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依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插畫在傳統概念中意指之插圖,圖解,中國《辭海》中對插畫的解釋是:“指插附在書刊中的圖畫,對文字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笨v觀插圖的發展歷程,插畫早已突破以紙媒介為載體,到今天幾乎介入到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影視設計、動漫設計、服裝設計等現代設計中的不同門類和多領域中,已形成質的飛躍。在這個讀圖時代的文化背景下,插畫的視覺性能瞬間傳達大量信息;插畫的情感性更容易吸引受眾;插畫的敘事性更適宜呈現故事;插畫的藝術性更宜于被大眾接受;插畫的獨特性更容易提高品牌識別度,插畫作為現代設計中重要的視覺傳達形式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正因插畫設計涉及范圍之廣泛性,表現方式之多樣化,市場利潤空間大,為課程設置及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新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需關注其發展風格態勢在不同載體間的應用,以一種更加開放的視野審視插畫理論體系和實踐應用,完善教學方法及課程設置,提升學生想象力,創新力及執行力。
身處讀圖時代的文化背景下,插畫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并被廣泛地應用各個領域,對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插畫設計作為高校視覺傳達專業基礎課程之一,隨著高校在積極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此課程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現代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更為嚴格,多媒介的組合模式下的插畫應用形式對高校教師來說無疑也是新的挑戰。插畫設計課程對整個教學內容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急需探索緊貼時代教學新模式來拓展延伸插畫設計的文化內涵價值。目前,總的來說插畫設計課程在基礎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我國的插畫起源較早,但是在教學方面起步較晚。插畫設計課程一般開設與大二上學期,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設計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教學過程中,以往的插畫設計課程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單一,基本采取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上,教師側重于理論知識學習及對優秀插畫作品鑒賞,整體課程學生互動性不強,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生參與感較低。部分高校僅把插畫設計設定為選修課程,課時量多為32課時,課程設計時間上過于緊湊,實踐創作缺少針對性,創作思考時間少,致使課程內容設置較為基礎。學生在對插畫設計的風格、表現技法、版式、色彩等理論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的情況下就開始實踐練習創作,導致作品形式單一、同質化嚴重,很難創作一幅優秀的插畫作品。
新媒體的興起促使現代插畫表現形式多樣,大量插畫作品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力。高校插畫設計教學中重視技法教學內容,在追求視覺瞬間化的體驗時忽略插畫內容的內涵表達,插畫內容也趨向淺層化娛樂化。在課堂上,教師在進行臨摹或示范實踐性操作時,部分教師依賴于固有的技能表現為第一法則,選擇擅長熟悉的風格傳授技法訓練,很容易讓學生陷入思維定式去選擇相同的插畫風格進行練習,從而其他表現形式和表現技法很難有機會再進行試錯性的練習。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直接講授每一種繪畫工具及其表現技法特點在畫面呈現的效果,忽略繪畫工具和藝術形式的選擇是需要服務作品主題,只有把握好主題內容再選擇合適的表現形式,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插畫作品。所以單純進行技法訓練,沒有重視起創新思維的訓練,最終教學效果與預期效果相悖。
藝術設計學科知識的快速更新和市場應用的緊密結合在插畫設計上得到充分的印證。中國的插畫環境歷經十多年的探索有了十足的長進,插畫廣泛應用其不同載體上提供無限賦能值,給市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要想在嚴峻的市場空間內脫穎而出,對插畫作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應用,繪圖軟件從二維平面軟件到三維建模軟件的不斷更新迭代,推陳出新,也給插畫設計的發展提供硬性條件。優秀的插畫作品形式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不僅停留在二維空間的靜態展示,也呈現動態化、系列化、風格化、多維化等多元化表現。目前插畫在書籍設計、展示設計、包裝設計等多個課程中都能廣泛應用,致使課程目標導向性不強,已難以適應現代藝術人才培養的需求,同時,部分授課內容還停留在插畫的平面展示上,應用媒介載體單一。與此之外,插畫設計實踐操作課程內容中,學生很少能接觸到真正的商業插畫實際項目,學生不了解市場需求,很難對于商業插畫的整體創作流程有全面性掌握,教學內容與市場脫節嚴重。
