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鈺 趙明威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省咸陽市 712000
現今在國家強調課程思政對于課程建設的重要性背景下,將課程與思政融合、將技能與品德結合、將成才與育人配合是目前課程建設最緊迫的任務。學習與研讀國內優秀的實例,深入考查行業、企業有影響力的人才背后的故事,將故事重構,內核不變的情況下,加入到原課程體系中,激起同學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培養學生愛國、文明、自信、等良好的思想品質,提升學生在未來職場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將提倡學生技能與實踐相結合、理論知識與思政元素同吸收,知行合一在課程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養成工匠職業精神與素質,通過軟融入、潤物細無聲的提高同學們的職業精神與良好的核心價值觀。
課題組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以及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準繩,立足大國工匠式培養,根據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要求,在課程內容中培養學生技能強、素質好、品德高、技能與素質雙協調發展,滿足企業實際用人需求,同時具有優秀道德品質和優良作風的四有青年。
課程思政必要性:按照落實教育部關于印發教高〔2020〕3 號《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陜工院黨字〔2020〕71 號)文件要求,將思政小故事和案例軟融入到課程的知識體系中,將工匠、愛崗等作為課程核心價值觀,滲透到課程全程教學中,采用實際企業項目課程思政元素,將家國情懷、民族文化、機械行業大國工匠以及與國家相關的機械產品等內容滲透在各個章節。做到技能教育與品德教育同步進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目前課程思政融入有幾大問題:
第一,課程思政與教學內容結合的不緊密,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還是一件事情的兩張皮,沒有很好的縫合起來,講述思政內容時是硬融入,在正常授課過程中,突兀的插入一段課程思政學習內容,給人以一種為了課程思政而課程思政的感覺。
第二,課程思政元素發掘不深入,對于思政內容停留在表面。沒有從人物內心深處體會背后的內涵。所以在課程思政融入時,不能很好地與技術內容相結合,或是對思政內容是簡單的淺嘗即止。完全失去了思政育人的目的與意義。
第三,課程思政相關的案例不太合適,有些案例就不適合作為課程思政的案例出現在教學中,還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效果,所以需要各位老師在案例尋找與編寫上更好的貼合教材內容,尋找更易引起學生共鳴的案例、好案例。
“智能制造技術仿真實訓”是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該專業的核心課程。本課程具有從專業課程過渡到實際工廠仿真模擬課程,從理論性課程過渡到結合工程實際的課程的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所以我們課題組在智能制造技術仿真實訓這門課程中,將各行各業的好人、工匠、大師、院士、與機械產品相關的事物以項目式軟融入到各個項目章節中,使學生在技能提升的同時,養成愛國、愛業、嚴謹、認真的職業素養,全面發展。如圖1。

圖1 智能制造技術仿真實訓課程思政元素設計
課程思政實施思路:將思政元素軟融入“智能制造技術仿真實訓”課程新添加思政目標,引入思政工匠精神與中華傳統美德,帶領同學們在學習中踐行愛國、敬業等優秀的職業精神與品德。形成課程思政與實訓技能結合的新思路。
本課程具體的德育目標如下:該課程根據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總體目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依托相應知識點創設與愛國主義、民族情懷、使命擔當、職業素養等深度融合的載體,構建了全面覆蓋、類型豐富的課程思政體系。在學習智能制造技術實訓的同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著重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使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技術性人才。
該課程整體結構清晰合理、層次逐步遞進。每一章節之下除了對該課程各項基礎要點進行詳細闡述以外,還配以“實景解讀”,以生動的實景圖片對一些工作要點進行解讀,以及通過“實戰范例”,列舉企業中的各項制度、辦法、規定等,供學習者參考使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舉例法、討論法等多種手段進行,以實現知識點和思政點的有機融合。
本課程采用多種方法與手段創設思政載體。比如:以專業發展史為契機,引入思政元素;以榜樣示范為引領,引入思政元素;以典型案例為示范,引入思政元素;以名人金句或哲學道理做支撐,引入思政元素。構建了全面覆蓋、類型豐富的課程思政體系,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達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很好地融為一體。
