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燕
(溫州商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習近平主席在考察高校時多次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培養人才的根本標準,全國高校逐步進入了以樹人為核心、立德為根本的教育新紀元。本科教學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在國家雙一流教育戰略布局下,教育部也緊鑼密鼓地發布了規范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新國標,將英語教育與思辨能力并提,目的是培養高素質英語人才,即融合英語教育與人文教育,實現學生語言能力、思辨能力、人文素養、學科知識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職業素養的相互促進,這一整體規劃方案的提出也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定了新的要求。
商務英語專業從專業設置之初就是一門綜合性強且跨學科的專業,旨在培養應用型高水平外語人才,能夠在未來助力國際商務的交流與合作。[1]但目前來看,商務英語課程長期以來在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即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相對缺少對育人的引導以及對思辨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當前教改背景下,高校商務英語課程如何將育人與思辨元素融入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從而在培養學生商務英語應用與思辨能力的同時提高其職業素養水平,這是當前商務英語課程教學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
目前,大多數的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培養體系以商務方向課加語言專業課為主,課程內容大多流于理論型教學,雖融入了多媒體技術,但內容實質上仍以英語能力的提高和商務背景知識的擴充為主,整體課程缺乏商務實踐環節,學并不能以致用。最終在檢驗教學成果的就業環節,大部分畢業生在畢業以后并沒有從事商業領域的工作。這一結果反映出課程的產出性不強,產教學并未真正融合。因此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校,商務英語課程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2]溫州商學院對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課程設置上將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以模塊劃分,實現師資優化配置。同時大力推進深度校企合作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來拓展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
以溫州商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為例,通過將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按照教學內容、教學特點和教學目標分類,把專業課程進行模塊化歸類,針對不同模塊的課程采取相應的實踐教學模式。具體在商務英語專業類課程如綜合商務英語、商務口譯、商務談判、英語演講與辯論等應用型核心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把對思辨能力的培養與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相融合,通過課程模塊化的分類可以根據不同的模塊,把課程理論與實踐部分做到更優化的分配,并通過以考促學、以賽促學、賽考促教的實踐方式結合不同模塊的課程,不僅有助于更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與思辨能力,也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師并優化教學資源。
根據目前商務英語專業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學生70%左右的課程為本專業課程,根據專業課程的類型特點與課程開設層次(圖1),可以分為三大版塊:
語言綜合技能模塊課,主要課程包括綜合英語、英語寫作、商務英語視聽說、商務閱讀、商務英語、商務函電、英語口語等英語基礎能力培養類課程。
通識基礎知識模塊課,主要以英美概況、商務筆譯、跨文化商務溝通、中國文化概要、國際商法、商務談判、演講與辯論等文化及商務類通識知識擴展課程。
商務知識實操模塊課,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實務、商務分析、商務口譯實訓、V創經營決策、進出口貿易模擬實訓等商務專業創新實訓類課程。

圖1 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模塊
商務英語課程中的語言綜合技能模塊課程一般開設于大一大二四個學期,在這個階段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聽、說、讀、寫、技能的培訓,幫助學生構建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能力,從而能夠在第三學期之后更好地理解以英語為授課載體的商務專業課程。教師與學生會共同經歷兩個學期的基礎課學習階段。這一階段師生之間的熟悉與默契逐漸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基礎課文和教學內容的導入與拓展,潛移默化地融入人文底蘊深厚的德育導向元素,來豐富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語言綜合技能模塊課程組的老師在這一階段可以通過集體教研,將英語水平考核方式和英語能力測試類比賽融入課程設計,通過考前的大量練習和參加實操性的比賽,以促進學生的英語輸出能力。即將英語專業四級和商務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的知識內容與學習技巧訓練編入教學大綱的教學設計。平時在課上加強對學生英語基礎能力練習的教學與培訓,課下培訓并組織學生參加外研社國才杯英語閱讀與寫作類,以及全國商務英語基礎知識類賽事,檢驗并夯實學生英語語言的基礎能力。
通識基礎知識模塊的課程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方案中一般是從第三或第四學期開始,這類課程屬于商務英語專業方向下的通識拓展課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識基礎類課程的教學設計以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相結合為主,實踐學時所占比例較大,如演講與辯論、商務談判、中國文化等課程實踐學時與理論學時比例是各百分之五十。課程實踐教學設計可深度結合國內專業類競賽,通識基礎知識模塊的比賽特點在于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如,中智杯全國高校商務談判大賽,外研社“國才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大賽與全國大學英語辯論賽以及中國智造國際傳播力短視頻大賽,中國辯論公開賽與CUDC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等比賽,學科應用類競賽與平時成績和階段性考核掛鉤。即根據學生參賽的不同級別和最終取得的成績與平時實踐課程環節的成績或期中以及期末考試成績相掛鉤或置換。
