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芳,李雨珊
(江蘇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3)
在全面思政教育的要求下,課程改革刻不容緩。在信息時代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魚龍混雜的信息正在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政教育對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此外,目前,西方經濟學教學占據經濟學教學的主流,其對于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但西方經濟學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之上的,服務于資產階級,階級屬性鮮明,若在教學中不加以正確引導,易形成價值偏差。因此,高校教師對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新形式進行教學設計與探索,是高校經濟學原理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從而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是落實立德樹人,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要途徑,實現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愛國熱情。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國內學者對經濟學原理課程中如何進行思政教育進行了探索。靳衛萍對面授、慕課及混合式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經驗總結,指出大學回歸育人的根本途徑是課程思政,并提出在教學中應將“我知、我信、我行”有機統一,從而實現專業課教學中的思政教育。馬艷艷等提出“調整經濟學原理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評價機制”三位一體的通識課程思政教育實現路徑,實現了“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劉心占深入挖掘了經濟學原理中的思政元素,從教學內容重構、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改革考核評價方式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探索;李文禹等在經濟學原理中融入思政元素,從完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及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對經濟學原理課程進行設計。張梅對思政教育融入經濟學原理的課程體系創新進行研究,結合具體經濟學原理的知識點探討了如何在經濟學教育中貫徹思政教育。以上學者對思政元素融入經濟學原理的教學內容與模式及評價體系的建立進行了探索,并給出了相關建議。
江蘇科技大學作為江蘇省唯一一所以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為主要服務面向的行業特色型大學,立足船舶、海洋優勢,為船舶工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經濟學原理作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校內以船舶、海洋為特色方向的眾多專業的學生。以船舶、海洋相關策略及相關企業發展情況為背景展開經濟學原理中的思政教育工作,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好地了解行業發展的機會,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運用經濟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經濟學原理作為基礎性學科,課時充足,學生的學習時間連貫,是實現思政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有利平臺。因此,江蘇科技大學經濟學教學團隊結合辦學特色及思政教學的需求,開展思政元素融入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的研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要。因此課程內容在考慮其基礎性、實用性和時代性的同時,應充分挖掘課程中思政元素,使專業課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結合辦學特色,將經濟學原理著重與海洋經濟發展相聯系,使學生產生共鳴,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前的經濟學原理基礎課程大多“原汁原味”地照搬西方經濟學,不能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優勢。課程內容要合理選取,既要保留傳統課程內容中有價值的基礎知識,又要融入時代性的內容。應選擇性地對經濟學原理進行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刪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依據知識理解和掌握的規律,挖掘課程各章節的內在聯系,使各章節銜接有序,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專業知識,達到培養全面發展海洋類人才的需求。著重將經濟學原理與海洋經濟發展相聯系,如結合經濟學原理,涉及軍工、高尖端科技和海洋能源開發等領域與經濟學原理中宏觀理論中政府購買、投資理論和外貿理論部分相結合,確保學生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海洋經濟觀念”的培養。
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側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期,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船舶海洋類應用型人才供給不足,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以培養應用型海洋類人才為導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牢牢掌握基礎理論,并通過加強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典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推廣案例教學的方法,將海洋、船舶類企業發展及海洋經濟的發展與經濟學原理課程中各章節的相關知識點有機結合,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設計教學案例,并形成案例庫。結合案例教學,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打破單一的課堂教學,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利用互聯網教育工具實現線上、線下共同教育。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在教師對基礎理論講解完畢后,由學生運用相關經濟學原理對案例進行展開解讀。在進行案例解讀時,令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并檢驗其學習效果。加強師生互動,在案例的思政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價值引領,保障思政教育的效果。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確保學生在強化基本理論學習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船舶、海洋相關企業發展現狀,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就業及擇業有一定的認識。此外,使學生從海洋經濟發展角度,強化專業知識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與家國情懷。
