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雅丹
(鄭州商學院,河南 鞏義 451200)
2021 年8月教育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目前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民辦普通高校771所,民辦高校的發展在逐漸壯大,現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是新中國第一個關于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問卷,該文件具體指導了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高等教育[1]。我國現已進入十四五改革發展的新時期,民辦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本研究試圖構建民辦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力求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當前民辦高校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學界專家對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目前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是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我國民辦高校進入發展新時期,要想實現民辦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落實落地立
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社會和行業需求為導向,堅持把培養高質量人才作為民辦高校的辦學核心。
二是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發展,民辦高校的數量得到了飛速發展,但在數量快速增長的過程中,民辦高校要始終把教學擺在重要位置,將教育教學的過程科學化、規范化、有效化,主動探索當前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在教學管理中有重點地去培養人。
三是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質量。高等教育要盡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早日實現從速到擴張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轉變。
對其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分析也是當前學界專家的重點研究課題。翁煥斌在研究中表示,構建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時可以將評價體系的基本構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圍繞發展展開,如創新發展、共享發展等;第二層次可以根據第一層次進行具體分析;第三層次則是對上級的進一步分化和解析,實現指標體系的可實現和可操作。周群英表示在構建評價指標是最好是從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評價的目的出發,教育背景、教育投入、教育過程、教育結果為一級指標,生源水平、科研水平、就業水平等為二級指標,然后結合多種科學方法綜合研判,構建民辦高校教育評價指標體系[2]。
在對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時,必須要有科學、明確、可操作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標的選擇必須要客觀、科學,具備可操作性和代表性,各個指標之間既要相互獨立又要彼此之間有聯系[3]。本研究在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選擇上充分參考了國內外現有的評價指標和相關論文,基于當前我國最新的民辦教育政策要求,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等國家政策的指導幫助下,初步篩選了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指標;在咨詢了民辦高校教育發展的一線專家后最終篩選出了重點指標;最后通過對每個指標進行可獲得性、可操作性的綜合評價,確定了所有指標,即3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
本研究主要采用AHP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一種決策分析方法,在對指標進行權重判斷時,結合了學界相關專家的意見和相關的國家評判標準進行了綜合判斷。在專家意見調查時,采用了調查問卷的方式,讓專家對兩兩指標間進行重要性程度的賦值,國家判斷標準主要依據《中國教育檢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最后分析整合出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重要性[4]。
按照AHP層次分析法軟件的相關計算步驟,首先構建以“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為目標的結構層次模型,將各層間的指標一一對應填入,然后將所獲得的重要性比值填入對應的計算步驟進行矩陣判斷,獲得一致性檢驗的通過,最終得到了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權重分布(如圖1所示),將相關權重填入指標體系中,隨即得出了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如表1所示)。

表1 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圖1 指標權重分布圖
本研究以鄭州商學院為例,采用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相關調查問卷,結合訪談的形式,對鄭州商學院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實證研究。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⑴檢驗構建的民辦高校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⑵了解當前鄭州商學院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為民辦高等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和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
本研究主要利用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進行調查問卷、訪談、數理統計等方法,對鄭州商學院2021年鄭州商學院教育高質量發展展開調查和研究。具體過程如下:⑴隨機邀請高校的一線管理人員、教師、學生進行問卷填寫;⑵利用問卷星軟件,進行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⑶對收集到的信息數據進行整理匯總,最后用綜合評價法對該校的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綜合評價。
經上述研究之后采用綜合評價法對鄭州商學院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主要將多個指標轉化為能夠反映該問題的綜合指標來進行綜合評價。將調查到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數具化,然后乘以對應指標的權重,相加求出綜合評價指數并將其轉化為百分制(滿分為100分),該指數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該學校的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具體公式如下:民辦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綜合指數=∑InPn,其中In表示各二級指標的分值,Pn表示其權重。
在對該學校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時,主要采用客觀和主觀相結合的方法。對可量化的項目,根據得到的數據和當前我國民辦高校教育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從而得到分值;無法得到量化數據的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獲取分值。通過分析計算,鄭州商學院2021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數為80.694(如表2所示),對照相關標準可知,當前該校的高質量發展水平處于良好水平。

表2 2021年鄭州商學院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
通過評價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了解了當前鄭州商學院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數據可以看出鄭州商學院的教育投入水平良好,招生經費水平和生均教育經費都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對科研的投入也較高;該校在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特色學科較少且特色學科質量有待提高,學生所獲榮譽及科研成果還相對較差。由于鄭州商學院是民辦高校,學校辦學年限短,教師隊伍較為年輕,教師的中高職稱比例較低,教師的整個科研發展水平也有限;該校學生在研究生考試中也表現較差,每年考上研究生的人數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該校在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仍需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