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燁(江蘇: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學)
2021年教育部正式頒布《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不斷豐富作業的內涵,作業布置要更加科學合理,要使學生過重的作業壓力切實減輕,真正做到五育并舉,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領域,在新課程改革中,廣大教師更多地關注課堂教學,而作業還未能趕上課程改革的步伐。目前學生的作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數學作業每節課都會有,還有一些教師進行題海戰術,只圖“量”不圖“質”,認為給學生大量的強化訓練就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其實這種簡單機械地重復做練習只會加重學生的負擔,教師的批改負擔也重。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作業效果大大降低了,也會讓學生產生低落的情緒,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方式?!币恍┙處熢谠O計布置作業時,只注重數學化,缺少生活味道。學生覺得作業離自己比較遠,提不起興趣。有些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形式比較單一,缺少實踐性、開放性的作業。學生的思維比較容易固定,學習活動缺乏創造性和自主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大都是面向全體學生,采用統一的標準和模式。有時候為了照顧班級學困生會設計很多簡單的重復練習,學優生完成起來沒有難度,缺乏挑戰性;有時學困生面對層次不分明的作業,大都束手無策,沒有選擇的機會,學習上也越來越沒有自信,效果自然很差。
作業問題比較嚴重,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課程改革也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因此,筆者認為,以單元為一個單位,從整體上進行設計,在“量”和“質”上統籌安排,以有效地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這樣學生不再因為作業多而感到壓抑,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探索,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什么是單元?單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題下相對獨立并且有相互聯系的學習內容。單元作業設計,是指教師將每一單元所學知識,按照課程標準,基于學情,圍繞主題活動進行系統性梳理整合,采用多種形式形成作業的過程。單元作業設計不是簡單地把課時作業累加,而是要研究整個單元學習內容,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執行。通過整體作業設計的形式,加強對學生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練習和運用,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知識,積累經驗,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和其他類別的作業相比,單元作業設計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單元作業設計可以更多地關注不同課時作業的銜接性,結構比較完整,可以削減機械重復的作業,內容設計層層遞進,最終能讓學生隨著單元課時作業的推進,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應用性的學習任務。
單元作業目標是比較多的,將課時作業目標進行細化,最后一課時的作業更具有整合性和綜合性。
教師作為單元作業的設計者,需要樹立正確的作業觀,站在全局的視角進行設計。教師要有更高水平、更有深度的思考,這能提升教師的綜合業務能力。學生作為單元作業的執行者,在一次次的作業思考錘煉中可以提升思維品質,獲得更強的學習能力。
總之,單元作業設計的價值是以單元為整體,學生可以在“大情境”下,獨立地、主動地探究學習性的活動,對學科知識原有的框架進行拓展,主動遷移和運用知識,實現思維的進階。
單元作業設計需要經歷下面四個階段。

這四個階段緊密相連,缺一不可。學習數學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整個單元的教材和分析學情,是教師進行單元作業設計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再制定單元學習目標以及作業目標,然后根據單元作業目標,從知識、技能、情感等多種維度,力求實現目標。在單元作業目標制定后,教師需要廣泛搜集作業資源,然后按照課時內容和特點選擇進行改編、重組和創新,確定作業的形式,形成豐富的作業資源。
1.關注全體學生,設計分層作業
學生是教學的起點,作業設計的前提是掌握好學情。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我們要重視學生的發展變化。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都是有差異的,他們表現出來的愛好興趣、思維方式和情感價值也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設計作業時要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特點,體現多樣性和層次性。我們可以采取“自助餐”式的作業形式,提供豐富的作業菜單,可以設計基礎題、綜合題、拓展題、個性題?;A題是為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設計的題型;綜合題是需要學生借助本節課或者本單元所學的綜合知識來解決的問題;拓展題是略有難度的提高題和發展題,目的是挖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個性題是針對學生各自的特點和不同的興趣愛好而設計的個性作業。大部分學生完成基礎題,在此基礎上自主選擇綜合題和拓展題,可以任選其中一題或者幾題來完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放棄選擇拓展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做基礎題,只做綜合題和拓展題。個性題一般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來完成:喜歡畫的學生可以通過畫的方式來完成;喜歡說的學生可以通過說來完成。例如,學習完“方程”這個單元時,我在設計單元整理練習的作業時,就設計了多層次的作業內容供學生選擇。

