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風光,郭兆霞
(1.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山西省中醫學校,山西 晉中 030600;2. 太原理工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變遷的加劇,后現代社會生活逐漸趨向多元化,多元社會的價值選擇與沖突的危機影響著學生,學生對社會的變化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意識,學生的價值觀表現為個性化和現實化,道德實踐的缺失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的建立,演化為學校德育功能的遮蔽。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影響因素——組織正義,影響著學生對社會正義的認識。平等與公正作為正義的兩個原則被寫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層面,這為體育教學實踐的價值觀指明了方向。
“正義”的英文原文是“justice”,它的中譯文有時也譯為“公平”。正義一詞由來已久,主要應用于人的行為。在近現代西方思想家那里,正義的概念越來越多地看成是評價社會制度的一種道德標準,看作是社會制度的第一美德。牛津大學戴維·米勒教授對正義概念的論述是:在斷定每一種關系模式具有獨特的正義原則時,依照查士丁尼的經典定義,作為一種一般意義上的德行的正義乃是“給予每個人應有的部分這種堅定而恒久的愿望”。正義作為首要價值,其評價范疇主要指平等和公正兩個原則,也就是羅爾斯的平等原則和差別原則。正義不同層面主要評價內容見圖1。

圖1 正義不同層面主要評價內容
“平等”的英文原文是“equality”,指資源平等分配給所有成員,主要包括對待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對待平等指在資源分配的特定時期保持平等對待每個人。機會平等指通過確保每個人獲得資源的機會相同來維持平等。規則平等指規則在一段時間內和在大部分情況下保持穩定,對每個人保持相同。
“公正”的英文原文是“equity”,指資源分配基于成員對一個團體或組織的貢獻,主要基于成員的努力、能力和績效。努力指成員所付出的努力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貢獻。能力指成員根據其相對能力獲得資源。績效指絕對績效是資源配置的標準。
社會科學研究的一條準則是:尋找復雜并使之有序。正義不僅是作為偶然的因素被權衡和考慮的許多價值中最重要的價值,更是權衡和估量各種價值的方法。體育教學作為一種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教學中的正義主要指教學的組織正義,對象是教學的基本結構,即教學評價、教學過程、人際交互。正如公平的正義為社會經濟安排提供了一個阿基米德式支點一樣,教學正義也為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支點。組織正義包括分配正義、程序正義、交互正義。教學評價關注分配正義,教學過程關注程序正義,人際交互關注交互正義。
分配正義是有組織的社會活動的價值觀,包括平等與公正兩個原則。平等基于成員資格,指取得成績的過程中對待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具體到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表現出相同的尊重和關心;在體育教學和比賽中要給予每個學生相同的參與機會;期末成績的評價要基于相同的評價規則,同時,體育比賽也要基于相同的游戲規則。公正基于貢獻,指期末成績的取得是基于努力、能力和績效。具體到體育教學,比如團隊比賽中,學生的努力被認為對比賽的勝利是重要的因素,應給予學生加分;期末成績應根據學生間的相對能力給予分數;而比賽的輸贏是絕對績效,是給予期末成績的標準。
程序正義指社會活動的組織方法正義、組織過程的分布正義,具體指組織過程具有整體一致性,組織方法能夠抑制偏見,并且具有一定的精準度、典型性和可修正性。在體育教學中,如球類團隊項目中,采用運動教育模式,學期初告知學生期末考核的依據是比賽積分,包括團隊積分和個人積分,整個學期的教學組織都圍繞這一整體目標,積分要每節課記錄,體現評價數據的精準度,這樣的客觀數據評價也比教師的主觀評價更能抑制偏見,比賽采用循環賽而不是隨機比賽,應具有典型性,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加入行為記分,記錄學生比賽外的行為表現,對期末考核結果有一定的可修正性。
交互正義指人際溝通和信息交流的方式正義,包括對結果和過程的解釋,溝通的內容和風格以及尊重和關心的表達,具體到體育教學中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要平等地體現尊重和關心,溝通內容與風格保持相同對待,對期末考核結果和教學組織過程的解釋要一視同仁,體現溝通的平等。