插畫設計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實施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課堂與學生進行問題互動時,引領和幫助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進行思考與反思,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討論,自主解決因不同創作方案引起的觀念沖突。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可以多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互動性教學。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插畫設計課程也從手繪模式過渡到計算機繪圖,計算機繪圖軟件的使用能夠豐富作品畫面,也大大提高了插畫創作的效率。所以,軟件教學也成為插畫設計課程中重要的部分,繪圖軟件使用的熟練程度也直接影響作品的最終效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整合教學資源庫,如從站酷網、花瓣網、B站等網站搜集大量優秀的學習資源提供參考,提升軟件教學能力,再通過“線下”和“線上”的組合,豐富課程內容從而進行課程作業的布置。在學生之間互動教學中,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整個插畫創作實踐。分組討論有利于學生間針對相同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度思考,完善對知識架構的建立,再結合頭腦風暴的方法訓練創新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例如,從學生分組進行課堂互動小實驗開始,選擇一張空白的紙,小組成員依次進行繪畫創作,繪畫者根據上一位繪畫者留下的抽象痕跡進行思維延展和具像化繪制,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手繪或者電腦上的處理,最終形成完稿。學生間積極的交流互動鍛煉了團隊協調合作能力,這樣的正向互動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最終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和任務。
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創作力及執行力。想象力需要具備寬廣的視野,創作力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執行力包括造型能力和技術能力。插畫過程中創新是第一要素,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解決插畫內容和形式的關鍵所在。創新要有嶄新的視角,獨特的表現手法和技巧才能對人們產生更強的吸引力。創新意識的獲取,要以現實生活為依據,離了現實基礎和生活體驗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它來源于我們要學會善于記錄生活中的場景,重視生活體驗的思想覺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鍛煉學生眼睛觀察的敏感度,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任何作品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學生對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始終保持著好奇心。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直覺,是迸發創造力的基礎。善于發現各種事物之前的聯系和準則,通過觀察、體驗、積累、思考等方法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激發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靈感,形成自己的藝術直覺,最終完成插畫創作過程。
在插畫創作過程中,教師大多會在表現技法上有一定的指導,而對創作過程中創新和思考的關注指導較少,大部分學生接到課程命題作業時,基本自行完成了整個構思過程。但是,思維的創意構建和畫面的組織表現需要統籌兼顧。插畫的思維導圖展現了整個插畫創意構建思考流程,是摒棄固有的技能探討模式,探討其創作邊界的無限賦能值。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思維導圖引導。從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獲取靈感來源,搜集素材的方向,素材的搜集應用,不同角度展開構思,再到同一主題不同表現形式風格的引導,繼而提取關鍵詞捕捉靈感的火花,到深化創意構思過程,組合畫面設計草圖,都要從思維導圖中不斷發散、豐富、延展,真正將語言思維導圖轉化為視覺化表現,針對性全方位的掌握整個作品的呈現過程。這不僅是考驗學生的重點,同時也是一張成功插畫的關鍵步驟。另外,組織畫面的能力也是需要掌握其訓練方法,是表現畫面的重要一環。所以,從元素的選取、工具的選擇、技法的統一、色彩的應用、空間體積間關系、角度的選擇等都需要合理的選擇和布局,鍛煉學生對畫面的整體把控能力,最終使學生達到心手合一,完成作品創作。
敦煌學者文杰先生曾說:“臨摹是一項研究工作,是一門學問?!睂W習者在臨摹過程中深入研究,通過臨摹的繼承,可以為自己的創造奠定扎實的基礎,建立一個包括技巧技法、創新創意、藝術思想等的儲蓄庫。一幅優秀的插畫作品既要有好的創意,同時表現形式技巧也同等重要。加大臨摹練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作為初學插畫的學生來說,臨摹也是建立事物與畫面之間很好的一個切入點,是可以提升技法和素養的綜合性手段。在臨摹過程中,學生可以直接吸取插畫技巧經驗,直觀學習不同插畫風格的繪畫形式和設計語言,可以提高造型表達能力,是快速提升基本功的重要手段。另外,課下手繪臨摹練習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應重視平時的速寫練習,掌握觀察細節的能力和整合畫面的能力。通過臨摹學習掌握作品中不同材料技法的表現效果,理解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學習多種傳統插畫技法的應用,為插畫過程提供更為廣泛的思路從而創作出符合現代審美的插畫。
