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度 嚴 秀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根據教育部第43號令中對于輔導員的定義,輔導員對于學生而言,輔導員扮演了嚴師和近友的雙重身份。作為嚴師,輔導員是高校日常管理中貫徹落實復雜多面、繁重多雜、急需急要等任務環節中的關鍵一環。這就經常需要輔導員用道德觀念去規勸學生、用使命擔當去敦促學生、用教師威信去震懾學生、用制度權威去約束學生、用教育懲戒去矯正學生,確保事務性工作在落清、落細、落實、落具的剛性執行程序中發力生效。然而,事無絕對。學校管理模式轉換適應、思想觀念成熟度、思想觀念主動性、思維觀念理解力、行事作風積極性、行事作風配合度都對學生徹底服從和遵守剛性管理的可能性產生負面影響,導致被動陷入師生情感摩擦、情感生分、情感冷漠、情感麻木的剛性管理錯位誤區。剛性管理的局限性孕育出柔性管理的可能性。作為近友,輔導員須在與學生日常相處時利用溝通能力、個人魅力、師生情分等柔性管理方式讓學生態度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熱情、變拖延為迅速、變強制為自覺、變接受為自發,快速高效地完成學校任務,突出學生的“四自”管理意識,激勵學生向好向上的自覺成長,體現平等尊重的人文關懷,構建親密無間的良師益友關系。柔性管理也存在情分至上、理性缺乏、管理松懈等缺陷,也不能在輔導員工作中一概而論、全面推行。柔性管理的疲軟度滋生了剛性管理的必要性。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均在輔導員工作具體進程中起著因人而異、因事而變、因時制宜、活靈活用、因勢利導的作用。兩者相互滲透、相互補充。輔導員用剛性管理激發學生外在自覺,用柔性管理促進學生內在自主,做到讓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從實然走向應然的全面融合,在事務管理和育人實踐中權衡考慮、適時轉換、進階應用,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輔導員角色定位清晰,既承擔學校日常事務性工作的管理者,又肩負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政治引領者。輔導員發揮成長成才的思想政治引領者育人作用,指的是輔導員要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到本職工作的全領域、全方面、全環節,凸顯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政治高度、內涵深度、檢驗維度、實踐效度和育人標準,將立德樹人作為輔導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有正確政治立場、有堅定理想信念、有崇高思想水平、有高尚道德品質、有深厚文化修養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如現代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所說:“管理的實踐是有結果的。這使得管理成為一種技術性工作。但是,管理也與人及人的價值觀、人的成長和發展有關。這又使得管理成為一種人性化的工作。”管理與育人不相沖突,反而相得益彰。輔導員的角色職能進一步明確,即依托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權威微信和教育懲戒等強制性手段約束、震懾、敦促和矯正學生,借助親近師生關系、良好溝通能力和強大個人魅力等情感交際能力去引導、教育和激勵學生,在剛與柔的管理育人藝術交匯中履行管理和育人的角色職能,規范教育管理,引發教育自覺,形成教育合力,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無數的教育案例證明:過剛易折、過柔則糜。過度強硬的措施會讓學生覺得輔導員難以溝通,人為制造師生距離“鴻溝”。從剛性管理育人角度出發,輔導員急切完成任務的表象讓學生容易滋生被忽視感,切斷情感交流的渠道。輔導員迫于壓力的屈從會讓學生心生埋怨,折斷師生情感的累積。從柔性管理育人維度考究,輔導員軟弱放棄的導向會讓學生薄弱道德觀念意識,誤生不良行為風氣。輔導員太柔妥協的態度會讓學生減少對輔導員的尊重,順勢具化輔導員“工具人”的形象。易柔放縱的管理會讓學生無視規章制度的管束,顛覆學生遵紀守法的認知,助長學生肆無忌憚的氣焰。輔導員如何在踐行角色職能過程中掌控柔與剛的度,就成了按時按量、科學有效完成輔導員事務性工作和提升立德樹人育人成效的關鍵之處。馬未都先生曾說:“生人要熟,熟人要親,親人要生。”這句話自主自覺地將人際情感和度量標準分成了三個維度:生、熟和親。這里的“生”表示生分或者生疏,“熟”意味著熟悉或者熟稔,“親”的含義是親近或者親密。輔導員工作中的柔與剛也恰恰可以借鑒情感的度量去劃分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適用維度、使用界限和實踐量度。在輔導員柔與剛的管理和育人維度中,生、熟和親有著類似卻又稍顯不同的含義。“生”代表生硬,體現了剛性管理育人的強制和硬性規定,表明在親近的師生感情要用生分或者生疏的態度去提醒他們豎立界限、立下規矩、遵守標準、堅守原則、拘禮重教,讓剛性管理搭建輔導員立德樹人工作的“骨骼”。“熟”代表熟知,輔導員應善用接近了解的意圖、同輩交流的方式去明確工作需要、發現學生特性、知聞家庭背景、了解成長過程、覺察個人需求、拉近情感距離,繁殖輔導員立德樹人工作的“血肉”。“親”代表親和,致力真心、耐心、愛心、誠心和關心去引導學生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從學校治理走向學生自理,化觀念輸入成為內在認同,由被動接受轉成自覺落實,集向上向善行為和趨勢塑造良好班風、學風和校風,聚親近感情生成育人實效,鑄就了輔導員立德樹人工作的“靈魂”。生、熟、親三個字高度概括了輔導員教育管理進程中施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育人措施時以人為本、剛柔并濟、靈活貫通、層層更迭的維度的考量、把握和運用。
