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穎,王夢杰
(貴州財經大學 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了新的時代,必須堅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大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積極出臺一系列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實施了《進一步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201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風險挑戰也明顯增加,民營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升級轉型,提高民營經濟主體的創新能力。。“高質量發展”首次提出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的發展將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1年9月26日,國家發改委提出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開展全面修訂,真正做到“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
“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衍生出來的、極具中國特色的經濟詞匯,西方并沒有對“民營經濟”進行過定義和界定。大致原因有兩個,第一在西方經濟學中的經濟體并沒有被加以區分為各類“經濟人”;第二西方經濟中國有企業少之又少,所以沒有區分兩者的必要。但是在實際的市場運行中,存在接絕大多數類似于“民營經濟”性質的經濟體。因此在國外文獻中關于“民營經濟”的研究大致分為兩個主流方向:
1.選擇直接研究中國民營經濟發展。Yingru Feng從中國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出發,探討影響中國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壁壘因素、融資障礙因素、公司治理能力因素、創新因素以及商業成本的影響①。Ruan Wenjuan、Erwei Xiang和Ma Shiguang運用1781個中國民營企業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認為公司信息的開放性程度會直接影響企業融資,并可以幫助民營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②。Wenli Cheng和Yongzheng Wu通過對2012年中國民營企業的截面調查數據分析,認為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貢獻者,但如今融資困難已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阻礙,與此同時政治聯系已經成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壁壘③。
2.選擇最具有民營經濟性質的中小企業為切入點進行探討分析。Vojko Potoan、Matja Mule、Tanja Kontinen和Arto Ojala認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要依靠創新能力的推動,因此必須考慮在現有的發展規模條件下,選擇需要創新的環節和過程,這是至關重要的。Ivan Nicolas Leon-Trujillo采用問卷和采訪相結合的方式對巴西中小企業的新產品開發(NPD)的創新前端(FEI)進行分析,認為企業創新點一般來源于業務經理,基本與產品設計者和市場潛在需求關系不大④。Mikhailitchenko Andrey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對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三國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進行對比分析,認為網絡參與程度、企業管理者心態、文化以及環境因素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其中企業管理者心態和環境因素又對網絡參與程度具有交叉的影響作用⑤。
凱恩斯學派的賦稅理論從需求角度認為,稅收政策是政府推動經濟增長的手段,減少稅收可以拉動市場總需求的增長。供給學派的理論則從供給角度認為,政府合理的減稅,不會導致稅收收入減少,反而會推動投資達到拉動經濟發展的雙重效果。Ojochogwu、Stephen和Rosiati Ramli等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認為稅收會增加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合規成本,隨著稅收負擔的增加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Azrinawati Mohd Remali等通過問卷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對雪蘭莪州的中小企業進行分析,認為中小企業的整體稅負與企業發展和納稅遵從度有著顯著的相關性,過高的稅負不但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還會降低企業的納稅合規性⑥。Jarczok-Guzy和Magdalena通過對2017—2018年稅收政策實施前后的數據對比分析,認為中小企業為了減少企業稅收負擔會積極響應稅收優惠政策,并且多數的企業認為稅收優惠對本企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相比稅負來說,很少有學者研究關于財政支出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影響,大部分文章傾向于研究財政支出對經濟的作用⑦。Stournaras Christos通過VAR方法和格蘭杰-因果檢驗對希臘1960—2007年數據進行分析,認為無論從短期視角還是從長期視角來看,一個穩定合理的財政支出框架,會對市場經濟的外部沖擊作出及時反應,從而穩定市場經濟⑧。Noriko Ishikawa、Agata Wierzbowska、Masahiko Shibamoto通過面板數據分析,認為政府財政支出會作用于企業的經營活動,繼而影響整體的經濟發展環境。AKKAYA ahin等 運 用10個OECD國 家2006—2014年面板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結論:一方面,財政競爭會導致稅收收入的減少,進而減少財政支出的規模;另一方面,財政支出結構的合理性會極大地促進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⑨。
綜上所述,國外的經濟領域尚未明確“民營經濟”的概念,并且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發展影響的文章也較少。因此,僅有財政支出對經濟影響和少部分研究國際和中國小企業的成果可供借鑒與參考。
“民營”概念首次提及于1931年《經濟救國論》中,書中將經營主體劃分為“官營”和“民營”。“官營”指代的是國有資本,而所謂的“民營”指代的是民間資本。但官方并沒有對“民營經濟”加以概念性規范,隨后在1993年又有學者重新提出這一概念。學術界對于民營經濟概念的界定先后出現了三個不同的觀點,