正義和非義的感覺不是由自然而來的,而是人為由教育和人類的協議發生的。它不是事實上存在的東西,而是應該存在的東西。體育教師不是要在體育教學中教授“正義”,而是要將“正義”融入體育教學,在教學中營造這種平等與公正的環境,這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有正義意識并融入教學實踐,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正義意識要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落實,首先需要教師理解正義理論,并且有意識地將正義理論融入體育教學活動,在教體育學中營造正義的體育教學秩序和體育教學環境,并堅持正義的信念和價值觀,否則體育教師就不能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平等友好對待學生,通過眼神交流對學生表示關心,同時站在學生的位置思考問題,傾聽學生的心聲并給予話語權。這里的對待平等不僅指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更是師生平等。不論其種族、性別、長相、成績,還是其人格、尊嚴,都是平等的,體育教師應平等對待;師生的平等更有利于學生心聲的表達和良好溝通的實現。
游戲規則在一段時間內有穩定性,學生在平等的規則下進行競爭與合作,能夠根據游戲規則發展自己的能力,且能力的發展能夠得到教學評價的認可。在修改規則的比賽中,參與比賽的學生的規則要同步修改,保持規則平等。例如,在9人制的排球賽轉換到6人制的排球賽時,雙方人數要同時修改,在氣排球比賽轉換為硬排比賽時,各隊要同時換球,對個人和團隊擊球次數的限制,雙方應保持一致,比賽中保持規則的平等。
在體育教學中保證學生平等的參與機會。課前器材的準備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球或者每兩名學生1顆球,學生能夠平等地使用器材,從而保證練習機會平等。課堂的教學比賽要修改規則以保證每隊都有機會開展,如修改比賽分制或者修改比賽時間等,從而保證比賽機會平等。整個學期的體育課堂教學比賽積分要采用循環賽而不是隨機比賽和淘汰賽,從而保證每隊比賽的對手機會平等。
體育教學中教學設計的公正體現在分組、賽制、教學評價等方面。分組基于學生的能力和意志,各組學生整體能力方面差異不大,且學生要愿意參與到本組中,否則會影響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賽制方面根據整個學期的過程評價進行賽制安排,如整個學期循環賽,而不是每節課的抽簽賽或者隨機比賽,甚至體育教師可以指定比賽分組。體育教學評價是對學生的整體運動能力進行過程評價,而不是對單一技術進行結果評價,對學生的結果評價基于體育教學中的客觀數據,而不是基于體育教師的主觀判斷,數據來源于多層數據,而非單一數據,如體育教學比賽中的得失分或者課堂行為積分等數據,同時體育教學評價的結果應有較好的區分度,結果數據應符合正態分布。
純粹實踐理性原理,在康德看來,不外就是道德原理。道德不是說教或忠告,重要的在于實踐。體育課作為一種實踐性課程,培養學生的正義意識要促使學生融入課堂環境,在融入正義原則的體育教學實踐環境中培養學生的正義意識。
引導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樂觀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體育教學比賽中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學會理性面對同學之間的競爭,在溝通中學會理解與包容,時刻保持一顆善良的心,理性面對輸贏,不斷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比賽,在體育教學比賽中體驗平等與公正的原則,包括比賽規則、組織方法、裁判的判罰、規則的演進等,使學生能夠清楚地分辨體育教學比賽是否平等與公正,在參與和體驗中提高自己的價值判斷力。
引導學生學會價值判斷遷移,能夠將體育教學比賽中的平等與公正的意識遷移到生活中,有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并能聯系現實世界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如班委的選舉方法、獎學金與助學金的評選辦法、選修課的選擇方法、期末成績的評價方法等。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全球教育界的共識,在體育課堂中通過使用游戲規則進行批判性思考,體育教師應在課堂實踐中教授并討論平等與公正及其行為,在價值沖突與制衡中使學生學會思考與選擇,從而培養這方面的意識。
正義不僅是首要價值,也是評價各種價值的方法。理解體育教學中正義的內涵和不同層面的主要評價內容是實現體育教學正義的前提和基礎。平等與公正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將正義理論融入體育教學,不僅是一種好的教學實踐,而且能培養學生完善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