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大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對新聞傳播的期待和要求不斷提高,這對廣播電視新聞采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寫面臨著更多的考驗,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只有運用新技術、掌握新方法、提高采寫技能,才能制作出精良的新聞作品,滿足人們的觀看需求。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寫的現狀,指出當前的廣播電視新聞采寫存在采寫內容單一、時效性不強、采寫人員業務素養有待提高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然后從創新采寫思維、熟悉新聞業務、加快互聯網采寫轉型和提高業務素養四個方面提出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寫的創新路徑,希望能為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寫;創新路徑;采寫內容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6-0168-03
近年來,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使我國步入了網絡時代,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與計算機、手機等設備緊密相連,與之相對應的是,媒體事業和新聞報道工作同樣面臨著日新月異的發展格局,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拓展,已從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方式轉變為互聯網和手機終端,全民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要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創新思路,全面提高新聞采寫質量,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對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工作的新要求[1]。
(一)采寫內容單一
長期以來,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以報道多元、內容深刻為主要優勢,受到受眾的青睞。但由于廣播電視新聞一直采用傳統的新聞采寫、信息采集和報道模式,所以新聞報道具有一定滯后性。具體來說,現階段很多地方的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在新聞采寫過程中操作模式較為單一,多采用固化的語言篇章,還會照搬照抄固定習慣用語,導致文章缺乏可讀性。同時,由于一直使用傳統的新聞采寫形式,所以很難全面采集和反映更加貼近基層、更大范圍的真實信息,比如社會新聞多為千篇一律的詐騙、車禍等內容,導致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缺少新意。
(二)采寫設備落后、新聞缺乏實效性
與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相比,新媒體有很多技術優勢,融媒體的新聞采寫和報道工具相比廣播電視媒體,科技含量更高[2]。通過實際調查發現,很多新聞單位沒有配備先進設備,新聞事件發生后,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不能在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從而錯失報道先機,難以保障新聞報道的效率[3]。此外,在新聞報道后期采寫環節,采購專業設備需要投入較高成本,但是很多廣播電視臺缺乏必要的經費投入,造成新聞報道工作設備配備不足,制約了新聞生產效率的提升。
(三)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業務素養有待提高
新媒體時代,靈活運用現代化新聞采寫設備、采寫技術需要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術能力[4]。要想將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工作做得有新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需要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作出有新意的新聞作品。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一直運用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思維固化,部分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年齡相對較大,不能熟練掌握現代化的新聞報道技術和采寫設備,無法發揮這些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優勢。部分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缺乏對突發新聞事件的感知力和敏銳性,在新聞事件發生后無法迅速做出反應,最終被其他媒體單位趕超,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工作很難走在前面,嚴重影響了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工作的時效性。
(一)創新采寫思維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必須踐行以質取勝的戰略方針,助推廣播電視媒體可持續發展[5]。廣大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不但要切實提高新聞采寫的質量,還應將采寫工作做到個性化、精品化。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可借助云技術、直播技術、短視頻技術等先進技術,使采寫的新聞信息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實現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差異化競爭,使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打造金字招牌。同時,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應增強用戶意識,樹立產品思維,做好新聞采寫工作,為社會大眾傳播優質新聞信息。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要不斷創新和轉變采寫思維模式,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和社會大眾需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使思維、新聞產品能夠滿足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生態需求。
(二)掌握新聞流程,熟悉新聞業務
第一,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應熟練掌握新媒體新聞和傳統新聞采寫的業務流程[6]。一般情況下,新聞采寫包括欄目設置、組織和策劃新聞報道、編輯、選擇、修改播出、錄制播出等內容,各環節的要求都非常專業和詳盡,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要深刻認識和熟練掌握這些內容。以組接影像為例,需達到下表要求。

第二,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要在對比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再造廣播電視新聞采寫流程,在新聞采寫中牢固樹立大局觀,結合新的時代新的要求,透過社會大眾的視角正確定位新聞的社會傳播價值,嚴格遵循該定位以采寫新聞節目。同時,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在采寫新聞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新聞采寫的原則和規律,確保新聞的真實性。特別是在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在采寫新聞時應考慮廣大受眾的心理變化、信息接收能力、新聞觀看習慣等,以增強廣播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實效。