1.所有制范疇界定民營經濟,即“狹義民營經濟”。鄒闖認為,除了國有國營的全民所有制經濟外,其余的所有經濟成分都屬于民營經濟⑩。張蕓和華榮傳認為,民營經濟覆蓋范圍較廣,不但包括國有民營和民有民營,還包含公有民營。曾伏秋從財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民營經濟就是私人經營的經濟,包括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已經受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委托、租賃給私人的經濟。
2.從經營方式范疇定義民營經濟,即“廣義民營經濟”。杜松年主張民營經濟不應按照所有權來劃分,應從產權(經營權、分配權、占有權)進行分類,將外資控股企業排除出去。而甄峰雖然也認為民營經濟必須強調“營”,即具有經營權,但是他將外資企業納入到民營經濟中,同時主張股份制經濟不應屬于民營性質的經濟范疇。
3.結合所有制和經營方式定義民營經濟。陽小華認為,從所有制或資本經營角度去界定“民營經濟”都不正確,這個概念是既涉及了所有制形式,又涉及了經營方式,它包含了私營經濟、個體經濟、外資經濟、混合經濟和其他經濟形式。袁波從綜合角度分析民營經濟應包含非國有經濟和國有民營經濟。周文和司婧雯認為,民營經濟不是簡單的等于私營和個體,更不是國有經濟的對立面,在理解上不可機械化和教條化,要注重解決民營經濟的困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綜合上述觀點,目前學術界對民營經濟并沒有統一的界定,但2020年3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民營經濟統計表制度》中民營企業的范圍:企業控股情況中除國有控股、港澳臺商控股、外商控股之外的企業;民間非營利組織(社會組織);個體經營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其他民營組織。對此作出比較權威的解釋。
高質量發展是順應新時代發展步伐和經濟新常態而提出的發展觀點,現有研究提出以下三種高質量發展定義:
1.從新發展理念視角出發,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新發展理念而生的詞匯。陳敏兒、洪銀興、劉瑞和郭濤定義高質量發展是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是更好地滿足人民與市場需求的發展狀態而生的綜合性概念。任保平和趙通認為,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指導思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進階版和升級版。同時指出,創新是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內在驅動力,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綠色生產方式轉變的關鍵引擎。
2.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視角出發。宋國愷、田秋生認為,高質量發展是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必然結果,是為了更好地調和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朱方明和劉丸源基于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與西方經濟發展理論的分析,認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應該充分重視人民的真實需求并努力協調好與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趙敏等認為,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有兩層涵義:第一層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第二層是高質量發展是一個不斷揚棄內在矛盾的過程,從而充分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
3.從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視角出發,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金碚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對比高速增長與高質量增長本質上與目標上的差異,從而總結出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涵義是為了滿足人的能力全面發展的需要。顏曉峰認為,高質量發展最為主要的涵義是更為高效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思想就是以人民為中心。陳川和許偉認為,高質量發展是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向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就是人的全面發展,是保障人民共建共享的發展模式。
1.新時代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在整體經濟中影響力慢慢增強,1978年到2019年期間民營經濟的GDP占比從不足1%躍升到60%,稅收貢獻也超過55%。雖然近兩年來整體經濟發展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但民營經濟發展的勢頭并未受嚴重的打壓。黃文忠結合民營經濟的性質、功能以及與精神文明的關系進行綜合分析,認為現今的中國需要民營經濟,民營經濟能夠改變中國。黃淑婷和李昕恬都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迫切需要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趙麗對習近平關于民營經濟重要論述進行解讀,認為我國的民營經濟是與市場經濟相伴相生的,為我國社會就業的增加、共同富裕的促進、生活需求的滿足、脫貧攻堅工程都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新時代民營經濟不再是初級階段的發展,而是朝著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邁進。
2.新時代背景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困境。目前,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距離高質量發展水平仍有很長路程要邁進。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我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著許多困境,進入了艱難的瓶頸期。而面臨的困境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1)創新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劉現偉和文豐安認為,數量龐大的民營企業由于創新能力不足,使之依然面臨著“大而不強”、發展方式粗狂、核心競爭力不夠等一系列連鎖問題。隗斌賢認為,民營經濟普遍缺乏創新能力,從而導致市場競爭力弱、轉型發展遭遇瓶頸,進而造成生產成本多、產權憂慮、企業家信心不足,減弱創新的主動性。張國良認為,由于創新前期投入成本高和創新產出效益具有長期性、滯后性,導致民營企業創新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并且人才隊伍力量的缺乏和技術基礎薄弱導致民營整體民營經濟可持續性發展、高質量發展受阻。
