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沖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
中國傳統木雕裝飾藝術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時期,在工藝美學及技藝方面取得了卓然成就。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和城鄉建設如火如荼,數以萬計的傳統民居木雕紋樣被破壞,取而代之的是以鋼筋混凝土為主的現代材料,也衍生了大批規?;扒С且幻妗钡臍v史村鎮,導致城市地域文化特色被嚴重侵蝕,傳統民居的木雕裝飾藝術保護與傳承迫在眉睫。目前聚焦在贛州民居木雕裝飾方面的研究較少,如劉雙喜對江西明清時期木雕藝術的起源、類型、意義及題材展開闡述[1],聶朋通過分析贛西鄧家大院的建筑布局、花紋雕飾剖析其蘊含的文化內涵及風俗民情[2],龔靜芳對江西徽式民居及其構件的雕飾手法、裝飾規律及藝術手法總結分析,并對比了江西徽式民居及徽派民居的特點,體現出前者獨有的藝術美[3],有學者以建筑裝飾藝術為對象,從表現手法、文化、題材等方面對贛北清代時期的民居建筑特征分析和總結[4],也有的從建筑物質文化遺產角度,通過研究民居的歷史背景、建筑類型及地域文化等闡述其未來發展方向[5],由相關理論研究可知,現有文獻多集中在傳統民居的歷史變遷、構件雕飾特征及寓意等方面,或是針對某一特定時期的建筑裝飾藝術解析,對贛北地區的木雕藝術價值系統性分析及應用性研究較少?;诖耍疚牟捎脤嵉卣{研對江西安義古村群的木雕裝飾紋樣進行探討,并對木雕符號的現代化應用作出回應,為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和地域特色的彰顯提供基礎。
江西安義古村群位于南昌市所轄安義縣南面約十公里的西山梅嶺之麓,至今已有1 300多年的歷史,由京臺、羅田及水南3大古村落組成,3村落呈“品”字布局且地域特征明顯。上千年的歷史沉淀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有120余棟,傳統街巷、水塘、古井、門樓、古樹等星羅棋布,規模宏大的民居建筑與山水、藝術融為一體,是贛文化及贛商文化完美結合的典范,對研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及工藝美學意義深遠。
古村群中典型的贛派風格建筑多以士大夫第和曦廬為代表,廳堂縱橫、石刻門楣、雕鏤門窗,建筑主體三重進或五重進,廳堂、牌坊、戲臺、祠堂、祖先堂等均是千年古村群歷史變遷的見證,傳統民居的裝飾符號尤其是木雕藝術頗有考究,以不同題材不同表現方式體現出和高超的建造水平和精湛的雕刻工藝。
贛北地區孕育了山水環境、場景故事等眾多不同類型的木雕裝飾紋樣,傳統木雕藝術歷史悠久,歷史考證發現秦漢時期就有運用木雕裝飾藝術,至唐宋時期衍生出不同風格,明清時期的木雕裝飾藝術發展達到頂峰,贛北地區山水環繞,文化底蘊深厚,該時期的傳統民居建筑以木結構為主,木質結構作為建筑的視覺點成為裝飾的主要部位,風水文化、儒商文化及宗教禮法等環境孕育了山水、場景等多種裝飾紋樣,木雕因此在傳統民居中廣泛應用,民居建筑、欄桿、立柱、門窗等均有精美絕倫的木雕圖案,尤其是門窗部分,其裝飾紋樣簡潔典雅,工藝巧奪天工。
通過實地調研筆者歸納出安義古村群木雕主要分為吉祥紋樣、社會生活紋樣、風景花鳥、幾何圖樣及博古雜寶5種類型。因題材不同其內容元素和文化內涵也不盡相同(表1)。
贛北地區木雕裝飾紋樣隨歷史沉淀保留至今,其蘊含的美學價值體現在意境美、形式美、生態美和倫理美四方面。
意境美,主觀意向性的美學特征。木雕裝飾紋樣的藝術體現之一即為主觀寫意性,其藝術形態以生活場景、農耕文化或民俗風情等不同方式表達特定寓意及思想情感,并非單純追求美或為了美而美,正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木雕題材內容廣泛,風景花鳥、吉祥紋樣、文字形式及其他福祿壽的吉祥圖案皆是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人們的期許。

形式美,源于繪畫圖式的藝術再現。木雕圖案的繪制通常先以圖稿為基,運用工筆粉本或白描手法繪制底稿,轉印于木物之上后,將二維平面表達轉化為三位立體的雕刻。從一定程度上看,木雕起源于繪畫,是繪畫的再現表現,贛北地區的木雕裝飾紋樣精美絕倫,不僅有接近民俗化及生活場景化的圖式,還有代表高尚品質的植物花鳥及歷史人物,其構圖吸收了中國水墨畫的虛實、開合及寫意的原理,構圖飽滿,堪稱繪畫圖示的藝術再現。
