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昊天,鄺 薇
(湘南學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貫徹落實各項教育教學工作,這離不開學生干部的辛苦付出。總結當前高校學生干部的工作實踐,可知其具有工作量大、事物繁多、涉及面廣的特點,但對其考核制度實施情況加以分析后,發現部分高校所落實的考核制度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其工作效率和發揮的作用大打折扣。故而,高校應正確認識學生干部考核制度的重要性,明確當前該制度的不足之處,制訂健全、完善、科學的考核制度對其進行約束和規范非常必要。
學生干部具有雙重角色,既是學生、受教者,同時也充當輔助教師落實教學任務的協管員身份,在高校教育管理之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夠輔助教師貫徹落實相關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能夠了解學生需求,與學校進行有效溝通,維護學生利益。具體來講,高校學生干部所發揮的職能作用有模范帶頭作用、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凝聚作用:
模范帶頭作用。學生干部選拔的標準是學習成績佳、人際關系好、品質品德高尚等,能夠成為學生干部勢必在大學生群體中表現突出,在學生群體之中發揮表率作用。正因為如此,學生干部在日常學習生活之中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對待學科知識學習;始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遵守學校紀律,規范言行舉止、與他人友好交談等。在學生群體之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讓其他同學不自覺地受到學生干部的影響,注重糾正自身不良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嚴于律己,認真學習與生活,更好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成為社會和國家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或者創新型人才。
橋梁紐帶作用。因學生干部具有雙重角色,所以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既能夠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交際,又能夠與教師或教育管理人員取得聯系,做到下情上傳、上情下達。具體來講,學校教育管理人員或導師將規章制度、教育教學要求以及教育理念傳達至學生干部,學生干部則起到橋梁紐帶作用,準確無誤地將以上信息傳達至每位學生,讓學生能夠了解學校安排或教學計劃,為使各項管理或者教育工作落實到地創造條件。因學生干部身處于學生群體之中,能了解學生的心聲,反饋給教師或者管理人員,使之能夠認識到教育教學不足或者教育管理不足,進而調整工作決策,優化本校教育,讓教育教學能夠真正貼近學生,為達成人才培養目標而奠定基礎。
組織凝聚作用。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肩負著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重任,積極組織策劃和開展集體實踐訓練。學生干部就發揮其組織凝聚作用,明確校方開展的教育教學或實踐活動,將相關信息傳達學生,并組織其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
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來講,高校學生干部考核制度的構建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能夠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地考核評價學生干部,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使之在后續的學習和成長中正確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并有意識地彌補自身不足,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成為祖國需要的棟梁之材。而當前部分高校所制訂的學生干部考核制度存在缺陷,即評價標準模糊。制訂可行性的考核制度,需結合學生干部工作內容、工作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考核標準,選用多樣化評價方式等,以確保在考核制度的指導、規范下學生干部考核評價活動能公平公正地開展,客觀地反映學生干部的表現。但部分高校學生干部考核制度所應用的評價標準缺乏統一的量化標準,致使學生干部評價主觀性大于客觀性、感性大于理性,難以公平公正地反映學生干部的不足,這不利于學生干部后續自我完善與改進,反而可能使某些學生干部表現盲目自信,未能良好發展。
制訂健全、完善且有效的學生干部考核制度,應保證其能夠發揮導向作用,讓學生干部能夠有方向性、有目的性地鍛煉和發展自我,逐漸成長為企業、社會,乃至國家需要的復合型人才。而當前部分高校學生干部考核制度不健全,未能充分發揮約束、規范作用,考核評價缺乏導向性。即考核制度內容與學生干部學習、工作實際情況不符,責任不明確、考核內容不全面,致使考核評價的有效性、可行性欠缺,相應地經過一系列考核評價,所得的評價結果缺乏導向性,未能客觀反映學生干部的不足,指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公平公正地展開學生干部考核評價,才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干部表現優異與否,使之認清自身的不足之處。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應當注意設置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從不同角度展開考核評價,進而整合考核評價結果,全方面地了解學生干部一段時間的表現。而當前部分高校所制訂和實施的學生干部考核制度,所設置的評價主體為各學院直接負責指導學生工作的輔導員。而大多數輔導員僅從學生干部的表現來判斷和評價,其中摻雜的主觀因素較多,致使學生干部考核過于片面,如此勢必會導致評價考核作用大打折扣。為了能夠盡可能地改變此種局面,應當正確認識到評價主體對學生干部考評有較大影響,在改進考核制度之際,合理地設置評價主體,以便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干部。