商務知識實操模塊課程設置在第五學期,課程開始涉及商務專業領域。商務知識實操模塊課是學生逐漸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的階段,課程專業性很強,同時要求大量的課程實操訓練,理論課時較少或幾乎沒有。在這一模塊授課的老師都要與企業導師合作,學校聘請校企合作實習基地的企業人員到高校授課,同時課程也從傳統教室發展為在學校建設的商業模擬實訓基地、沙盤實訓室、專業口譯實訓室、V創實訓室以及電腦實驗室等實訓類教室進行。在第七學期通過校企合作的途徑和企業導師的幫扶,讓學生進入未來實習企業提前體驗真實企業工作情境,同時鼓勵學生以實習實訓階段的成果作為畢業設計。課程組老師在這一階段組織并培訓學生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CATTI杯全國筆譯與口譯大賽等。商務知識與實操模塊課程考核以實訓和實習成績為主,參加創新創業或實訓類比賽的成果也可以置換成績。
應用型高校培養商務英語人才的目標定位都以當下市場,尤其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為導向,以往傳統的校企合作,企業和學校都注重短期的合作項目,掛牌儀式,包括聘請企業導師都缺乏長期的規劃和系統的平臺與課程接軌,學校更注重企業在學生實習期間能夠向學生提供實習場所,而企業也對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工作缺乏了解,無法有效融入育人合作項目。
從本質上來說,學校和企業進行合作是以市場需要為根本出發點的協同育人機制,雙方資源可以整合,也可以互利。新時代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定位之一就是要服務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因此在課程設置、產學研合作項目等科研活動的規劃與投入上都有針對性地從合作企業的需要出發,與企業共享高校的優勢資源,如各高校優質的師生人力資源,完備先進的實驗室與現代化高科技加持的實訓中心。[3]為了吸引企業深化合作或建立實訓基地,可以將班級和實訓中心以及實訓項目以企業冠名,為企業在高校內建立對接的人才培養中心等。不同的企業對校企合作的需求也并不一致,因此高校方更需通過前期的調研和更多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和市場行業的動態結合自身的優勢來吸引更多的企業。
通過校企合作高教教師可以走進企業掛職鍛煉擔任企業兼職培訓師等,提升專業技術層面的能力,同時為日后帶領學生實習積累經驗。企業人員也可以以企業導師身份在高校兼職教學,同時也可以在高校理論學習氛圍中繼續優化自身知識水平。
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承擔實踐實訓課程,通過相互分享理論與經驗,更好地優化教學設計,通過配合和溝通提升各自的專業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育人工作。在校企雙導師的引領下,學生在實踐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更加近距離地了解未來的就業和職場現狀。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言傳身教能夠春風化雨地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回饋社會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培養職業素養,樹立踏實守信的職業道德觀和責任意識。具體操作上即教師與企業導師在課程設計的評價環節對學生能力加入如:工作態度、職場溝通、情緒管理、崗位責任能力等細節的考核。企業導師在第六學期入校授課,參與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從課程學習到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的整個階段。參與教學的時間越早與學生也能更早地建立師生情誼,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接下來的實習和實訓過程中更好地接受和融入企業實訓基地,同樣也有利于企業定向選拔并培養亟需的優秀人才。如此模式下的深度校企業合作,可以促進學生畢業就上崗,企業也能夠優先招聘到優秀人才。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是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校方與教師能夠真正了解目前市場的就業形勢,并不斷地優化教學培養模式,保證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與社會行業發展保持一致。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科特點就是跨專業的綜合學科,語言知識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實操性練習,但商務實踐能力在課程上受限于課堂的空間和課堂的傳統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商務英語實踐能力。在這個搭載了5G快車的時代,各種網絡學習平臺、云端軟件技術與自媒體社交平臺井噴式發展,這也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大量多模態的學習渠道。海量的教學資源與靈活的學習模式可以更好地輔助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外拓展教學內容,推進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4]。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適用于商務通識與專業知識模塊的部分課程,如商務分析、商務談判、跨境電商、商務函電和跨文化商務溝通等課程。這類課程的特點是涉及很多商務通識知識和專業商務知識,線上優質的教學資源能夠讓學生更便捷地接觸到國際商務領域的專業知識。教師需要在前期的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重點內容進行梳理,并據此篩選出與大綱和教材匹配度高且適合學生水平的慕課資源和線上學習平臺。例如國家精品課程在線學習平臺,提供來自各大高校的優質慕課資源;再比如中語智慧教學平臺和億學軟件平臺,不僅提供線上慕課資源,還配置了商務英語專業實訓系統(億學的跨境電商實戰平臺等);Unipus外研在線平臺提供的數字課程、itest以及iwrite線上練習與測試平臺更是高校外語教學不可或缺的優質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也是高校教師必選的教學輔助平臺之一,集線上慕課、線上學習資源與交互式教學輔助工具等功能于一身。線上資源的靈活運用使線下課堂更具多樣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日程來合理安排自主學習時間,在課下可以隨時回看慕課內容,完成線上任務后也能夠更快捷地與老師溝通獲得反饋。[5]線上教學也是線下課堂學習的拓展與補充,線上線下多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緊密依托于網絡設備和教學軟件,這不僅要求學校對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的更新與完善,也對商務英語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掌握信息技術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務英語專業以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為目標,在教學改革深化的新時期,更應該大力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模塊化課程設置,優化學科資源配置,將課程與賽事實踐融合,推進校企合作,構建校內外實訓平臺,調整傳統教學模式,強化教師專業技能,從而提升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促進產教融合,培養出更多企業與市場需要的商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