(2)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在我國民營經濟結構中中小企業占據了絕對的數量優勢,而新時代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高山”問題,是堆積時間最久,緩解難度極大的問題。彭芳春、謝志華和邵建濤認為,多數中小企業設立的目的基于實現盈利,并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從而導致在向金融機構申請債務融資時抵押、擔保條件嚴重受限。孟穎認為,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是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而融資困難主要受民營企業自身問題和政策制度、融資渠道不健全兩方面的影響。韓鳳芹和趙偉認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核心在于高風險導致的高交易成本,從而影響了有效市場環境的形成,其中由于風險不會消失只存在轉移情況,從而金融機構會將“風險”無形地納入到融資交易的成本之中,增加了中小企業的成本支出。
(3)營商環境缺乏優質性。馬正其(2018)認為,民營經濟的營商環境仍存在一系列的阻礙發展問題,從而未達到外部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效果。史亞洲認為,現階段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缺乏營商環境給予的力量,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使之沒有完全釋放它的助力作用。楊穎和陳少煉從四個方面分析疫情后民營經濟復蘇所面臨的營商環境阻礙,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缺乏穩定且高效的政務環境;平等且規范的市場環境;完善且科學的法律政策環境;公正且合理的人文環境,這四方面雖是外部環境,但會給民營經濟增加發展的實質性成本支出。
盧現祥從三個制度維度分析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民營經濟體應具備的必要條件:合理并具有高效作用力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能夠穩定維持競爭中性的市場交易環境;能夠平衡分配有限準入和開放準入的市場準入秩序。郭敬生、時大紅、李昕恬都認為,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契合新發展理念,增速換擋、優化結構、轉換動力、提高效能新模式。大部分學者都從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的角度,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指標選取和評價,但各自選取指標的標準和依據不同。閻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篩選貢獻率較高指標,蘇永偉和陳池波基于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目標來選取指標,時大紅采納了體現高質量發展的五位一體理念的指標(表1)。

表1 當前我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概述
稅收負擔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學者們的觀點并不統一,大致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稅收負擔會影響民營經濟的發展。尚希和樊軼俠、葉青認為,稅負與民營經濟發展增長方向是相反的,推行實質性減稅,降低民營經濟的實際稅負,可以增加民營企業實際獲得感,從而增強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進而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文萍通過對我國20個省建立面板數據模型分析得出結論,各省民營經濟都承受著較重的稅負,同時民營經濟的發展與稅負水平呈現負相關的關系,較重的稅負會嚴重抑制民營經濟的增長與發展。馮海波和周懿運用2001—2016年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認為稅收負擔與中小企業創新活躍度是負相關關系,高稅負會直接影響私人企業創新活動成本的提高。林克濤等選取2004—2019年泉州市民營企業的數據,進行一系列檢驗,認為民營經濟發展與稅收負擔呈現明顯的負相關關聯性,民營企業稅收負擔越重,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阻礙度越大。
另一種觀點認為,稅收負擔與經濟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系并不是簡單的負相關系,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稅收負擔對各地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并不是簡單的單向。粱俊嬌等通過對1994—2014年的面板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從全國角度出發總體稅收負擔與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正效應,但從具體的各區域來看東部地區的稅負與經濟增長顯現出負向效應,而中西部與東三省的稅負與經濟增長呈現一定的正向效應。曹潤林和陳海林利用系統GMM方法對全國1998—2016年的數據進行分析,認為稅收負擔與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呈現顯著的倒U型關系,臨界點的稅負水平為21.04%。即稅負水平低于21.04%時,提高稅負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稅負水平高于21.04%時,作用效果完全相反。而民營經濟作為最主要的經濟成分,也有學者提出其稅負水平也應具有臨界值的合理區間以及合理的稅負水平。姚維保等基于廣東省民營企業調查數據,分析認為降稅不是單純一味地降低各種稅種的稅率,而是減低到一個合理的稅負區間。增值稅應簡并稅率至實行單一稅率,而民營企業的所得稅,在20—25%區間仍存在一定的下調空間。
