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冠賢
(福建省莆田科技職業技術學校,福建莆田 351139)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素質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培養便成為基礎教育的新追求,體育由于具有磨煉意志、強身健體之功能,在此教育環境下得到了更多重視,中職學校因此愈發關注體育教育工作。快樂體育教學法以情感教學為基點,關心學生學習欲望,具有促進教學之功能,所以中職學校紛紛對其在體育教育工作中的實施策略展開探索,旨在通過落實快樂體育增強體育教育成效。
首先,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此階段課程,教師應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使其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這與快樂體育教學法內涵別無二致,因此將快樂體育教學法運用在中職體育教育工作中,能夠促進課標要求的實現。
其次,從學生立場與素質教育角度來說,教師實施快樂體育教學法,既是出于對課標要求的遵循,也是出于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因此能夠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效調動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使其對課程實踐活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運用,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對體育運動魅力的感知更加深刻,其良好實踐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積極情緒在良好體驗影響下產生,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大有裨益,此乃中職學校實施快樂體育教學法意義之二。
再次,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實施快樂教學法,同樣能通過組織課程實踐活動感受體育之樂趣,這能夠更好地增強其職業熱愛之情,增進其以調整教學方法高效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信心與職業志向,為學生學習、實踐與成長創造更積極的環境。
教師教育思維決定著其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中職體育教育實施快樂體育教學法,要求教師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而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要求他們革新傳統思維,教師應對快樂體育相關教育思想展開學習,明確其思維邏輯與實踐意義,將其內化于心,以其為指示革新教學流程。但觀察當前多數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能夠發現,他們之間普遍存在著未主動探索體育教學新思維等問題,沒有對快樂體育教學內涵展開深入研析,沒有真正理解該教學方法之意義,因此也沒有將其靈活運用在課程實踐活動中。為切實解決教師們普遍存在的這一問題,中職學校應為其提供教研機會,引導并督促體育學科任課教師們學習體育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定期對其教研成果展開檢驗,充分發揮考核的監督作用。教師在教研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探討快樂體育教學法內涵、價值與實施手段,快樂教學思維隨之形成,改變刻板教學態度,建立帶領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育、參與運用的意識,并及時付諸行動。學生緊跟教師步伐探索體育之奧秘、落實運動之實踐,進而在快樂中增強運動技能、提升學科品質。
在當前中職體育教育工作中實施快樂教學法,是傳統教學方法的轉換,也是顛覆,教師只有根據教學方法的改變及時完善教學方案,才能構建出貼合快樂教學需要的體育教育環境,為教與學提供立足點。反之,若教學方案沒有在教學方法的變化下完善,即便教師融入快樂教育思維引領學生實踐,方案難以為活動的展開提供有效支持,課堂極易出現邏輯不清、秩序混亂、效率低下等問題,不僅會嚴重阻礙學生對運動的參與,甚至還會影響教師教學信心。而在現階段初中體育快樂教學實踐中,依稀可見后者所闡述問題的身影,解決此問題,需要教師在改變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及時、合理地完善教育工作方案。教師應根據中職體育課程大綱,融入快樂教育思維,科學設計階段性教學任務,進而針對具體任務設計具體方案,根據實踐情況不斷完善方案內容與實施方法,將快樂思維滲透在每一個細枝末節當中。方案越來越完善,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越來越全面,學生在課程實踐中得到的鍛煉、形成的收獲越來越多,快樂體育教學法由此實現了積極作用的充分發揮,為中職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展開與高效推進注入了更鮮活的生命力。教師設計快樂體育教學方案的專業能力增強,使其能夠持續為學生提供關于體育運動的快樂指導,保障了學生學習與運動實踐的持續性,有利于其可持續發展。
有效的體育教學以運動為核心,想要將快樂教學落在實處,必須讓學生動起來,使其在具體活動中感受快樂、收獲樂趣。因此中職體育教師在工作中實施快樂教學法,應多元組織活動,并在保證活動形式與運動主題相關時,為其添加趣味要素。
1.融教學于模仿。表現欲強是中職生特點之一,這使他們出現了一些模仿行為,如模仿教師的體育動作、模仿為國爭光運動員們的運動技巧、模仿心中偶像的運動習慣等,若教師能夠根據學生模仿習慣設計課程活動,為學生創造模仿的便利條件,必可增強其學習與實踐熱情,促進他們對課程活動的深度參與。而學生,在模仿中規范動作、掌握技巧、形成習慣、得到快樂,轉化對于體育學習的刻板認識,既具有增強其階段性學習效果之效,也有利于可持續的學習與成長。可由于過于看重自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部分中職體育教師在實施快樂教學法推進課程活動時,并未形成融教學于模仿的思維,并未給予學生模仿足夠的引導和機會,而是一味地向其灌輸運動技巧、體育知識,學生在此狀態下進行被動學習,厭學情緒在無形中出現,不僅對階段性學習無益,更對未來發展大為不利。為更好地在中職體育教育中實施快樂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模仿中學習體育、掌握運動技能,教師必須主動削弱自身在課程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放棄主導權,深化引導行為,如面對全體學生示范規范的體育動作、借助媒體播放講解運用技巧的分解動畫等,引導學生對其展開模仿。通過主動模仿,面對運動技巧,學生逐漸實現從陌生到熟悉、理解、應用、內化的學習,學習效果顯著增強,運動技能得以提升。
