性,琢磨舞蹈神態,理解和感悟舞蹈情態。
表現力是自信心的體現,也是才華得以施展的前提。許多大學生才華橫溢卻礙于情面而包裹自己,讓自己失去了許多展現自我的平臺和機會,如何把握機遇是大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學生需要通過展示來體現自身的價值。舞蹈課程的靈活性、藝術性可以給大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并且,在教師的指導鼓勵和分組練習中,學生可以逐步領悟“展示”的意義,并欣賞自己在展示后所得到的來自教師與同學的認可,從而習慣和喜歡上“展示”平臺,并勇敢自信地將自己展示在更多的平臺。
綜上所述,高校舞蹈公共課無論在思政功能、審美功能還是在運動功能上,都影響深遠且具有較大意義。在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綜合性競爭人才上,在培養擁有健康心智和健康體格的健康人才的教育主旨上,在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藝術文化修養上,舞蹈都具有突出貢獻和實用價值,同時,舞蹈也是提升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和釋放情緒的有效途徑,可以為培養青春活潑、朝氣蓬勃、博學多才的新時代大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