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寶 (山東省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66000)
為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學生停課不停學,青島市嘗試體育線上教學。體育線上教學基于《體育與健康》學科目標要求,滿足健身性、趣味性、生活性、綜合性、拓展性、多樣性、應用性、有效性等8個特性,從學生興趣出發,以運動項目為媒介,設置以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愉悅身心和提高素質水平為目的的多維度線上課程,指導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通過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使線上教學的教學質量得以鞏固,促進學校體育與家庭教育雙向聯動;通過校園“云”比賽的設置,檢驗線上體育課教學質量升,幫助學生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圖1)。
圖1 線上體育教學設計思路
從教研角度建立市、區兩級管理機制,市、區教科院教研員每天深入課堂,定期舉辦線上教研活動,同一線教師探索、嘗試尋找最適合線上教學的方法,在區(市)內推廣。從學校角度建立校長—班主任—體育教師的三級管理機制,每周由校長帶領校委會、班主任、體育教師召開專題線上研討會,落實線上體育課程教學常規,打造高效線上課程。體育組教師每日小集備,以當天全部課程結束后的年級組為單位,梳理具體問題、提出改善實施策略;每周大集備,以把控教學內容方向、實施主要應對策略為整體規劃,細化每個級部的實施方案。通過開展線上會議和集備教研活動,針對課堂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研討,落實改進方法,保障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地滿足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居家體育鍛煉的需求,進行完善與提高(圖2)。
圖2 線上體育教研日常記錄
線上教學推廣“5+1”(圖3),即“5”為明確目標(明確教學目標,確定課的內容),課堂導入(借助情境、音樂、故事、視頻、圖片等多形式導入課堂),知識學習(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技能學練(借助任務驅動、目標導學、互動效能等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練賽),評價反饋(即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必要時進行一對一課后輔導);“1”為布置個性化補充學練的體育家庭作業(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可選擇智慧“云”平臺教師推送的作業,也可以是學生長期堅持運動的項目,還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愛好和家庭環境情況自由選擇運動項目)。體育教育教學從線下搬到線上,需要個性化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保障教學質量的同時,更好地滿足線上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居家健身鍛煉的需求,提高健康意識和自主健身意識。
圖3 “5+1”教學步驟
為了更好地發揮體育育人價值,體育教師每周制訂導學單,“預告”線上體育課與體育家庭作業內容,包括專項運動技能學練、各類身體素質練習、趣味性親子活動……體育教師對課上練習動作一一進行嘗試和體驗,既考慮學生居家線上教學的合理性,又克服場地、器材等限制因素,經過反復斟酌、提煉動作要領、保證練習強度。每日安排教師巡課,視頻監管、數據反饋,及時表揚與鼓勵學生,對線上教學參與不積極或技能學練有困難的學生,實行一生一策,課下一對一指導(圖4)。
圖4 一對一指導
為充實體育線上教學資源,青島市教育科學院向各區(市)征集各項目、各類別專題的線上教學資源。小學學段以趣味練習為主,錄制親子互動游戲視頻,并配以耳熟能詳的古詩、兒歌、童謠作為背景音樂增加學科融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初中學段結合中考項目,因地制宜錄制居家技能學練視頻,如,排球墊球、籃球運球、武術套路等,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高中學段錄制豐富多彩的網上體育理論課和體能課,理論課包括技術動作的結構和運動創傷的預防,體能課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靈敏性、爆發力等11個模塊,促進教、學、練有機結合,形成育人合力。如,制作以“體能+技能”的多維度健體魄居家運動指南100期(圖5),通過學校公眾號連續100天推送給家長與學生,教授他們體育鍛煉的知識與方法,引導他們養成居家鍛煉好習慣。上述各學段所采取的各種有針對性的舉措,為線上體育課在疫情期間幫助學生居家體育鍛煉,有效保持體能和健康水平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圖5 健體魄居家健身運動指南
借助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手段開展線上體育課、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組織校園“云”比賽等,如,借助在線課堂+體育智慧“云”平臺雙重信息化手段支撐,實現“AI智能健身”的體驗式學習(圖6)。體育教師發揮專業特長借助各類軟件進行視頻錄制、剪輯、編輯課程。如,教師與子女錄制親子體能練習短視頻、籃球專業教師錄制籃球居家練習視頻,在視頻里輔以文字,明確練習的要點及強度,再通過軟件收集學生的練習視頻(圖7)。
圖6 “AI智能健身”體驗式線上教學
圖7 體育教師錄制短視頻
線上體育課利用信息技術跟蹤、記錄學生的課內學習過程與表現,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與成效。通過體育智慧“云”平臺錄像回放,觀察、分析和評估學生的運動能力;通過校園“云”比賽,檢驗學生線上教學效果,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體育家庭作業的等級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逐漸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通過大數據平臺采集學生的出勤與課堂行為表現,基于數據分析結果,通過班級微信群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改進學習;通過成長檔案將學生線上與線下教學完整記錄,與健康綜合評價相結合,實施激勵增值評價(圖8)。
圖8 多樣評價促進目標達成
提出“三個合適”,一是設計合適的學練賽內容,線上教學既要考慮課程所使用器材的普遍性或可替代性,又要考慮所設計項目盡量不影響鄰里生活,如居家學練“三大球”,可以借助球形的毛絨玩具,“投籃入盆”;廢紙揉成“足球”,練習各種“踢”準;氣球充當排球,練習墊球等。二是注意合適的學習環境,保障居家學習安全有效,家庭生活相對校園操場,狹小而復雜,運動前和運動中教師提醒學生選擇寬敞平坦的運動區域,換好運動服運動鞋,遠離易碎物品。三是達到合適的學習效果。線上教學既要保證學生的體能發展,也要促進學生的技能學練,多以趣味性高,操作性強、親子互動的項目為主,如,AI智能云平臺中的“趣運動”“廣播操”“雙人挑戰”等。
線上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內容更加多樣,它將授課對象的范圍從學生擴展到了家長,一方面向家長普及體育知識,另一方面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在家長與孩子間的情感交流上,在家長對體育課的認同感上和家長對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支持度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體育教師從科普角度,選擇適宜居家鍛煉、親子互動、老少咸宜的內容,以趣味性語言、短小精悍的篇幅、萌趣可愛的圖片等形式,制作《健體魄居家親子健身》專題文章,借助班級微信群和學校公眾號發布,讓家長能看懂、會跟練,享運動、愛生活。
體育線上教學為生活注入活力與希望,為教師、學生營造全方位學、練、賽環境,實現教與學、學與練、練與賽、賽與評、虛與實、線上與線下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