對于《智能制造技術仿真實訓》課程發展來看,在尊重課程自身建設規律的前提下,在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挖掘并凸顯其價值引領功能,充分挖掘課程的育德功能,不斷優化課程建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對于學生成長成才來看引導學生學習遵守職業操守、職業技能,愛黨愛國、愛崗敬業樹立科學理想信念,認清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自覺把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目標的實現與個人理想結合起來,在自身工作的行業、崗位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思政的融入路徑與措施:(1)將企業實際的項目引入課程編寫與設計中企業實際項目能最大化的模擬企業實際生產,更貼合實際,教學中就應當注意項目式教學,突出職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最大化的引起共鳴,也使他們對項目中加入的思政元素更認同。(2)采用情境教學,調動學生自驅性。根據學生實際授課內容,采用靈活有效的多種方法。將課程思政內容設置為實踐情境。讓學生在技能實訓中完成課程思政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索。通過完成教師設置的情境中小任務、小游戲,調動了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開拓了課程思政授課的新方法。(3)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過程化教學全過程評價制度,不只聚焦結果,按照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表現、參與程度。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通過全過程中的不同監測點,進行評價。綜合評價教學效果,摒棄了以往單一結果評價帶來的誤差問題。使得評價體系更科學、有效。
融入案例1:拿現代刀具這一小節來說,在課程授課內容中。我們根據課程內容現代刀具的選擇與區分,找尋相關案例和事件。最終在大國工匠的報道中找到了典型案例,能很好的貼合課程內容:數控刀具活刀譜—鄒峰數控刀具型號多達27000 種,在生產加工中碰到的任何有關加工刀具相關問題,當同事有相關的技術問題得不到解決時,他們總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鄒峰,所有有關數控加工中刀具拿不定注意時,問鄒峰總沒錯。鄒峰的大腦里儲存了幾乎所有的刀具參數性能及加工范圍,無需翻書查證,在大腦中準確匹配,并能在27000 中準確識別出生產廠家,對刀具切削性能了解和嫻熟程度甚至超過了廠家的技術服務工程師,被同事稱為活刀譜。反映了鄒峰同志敬業的職業精神。所以同學們在日常的知識學習中,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將工作內容多記、多背。才能在需要時解決問題。
融入案例2:精密加工小節中插入的課程思政案例為全國技術能手—龍小平。我國核電企業一直以來都有個卡脖子問題,就是CAP1400 核電轉子的精加工。猶如心臟病一樣,一直制約相關產品的研發。而轉子轉軸架口圓度達到驚人的0.003mm,大大超過了0.01mm 的技術標準。常規的加工方法不能達到所需要的要求。這個突破的任務交到了龍小平的手里,他沒有畏難放棄,而是迎難而上。一投扎進實驗中,采用各種方法加工,調整參數、數據、思路、工藝。最終產品滿足了技術驗收要求,同時該產品打破了日本對該型產品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核電市場空白,并大大降低了核電企業的成本。加工要達到如此高的精度,是不太可能通過設備去支持的,要靠操作者的高超技能,不斷改變參數和方法,才能取得成果。正如刀具參數與切削用量的合理選擇一樣,不斷嘗試才能成功。
融入案例3:智能制造小節中加入大國工匠—王陽,他參與了我國航天事業起步到發展壯大的關鍵階段,“神一”到“神十”全程參與,在某次神五的關鍵零部件的加工中,王陽碰到了棘手的問題,前幾次試加工全部宣告失敗,王陽發揚航天人認真的精神,專心研究,夜以繼日持續了許久,終于掌握了該類型零件合格的加工工藝。使該零件順利驗收完成最終的加工任務。在車床這個負責的陣地上,31 年航天人;他本人從1997 年起參與“神舟飛船”關鍵部件的生產工作,兢兢業業,由他經手的零部件,至今交付的超過6000(套)件產品全部一次交驗成功。這個工匠精神、堅持的性格。引導同學們學習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
融入案例4; 在鉆孔工藝這一小節里,我們根據深孔鉆這一內容,查找相關案例,最終融入了八路軍抗日戰爭期間的兵工廠造槍案例。大家都知道,步槍用的槍管屬于無縫鋼管。是需要在一整塊槍管毛坯中鉆出槍管的孔。而常規的鉆床做不到這個深度。需要用到深孔鉆床,但問題是兵工廠設備簡陋,并沒有深孔鉆床這臺設備。而且,在那個年代,日本人各種封鎖解放區。導致購買相關機床也變得不可能。槍總是要造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國家的兵工人集思廣益,利用現在有的任何設備,將他們組合使用,最終研發出了我們國家第一臺純土方法制作的深孔鉆床,用來加工槍管: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找來一個長條凳,在凳子上放上一個石頭磨盤,磨盤上安裝手柄。鉆槍管時,師傅坐在凳子上將槍管毛坯插到磨盤中,用自己的肩膀抵住鉆頭。而鉆頭怎么做的呢?用鐵桿加焊接刀頭的方式制造。另外一個人用手柄搖動磨盤,繼而帶動槍管類似車床一樣轉動,慢慢的就把鉆頭鉆到毛坯中間,直到完全貫穿。這樣一根合格的槍管就做好了,按照這個工藝,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出合格的槍管。給八路軍提供大量的自制槍械,為我們國家當時的抗日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這個槍管鉆床的案例可以對同學們普及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同學們對于機械專業的自豪感和參與感,為同學們以后的職業素養提供的很好的課程思政融入思路。
針對課程思政在“智能制造技術仿真實訓”中的融入與實施路徑進行研究。確立“智能制造技術仿真實訓”思想政治教學目的,探索思政案例軟融入,思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案例。將理論學習和思政學習合二為一,做到思政目標與理論知識水乳交融。為“智能制造技術仿真實訓”的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奠定基礎。將課程思政案例加入到理論學習的知識體系中,合理安排案例與元素。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才兼備、協調發展、具有懂技術、能加工,滿足生產企業需求,具有愛崗、誠信、敬業的職業素質,掌握基本專業能力基礎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精神與素質,把學生培養成有才又有德全方面發展的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