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媛媛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媒體行業的發展緊跟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傳媒行業的人才培養必須與媒體技術發展保持一致。兼顧到媒體崗位對人才的創新創意要求和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特征,本專業設計了“定制化模塊”課程體系。由校內專職教師與行業企業指導老師、主流新媒體的“媒體精英”根據每年媒體形式最為新穎、傳播手段最為典型、人才需求相對較大的新媒體趨勢,在第二至五學期每學期為學生“量身定制”項目模塊,每個模塊所涉及的課程內容均服務于該方向的崗位需求。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遵循學生職業技能成長和全面發展規律,校企共同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在抓好專業基礎教育的同時,兼顧媒體崗位對人才的創新創意要求,注重學生個性化成長特征,將課程體系進行模塊化設計,形成“定制化模塊”的課程體系。根據新媒體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與產品發展形勢,專業教師與企業指導老師共同定制符合崗位需求的四大項目模塊,并要求每年進行崗位需求調研,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及時更新和定制符合新媒體發展趨勢的項目模塊。學生第一學期修完公共的專業基礎課程之后,第二至五學期進行定制化模塊的學習(見表1)。

表1 第二至五學期的四大項目模塊

續表1
新媒體應用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必須以實踐項目為導向,實施以工作室為載體的“開放式項目導向”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基礎和特長,進行個性化培養;實施導師制培養,學生自進校至就業,教師全程跟蹤學生成長;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改革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和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1]
校內建立新媒體工作室,進一步推進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基礎模塊,為使學生擺脫枯燥的理論學習,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教師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任務,使學生在任務導向中主動學習知識;對于實踐性較強的項目模塊,采用實際工作項目,采取“項目導向”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教學效果。
開放式實踐教學重在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實踐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可開展四個教學項目進行“開放式”創新。一是媒體產品數字化,主要是為企業策劃多種形式的網絡、電子形式的內刊等;二是媒介推介活動策劃,涉及企業慶典活動策劃、樓盤活動策劃、婚慶活動策劃、公關活動策劃等;三是企業新媒體平臺的開發與運維,主要是為企業單位策劃推廣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四是新媒體推廣,主要是對已完成的新媒體產品選取市場推廣形式。[2]
開放式教學項目由企業導師和學校老師共同指導,使學生真正融入企業實際工作環境中,并創造價值。在整個開放式教學活動過程中,采用節點集中制,起始節點集中,進行整體安排、任務下達、教學安排等;中期節點集中,進行項目推進、答疑解惑、階段總結等;終期節點集中,進行小組匯報、考核評定、現場點評等。指導教師需做好指導日志,學生需要完成實訓報告冊、進程表和日志。
新媒體應用類專業必須組群發展,利用專業群內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交叉互補,形成群體優勢,增強崗位的適應性,充分帶動專業群發展。在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學習領域體系建設、共享資源庫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訓室建設等方面可供專業群借鑒和運用,從而帶動整個專業群的發展,提升專業群的整體水平。相關專業跨界融合,集群化推進專業群的建設。
1.專業群實訓室共享
專業群中多個專業有部分相同的實驗實訓項目,集中優勢資源,利用重點專業實驗實訓設施,為各專業提供良好的實訓場所。參照重點專業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共享實訓室規章制度建設,做好共享專業的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大綱的制訂和編寫工作,確定實習標準及考核辦法。
2.專業群師資隊伍共享
在重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引領下,帶動專業群教師隊伍建設,把重點專業教師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推廣到專業群的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學經驗共享,帶動專業群內專業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具體建設內容包括制訂師資隊伍培養計劃與完善落實師資隊伍管理評價考核辦法。[3]
3.專業群交叉課程共享
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成果可為本專業群所共享,所帶動專業與重點專業的共享課程包括《網絡新聞實務》《傳媒活動策劃與主持》《視頻編輯與制作》《攝影攝像技術》《公關宣傳策劃》《網絡新聞編輯》等。
4.專業群項目共享
實訓項目實施成熟以后,可以帶動和規范專業群內其他專業的實訓項目。如群內其他專業在“媒體產品數字化”“微信平臺的維運”“商業活動策劃”“圖文編輯與處理”等實訓項目上,可以進行共享、互滲、專業聯動,共同提高實戰項目的完成效率與教學質量,校企、師生都可在項目中有受益與提升。
新媒體的發展需要其他相關專業的跨界融合,如信息工程類、藝術設計類相關專業來共同完成移動端頁面設計與制作、平臺的搭建與編碼、新媒體體驗式交互設計和視覺營銷設計。因此,新媒體應用類專業可以嘗試“傳媒創意文化園”的建設,并把計算機大類、藝術設計大類的其他專業引進來。通過一系列工作室、多種類型的新媒體工作項目,將多種專業知識與技能整合到一起,使學生能夠在協同工作的過程中,了解不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交融性,為今后的基層管理、求職發展都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通過“傳媒創意文化園”整合傳媒行業的產業鏈條之后,系統推進跨院系的項目工程,為學生在校期間提供更多的實戰訓練機會,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借助各種新媒體形式在多種網絡終端的傳播,實現“一網多端”的新媒體應用類專業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