單獨研究財政支出結構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域仍為空白,大部分文獻研究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的影響。劉雅瑩利用GMM模型對2007—2017年30個省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認為各類財政支出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其中環境保護支出、科教文衛支出與社會保證支出位列前三。區域角度分析,東部科教文衛支出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性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陳瑋基于溫州市2019年民營企業的截面數據分析認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能夠優化地方的產業結構,從而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王勝華通過對全國1997—2019年的數據進行門檻效應分析得出結論,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呈現“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對經濟發展具有門檻效應,生產性財政支出的門檻值為50.13%,而我國現階段中西部地區財政支出結構改善空間較高。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大多是探討如何評估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以及確定評估體系。關于稅收負擔影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文章少之又少。在僅有的一些文獻中,學者們對稅收負擔的作用效果仍持有不同的意見。同時,關于財政支出結構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的探究,在學術界還處于空白領域,只有少部分探究財政支出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文獻。與此同時,鮮有文章從政府收支兩方面綜合作用的角度分析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少數涉及此方面的文獻,只是分析了整體財政對民營經濟的影響,并未站在高質量發展的視角下分析財稅領域能給予民營經濟以何種推進。研究思路較為單一,只是簡單對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措施建議,并沒有研究影響因素的作用效果與主要落后環節的精準分析。以后研究趨勢應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重新構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地方政府能夠作用于市場的收支兩方面考察稅收負擔與財政支出結構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精準分析它們對民營經濟各個影響部分的作用強弱。
注釋:
①Yingru Feng.The Factor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that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ivate Economy.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view.Dec2007,Vol.3 Issue 4,p30-36.
②Ruan,wenjuan,Xiang,Erwei,Ma,Shiguang.Lending to Private Firms:Evidencefrom China on the Role of Firm Openness and Bribery.Chinese Economy.Jan/Feb2018,Vol.51 Issue 1,p1-19.19p.7 Charts.DOI:10.1080/10971475.2017.1368905.
③Wenli Cheng,Yongzheng Wu.Bank Finance for Private Firms in China:Does Political Capital Still Pay off World Economy.Jan2019,Vol.42 Issue 1,p242-267.26p.16 Charts.DOI:10.1111/twec.12678.
④Leon-Trujillo,Ivan Nicolas.Assessment of Foundational Elements of the Front-end in Brazilian Small-size Firms.Knowledge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Mar2015,Vol.15 Issue 1,p21-36.16p.DOI:10.18848/2327-7998/cgp/v15i01/50828.
⑤Mikhailitchenko,Andrey.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Network Involv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A Case of SMEs from the USA,China,and Russia Organizations & Markets in Emerging Economies.2021,Vol.12 Issue 1,p6-26.21p.DOI:10.15388/omee.2021.12.45.
⑥Azrinawati Mohd Remali@Abdul Jalil;Aliyah Nur Satar Abdul Satar;Farah Nor Adiba Mamad;Nut Fatini Zainal Abidin;Siti Zafirah Zainuddin.Tax Knowledge,Tax Penalty and Tax Rate on Tax Compliance among Small Medium Enterprise in Selangor Global Business & Management Research.2018 SpecialIssue,Vol.10 Issue 3,p12-23.12p.
⑦Jarczok-Guzy,Magdalena.Changes in Income Tax in Poland in the Opin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Research Papers of the Wroclaw University of Economics/Prace Naukowe Uniwersytetu Ekonomicznego we Wroclawiu.2019,Issue 548,p53-62.10p.DOI:10.15611/pn.2019.5.05.
⑧Stournaras,Christos.Fiscal Expenditure and Trading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The Case of Greece.IUP Journal of Public Finance.Aug2010,Vol.8 Issue 3,p49-72.24p.8 Charts,4 Graphs.
⑨Akkaya,Ahin,Tato Lu,Ferda Yerdelen,Bakkal,Ufuk.Fiscal Competition and Public Expenditure Composi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Panel data Analysis.Theoretical & Applied Economics.Spring2021,Vol.28 Issue 1,p167-182.16p.
⑩鄒闖.淺談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環境[J].學習與探索,1993(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