經過深入分析、層層解構、科學研判,明確獲悉輔導員執行角色職能過程中度的分層和分級為生、熟、親三個維度。輔導員若要在立德樹人育人實踐中把握分寸、既守本分、又講情分,在分管職責、分配工作、分步落實中將生、熟、親如魚得水般運用自如,亟需厘清生、熟、親三個維度的內涵界定,抓準生、熟、親三個維度的切入時機,關注生、熟、親三個維度的實施效果,總結生、熟、親三個維度的適用范圍,最終指導輔導員應用生、熟、親三個維度的育人策略于管理育人實踐之中。
1.學風建設要“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要“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輔導員需要抓牢每時每刻與學生相處的機會,利用主題班會、活動間隙、宿舍走訪、課間探訪和談心談話等機會,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良好學風和班風,尤其是在矛盾沖突就事論事,旗幟鮮明講紀律、界限分明立規矩、違反果斷敢懲戒,才能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日復一日強化學生的規矩意識,靠示范引領來尋求學生認同,用實踐作為激勵學生遵守,憑小懲大誡迫使學生敬畏,讓遵紀守法的意識在學生知、情、意、行中蔚然成風、約定俗成。
2.價值引領要“生”。堅守政治底線,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其最新成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是輔導員承擔為黨育才、為國育才責任義務的首要要求、價值追求和工作核心。高校輔導員作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骨干和專業人員,應該通過思政課程聯動、思政育人科研協同、思政育人實踐檢驗、思政育人文化普及、思政網絡搭建、學生心理研判、學生管理反饋、學生服務協助、資助感恩教育、正確思想引領幫助學生指明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政治信仰、強化政治意志、提升政治理論素養、塑造全局政治思維,教育學生筑牢防線、守住底線、不越紅線,培育出于國有益、于民有福、于家有成的青年人才。
3.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要“生”。輔導員的工作滲透和覆蓋到從學生入學到學生畢業期間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通過心與心、面對面、鍵對鍵的教育舉措直接或者間接強勢進入學生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也無法在一對多的管理和育人工作中百分百保證面面俱到、萬無一失。任何一位學生一旦陷入傷及生命、影響健康的安全事故之中,挽救不回的生命、嚴重受損的健康可能會致使一個家庭的破碎和隕落。輔導員首先要打通學生消息渠道,時刻關注學生動態,及時掌握學生去向,切實發現學生異常,毅然打斷學生犯傻,妥善引導學生反思。其次,輔導員應該多渠道、多層次、多維度開展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旨在排查安全隱患、正視教育差距、實施安全監管、警惕危機防范、豎立安全意識、提高應急技能。第三,高校應該撮合多部門聯動協助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學生安全相關管理條例和應急措施,形成制度和管理約束,維護校園治安,修補安全漏洞。
4.資助評優要“生”。無論是貧困資助,還是評獎評優,都是當代大學生全程關注、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夢寐以求的評選事項。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在逐年加大,建立起比較健全的包含“獎、助、貸、勤、減、免、補”在內的相關工作機制及“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并舉的資助政策體系。評獎評優也是立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挑選優秀榜樣、彰顯優秀品質、廣宣優秀事跡、頒出榮譽證書、突出獎勵學金,營造奮發圖強的爭先氛圍,帶動山鳴谷應的學習干勁,錘煉高風亮節的個人私德,規范評獎評優的公正流程,涵養風清氣正的學校風氣。
1.班干部隊伍選擇要“熟”。出類拔萃的學生干部能夠幫助輔導員推動班級班風、學風、考風、作風建設良性發展,推進班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作為一名輔導員,要盡其所能分析班級情況、掌握學生概況、弄清學生個性、發現學生特長。基于班情熟知的基礎上,輔導員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品德修養、為人處世、擔當作為、責任意識和價值追求等方面的特質和特征,具象分析學生干部崗位需求和本人能力素養是否契合,讓適合的人才和合適的崗位上大放異彩,讓班上學生在相處中以身作則、在處事中互相學習、在活動中互相成長,在優秀的班集體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交友、學會辦事,良好的班風建設、嚴格的令行禁止、自覺的按部就班、團結的互幫互助、向上的班級氛圍就應運而生。
2.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要“熟”。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印發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和2017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要求輔導員掌握學生學業概況、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指導學生發展學業,對于為什么重視學業發展、怎樣重視學業發展、如何促進學業發展等方面基于理論、列出要求、給予指導。首先,要規范日常課程學習管理,通過上課點到、課堂巡查、個別咨詢、課后輔導、交流分享、小組學習等方式減少遲到、早退、曠課等行為,降低厭學情緒,交流學習經驗,帶動學習興趣,激勵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幫助學業發展。