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菁
動機是有機體為達成某一目標而出現的心理傾向,學習動機是有機體為達成學習目標而出現的渴望學習的心理傾向。然而,在持續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不斷衰退,甚至出現學習動機消失的嚴重問題。這一現象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并對其原因加以探索和研究。近年來,西方學者在學習動機衰退方面作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可見一斑。奧克斯福德(Oxford)通過讓學生敘述自己以往的學習體驗,發現不少學生存在學習動機衰退的問題;克里斯托夫和戈爾漢(Christophel&Gorhan 1995)與弗拉特和馬茹亞瑪(Falout&Maruyama 2004)等就影響學習動機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然而,不同文化群體的學習者關于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和采取的具體措施往往不一樣,因此對我國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原因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這一方面,國內部分學者已作了不少相關研究。例如,周慈波和王文斌(2012)、孫云梅和雷蕾(2013)都對這一領域相關問題作過研究。但是,諸如此類的研究大都以非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忽視了英語專業學生也存在學習動機衰退的問題。為此,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以英語專業三、四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等,試圖研究導致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因素,以及緩解動機衰退的有效措施,以期對師生有所借鑒和啟發。
該研究擬回答下列問題:(1)英語專業學生是否存在學習動機衰退的嚴重問題?(2)如果存在,有哪些影響因素,影響到哪種程度?(3)解決學習動機衰退問題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本次調查對象為某大學外國語學院95名英語專業的三、四年級學生。之所以選擇他們作為調查對象,一是因為大部分學生通過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有較高的自信,英語學習動機發生變化;二是因為面臨畢業就業等問題,未來工作選擇與英語無關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方面會發生波動。由此推斷,這兩個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可能確實存在衰退現象。
調查問卷的第一部分為個人簡況,包括性別、是否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平均每周學習英語的時間等情況。第二部分為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原因調查,主要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學校的硬性要求和教學設備等方面。調查結果采用等級制(1—5),如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對部分數據進行的一致性檢驗顯示,一致性高達88.0%,說明該問卷信度較高,可以采用。調查問卷的題目設計主要來源于國內外學者對這一領域的有較大影響的相關研究,如文秋芳(2001)等。
在本次調查收回的全部有效問卷中,僅有7人(7.4%)對第一個題作了否定回答,表明他們在英語專業學習過程中從未出現過動機衰退的現象,因此這7名學生不在之后的研究范圍內。另外,88名學生作了肯定回答,說明動機衰退是英語專業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此外,相關數據表明,有64.4%的學生面對動機衰退時并不氣餒,有28.7%的學生表示雖然自己感受到學習動機發生變化但并未對之加以關注。同時,雖然有64.4%的學生面對動機衰退時不曾氣餒,但只有43.6%的學生積極采取措施并有所進步。這表明仍有約50.0%的學生未能正視這一問題并采取有效手段解決問題。由此看來,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現象不僅是非英語專業學生面臨的困境,也是影響英語專業學生專業進步的重大障礙。因此,分析導致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因素對其后續深入英語學習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1.內部因素
成敗經歷來源于韋納(Weiner)的成敗歸因理論:個體的性格差別和對成功失敗經驗的態度等影響歸因;個體對以往成功行為的原因探討也會對歸因產生影響;個人對未來行為的預期及預計付出的努力也會對其行為有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受試者的成敗經歷對動機衰退有影響,即如果失敗的經歷增多,學生就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減弱學習動機。不難發現,成敗經歷的頻率最高,說明成敗經歷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影響顯著。

表1: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內部因素
學習策略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有目的地制訂關于學習方面的復雜計劃和內心設想,其最終目的是有效推進學習進程。學習策略包括組織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等一系列復雜策略,所有的學習策略都是由學習者自主創造和選擇的。從表1可以看出,學習策略這一內部因素占比為27.3%,說明對學習策略這一領域了解不夠是英語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大阻力之一。對學習策略了解程度深、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靈活運用學習策略的學生學習動機更強,而學習策略意識薄弱的學生雖然看似對學習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由于對學習策略了解不夠或選擇不佳,經常難以取得較好的成績。
學習倦怠是學生在面對學習壓力過重、學習負擔超過自己能力限制時表現出的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倦怠包括課業負擔過重、自我松懈、學習耐心降低等(李金媛 2016)。這些因素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有一定影響。
未來就業即未來的就業現實和學生想象中的及現實中的壓力對學生當前學習產生的反作用力。現階段我國的就業環境相對以往更嚴峻,大學生數量龐大,大量涌入社會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復雜的就業形勢。部分學生一想到即將面臨的未來就業便會逃避,對當前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從而導致學習動機不斷降低;也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好不如能力強,在校期間熱衷于自己創業等,忽視了理論和技術的學習。因此,未來就業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至關重要的影響。
2.外部因素
從表2可以看出,在外部因素中,教師起關鍵作用。一方面,教師應以嚴格的要求約束自己,以嚴謹的教學態度和不斷進取的學習態度面對學生,樹立榜樣;另一方面,教師應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有機結合起來,使學校的要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融合起來,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然而,部分教師做不到以上要求,導致問題叢生,如教學方法死板;不懂得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習慣等。這些都表明教師是影響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重要外部因素,許多學者(如周慈波、王文斌 2012)也持此觀點。

表2: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外部因素
環境因素是相對學習內部環境說的,包括學習氣氛、合作學習、教學設備、班級人數等,但是大部分教育教學環境已經盡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學習環境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影響并不大,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才是提高其學習動機的有效且重要的途徑之一。
緩解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措施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和外部環境的改善。
1.學習者的自我調節
通過研究不難發現,英語專業學生雖然普遍存在學習動機衰退現象,但是并沒有坐以待斃,64.4%的受試者面對動機衰退時不曾氣餒而是積極采取措施,雖然結果不是很理想,但體現了學習者積極主動改變這一現狀的意識。可見,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對緩解學習動機衰退這一問題頗為重要。
此外,進一步明確學習的重要意義是學生愛上學習的重要前提。當認識到英語學習是為了社會發展、祖國強盛時,學習就有了責任心和緊迫感,從而激發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的學習動機,進而緩解學習動機衰退的問題。
2.外部環境的改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牢記: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展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應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加入課堂活動。教師可以從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學習之初,教師利用啟發式教學激起學生對本課程知識點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任務型教學方式促使其積極參與,發表看法和觀點,從而使整個課堂生動起來,讓其按照教師安排的任務順利完成課程內容。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和課堂現狀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使其積極投入課程學習。這樣,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夠有序展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提高,學習質量自然能夠得到相應提高。由此可見,優良的外部學習環境對緩解學生學習動機衰退問題起很大的作用。
通過本次調查,可得出以下結論:(1)英語專業學生確實存在學習動機衰退的問題,且學習動機衰退會對其態度及后續行為產生消極的影響,長此以往必然導致不理想的學習效果。(2)導致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因素有很多,就內部因素而言,成敗經歷、學習策略、學習倦怠因素的影響較明顯;就外部因素而言,教師因素為主,學生為輔,二者的影響都須加以關注。(3)緩解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衰退問題的措施主要分為學生的自我調節和外部學習環境改善兩個方面。了解并緩解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衰退,采取積極的解決措施,對學生和教師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