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迪,李莉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蕪湖 241000)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課程思政”正是落實這一重要論述的創新,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作用,激發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認同,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教書與育人相統一。
但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與護理專業課程教學互不相關的現象比較嚴重,在人才培養中沒有充分將德育元素融入護理專業課程。現代醫學模式已經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從而要求護理教育需要在生物、心理、社會、人文等方面對護生進行綜合培養。
護理倫理學是研究護理道德現象的學科,是運用一般倫理學原理和道德原則來解決和調整護理實踐中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2],是培養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核心課程之一,擔負著教育、培育護理人員高尚道德情操的主要任務,因此需要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以突出培育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職業道德水平以及倫理決策能力,助力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我校大二年級護理專科學生前期已完成護理學導論、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護士人文修養等護理專業課的學習。在進行護理倫理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能結合相關學科更好地發散思維,能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將護理道德理論和思想政治運用到護理實踐中去。
本研究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護理倫理教學過程中,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評價4個方面對護理倫理課程進行改革。
在原有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基礎上增加德育目標,將思政元素貫穿護理倫理課程教學全過程。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證思維、哲學思想、良好人文素質修養、職業道德水平以及較高倫理決策能力的優秀護理人才[3]。
護理倫理課程教學團隊,采用集體備課方式,圍繞高職高專護理學專業課程目標,修訂護理倫理學教學大綱及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實行教材分層規劃制度,針對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合理選擇護理倫理教材。課程使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護理倫理與法律法規》第二版教材。改革后的護理倫理課程共24學時,更加注重世界觀、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護理倫理道德水平、人文素質與修養以及哲學思想、辯證思維的塑造培養,因此在每個章節結合名人名言、典型案例、名人事跡、影視劇作、熱點新聞等,實現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的全面融合。具體思政元素及案例融合見表1。

表1 護理倫理學思政元素及案例融合

表1(續)
護理倫理課程理論性強、較為抽象,思政元素融入后,隱性提高了學習的枯燥性。因此需要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融會貫通,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以模擬案例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建立與實際相似的場景,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4]。改革后將“情景模擬”教學法與傳統講授法相結合,提高“課程思政”的改革效果。
護理倫理決策能力是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面對臨床倫理困境時,護士在護理倫理理論、原則和規范等指導下,做出恰當的、符合倫理的決策的能力[5]。其已成為新世紀護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在學生成績考核評定的基礎上,增加護理倫理決策能力評價指標。
本研究采用護理倫理決策問卷(Judgment About Nursing Decision-2007version, JAND)作為調查工具。是目前國際上針對護理專業人員測量護理倫理決策能力具權威性的問卷[6]。2011年由我國學者朱磊等[7]將其翻譯成中文,該量表由護理人員發現自己處于倫理困境中的6個故事和2個場景組成,每個案例有5-7個問題,共48個條目。問卷測量了護理倫理決策的兩個維度:倫理選擇及倫理行動,分值越高表示護理倫理決策能力越強。于護理倫理課程開始之前對兩組護生進行護理倫理決策能力調查;于護理倫理課程結束之后對兩組護生再次進行護理倫理決策能力調查。兩組學生由相同的教師授課,使用同一教材。
我系已成功申報省級課程思政建設示范中心,在第一批課程思政改革項目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所有專業全覆蓋,從而繼續擴大專業、課程與教師的參與面。同時組織交流學習,提升課程思政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鼓勵教師以團隊形式或個人形式參加有關課程建設的培訓研討、學習交流,開闊教師的改革視野,進一步明確課程思政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召開有外校專家學者參與的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課程思政建設相關研討會或學生素質教育研討班,做到互通有無,博采眾長。不定期召集試點項目負責人圍繞試點課程開展交流研討,努力解決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障礙和困難。努力創新教學形式,通過靈活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并探索提高考核形式的靈活性,引導學生樹立和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對立德樹人情況及學生人文素質修養、職業道德水平等效果的提升,目前還沒有評價機制進行量化考核,對現有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果多通過學生相關課程成績或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評價學生滿意度,評價方式較為片面且較為單一[8],因此還需要高校重視及完善課程思政效果評價機制,以促進教師重視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升立德樹人水平。
護理倫理學是培養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核心課程之一,需要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以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證思維、哲學思想、良好人文素質修養、職業道德水平以及較高倫理決策能力的優秀護理人才。本文基于“課程思政”視域,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評價4個方面對護理倫理課程進行改革,為護理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建設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