第二,以賽促學、學以致用。學習成效有時候要經過漫長時間的累積和疊加才能顯現出來。年輕氣盛的同學們往往因為耐心不足、欲望過顯、虛榮作祟,不擅長等待和蓄力,甚至因為無所獲而輕易放棄。輔導員則可以充當知心好友的身份,鼓勵他們參加多項技能競賽,在專業競賽中檢驗成效、獲得成果、以賽促學、學以致用,在階段性成果中讓學生鼓足干勁、繼續努力學習。第三,榜樣示范,掛鉤未來就業。通過各行各業往屆學長學姐現身說法、榜樣示范,用自身經歷講述在大學期間獲得的學分績點、知識儲備、技能培養、道德涵養、團隊協作、榮譽獎勵、比賽成果等成長與發展都將成為未來就業的敲門磚和指南針,從而呼吁學生為未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3.思政育人要“熟”。調查顯示,70.1%的學生聯系輔導員知識為了辦理日常事務而非思想交流,人生導師淪為空談。在大眾視野中,輔導員通常被圍陷于繁雜瑣碎的日常事務性管理之中,時常在辦事員、消防員、宿管員、勤雜工、保安和保姆等角色中來回切換,往往強調其組織者、實施者、管理者身份的重要性,重視輔導員溝通技巧、說教手段、協調統籌、雷厲風行和危機化解能力,輕視輔導員的知識儲備需求和思政育人實踐,本末倒置了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地位思政育人和以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為主要任務的事務管理的主次地位。理論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根植并超越于事務管理,實施過程中服務并引領于事務管理,最終達到完全融入,進而形成有效協同機制即適時指引。首先,高校在對輔導員劃分職責、任務分配、定位角色、落實責任、量化考核時一定要分清主次、理清層次、聚焦核心、凸顯育人、取得成效,從制度上、政策上和實踐上確保輔導員思政育人主體責任和根本任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其次,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背景大不相同、包羅萬象。在繁重多樣的工作任務要求下、不同梯度的輔導員能力標準考驗下、輕重緩急的工作類別區分下,輔導員需要具備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又要與時俱進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方法、立場和觀點,用思想武裝頭腦,提高育人實效。最后,輔導員要將“真學、真知、真思”真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之中,理論應用實際、理論聯系實際、實際反哺理論,在求真務實和勤學思考中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科學可行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1.溝通交流要“親”。教育教學是一個系統,影響這一系統生命力的因素很多,師生關系是影響其系統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幾乎所有的教育行為都可以在師生關系中得以體現。輔導員對學生并不是單向度的灌輸和冷冰冰的指令。僅靠制度權威、教師微信和懲戒權力并不能適應當今輔導員身兼多職、身負重任的現狀。輔導員要深入學生群體,聆聽學生聲音,陪伴學生成長,見證學生成就,了解學生需求,保障學生權益,疏導學生于沮喪之時,幫助學生于困頓之中,解救學生于危難之刻,用真心、關心、耐心去展現輔導員工作的溫情、溫暖和溫度,接納彼此,消除隔閡,擱置分歧,拉近距離,構建親密無間的密友關系。輔導員需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從中找出共通之處,通過類似的經歷、興趣、家庭、出身和性格等要素相互吸引、走進彼此、拉近距離、培養師生之情,從陌生、相識、熟識到親密的心理鴻溝都是伴隨著一次一次機會的接觸、一點一點經歷的交流、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一件一件事件的處理、一天一天相處的積累,才能搭起一座師生交流的心靈橋梁。
2.網絡宣傳教育要“親”。相關調查顯示,青年群體是全媒體時代的主力軍。特別是疫情期間,許多學校開設了在線課程,青年學生基本能做到人手一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并會在智能手機中安裝十幾個甚至更多的游戲或社交App。青年大學生容易被披上無害、有趣、享樂、刺激、獵奇外衣的新媒體引誘、誤導、迷惑、異化甚至沉迷,錯誤地隨波逐流追求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價值追求,浪費時間在流量至上、金錢至上、個人至上、鄙俚淺陋、消極負面的低俗趣味之中,從而喪失了年輕人的志氣、底氣和骨氣。輔導員應該借鑒新媒體宣傳方式、內容設計、言語運用、情緒渲染和思維塑造等優點和長處,用親和的態度在助力學生加強理想信念、培養家國情懷、提高道德修養、矯正價值觀念、鑄就人生理想、踐行教育實踐等過程中順應新興潮流、吸引年輕學生、維系師生情誼、回歸育人本質、凸顯思想引領。
輔導員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研究的時間跨度幅度較寬,但是每年研究文獻數量卻寥寥無幾。新時代和新挑戰之下,輔導員工作缺乏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的反思必然會造成理論上的脫軌脫節和實踐上的無所適從。為此,寄望于對生、熟、親實踐三維度的分析、解構和界定,結合工作實踐具體措施的引入和使用,豐富和完善輔導員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的理論架構、實踐途徑、考核標準和育人實效,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供新思路、新角度和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