目前,各高校經濟學原理的評價體系大多由平時成績、結課考核兩大類考核指標構成,其具體占比見表1。此評價體系下,較為側重評價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而缺乏對于學生應用實踐能力及價值觀塑造的效果評價,不符合當前全方面培養人才的需求。
表1 現行經濟學原理課程評價體系
隨著思政元素的融入,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船舶海洋類人才為導向,構建全新的、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考核評價體系,從而客觀全面地量化評估經濟學原理教育及思政教育的效果。在考核評價體系中,構建思政要素相關考核指標,使評價體系由原來的側重于對經濟學原理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向知識掌握程度、解決問題能力及思政教育效果三個方面的綜合考核轉化。對應以上三個主要的考核方面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要既能反映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情況及運用其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要反映價值觀的引領效果,體現在正確的價值觀念,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及責任感,以及家國情懷等方面。其考核評價體系由平時成績及課程考核成績兩方面構成,各占總成績比重的50%,其具體組成見表2。其中平時成績由課堂考勤、課后作業、案例匯報及課外調研四部分構成,課程考核分為卷面成績及心得體會兩個部分。平時成績及課程考核成績的評定都從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運用,以及思政教育效果兩方面進行。
表2 融入思政元素的經濟學原理課程評價體系
教師是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師推動著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若要落實好經濟學原理中的思政教育,教師的自身素質是關鍵。打造高水平、高素質和創新型經濟學師資團隊顯得尤為重要。教育者本身要首先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要具有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此外,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從馬克思主義立場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經濟學教師團隊對教師進行定期組織培訓,確保教師可以掌握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論,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為經濟學原理的思政教育儲備足夠的師資力量。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本身必須擁有銳意進取的精神,時刻關注經濟學領域的學術動態,首先要在知識上不斷地進行自我革新,其次教學方法上也要敢于創新,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而努力。同時,由于江蘇科技大學辦學特色,學生就業大多面向海洋、船舶類企業,教師教學應以應用為導向,將結合海洋特色的專業課教學貫穿教育全過程,提升學生海洋意識。重構經濟學原理師資團隊,定期邀請船舶與海洋經濟類專家進行公開講座,專家走入課堂可以為學生的專業學習理清思路,同時,可使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船舶與海洋行業現狀,有助于學生的擇業與就業,深刻理解海洋強國等戰略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經濟學原理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更好地掌握經濟學原理理論的有效途徑,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典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辦學特色,江蘇科技大學經濟學團隊結合我國海洋經濟與戰略特性、中國新時代海洋強國戰略,以及船舶與海洋相關行業經濟發展等方面設計了若干教學案例,并在教學中開展實施,將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實例同經濟學原理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經濟學原理基礎理論的理解,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激發學生愛國及家國情懷。以經濟學原理中“供給和需求”知識點為例,介紹融入思政元素的案例設計和實施過程。
根據思政元素融入經濟學原理的要求,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案例設計如下: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建設海洋強國明確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大力扶持船舶工業,扶持鼓勵發展智能船舶、綠色節能船舶和豪華游輪等,刺激了發展新型設備的需求,海洋強國戰略為我國船舶制造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而2020 年初,新冠肺炎爆發并迅速蔓延至全球,與航運市場相關的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成為船舶工業發展的“黑天鵝”事件。受疫情影響,各國的船舶制造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低迷,船東投資傾向于一定程度規避不確定性的資產,同時,2020 年全球海運貿易量減少約10 億噸,同比萎縮5.6%,對國內外新船只的訂單數量具有較大的影響。表3、圖1、圖2 為2019 年和2020 年的新船訂單統計情況。
圖2 國內發起訂單占比圖
表3 新船訂單統計
圖1 中國船廠獲得訂單占比圖
根據以上內容思考:
(1)試分析案例中影響供給和需求的主要原因。
(2)案例中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是如何體現?
(3)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如何拉動內需?
