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為華(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預測,2022年將成為中國老齡化社會的轉折點。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到最高點。老年人群體量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將是推動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康養產業目前也成了產業發展的新風口,市場需求巨大。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后續又頒布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地方各級政府也出臺了的相關政策,康養產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地方產業升級的支柱產業[1]。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注重生命質量的提高,注重追求生活品質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康養產業也已經不僅僅是服務于老年人群,而是全生命周期的產業。中青年人群、疾病人群、健身愛好人群等消費群體也成為主體。焦作市也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物產資源,在康養產業方面多措并舉、積極布局,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是近幾年內外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如何根據焦作目前發展實情,以康養和其他產業進一步融合、拓寬產業鏈,構建焦作康養新業態、發展新路徑,是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近年在國家層面中央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積極出臺各項康養相關政策,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允許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發展森林康養、養生養老等產業,推動康養和鄉村振興的其他產業進行融合發展,鼓勵將旅游資源的經營性開發項目與養老、健康等領域公共服務供給采用ppp模式相銜接[2]。在2017年《焦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焦作市加快推進文化康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詳細地制定了焦作市康養產業發展的具體任務,《焦作市康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0)》和焦作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分別指出,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品牌。依托焦作市的自然資源和太極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建設中原地區康養名城。培育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康養產業示范基地。構建全產業鏈覆蓋、全產業融合、功能完備、結構合理的現代康養產業體系[3]。
近幾年,焦作市充分利用已有的旅游資源積極打造康養+旅游產業。受到全國人民甚至海外游客的認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憑借云臺山·云階康養小鎮,2020年12月,焦作市入選“中國康養旅游目的地案例”。由張藝謀擔綱藝術顧問的“印象系列”大型室內沉浸式演藝項目《印象·太極》目前已建設完成,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焦作市的規劃中還有白鹿倉黃河歌謠國際康養旅游度假區、“一品原鄉”國際康養度假區、等項目。總體上已經形成以云臺上和太極拳為代表的旅游康養產業體系。
“四大懷藥”山藥,牛膝、懷菊花、地黃是焦作市的特產,遠近聞名。焦作市充分利用地理資源優勢,加強對本土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的生態環境保護,開發研究“四大懷藥”的深加工技術,開發“四大懷藥”的新應用。焦作市委市政府還對“四大懷藥”進行了地理標志產品品牌保護,建設了中站區萬畝連翹種植基地,解放區綠野采摘園等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另外還規劃了修武縣云臺冰菊小鎮、博愛縣櫻桃嶺等農業園建設,這些特色農產品符合現代人群對健康食品、綠色食品的需求。這些以休閑娛樂+種植、農業觀光+旅游,集農產品種植養殖和康養旅游為一體的綠色農業系列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最受歡迎的項目。
通過政策引導,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和資本發展康養服務。規劃建設云臺山、青天河等健身養老基地、開設老年公寓園、開發養老養生綜合體項目,提供符合需求的養老、康復、特色產品。依托鄉村振興戰略,2022年,焦作有12個村被評為河南省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單位。通過開展一些適老文體活動、健康教育服務,開發鄉村養老、農家養老、田園養老等養老新模式。通過和鄭州接壤的武陟吸引先進養老理念建立相關基地吸引鄭州養老產業的轉移。
雖然焦作市康養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取得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康養產業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興業態,還存在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現有資源開發不足等現實問題。在整個產業體系中占比不高、產業鏈條不長,和其他產業融合度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焦作市康養產業主打太極拳康養、懷藥康養、山水康養。從焦作市各區域發展定位和重點產業分布情況來看,各個縣區都把康養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來做,這樣雖然看似遍地開花,實則缺乏統一管理,同質化嚴重。產業缺乏高端元素,支撐乏力,缺乏高水準的一流品牌。產業集群、創新轉化、企業知名度等方面在全國范圍內不高,產業大而不強,缺乏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想要做大做強康養產業、打造康養名城,必須從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出發,培養產業龍頭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需要擴大體量,發揮規模優勢,利用品牌效應,帶動整個產業體系的發展。