在臨摹過程中,不斷的歸納總結同樣至關重要。在臨摹的基礎上再進行創作,雖然臨摹和創作是兩個概念但又密不可分,學生應該在臨摹過程中學會總結表現技法及藝術語言來展現作品的創新所在。
20世紀80年代,隨著創作手段革命性的發展和轉變,世界交流和融合飛速發展,傳統插畫表現方式呈現百花齊放,受西方繪畫的影響,插畫領域也日趨多元化,其本土性和民族性嚴重缺乏。
中華五千年文明,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擁有大量的文華遺產,如諸子百家思想、傳統文學、中國建筑、民間工藝等世界矚目,這些國之瑰寶為研究歷史提供寶貴的文獻資料。中國傳統插畫除本身的文化價值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教學課程設計創新方面,我們要深入挖掘和傳承優秀的文化遺產,繼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將插畫設計課程內容融入傳統文化進行實踐創作,打造成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課程,融合現代潮流再現其民族特色和弘揚民族文化的輝煌。從教學內容上我可以從“圖”“文”兩個角度思考內容與形式的問題,圖是形式是藝術性表達,文是內容是思想性表達。我們可以選取代表性強的中國傳統圖形、圖像、表現技法同現代插畫相結合,從“文”上深入挖掘中國文化精神內涵,“圖”與“文”重組設計達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例如,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插畫作品。從中國傳統建筑結合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節日完成場景主題性系列插畫的作品創作;或者選取中國民間故事、中國成語故事、中國童話故事等進行重新構圖再創作,形成老故事新編系列插畫作品創作,通過插畫的形式發揚民族文化底蘊,提升自我認同,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變化與力量。
教師可以依據插畫設計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特點,結合課程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競賽。將競賽引入課堂,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創作熱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鑒經驗,舉一反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技能和水平。當學生拿到一個比賽命題時,根據比賽命題設計要求,可以從主題構思、靈感轉換再到繪制草圖等步驟進行發散性思維延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進一步完善比賽作品。從創意、造型、色彩、構圖、表現技法進行針對性指導,對作品思想內涵上進行啟發性點撥后完成作品成稿,最終進行比賽作品的提交。另外,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實際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際插畫項目的設計流程。從與客戶溝通到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從前期做好市場調研分析資料到明確設計任務,解決內容信息的視覺傳達問題,從制定準確的時間節點到客戶敲定草圖及表現風格到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提升項目產品的附加值,最后進行項目方案完稿。學生在插畫設計課程上通過參加高水準比賽及接觸實際項目,既掌握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架構,又通過比賽項目、實際項目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提升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插畫的表現形式日益多樣化,插畫擁有廣闊的市場和前景,也對教育教學提出新的挑戰。在插畫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思考初探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互動式教學模式,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達到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高效互動。同時,插畫設計課程教學中應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注重思維導圖引導避免作品的同質化。在教學內容創新上注重臨摹能力的培養,提高基礎造型能力,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一種民族文化和人文思想,才能夠更好地凸顯出插畫藝術文化內涵。在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中將競賽與實際項目引入課堂,優化課堂教學,推進插畫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