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起 嚴紹佳
(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確立了“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希望通過課題論證會更好地將“立德樹人”融入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之中。“課程思政”在這里將會表現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融入視覺傳達專業內各門課程教學資源中,通過教學與實踐形成協同效應,以期望取得優秀的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所以說課程思政不是一門課的建設,而是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結合思政內容有效地讓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養,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以達到“課程思政”的理念要求,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以此來推動學生專業素養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的綜合發展。
時代在變遷,文化自信也在與時俱進,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所傳達的內容,都將以傳統文化作為根基的基石,通過新的設計理念、觀念、思潮將其使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著教育,將正確觀念植入學生的心中,使學生可以正確辨識善惡、是非、美丑,為他們認識、分析、處理問題提供客觀的依據,明晰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做,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在當今社會多元文化發展下,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教學中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思政教育,這些是需要通過本專業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在教學與實踐中進行論證。本課題以黑龍江地域為例,復雜多樣的黑龍江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高校的參與和推動,地方高校對黑龍江地域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也是對其傳播與傳承的過程,優秀的地域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高校師生的設計理念。此外,視覺傳達專業的課程教學在傳承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并對其進行創新,融入現代設計理念,為黑龍江地域文化注入活力,使黑龍江地域文化能夠做到與時俱進,以全新的面貌為新時代所接受。
現今社會生活中,年輕一代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基本不夠,平時基本上不會去主動地進行學習和使用。其實在整個社會生活中視覺傳達設計已經覆蓋了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滲透到了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這個時代信息數量過多,每時每刻都在超負荷的接收各類信息,已經到了需要別出心裁才能從眾多信息中脫穎而出的地步,地域文化可以為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提供思想的源泉,所以如何更好地應用地域文化元素進行視覺傳達設計,如何讓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入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是教育工作者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課題的調研實踐,以期取得優異的成果,讓課程思政更好地融入視覺傳達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中,拓寬學生的視野。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一方社會。為了更好地在視覺傳達專業課程中融入黑龍江地域文化,可以讓學生通過資料搜集、課堂討論等環節引發對地域文化內涵的理解,深入研究黑龍江本土文化、黑龍江紅色文化等等,立足于地域文化資源本身具有教育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等特點,幫助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在文化自信中激發愛國熱情,更加注重對優秀的黑龍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黑龍江地域文化融入專業課程時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弘揚黑土文化中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能力,并能輕松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民族、對社會的強烈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在視覺傳達專業教學中合理地將黑龍江本土文化引入教學,不但可以深入地研究黑龍江本土的歷史文脈,提供明確的文化引導,形成特色教學,還可以行之有效地以現代的設計手段傳承和發揚黑龍江地域文化。
課程思政其實在本質上是一種教育資源,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達成立德樹人所采取的教學資源。要“育人”先“育德”,這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只有將思政課程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推進教書育人有機統一。從傳承和發展的角度,對黑龍江地域文化進行探索性分析,使用其具有表征意義的圖形、圖像、色彩的組合可以體現出黑龍江特色的文化意境。結合現代設計語言和設計理念,可以利用視覺傳達設計的三要素,圖形、文字、色彩等元素形成視覺化的表現效果,使設計作品呈現出特有的黑龍江特色。
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過程中,文字作為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在準確傳達信息的基礎上,它還能夠增添設計作品的美感和視覺沖擊力。看一個文字設計是否有創意,主要看其筆形和結構。因此,在對基本筆形的設計創造進行探討時,就要從字形組織結構上尋找新的相關性形象,結合傳統文化的內容可產生優質的創意點。在文字設計中想要形成個性特色,就都通過文字形態的解構、重組等來解決,可以形成有創意的字體設計。
傳統文化以視覺形式化的方式融入現代設計中,所以文字必須有視覺上的美感,在進行設計時就需要去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中的文字,并融入現代設計理念,才能給人以美的感受,留下美好的印象,并將信息準確地傳遞出去。這樣既有傳統文化的特色,又有現代設計理念蘊含其中,可以讓黑龍江地域文化中的文字成為視覺傳達專業設計中一個優質的創意點,為視覺傳達設計而服務,使得黑龍江地域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創新。
古往今來,中國人民以勤勞和智慧創造出輝煌的民族文化,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吉祥圖形,這些吉祥圖形的紋樣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憧憬和希望。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視覺傳達設計的中圖形的設計方法日趨多樣化,是一種沖擊力很強的視覺語言,能讓受眾在瞬間了解所要傳遞的信息。設計師借助圖形語言準確、明了地陳述自己的理念、意識和思想。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圖形,圖形可以跨地域、超越國界和不同的文化領域,具有生動、直觀等特點,在教學中如何更好融入黑龍江地域文化是課題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廣告設計教學實踐中,把地域文化中的赫哲族元素引入課題實踐中,通過圖片內容來闡釋現代設計理念,通過作品完成項目策劃案。在包裝設計課程中進行傳統圖形的運用,體現意境美的圖形,民間年畫中魚紋剪紙身上添加的水紋、荷花等紋樣。藝術源于生活,優秀的圖形設計能夠帶給人們美的感受,用藝術作品的思想去感染觀眾,影響觀眾,甚至可以使人們得到心靈的凈化。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種視覺上的沖擊,更是心靈上的體驗,是人們用于溝通的東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色彩絕不僅僅限于顏色本身,而是具有豐富的內涵。中國傳統色彩內涵豐富,應用范圍極其廣泛。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服飾、繪畫、雕刻、瓷器、漆器、剪紙等等,都離不開色彩的裝飾。
