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雅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湘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6)
2020 年9 月24 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并啟動建設,實施范圍119.76 平方公里,涵蓋長沙、岳陽、郴州三個片區。試點成立以來湖南自貿試驗區在招商引資、制度創新、發展外貿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的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跨境電商蓬勃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自2013 年中國首個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至今,自貿試驗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數量已經達到了21 個,跨境電商得以飛速發展。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趨勢下,隨著RCEP 協定的推進,跨境電商成為推動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2020 年,我國跨境出口電商交易規模達9.7 萬億元,同比增長20.79%,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驗放進出口清單達24.5 億票,同比增加63.3%。
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導致對跨境人才需求更加迫切,目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供給不足,且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與跨境電商人才需求規格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國內學者對面向自貿區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展開了研究。曾靚(2018)通過分析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商人才需求規格制定了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了“雙驅動、蛛網式”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即以高職院校和跨境電商企業為雙驅動的人才培養主體,建立“蛛網覆蓋”的系統人才培養課程。馬莉婷(2018)分析了福建三所院校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特點,指出了三所院校存在的共性問題,構建了面向自貿區的創新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以“三化原則”為基礎,打通跨境電商產業鏈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宋晗(2019)提出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四項對策,包括構建跨境電商課程體系、確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定位、建設跨境電商師資隊伍、校企合作打造育人平臺。劉嵐(2020)分析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與“雙區”建設的互動機制,提出應在政府的支持政策下,通過校企合作和課程改革來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齊曉明(2020)針對山東自貿區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的問題,提出必須提升山東省自貿區跨境電商人才的綜合素質,完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校企合作機制。
目前對自貿區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師資培養、課程改革等方面,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撐,但相對缺少針對湖南自貿區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研究。本文將在上述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湖南自貿區的具體情況,探索高職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具體做法,并展開研究。
在招商引資方面,新設企業5 934 家,實際引進外資7.04 億美元,新引進項目270 個,總投資額2 743.8 億美元;在制度創新方面,截至2021 年8 月,總體方案121 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7 項,建設實施方案321 項已實施266 項,278 項制度創新經驗已復制推廣完成213 項,正加快復制推廣58 項;在發展外貿方面,截至2021 年8 月,實施外貿進出口1 460 億元,占同期全省外貿總額的30%以上。
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一年多以來跨境貿易有新舉措,首先,探索出中非“易貨貿易”新模式,擺脫了非洲外匯管制制約。非洲國家普遍外匯短缺,加上非洲國家幣種匯率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非貿易合作,探索“易貨貿易”新模式解決了這個問題,2021 年7 月,湖南用建材、小商品交換了非洲的紅西柚,標志著自貿區易貨貿易首單順利通關,目前自貿區正在組建中非易貨聯盟,搭建易貨貿易數字化平臺,擴大商品種類和貿易國家。
長沙片區打造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三類業務一站式通關新模式,成為湖南自貿試驗區首個國家級案例。該案例實現了郵件、快遞、跨境電商包裹三種不同業務類型的貨物,在同一個平臺同時接受海關監管,實現“郵快跨”業務一站式通關,在不斷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監管服務效能的同時,有效促進了跨境電商產業集聚發展。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 年1 月1 日正式生效,降低了成員方之間跨境貿易的關稅成本,為企業提供更大的商貿和發展機遇。星沙海關為中聯重科出口泰國貨值54.26 萬美元的挖掘機簽發了長沙首張RCEP 原產地證書,預計將為企業減免關稅2.7 萬美元。RCEP 協定的生效將推動長沙優勢產業在區域內深度融合,受益最多的是傳統高稅率行業,例如食品、農業、消費品和汽車領域。消費者會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日本汽車、澳洲護膚品、新西蘭蜂蜜、馬來西亞的水果等,區域內的商務、勞務和旅游往來也將更加順暢。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場景營銷等技術在跨境電商領域的深度應用,跨境電商行業催生出不少新崗位,如電商直播、電商數據挖掘與分析師、視覺營銷專員等。2020 年12 月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依托“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政策高地,整合優質資源,打造了一站式直播電商服務平臺—中非直播電商孵化中心。僅一場直播運營就離不開不同崗位的密切配合,電商直播行業的崗位分為三大類:第一是現場類,包含主播、助播、場控;第二為運營類,一般包含直播運營、直播客服、網頁美工、文案設計、數據分析、粉絲運營等;第三為供應鏈管理類,一般包含選品、品控、訂單管理、財務管理等。
