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寧,馬佳,趙榕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1)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7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的顯性教育。而專業課則是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環節等全過程的潤物無聲的隱形教育,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色和培養目標,深入挖掘專業理論體系中的思政元素,從專業發展歷程、國家及地區發展、文化、歷史等視角細化課程設置,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協調同步。
航空物流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綱要》提出,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各種運輸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提高網絡效應和運營效率。長期以來,我國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存在著重客運輕貨運的現象。目前,機場智慧化傳送帶、自動化倉庫系統等貨運基礎建設相對落后,貨機數量及儲運智慧化水平偏弱,熟悉航空物流服務組織相關業務及相關知識的航空物流專業化人才極度缺乏。
航空物流專業人才缺乏。2021年全國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共483所,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112所,其他物流工程技術、鐵路物流管理等物流相關職業院校124所,培養了大量的物流人才。但其中面向航空物流領域培養專門人才的本科院校僅有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西安航空學院、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等幾所,人才供應不足。另外,航空物流具有理論知識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需要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設置、設計實現物流專業的價值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一體化。
本文以物流管理專業本科課程“倉儲與庫存管理”為研究對象,圍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建立該課程建設的基本策略,構建課程的多目標體系,剖析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建立以思政元素為核心、以航空貨運和航空制造物流為兩條線、以多目標體系為牽引的課程體系,提升航空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為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該專業是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專業,以培養掌握航空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精通航空物流業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本文面向專業培養目標,基于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構建以“一個核心,兩條線,三個能力”為基本策略的課程思政建設方案。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由此可知,挖掘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的核心,且思政元素的挖掘取決于多種元素,不同專業、不同課程在不同時代背景下都蘊含不同思政元素。
在“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要以“立德樹人、思政育人”為宗旨,將航空物流管理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通過航空物流與交通強國的關系、與航空報國的關系、與航空制造強國的關系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專業使命感,啟迪學生對如何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的思考。
在“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要注重案例素材的挖掘,通過對案例素材的分析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民航貨運及航空制造物流中的倉儲管理案例分析引發學生對管理方法的創新性思考,培養創新思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管理案例將職業素養深植于學生的心底。
航空物流從廣義上講應分為運輸與生產兩方面。“倉儲與庫存管理”航空特色課程以航空貨運和航空制造業生產為兩條背景線,講述倉儲業的發展歷程、倉儲規劃、倉儲作業、倉儲設備、庫存控制等理論知識。
在航空貨運背景下,結合理論知識和思政案例素材,提出航空貨運中倉儲的類型及發展、航空倉儲規劃的特殊性、飛機腹倉作業優化問題、機場貨運智慧化作業、傳輸帶等自動化設備的發展等探索性問題,引導學生系統化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在航空制造業生產物流背景下,結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航空工業發展優勢,進一步將航空報國思想融入課程內容中。航空制造業是國防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國家技術、經濟、國防和現代工業綜合實力的工業技術。我國航空制造現已基本建立了專業門類齊全、科研、試驗及生產相配套的航空制造業體系。航空制造業生產物流雖然是航空制造業的輔助性環節,但其貫串航空制造的全過程,其專業化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航空制造的運作效率和質量。因此,通過對航材及飛機部件的倉儲規劃、高價值部件的特殊倉儲條件及庫存控制、非標準件的倉儲作業設備等問題的探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學生參與國防建設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以思政為核心的高質量課程應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個目標合為一體,形成多目標體系,作為課程內容設計的根本。
具體地,“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應基于知識、能力、價值三方面的目標進行設計。原有的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主要面向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目標,強調以思政為核心,在以航空貨運物流和航空制造業生產物流為兩條主線的課程思政策略下,應將原有目標體系中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沿兩個背景主線進行拓展,并融入價值目標,形成三位一體的多目標體系。表1為“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部分教學內容基于多目標體系對照。

表1 “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目標
依據前述課程思政基本策略,應面向人才培養的價值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符合學生知識吸收、價值形成、能力養成規律的教學過程。以符合專業特色的思政案例素材,即航空物流相關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引導學生將知識點與案例建立聯系,并通過問題的逐步深入,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提升能力自信,并通過課后考核,鞏固學習成果并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激發進一步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表2以45分鐘教學時長為例,將“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六個環節。

表2 “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框架
針對課前階段中的兩個環節制作輔助教學的雨課堂電子課件,各環節設置應充分體現思政目標及知識目標。
(1)思政目標環節。本環節將針對“倉儲與庫存管理”的每一課所涉及的思政元素進行案例導入,以視頻、動畫、圖片及文本等形式制作電子課件,并在課前通過雨課堂發布給學生。
(2)知識目標環節。本環節將知識目標所涉及的內容進行案例設計,按理論提要設計電子教案,并在課前通過雨課堂向學生發布。
課中階段是教學設計的核心階段,應依據不同章節的不同知識、價值、能力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
(1)課程導入。本環節將采用雨課堂的測試功能,設計不同類型的測試、投票等題目,并在課上通過雨課堂發布給學生。
(2)參與式學習環節。本環節將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交互式電子課件,并通過雨課堂實現教師在授課中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保證課堂效果。
課后階段應通過客觀性問題考核知識目標的實現情況,采用半開放或開放式問題考核能力及價值目標的實現情況。同時,注重對課前、課中、課后考核環節的課程數據進行總結分析,以便不斷調整后續教學設計。
(1)目標考核環節。本環節將采用雨課堂的測試功能,針對本課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設計填空、選擇或主觀的測試題目,并在課上通過雨課堂發布給學生;通過雨課堂布置作業。
(2)總結環節。本環節將采集雨課堂的課前、課中及課后環節的課程數據,結合授課過程中的互動情況進行分析,并據此對下一次課程的前測內容進行調整。
目前,學者們對課程思政研究雖逐漸深入,但其在課程實踐中還屬于起步階段。一門優秀課程的思政設計,需要良好的教學組織的支撐。首先,設計和實施課程思政教學的教師應能夠深刻把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內在聯系,樹立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斷優化、創新教學模式、方法設計。其次,培養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多角度、多維度的教育環節的疊加、交融。加強專業思政、學科思政,能夠為課程思政的設計及實施搭建平臺、構建基礎,避免離散化課程思政帶來的目標孤島。第三,課程思政應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和區域特色,將思政要素與專業深入融合,與區域產業發展目標相融合。以“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為例,課程的教學設計將航空物流融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中,并以遼寧航空工業的產業優勢為切入點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第四,隊伍建設是課程思政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課程思政教師團隊應與思政課教師展開合作,以便更加系統、精準地把握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防止照搬、硬套的問題;另一方面,課程思政教師團隊應與企業密切合作,以“倉儲與庫存管理”課程為例,課程聘請沈飛等企業人員擔任外聘講師,參與倉儲作業、倉儲規劃等環節的教學設計,并講授2-4學時課程內容,豐富課堂的同時,提升學生對行業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