自然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色彩世界,色彩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色彩給人視覺上的沖擊也是最直接并且迅速的,人類運用色彩來改造世界,各個民族由于社會、政治、文化、科學、藝術、教育、宗教信仰以至自然環境和傳統生活習慣的不同,對色彩是各有偏愛的。黑龍江地域文化的色彩元素是非常豐富的,充分了解色彩才能運用特定的色彩來表現商品自身的特性。食品廣告中,為烘托食物的口感和營養性能,暖色用得較多,如麥當勞的黃色與紅色的組合,黃色是色彩中最亮的色彩,使人想到陽光、秋天,給人希望,所以麥當勞用它向顧客傳達高貴的品質和完美的服務。在包裝設計中,不同色彩可以表達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顏色較為明亮的標簽會代表著較為清淡的口味,如酒精度較低的酒或淡啤酒;顏色較深的標簽或者包裝一般表示口味較重或者是成人比較喜歡的食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整個設計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常常是色彩,有彩色系的形狀比無彩色系的形狀更能引起觀者的注意,并準備傳達設計者所要表達的信息。
設計的民族性主要表現在設計文化的觀念層面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環境造成不同的文化觀念,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他們的設計風格特征。設計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的設計,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設計。設計中文化趨向,尤其是民族文化的趨向是設計成敗的關鍵之一。
尤其現代正流行的文創設計,首先,文創“文”是內涵、“創”是靈魂。文創不是脫離于文化的附屬商品,好的文創可以傳播文化,成為品牌形象展示的一部分。北京故宮通過故宮的貓、彩妝聯名、文創周邊等一系列舉措,把悠遠的歷史帶到人們面前,拉近了傳統文化與年輕人的距離。傳統與現代并不是對立的關系,兩者完全可以達到辯證統一。在文創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給文創產品提供豐富的素材,也可以讓傳統文化以新的面孔示人。在此背景下,文創設計作品被賦予了強烈的民族性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因為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對充滿設計感的事物很有好感,尤其蘊含著傳統藝術特色和獨特藝術魅力的事物。所以,在進行現代設計時,設計師可以從地域文化中獲取更多的創作靈感,融合傳統與現代,為設計作品帶來更加廣泛的認同感。融入課程思政可以強化學生的品德塑造,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同時課堂也可以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優質載體。黑龍江的地方學校更應該利用自身擁有的科研優勢,對地域內的民間民俗民情進行充分挖掘和整合,形成條理清晰的文化成果。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貫穿到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使之成為大學生的精神素養,形成與社會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
視覺傳達專業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夠熟練進行實踐應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視覺傳達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個性,優化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藝術創作、藝術品位。在經濟與文化發展越來越快的信息社會中,堅持正面引導,引導學生正確傳承和發揚黑龍江地域文化。在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中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來進行項目實踐練習,在項目的設計實踐中提倡學生廣泛地使用黑龍江地域文化資源,使學生能夠在反復的實踐項目訓練中,充分地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塑造良好的品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社會時代進步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倡導黑龍江地域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是提高民眾對民族文化認同的最好方法,有利于創造出具有鮮明黑龍江民族特色的設計文化。
實踐課題是在課程教學中,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視覺傳達設計類比賽來進行;另一方面在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畢業設計等課程中通過課題形式來完成。比如,面向全校師生征集的首屆赫哲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以“創意·赫哲”為設計主題,為赫哲族文化創新性傳承與創造性轉化提供挖掘創新潛能、展現設計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平臺。在參與的過程中,首先學生對黑龍江地域的赫哲族文化有了較為深刻的感覺和理解,汲取黑龍江地域中的赫哲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和內涵,從中獲得創作靈感、創意構思,并融入現代設計理念,運用于文創項目的設計中,在融合中創造美的、新的、符合比賽策劃案需求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使作品很好地發揮出赫哲族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其次,傳統的審美理念和傳統的設計元素能帶給人以民族化的視覺感覺。經過課程內分析、創意、設計,19級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完成了相當多的、高質量的文創設計作品,對赫哲族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收獲頗多。同時通過這項活動也可以對赫哲族傳統文化有了更高的傳承與發展創新。
根據視覺傳達專業的發展要求,深入挖掘專業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育教學的具體設計方案,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在視覺傳達專業的課程實踐教學中通過課題實戰,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如在佳木斯大學在建黨100周年之際,舉辦的設計比賽實戰中,將黑龍江地域的紅色精神文化融入設計中,以海報招貼作品為視覺載體,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學生們創作出高質量的具有濃郁地域文化效果的作品。只有堅定課程思政的正確引領,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健康的理想信念。才能使黑龍江地域文化豐富發展起來,形成特有的黑土文化設計風格。這些文化特色也將成為黑龍江地域的“品牌”文化,得以推廣和傳播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本課題主要從課程思政融合進視覺傳達專業課程中的教育功能探究為主要研究方向,進行了相關探討和研究。依據高校所在的地域為優先實踐探討,首先,黑龍江地域文化是強大的、豐富的可借鑒的文化資源,可以為設計師們提供靈感與思想源泉,同時黑龍江地域文化也被賦予多元化、現代化的表現形式,被注入新的創作意義與文化意義;另一方面,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融入黑龍江地域文化,使得設計作品呈現出黑龍江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因此,將黑龍江地域文化的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互融合,得到傳承創新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使視覺傳達設計帶著民族性走向國際化的道路。
總之,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結合視覺傳達專業教學特性與學生的興趣所在,把立足于前沿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融入課程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在思政培養中作為主陣地的影響力,推動視覺傳達專業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弘揚著黑土文化中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培養學生對民族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