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迅猛,不僅人才數量緊缺,而且存在人才培養與崗位匹配失衡的結構性問題。據《2021 外貿人才形勢研究報告》顯示,疫情下2021 年第一季度跨境電商運營人才需求規模較2020 年猛增190.9%,人才需求結構變化與產業迭代形成呼應。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學歷需求比較理性,高職學歷缺口達70%左右,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跨境電商新舊崗位更替快,單一的崗位能力難以滿足發展需求,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難以適應新舊交替的崗位能力要求。
高職院校與校企合作的企業交流缺乏相應的廣度和深度,一方面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專業設立不足兩年,缺少專業建設經驗,與湖南自貿區產業契合度不高,缺乏區域人才培養特色,加上實訓教學資源較為匱乏,難以滿足自貿區企業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尚未形成穩定深度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部分高職院校雖引入了企業導師實現了協同育人方式,但由于共育的人才留存率不高,企業不敢過多投入與學校共建實訓基地,更不敢深度介入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跨境電商是典型性的整合性學科,體現在經濟學、管理學、信息技術、法律等學科的交叉和整合。湖南自貿區企業對于這種全產業鏈運營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十分青睞。復合型高技能跨境電商人才離不開知識、技能和素養三方面的培養。首先是知識層面,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形態,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涉及電商、國貿、物流、英語等多個專業學科,此外,還需熟悉跨境電商發展新領域的新知識,如海外倉的設立與管理、新媒體場景營銷、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等。其次是技能層面,不僅需要熟練應用外語進行跨境電商平臺操作,還應具備企業網站獨立運營技能、項目分析與管理技能、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能。為應對日新月異的跨境電商市場,還需要具備學習遷移與創新應用技能。最后是素養方面,包含個人品質素養、信息素養、政治素養,復合型人才除了具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個人品質素養外,還要具備數據檢索分析的信息素養、具備維護中國品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政治素養。高職院校正在進行跨境電商復合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探索,如何培養出復合型跨境人才對高職院校來說是個嚴峻考驗。
為對接湖南自貿區人才需求,湖南高職院校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跨境電商課程體系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培養滿足湖南自貿區發展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
4.1.1 推進產教融合
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產教融合策略,“走出去”的產教融合策略指的是借鑒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經驗,融合電商、國貿、物流、英語等相關專業人才,成立跨學科的企業服務中心,面向企業提供服務,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引進來”是指學校要建設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基地,由學校提供企業辦公、物流等配套設施,以低租金或者免租金的方式吸引具有發展潛力的跨境電商企業入駐,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與學校開展橫向課題研究。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學校可以了解企業實際需求,為企業提供科研輔助,學生可以得到專業對口的實踐鍛煉機會,企業可以獲得學校在科研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持,形成三方共贏的局面。
4.1.2 深化校企協同育人
校企協同育人是指在一定的培養框架下,由企業與高校合作,共享資源,共同制定課程體系,以商定的教育方式和考核評價方法,聯合實施人才培養。深化校企協同育人體現在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雙主體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一是制定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符的課程教學標準。二是應根據本專業目標崗位的實際需要,綜合各崗位的工作任務、內容、職責等要求,來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三是課程設置體現“關聯滲透”的原則,跨境電商是整合性學科,即課程設置要關聯電商、國貿、物流、英語等專業課程。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需要校企合力培育。跨境電商專業設立時間短,沒有可借鑒的教學經驗,也未形成成熟的教學模式。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首先要聘請跨境電商行業專家、跨境電商平臺骨干員工組成校外指導專家,定期進行師資培訓;其次邀請跨境電商企業中擁有資深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擔任校內兼職教師,鍛煉學生的實操技能;再次安排專業教師到跨境電商企業掛職鍛煉,幫助教師提高實踐能力。
探索實施“1+X”證書制度是職教20 條的重要改革部署,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結合“1+X”證書的工作任務,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課證融通體系,對照職業技能證書等級標準優化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和評價考核,將證書要求的技能融入專業課日常教學中,學生掌握一定等級的技能后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
跨境電商專業群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中心,聯合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物流管理等專業,圍繞跨境電商產業鏈建設跨境電商專業群,跨境電商專業群建設主要包括4 種專業及技能需求。其中,電子商務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的網店運營、視覺營銷設計以及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能力;國際貿易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海關通關、商檢、核銷退稅等專業技能;商務英語專業主要提高學生英語服務水平,熟悉跨境風俗文化;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在跨境業務中的物流運輸作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