第(一)單元第(11)課時教學內容作業類型簡易方程整理與練習P18-19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6題作業內容基礎練習1.解方程(數學書P18第2題)2.補充習題P14第1題1.看圖列方程并解答(1)正三角形的周長3.24米; (2)三角形的面積是80平方米。綜合練習8米x米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50 平方厘米,下底是12 厘米,高是5 厘米。你知道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嗎?拓展練習如果鞋的碼數用y表示,與其對應的厘米數用x表示的話,它們的關系可以用y=2x-10 來表示。星期六,李江到商場買了一雙40碼的運動鞋,你知道這雙鞋的尺碼是多少厘米嗎?個性化練習學習了“方程”這個單元,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呢?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整理一下你的收獲吧!還可以和你的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哦。
這些個性化作業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發揮。有些學生喜歡用文字的方式整理知識點;有些學生通過畫的方式來整理單元的知識點;有些學生不擅長畫,喜歡用一道道練習題來整理本單元的知識。我跟他們說,這些作業沒有對錯之分,都是你們的收獲。我發現班上有個平時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完成這項作業的積極性很高,完成作業的速度也很快,在這項作業上彰顯了她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創新作業模式,學生選擇作業
作業很多時候都是掌握在教師的手里,如果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選擇出題和做題,學生會更有興趣,更有積極主動性。例如,學習“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時,我讓學生自己設計題目,進行好題分享,把自己設計的作業分享給喜歡的小伙伴,然后由他們完成。學生間進行批改,最后相互交流。
1.促進整體認知,設計結構化作業
數學知識是充滿聯系的整體,在單元作業設計時,可以從整個單元著眼進行思考,關注整個作業的連貫性和系統性。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這個單元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三種圖形的面積,學生在實際運用時總會出錯,我們可以在作業設計時,把這三個平面圖形結合起來。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拼圖觀察思考,理解三個平面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豐富對圖形的整體認知。
2.克服思維定式,設計對比性作業
學生在練習時有時會產生一定的思維定式,條件和問題稍有變化,就容易混淆出錯。因此我們在作業設計中可以加入對比練習,幫助學生在變中找不變,突破難點。例如,學習“公因數和公倍數”這部分內容時,在課時作業中可以設計這樣的對比練習。

對比練習1.把一張長21 厘米、寬6 厘米的長方形紙裁成同樣大的正方形。如果要求紙沒有剩余,裁出的正方形邊長最大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裁出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2.用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鋪一個正方形,要求正好能鋪滿整個正方形,沒有剩余,正方形的邊長至少是多少厘米?一共需要多少個這樣的小長方形?
1.突出問題導向,設計探究性作業
數學的核心是問題,探究性作業在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觀察、猜想、操作、驗證的過程,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獨立自主地探索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時,有關于探索規律的活動課,這節課和整個單元知識緊密相連,我們在單元作業設計時就可以把它統籌安排進來。在這個活動課前,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前置性作業,先讓學生自己探究,可以在小組里交流完成,課堂上再進行交流。

第三單元第(13)課時作業類型探究練習因數和倍數和的奇偶性作業內容活動一:探究兩個數和的奇偶性1.任意選兩個不是0 的自然數,求出它們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數還是偶數。2.觀察,你有什么發現?3.你能再舉一些例子驗證自己的發現嗎?活動二:探究幾個數和的奇偶性1.任意選兩個不是0 的自然數,寫成連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再通過計算加以驗證。2.小組討論:你寫的連加算式中,有幾個加數是偶數?有幾個加數是奇數?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2.創設生活情境,設計開放性作業
小學數學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把原本枯燥單一的數學題置于充滿生活味的情境中,讓學生不再陌生,充滿興趣。作業設計時要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路的題目,以提升其思維品質。例如,學習“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單元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生活問題。

某市出租車的收費標準如下:3千米及3千米以下8元;3千米以上,單程,每增加1千米收2.4元;3千米以上,往返每增加1千米,收1.8元。(1)麗麗乘出租?車從家到外婆家,一共付費17.6 元,麗麗家與外婆家相距多少千米(2)媽媽從家去相距6千米的單位取一份資料并立即回到家,她怎樣坐車比較合算?需要付出租車費多少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業的變化和革新必然會在更多專業理論指導下,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