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堅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1)
(1)軌道交通行業緊缺型關鍵崗位人才需求持續提升。國務院《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明確提出:到2030年我國鐵路規模將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4.5萬公里左右,鐵路總體投資額將超過8萬億。軌道交通行業飛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不斷加快,崗位融合優化,人才需求結構不斷變化,機車乘務員等緊缺型關鍵崗位人才需求持續提升[1-3]。
(2)適應軌道交通先進技術發展的人才培養規格不斷提升。“綠色、開放、共享”的京張智能高鐵,標志著軌道交通裝備正向著智能化、集成化發展,對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以下簡稱鐵道機車專業)面向適應軌道交通先進技術發展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良好的職業素質、復合型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跨界型技術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4-5]。
第一,培養行業緊缺型關鍵崗位人才,服務國家戰略和行業企業需求。
第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引領高水平專業發展。第三,共建共享資源,帶動相關專業整體發展。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資源庫立足國家急需、全國一流,聯合國內不同地域的優秀高職院校和行業龍頭企業,依據科學統籌、頂層設計、合作開發、開放共享、智慧引導、能學輔教、邊建邊用、持續更新的原則,從框架結構、功能實現到資源建設與應用實施一體化設計(如圖1)。

圖1 鐵道機車專業資源庫顆粒化資源設計思路圖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源庫廣泛服務于職業院校學生、教師、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結合本資源庫服務目標,培養軌道交通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遵循資源庫“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化資源”的建設邏輯,依據“專業、崗位、課程、模塊、素材”的建設架構,系統規劃設計資源庫,圍繞職業成長和素質提升建設拓展資源,滿足產業發展和用戶個性化需求,保證資源的完整性、實用性和冗余性。
(1)課程中心。聯合各參建學校,組織團隊了解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需求,依據崗位任職要求和職業標準,將鐵道機車運用、制造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念,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將課程結構化,分解成具體的知識點、技能點構建知識樹,構建24門標準化課程。將創新創業的理念融入專業課程中,培養職業素養,強化創新創業意識,開發建設5門專創融合課程。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開發建設了特色課程“跨文化交流”。課程資源主要包括課程標準、電子教案、電子課件、習題、試題庫、教學視頻、動畫、微課、虛擬仿真資源等。資源每年保持10%以上更新,做到資源與企業發展、教學改革的同步性,發揮教學資源庫在鐵道機車專業發展建設中的支撐作用。
(2)微課中心。微課中心以滿足學生、企業學習者、社會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需要和滿足輔助老師教學需要為目標,建設專業科普特色微課、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專業核心知識技能三類微課資源。讓學習者輕松了解軌道交通相關基礎知識,將一些難以理解的原理結構剖析得清楚透徹而又簡單易懂,讓關鍵技能點、知識點輕松易懂而又印象深刻。
(3)專業技能訓練中心 。通過對鐵道機車專業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提煉和開發,依靠專業技能訓練中心,嚴格按照鐵道機車運用和制造行業工作規范,開發機車整備實習、機車運用實習、機車檢修實習和基礎技能訓練4門結構化技能訓練專項課程,開發約40個典型工作任務模塊的約1200個技能訓練學習資源。學習過程體現沉浸性和互動性,與企業生產場景深度匹配,切實提高學生興趣。
(4)虛擬仿真中心。鐵道機車專業實訓設備投入非常巨大,部分實訓項目危險性高、設備結構復雜。建設涵蓋國家/行業標準、企業生產工具、生產對象、生產場景、工程案例、工作過程等內容的鐵道機車檢修、模擬駕駛、故障處理、調試等高壓危險及工藝復雜的高成本實訓項目虛擬仿真資源100個。通過虛擬仿真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5)1+X培訓考證中心 。根據各職業院校和鐵路行業相關企業職工技能等級鑒定和考證的培訓需求,開發了鐵路機車電工、鐵路機車鉗工和鐵路機車司機三個主要工種,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兩種車型共6科從初級工到技師全部技能等級的職業技能考證培訓資源,增強了考證復習學習的方便性和有效性,提高考證的通過率。
(6)素養中心 。融入大量課程思政元素,建設了“國際視野”和“火車頭精神”兩門結構化的素養課程。宣傳新時代鐵路精神,為學習者提供國際服務、國際交流、國際培訓等方面的培訓學習,讓學習者成長為綜合發展的國際化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7)鐵路安全道場。軌道交通行業對安全要求高,資源庫開發建設“鐵路安全道場”特色資源,開發行車安全、作業安全、安全急救、事故案例等軌道交通安全相關資源400條。以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讓學習者了解鐵路安全知識,掌握安全避險、安全急救的處置方法,熟知鐵路作業安全標準,掌握安全行車技能。