生態美,審美功能與目的的協調統一。木雕裝飾既涵蓋門、窗等建筑維護結構,還包括很多結構構建,是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木雕作為建筑裝飾,其內容和形式受制于建筑形制,斗拱、月梁等建筑構件是裝飾和構件結合運用的代表,贛北民居的木雕裝飾在雕刻時統籌建筑審美性與功能性,體現出獨特的生態美及藝術價值。
倫理美,木雕藝術文化內涵的體現。木雕裝飾紋樣的內容及形式多圍繞儒家倫理的美學思想展開,尤其是對老子、孟子等歷史人物的刻畫,將審美情感與道德倫理相結合體現了以“仁”“禮”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思想及倫理美。
贛北傳統木雕符號歷經千年沉淀,是傳統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載體。因此木雕紋樣的應用應建立在尊重文化的基礎上,以文化傳承原則為核心。由于地域文化限制,加之木構架民居建筑保護不易,在歷史地區存量更新中未得到較好保護,其所蘊含的地域文化精神不被大眾熟知,木雕符號的現代化應用可增加居民對傳統地域文化的認知度,促進贛北地區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次,木雕裝飾藝術是兼具功能與美學的歷史產物,具有塑造建筑美學藝術的重要價值,豐富的裝飾紋樣題材及內容使其成為提升藝術性和美學性的重要部分,在室內設計、外部環境營造等多種語境下,木雕符號在豐富城市景觀的同時又能滿足城市居民的審美需求,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實現木雕藝術美學價值的最大化體現。
3.2.1 建筑設計
木雕符號在建筑設計中可以多元化的內容廣泛應用,根據上述概括的贛北地區木雕紋樣分類,結合室內設計風格、功能及空間布局,可將喜鵲、梅花、蝙蝠、魚、石榴、喜、壽、福等吉祥紋樣題材應用于建筑墻體、門、樓梯欄桿等處,山川河流、飛鳥魚蟲、梅蘭竹菊等風景花鳥紋樣可應用于墻面漏窗、花格、屏風等位置,玉珮、象牙、犀角、琺瑯、寶瓶,盤長、書法等博古雜寶類應用于博古架、木架等處,其通透性不僅可隔斷空間同時也是空間的延續性體現,總體來說,木雕紋樣在建筑設計的應用應從實用角度出發,通過木雕符號與現代居室空間融為一體,體現出傳統民族文化品味和獨特的木雕文化藝術氛圍。
3.2.2 景觀營造
風景花鳥紋樣的木雕類型在城市景觀中運用較多,其中動物紋樣使用頻率最高,如景觀游園中的平面和立面雕塑,因不同地區對動物類型的側重不同,可根據地域及場景需求以三維立體雕塑形態搭配,而對植物花卉紋樣的運用多為點綴或細部裝飾,在現代化景觀應用中,將木雕紋樣的構造形態以重組、抽象等藝術升華形式重新提煉或重新組合,創新性表達使之更具現代感,且能更好融入城市景觀中,如文化長廊景觀節點可結合梅蘭竹菊四君子雕刻紋樣,在滿足維護作用的同時又兼具裝飾美化作用,城市標識、裝飾小品甚至壁畫等元素,均可結合動植物、社會生活紋樣等木雕裝飾符號的創新性表達以實現更好的敘事性。
3.2.3 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對木雕藝術的應用是傳統藝術和現代裝飾結合的和諧美體現。如在文化展覽館、影劇院等大型公共場所的雕花板、畫框、門飾、回廊等處,可采用木雕紋樣營造文化氛圍,公園涼亭欄桿或橋梁欄桿的木雕紋樣以吉祥紋樣中的如意字紋和植物花鳥紋樣居多,尤其是梅蘭竹菊、牡丹、荷花、松樹等元素,多采用平面化的裝飾表達,公共座椅則多應用于椅面和側面上,將蘭花、竹等符號采用浮雕手法表達,另外在照明設施中可增加對木雕符號的應用,以云紋、水紋、冰裂紋、直線、曲線組合形成的幾何形狀或紋理通過燈罩、柱體等可載體表達。
3.2.4 新材料與新技術
傳統木雕紋樣材質多為就地取材,即為當地普遍使用的材料,贛北地區的木雕紋樣多以實木木材為載體。當下新材料和新技術發展迅速,為傳統木雕紋樣在設計領域的創新與應用提供了更多的施展空間,如可采用等效與光影將敘事性傳統文化故事呈現出立體三維化效果,城市噴泉廣場也可借助聲、光、影等效果,實現視聽一體化,提升人們對木雕藝術的認知和傳統地域文化的了解。此外,不銹鋼、熒光材料、塑膠材料等新興材料也將對木雕藝術的現代化應用產生影響。
本文通過對贛北地區江西安義古村群實地調研,結合相關文獻研究總結出木雕裝飾紋樣的特征、分類及美學價值,并提出木雕符號現代化應用的原則和方法,為傳統木雕藝術與現代設計的融合提供借鑒。未來隨著存量規劃階段歷史地區的有機更新,木雕裝飾紋樣所蘊含的地域文化特色保護將會具有切實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