為了能讓學生干部在有效進行學科學習的同時,合理安排學生工作任務,認真執行各項工作,既保證學校方面提出的規章制度或者教育管理落實到位,又能維護學生利益。首先,輔導員需總結以往學生干部工作實踐成果,結合教育教學需求,重新科學、合理地定位學生干部工作職責,以便其能在責任的驅使下投入學生工作中來,提高服務水平。其次,為了使學生干部始終具有較強的服務意識,明確責任,合理分工,認真落實各項工作,達成既定目標,輔導員在篩選并確定學生干部之際,應當按照考核制度內容,向優秀學生詳細交代他們作為學生干部應當承擔的職責,應當發揮的作用,讓他們正確認識到自身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更加看重學生工作,從為學校、學生提供優質服務的角度出發切實有效地執行各項工作。
評價標準是否完善、可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干部考核是否有效。在優化構建高校學生干部考核制度之際,應注意合理地展開定量評價標準制度。也就是全面、詳細、深入地了解學生干部學習與工作實際情況,制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評價標準,進而對其予以量化處理。實踐中可設置“德、能、勤、績、業”五個方面的指標,并且按照重要程度來設置不同指標的比重,例如,設置“業”為基本因子,比重為10,其他指標與之相比較,各自為基本因子的幾倍,如“德”比重為20;“能”比重為30;“勤”比重為20;“績”比重為20,五項指標合計100。在此基礎上設計指標標準,也就是以考核者實際工作表現為主,基于不同的頻率來反應考核者的工作情況。比如在“德”的考核之中,可用總是、經常、有時、很少等指標來表示考核者的德行。
單一的評價主體的設置,會導致學生干部評價不夠客觀、不夠全面。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在優化構建學生干部評價主體之際,應當注意實施三防評價機制,即分別由輔導員、學生及學生干部來擔任評價主體,輔導員通過自身對學生干部的了解及學生干部工作執行情況來展開評價;學生則基于學生干部日常表現等方面展開評價;學生干部則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自我評價,通過多元評價,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干部的品德、能力、勤勉及成績等,進而綜合評價學生干部,客觀反映他們一段時間的表現是否優異,是否有所進步,讓他們能夠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后續的學習中和工作中注重彌補自身的不足,更好地發展自我。
為了能夠全方位地考核評價學生干部,考核內容應當圍繞“德、能、勤、績、業”五個方面展開。“德”作為考核的前提,主要是了解學生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堅定立場,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科學合理地執行學生工作,杜絕做出違背道德、損害他人利益之事等?!澳堋睕Q定了學生干部能否勝任學生工作,能否有效執行學生工作?!澳堋狈矫娴目己酥攸c是觀察并評價學生干部執行輔導員下達工作任務的實際情況,重點考核學生干部能否有效執行學生工作,能否冷靜、理智應對突發狀況,評價判其是否表現出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執行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扒凇保磳W生干部在學生工作中做到盡職盡責、勤奮刻苦、甘于奉獻?!扒凇笨疾斓闹攸c是學生干部是否在執行學生工作的過程中做到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學生干部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做到虛心求教、善于總結,高質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和工作任務?!翱儭保垂ぷ鞅憩F優劣的集中體現,“績”考核的重點是學生干部是否完成工作任務、是否達成工作目標、是否高質高效地完成學生工作。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因受客觀因素影響,導致工作目標未能達成,故而評價時應注意排除客觀影響因素。“業”,即學生干部的學業?!皹I”考察的重點是學生干部的學業表現是否達到學校要求,能夠讓學生干部順利畢業。
通過一系列的考核,即可得到客觀真實的考核評價結果,反映學生干部“德、能、勤、績、業”五個方面表現情況。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輔導員應根據考核結果,做出具體分析,掌握學生干部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構建可行性的學生干部中期調整制度,調整學生干部工作任務,并且與學生干部進行溝通,使之明確自身職責及自身缺點,認真對待后續學生工作,并注意彌補自身不足。
在我國迫切需要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背景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應當積極構建優秀的學生干部隊伍,一方面輔助貫徹并落實各項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為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之偉大使命做出貢獻。為了使學生干部良好發展,也為了讓學生干部認真工作和學習,應制訂健全、完善的考核制度,公平、公正地考核學生干部,掌握學生干部“德、能、勤、績、業”五個方面的表現,使之能認識到自身不足,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