(三)向互聯網新聞采寫轉型
新媒體時代,新聞來源、傳播渠道、影響力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此,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也要逐漸互聯網化,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多渠道挖掘新聞信息
斯坦福大學教授杰夫·麥奎因認為優秀的信息呈現并非體現為信息量的龐大,而在于信息質量。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應嘗試多渠道獲取新聞信息[7]。
第一,與社交媒體、信息調查公司合作。社交媒體上每天都會產生海量信息,且信息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廣播電視媒體應加強與社交媒體的合作,除了把自身的新聞作品發布到社交媒體上以外,還要從社交媒體上挖掘信息。例如,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百度通過檢索搜索平臺的關鍵詞,統計出了網友最關心的兩會議題。信息調查公司多從事專門的信息調查和搜集工作,往往掌握了大量信息和數據來源,如2019年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央視通過與360搜索、百度搜索合作,獲取了大量新聞數據。同時,廣播電視媒體也可將自己掌握的信息交由信息調查公司分析,使其整理出便于利用的結構化數據,方便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使用[8]。
第二,通過眾包模式搜集數據。眾包是一種分布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將任務外包給多人組成的網絡,讓多人共同完成某項工作。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衛報》為了調查民眾關心的奧運賽場門票抽簽問題,制作了一個調查問卷放在自己的官網上,幾個小時內就收到了幾千份調查反饋,結果表明《衛報》的分析結果與幾個星期后的官方數據高度吻合,這是眾包模式的成功案例。在使用眾包模式時,通常要選擇大眾高度關注、想知道且不太會說謊的內容,如每個月的加班天數、所在地區的污染情況等。
2.緊跟熱點選擇新聞議題
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應從繁多的信息中挑選出有價值的議題[9]。
第一,根據信息獲取難度選擇新聞議題。在新媒體環境下,世界被連成一片,數據信息不局限在某個地區或國家內,因此新聞議題的選擇要重視國際視野,不局限于某一個地區。如網易新聞的《被監禁的美國:“自由之土”監禁率世界第一》,數據來源于美國國家監獄研究中心。
第二,選題要貼近網絡熱點。在新媒體環境下,很多新聞事件先在互聯網上傳播并引發熱議,然后才被傳統媒體跟進報道。例如,在“英雄機長劉傳健”的報道中,事件一發生就引起了網民們的高度關注,很多媒體在第一時間給出了回應,但廣播電視新聞對此事的報道卻大多出現在2~3天后,充分說明廣播電視新聞的數據信息獲取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在選擇議題時,可參考各大網絡社區的“熱榜排行”,排行榜中各類熱點事件被一一排列出來,其中有一些熱度上升極快的事件,這些事件往往有極高的新聞價值,挖掘這類有潛力的事件,是做好新聞選題工作的關鍵。
第三,選擇貼近群眾生活的議題。2019年,貴州都市TV發布了一則報道《早晚高峰,貴陽最堵是觀山湖!來看貴陽在全國百城擁堵榜單最新數據》,對貴陽的堵車現狀進行了統計,為市民出行提出建議,這種服務受眾生活的議題很受民眾歡迎。
3.可視化的新聞呈現
第一,交互性是新媒體的突出特征,這不僅表現在新聞發布者和新聞接收者之間的交互上,也包括新聞本身與新聞接收者的交互,這就需要在新聞載體方面進行創新[10-11]。例如,網易傳媒發布的有關“為食物花錢”的新聞,用戶可自由點擊自己感興趣的國家,然后了解相關數據,有效增強了新聞的可讀性。bilibili視頻網站上有一種“交互視頻”,用戶選擇不同的按鈕選項,就可了解不同的事件分支,這也是廣播電視新聞創新的有效途徑。
第二,以圖表、視頻代替文字,不僅能呈現更多信息,而且更符合當下人們的信息獲取習慣。例如BBC發布的報道《70億人的世界:你是第幾個出生的人》中,用戶只需輸入自己的出生日期,就能知道自己的全球出生排名,服務性極強,很受觀眾喜愛。
(四)提高業務素養
第一,在招聘和選拔新聞記者時,應制定嚴格的考核流程和考核內容,全面考核其技術實力和專業素質,只有經過層層測試、考核合格后,才可選拔聘用,確保其能夠勝任廣播電視新聞采寫工作。
第二,對入職和選拔任用后的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應根據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做到工作崗位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時代發展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以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寫工作的要求。一方面,要強化對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的日常專業業務知識培訓,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各種先進技術培訓,提升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要培養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的邏輯思維能力、洞察力、語言表達能力,以提高其應對和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將其培養成綜合型、技術型、創新型人才,全面提高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的采寫能力。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要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切實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全面提高新聞采寫質量,以更好地滿足人們不斷增加的新聞信息需求。
第三,廣播電視媒體管理人員要注重強化媒體文化建設,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單位團體活動,使廣大員工通過參加文化活動受到思想熏陶,全面強化隊伍的團結精神和凝聚力。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寫人員要通過多種有效路徑全面創新新聞采寫方法,在新聞采寫工作中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廣播電視新聞采寫質量,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廣播電視新聞信息的需求,促進廣播電視新聞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國政.選題和選題策劃在新聞采寫中的重要性[J].記者搖籃,2019(12):72-73.
[2] 繳艷華.新聞采訪選題策劃的必要性[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6):99-100.
[3] 唐偉宸.解析新聞采訪選題策劃的必要性[J].記者觀察,2020(1):144.
[4] 解媚喻.電視體育新聞現場采訪技巧:以里約奧運會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8):165-168.
[5] 吳江蓉.電視播音主持人與電視記者的現場采訪技巧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1,5(36):95-97.
[6] 耿昭汝.廣播新聞采寫的幾點思考[J].新聞前哨,2022(12):35-36.
[7] 魯捷.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途徑[J].傳播力研究,2022,6(2):109-111.
[8] 王菊萍.新媒體環境背景下廣播新聞編輯工作的多樣化探析[J].新聞傳播,2021(17):91-92.
[9] 韓潔.講百姓故事 做好加減法:淺談如何在民生新聞采寫中踐行“四力”[J].傳播力研究,2020(24):61-62.
[10] 范治乾.淺析地方電視臺的對外宣傳策略:以洛陽廣播電視臺2014年至2020年度電視外宣工作為例[J].傳播力研究,2021(15):22-23.
[11] 陳月飛.歷史題材新聞采寫的思考與實踐:以《新華日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7):137-139.
作者簡介 陳婷,碩士,編輯,研究方向:新聞編輯、廣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