焦作市政府已經推行“互聯網+”和康養醫療結合的新型產業形態,例如在醫療中實施就診一卡通和智慧結算工作。但是由于軟件兼容性和頂層設計上,在大數據交換方面存在短板,各個部門單位應用系統不統一,所以還不能實現全域統一診療和智慧結算。在智慧養老信息平臺搭建,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健康管理、依據個人健康狀況進行針對性的社區居家康復、照料等養老服務還沒有成熟的產品。焦作目前擁有大數據計算中心、移動數據運營商的大數據中心、華為5G運營中心等大數據硬件設施。但是,針對“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的應用開發較少運用到,康養產業缺乏這些新技術的支持,沒有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核心技術,競爭力不強。此外,焦作缺少高質量的專業醫學院。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科學健身、中醫藥養生等中高端人才缺口嚴重。醫療衛生機構中“名醫”數量不多,人才供需不平衡。
表1 焦作市產業布局
焦作市目前致力于“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品牌建設,但是焦作市民卻很少知道或了解市政府的政策。有很多人都認為康養僅是一般意義上的“養老”,很多市民和其他城市居民是僅僅通過些標語、廣告有所了解的。而多數老年人認為去機構養老是子女不孝或者不關注老人的體現,因此他們往往是拒絕這些服務的。這說明焦作市對康養產業和服務的宣傳還不夠,市民意識和觀念也需要做出轉變。
目前的康養產業多數還是政府投入資金建設。因為康養相關產業投資周期長,預期效果不顯著,規劃的很多項目雖然前景很好,但是社會資金對項目的選擇意向不強。對一些焦作市居民急需的養老康養、農業康養投入熱情度不夠。在康復醫療設施健康服務方面投入不足。另外一些行業政策門檻過高,用地審批嚴格,社會資金難以進入。所以如何改善營商政策環境,根據已經具有的自身特色資源,引入社會資金投入,加大公助民營的經營方式助力康養產業發展建設。
從全國范圍來看,康養+旅居、康養+體育、康養+醫養等產業發展模式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成熟的業態。各地紛紛上馬興建的康養產業也經歷了市場的洗牌,能夠生存下來并持續發展的基本都集中在氣候條件好,具有林地、溫泉等自然資源豐沛的地區。或是具有傳統養生馳名地標或者特色中醫藥養生地,具有特色的農業康養資源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康養產業也隨著市場需求逐步升級,逐漸形成集群化、整體化發展。而焦作市完全符合上述特征,具有康養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4]。
康養產業是一個投入資金多,產業周期長,回報慢的產業,所以焦作市康養產業最好依據自身優勢和特點,從頂層設計,從政策層面控制盲目投資,同時必須對康養項目進行產業鏈的支持。一些康養項目,往往投資金額大、占地規模廣,配套設施齊全,業態規劃也很多,但是沒有產業支撐,始終沒有形成產業鏈,單獨依靠養生度假娛樂,經營不久就難以為繼。沒有產業支撐,就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焦作是太極拳發源地,充分發揮太極拳的文化特色,形成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具有核心吸引力的兼具研學、旅游、運動、醫養的項目。加強周邊產品的品質和準入門檻,不是簡簡單單地賣一些太極服裝,旅游紀念品,而是加強文化創意,增設附加太極拳元素的實用產品,通過日常生活用品和康養醫療用品把太極拳文化和焦作康養品牌融入人心,深入生活,拓寬產業鏈。另外要想建設精品化、精準化康養+旅游產業,應該發揮既有的制造業基礎加深產業鏈。借鑒故宮開發的故宮文化周邊產品,利用“淘寶”“京東”平臺和旅游專線進行售賣,擴大影響力。利用抖音等融媒體平臺,開發太極拳課程和健康養生課程在旅游項目上進行推介,豐富體育旅游內容。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農場游、中醫藥種植游等項目,探索“懷藥”中藥開發、深加工相關產業模式。
焦作是“四大懷藥”原產地,產品聞名中外,遠銷東南亞和歐美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另外還有博愛清化生姜、國家保護的珍稀藥用紅豆杉、連香樹、山白樹、銀杏、杜仲、青檀等。焦作還是糧食小麥、玉米的主產地,經濟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等。焦作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綠色農業資源開發康養+農業的相關產業。這些特色農業資源和懷藥產品也是發展全域康養旅游的核心競爭資源之一。通過種植、觀賞、采摘、參與加工、購買產品的一體化經營方式,結合懷藥地理標志,從本土文化、農業生產種植,各個環節挖掘康養元素,講好康養故事,做好“三產”融合發展。例如在懷藥原產地建立“懷藥博物館+產品體驗+康復醫養”的一體化康養園區,借助研學游項目在推廣“四大懷藥”和擴大品牌宣傳的同時帶動整個產業鏈條。鼓勵扶持本地的相關企業研發中醫耗材的新型外包裝和農產品保鮮包裝技術,滿足倉儲物流等要求,將開發的新型醫藥用品銷往其他地區。農產品轉變為特色旅游產品,節省企業成本。還能圍繞農業景觀資源等,大力發展農業會展、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等新業態,推動農業與康養旅游業的融合。
根據焦作市統計局網站顯示:焦作市第七次人口普查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8.88%,65歲及以上人口占到了13.28%[5]。根據聯合國對于老齡化社會的定義,焦作市目前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對康養的需求非常巨大。所以康養產業可以圍繞康養+養老的路徑進行相關產業鏈條的開發。比如康養CCRC園區建設、老年用品制造業等。康養的初衷是養老,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更應該加強養老設施和服務的比重,這樣不僅能解決本地需求還能避免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其他產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吸引周邊、本地人群開發康養性旅游項目,增加一體化旅游+康養的綜合性場館、度假村,緩解中醫院等康復醫療機構一號難求、一床難求的難題。另外還可以在醫院設立養療機構,采用外包的形式負責養老照料護理服務。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形成良性循環。
康養既是產業,更是一種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現在社會人們生存壓力大,需要往往忽視身體的健康。康養名城的建設也不僅是硬件設施的堆砌和自然資源的利用,更應該具有豐沛的康養氛圍和康養文化。所以培養正確的康養理念讓這些理念融入人們的生活才是康養產業得以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可以借助焦作市的院校和培訓公司發展康養培訓產業。還可以通過開設康養學術研討會、康養旅游文化節等方式增加康養文化氛圍,提高人們的康養認知。創設康養職業技能學院引進先進的康養課程和優秀的師資,培養康養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
利用焦作市豐富的大數據資源和屬地高校計算機方面人才提升康養產業的技術含量,利用AI技術完善康養服務的方式。通過生物科技開發懷藥和珍稀植物的藥用、養生價值。通過先進的運算打造高效的倉儲、物流水平。開發養老社區app,建設試點智慧養老院。利用智慧城市建設融合康養相關的傳統制造業、服務業,使康養產業鏈的完整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