(8)鐵路機車博覽館。鐵路機車博覽館建設鐵路發展、機車薈萃、鐵路科普、VR虛擬仿真、鐵道機車漫游等5類特色資源共400條,可以進行在線科普教育,讓鐵道機車資源庫成為青少年線上游學基地。
通過對教學資源庫系統的需求分析,結合企業、學生、教師等多方面需求,完成專業教學資源庫“管理與學習平臺”的設計與構建,利用無線數字移動技術探索和建設全新模式的課堂,實現“時時、處處、人人”共享型數字化學習中心,為全國各高職院校相應課程教學提供優質現代教學資源環境。管理與學習平臺是專業教學資源庫的載體和核心,具備資源展示和處理、教學應用、維護與管理、角色管理、學習評價、資源更新等功能。利用資源平臺中的資源,能為全國同類院校教師、學生、行業企業員工以及社會學習者提供資源檢索、信息查詢、資料下載、在線學習、交流討論、學習效果評價以及培訓服務,支持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教學。
(1)充分利用專業資源庫,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師課前在資源庫中整合資源,在課前將課程預習內容通過資源庫發送給授課班級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預習內容,發現問題。課中翻轉課堂,探索問題,根據教學內容應用資源庫平臺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和交流分享,分析存在的問題。教師借助資源庫線上線下教學功能,開展項目導向教學,及時測驗,追蹤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路徑,提升教學效果。課后通過對資源庫中相應資源的查閱、學習,鞏固所學內容,總結教學的實際效果。
(2)“虛實結合”,解決教學難題。由于鐵道機車專業實訓設備昂貴且受場地限制,實習現場危險,實訓教學效率低下。在互聯網+”資源庫的應用模式下,教師將資源庫融入實訓教學,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信息化的教學應用場景,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構建一個直觀實訓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完成“沉浸式”的模擬實訓,提升課堂實訓效果與教學管理效率。
資源庫聯合10所學校、8家企業共同成立共建共享聯盟,共同開發、上傳、使用資源,建設開放式專業交流與服務平臺,為學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跨學校、跨地域的優質資源共享,所有資源素材等內容全部免費開放。在聯盟內探索基于資源庫的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制定《鐵道機車專業資源庫校際學分互認管理辦法》,為學生跨校選課提供學習成果認證,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針對聯盟院校的教師不定期開展技術培訓,使教師掌握簡單資源的制作方法,學會資源上傳、建課、組課,掌握任務發布、進度監測、評價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促進教學深入應用。與企業進行合作,利用資源庫的資源為企業職工提供入職培訓或崗位能力培訓。
截至2022年3月,資源庫素材總量19780條,素材總量670G,其中視頻動畫和虛擬仿真資源占比57%,原創資源90%以上,資源庫建成標準化課程42門,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點和教學改革最新成果,反映鐵道機車等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 最新應用。
集合業內重點院校的鐵道機車專業和相近專業的師資力量,充分利用各專業教學資源,借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有效促進專業融合,形成專業建設“合力”,全面達成統一專業標準建設,共享專業資源,互通不同院校專業課程,形成標準化專業評價,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專業團體”優勢,形成高職院校專業特色和辦學品牌。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和交流平臺,通過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內容,有效地提高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開發專業“四層模塊嵌套,三級能力遞進,兩類課堂同步”全模塊化、德技兼修的結構化課程體系,以推動教學組織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模擬企業生產場景、虛擬操作環境、虛擬操作設備的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專業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全面推進三教改革。
把在專業和課程建設中積累的豐富成果共享,建成具有集視頻、文檔、動畫、教學圖表、圖片、虛擬仿真軟件等大量的顆粒化資源,是國內資源最豐富的鐵道機車資源庫,并在全國100余所鐵路類、城市軌道交通類、交通類職業院校中推廣使用,實現共享,為相關院校師生服務,還為鐵路行業企業員工自學、開展社會培訓免費提供資源進行檢索、信息查詢、資料下載、教學指導等服務。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資源庫通過兩年多的建設,已建成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以現代軌道交通先進技術為引領,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與運用為主線,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學習需求,資源豐富優良、更新持續有效、應用廣泛的開放型的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資源應用模式,滿足了課程教學的要求,較大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