2.融訓練于游戲。在實施快樂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中職體育教師可嘗試將游戲滲透在教學中,改變枯燥、說教性突出的課堂活動狀態,賦予課程活動游戲意蘊,打造“在玩中學”的課程結構。學生以玩游戲形式參與體育鍛煉,在玩中運動,自然而然地在游戲環境下提升體育學習質量。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忽略了對其教育性的把控,當前中職體育教育工作中的部分游戲呈現出了趣味性高于教育性特點,學生雖然能夠通過參與對應活動建立積極愉悅的學習經驗,卻無法更進一步地提升運動水平。為增加課程游戲活動教育價值,教師可將體育訓練融于其中,對傳統訓練項目進行優化設計,以游戲形式引領訓練,如在籃球投籃技能訓練時,設計蹲起投籃、背投等游戲,以此取代傳統單一的投籃訓練。學生給予游戲更多熱情,積極選擇不同游戲并進行參與,在每一次游戲參與中,其投籃技能均能得到訓練,從而促進高效學習。
3.融考核于競爭。學生難以在中職體育學習活動中收獲快樂,與教師在過往環境下并未組織豐富的競爭型課程活動存在一定聯系,學生的學習成就感與滿足感源自對體育運動的對立探索,沒有在競爭中強化學科實踐滿足感、成就感、幸福感,因此無法更進一步地形成快樂共鳴,無法更進一步地增強學習欲望。所以在新環境下的教育工作中實施快樂教學方法,教師應創新設計競爭型課程活動,如將技巧考核與團隊競爭融為一處。學生競爭意識被調動,自由組隊、自愿參與競爭考核活動,為贏得團隊之勝利而加強運動參與、全面應用技巧,隨之提升技能水平,深化運動素養,并在參與團隊活動過程中、在贏得競爭的結果中收獲不同的快樂。而教師能夠通過觀察并分析學生競爭表現、結果多角度了解其體育學習情況與實踐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改變快樂教學實施方案,適當調整學生指導方法,助力其更快樂、更高效的體育實踐。
師生課堂互動是否緊密、教師是否在互動中耐心地傾聽并解決了同學們的問題、互動方式是否具有一定趣味性,均影響著中職生對體育課程活動的快樂探索,關系著他們學科素養的發展。這提醒了教師們,實施快樂教學方法開展教育工作,應對課堂互動做優化處理。但就目前而言,很多教師將上述處理重點放在了增加互動頻次上,僅有少數教師同時處理了師生互動之語言方法,師生互動語言較為嚴肅,學生面對教師產生緊張情緒,不敢表達、不會表達,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課堂互動的快樂教育效果,制約了中職體育快樂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從根本上改變中職生不愿參與體育活動、不愛在課程活動中進行表達的現狀,教師還需優化課堂互動語言,以更加平易近人、溫柔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在互動過程中放輕松,避免過多地打斷同學們的表達,給予其充足的表達時間,保證不遺漏地回答其每一個問題。如此,學生在課堂與實踐中的問題在有效互動中被及時解決,在和諧的互動與有趣的運動中感受身心的多重愉悅之感,達成快樂學習、達成新的成長。
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以“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專業需求,發展具有職業特點的實用性體育”為課程設計思路,基于此思路實施快樂教學方法,教師需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其個性化發展需要,正視其對體育學習提出的特別訴求,根據學生切實需要設計課程活動。不過由于缺乏對學生的關注,部分中職體育教師在實施快樂教學方法時,并未完全尊重學生個性,反而會拒絕其主動提出的訴求,由此,中職生運動探索欲望被削弱,導致其出現課程實踐消極參與行為,既制約了其個性化發展,也阻礙了其學科素養的提升,使快樂教學無法取得喜人成效。
針對此情況思索解決之策,教師首先應強化對學生的了解,其次應提高對他們的尊重。從了解角度來說,教師可在課程實踐活動中緊密觀察學生表現,通過其行為舉止了解其體育學習習慣與運動發展需要,從尊重角度來說,需要教師明確中職生是具有獨立人格意識的人,是具有獨立思想的個體,從而在尊重其獨立人格基礎上,對課程實踐指導方式進行調整。師生關系因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而更加和諧,學生體育學習個性化需要在被尊重中得到滿足,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對更感興趣、更想參與的體育活動展開探索和嘗試,并在個性化探索中感受快樂、形成新的積極體驗,繼續增強個性化體育學習意識,實現對課程實踐的個性化參與,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水平、學科基礎素養。為學生搭建實踐展示平臺,也是尊重其個性需要的表示方式,具有促進其快樂學習之作用。中職體育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與需要,根據其共性——表現欲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在平臺中將自身擅長的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展示,潛能在展示中被激發,快樂在展示中獲得,成就感在展示中形成,能夠顯著增強其運動信心,全面促學,靈活促教。
評價是中職體育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快樂教學能否實現的影響因素之一,教師在評價環節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能夠有效增強其學習與實踐信心,保障他們對于體育學習的熱情。教師應將快樂要素滲透在評價環節,以讓學生在此環節中收獲快樂為目的進行評價。可是在當前環境下,依然有部分教師在利用終結性評價手段評價學生體育學習情況,只看重其學習與實踐結果,并不關心其在課程活動中的付出。學生付出并未得到充分肯定,自信心與快樂感受到消極影響,于整體教學大為不利。是以在調整評價手段時,教師應用激勵手段,關注學生的刻苦與付出,真誠地給予其鼓勵與表揚。
綜上所述,快樂體育教學法在中職體育教育工作中的實施,有助于營造健康、積極、愉悅的課程實踐環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對體育樂趣的感知,加深其對運動的熱愛,讓中職體育教育質量提升至新的臺階。中職體育教師應從革新思維、完善教學方案開始,逐步將快樂體育滲透在課程活動中,主動增添學生學習與實踐之樂趣,討論體育之樂趣,強化教育效果,促進學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