以上內容為結合經濟學原理中的“供給與需求理論”設計的教學案例,在確保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的前提下,又融入了思政元素。下面分析此案例的思政教育的體現。
2020 年中國船廠獲得訂單較2019 年增長19%,在全球船舶制造業和航運業遭受打擊的情況下,我國船廠所獲訂單占全球訂單的比例大幅度增長,一方面說明我國疫情防治有效,彰顯了中國實力;另一方面說明我國海洋強國戰略實施促進了我國船舶制造業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成效顯著,彰顯了我國船舶制造大國的地位。就國內發起訂單而言,2020 年較2019 年的占比增加18.9%,在船舶制造業遭遇沖擊的情況下新建船只訂單數量也不降反增。國內訂單占比顯著增加也得益于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及我國面對世界經濟巨變構建的“雙循環發展格局”。發展海洋經濟是“海洋強國”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發展海洋經濟需要先進的船舶制造業做支撐,“海洋強國”戰略下,國家大力扶持船舶工業,在創新研發、技術改造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扶持鼓勵發展智能船舶、綠色節能船舶和豪華游輪等,在政策背景下,發展新型設備的需求逐步擴大。同時我國構建的“雙循環發展格局”,以滿足內需作為穩定經濟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以擴大內需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有效利用了內需優勢。此案例設置結合實際,以船舶行業經濟發展為背景,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際的船舶制造業的發展中體會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意義,感受中國力量,深刻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增加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1.確定教學對象
經濟學原理作為基礎性學科,面向高校各個專業的學生。不同專業的教學對象知識背景和知識儲量不同,層次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案例內容設計和選取之前首先明確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專業特點和基本素質,以便結合經濟學原理,設計相關案例或從案例庫中選擇合適的案例,因材施教,便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激發學習興趣。
2.案例內容的選取和設計
案例內容的選取和設計是案例教學過程中關鍵的一步,案例內容的設計決定著專業課教學及思政教育的效果。根據教學對象設計教學案例,使知識變得鮮活,較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案例內容選取應具有時代性和啟發性,教學者應結合實時國際經濟形勢,通過多種渠道搜索相關教學資料,設計教學案例,將思政元素融入案例當中。設計案例庫,根據學生專業和自身素質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并考慮融入思政元素的案例的時效性對案例庫及時進行更新,保障教學內容與時代發展接軌,保證思政教育效果。
3.發布課前任務
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如慕課等,發布課前任務和案例內容,此部分設計主要作用是使學生先明確課程學習目標,熟悉課程內容,提前預習相關理論,并就案例提前進行獨立思考。并劃分學習小組,便于后續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增加其團隊協作意識和責任意識。
4.學生主體課堂與教師主體課堂有機結合
學生主體課堂耗時費力的局限在實施中也有所體現,因此,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課堂與教師主體課堂有機結合。根據現階段高校課時設置及安排,案例教學過程中,首先由教師首先對課程中的基礎理論及相關難點進行講解與梳理,保障學生基礎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并就相關知識和理論引入案例和需要思考的問題。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對案例問題進行討論,根據案例難易程度,靈活控制討論時長,各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展示討論結果。同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思政元素的領悟。學生主體課堂與教師主體課堂有機結合的案例教學方式既保障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又能增強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拓寬學生視野,同時,又能達到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5.評價與總結
由教師根據學生案例的匯報情況及其對課程中思政元素的領悟程度進行總結與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思政元素的領悟程度進行打分,并計入期末成績。此外,教師在案例課程后結合課程教學效果總結案例設計的優點與不足,并在下次案例教學過程中做出改進。
江蘇科技大學經濟學團隊通過對經濟學原理課程思政的實現路徑、案例教學的設計與實踐進行探索,結合辦學特色,從改革經濟學原理課程內容、推廣案例教學、改革課程評價體系及改革教師團隊內部結構四個方面,將經濟學原理與海洋經濟發展相聯系,將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到經濟學原理課程中。同時,案例設計與教學實踐進行了詳細論述,針對經濟學原理各章節知識點設計案例并形成了案例庫。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將經濟學原理與海洋經濟發展相結合,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經濟學原理的基礎理論,將學習成果內化于心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了對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加學生的愛國熱情,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而達到經濟學原理思政教育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