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蓉(甘肅:酒泉市實驗小學)
我國教育行業一直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人才選拔機制上也一直采用考試的方式,導致學校在教育中過于重視升學率,影響了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減負增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積極改變灌輸式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當前,有部分家長受到傳統教學觀的影響,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給他們施加很重的學習壓力,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安荒茏尯⒆虞斣谄鹋芫€上”這句話的提出雖然并不科學,卻寄托了家長和社會對于下一代人的迫切希望。巨大的學習壓力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童年,使其在成長和發展中身心俱疲,嚴重時甚至讓部分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對上學十分抵觸。在此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師更會通過增加學生的學習量以及延長學習時間,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這在無形中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貫徹落實減負增效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優化教學方法,精煉教學內容,適當為學生減負,提升其學習質量。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習難度較大,學生承受的學習任務重,因此很難表現出飽滿的學習熱情。貫徹落實減負增效教學模式,是有針對性、有預期性、有目的性地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教師要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拓展教學思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從簡單到復雜的數學題目,以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當前的認知水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與學生加強互動交流,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疑惑,減少學生機械重復的知識學習過程,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任務和練習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管是教學模式、教學思路,還是教學手段,都受到傳統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導致學生學習壓力較大,重復性知識點學習比較多。教師過多地采用題海戰術,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展。
目前許多小學數學教師仍然把升學率作為衡量自己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課堂上給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學習壓力,難以真正實現減負增效。根據小學生的書包重量,就能夠感受到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面對強大的學習壓力,不得不縮小自主思考問題、自由選擇的空間,在學習中只能機械地進行知識點學習,不利于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減負增效是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的教學要求,需要其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教師要隨時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心理、興趣愛好和個性需求,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才能夠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小學生也要具備較強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便快速地接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的知識點,并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目前,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不符合教學要求,他們在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對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并不了解,在教學中沒有重視改革創新。由于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過于落后,導致減負增效政策沒有真正得到貫徹落實。
減負增效這一重要的教學目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利用大量習題或硬性灌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需采用更有技巧性的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小學數學知識點難度比較低,因此只是簡單地備課,導致教學準備不夠充分,在教學中只是按照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解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帶來的教學效果,會與素質教育要求產生較大的差距。教師如果沒有提前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在課堂上無法掌握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就無法跟學生展開具有實際價值的教學互動。教師在貫徹落實新課改政策中,要達到減負增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明確教學任務,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教師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教學理念。新課改政策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質教育已經逐漸取代應試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外,還需讓學生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以學生為本,重點關注學生的延展性、普及性、基礎性發展,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價值。小學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觀和情感態度,是小學教師應思考的重要問題。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被動學習數學知識轉變成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是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但是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有限,難以讓學生形成全面的數學知識構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下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和練習題,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知識學習,感受數學思想。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數學知識的狀態和學習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借助網絡教學資源能夠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拓展其學習空間,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目的。教學備課并不僅僅是單純地制作教案,還要通過備課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找準教學切入點和教學重點。教師在備課中應了解學生的基礎狀況,明確應該讓他們學習哪些知識,自己應給予學生哪些指導,哪些數學知識具有拓展價值和延伸價值,等等。有方向的教學準備,才能夠為減負增效教學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緩解學習壓力。有些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往往采取單向的、灌輸的模式開展教學。小學生年齡小,學習注意力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缺少充分的交流互動,會讓教學枯燥單調,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甚至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應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幫助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講解數學知識時,認真參考學生的想法和意見,鼓勵學生之間分享解題思路,優化學習答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當學生在學習中面對難題的時候,教師也不要急于糾正,可以采用間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自主改正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加與減》這一課中,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提出問題:“小猴子在山上種了一棵桃樹,每天都辛苦地給桃樹澆水施肥。在桃子成熟的時候,小猴子剛好有事下山。這時來了一只嘴饞的小狐貍,小狐貍第一天偷吃了三個桃子,第二天偷吃了四個桃子,第三天偷吃了五個桃子?!惫适轮v到這里,學生都被故事情節所吸引,不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排斥。接下來,教師再詢問小狐貍一共偷吃了多少個桃子,讓學生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推算出答案,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減負對應的是增效。教師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開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引導學生針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層次分析,這既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也能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買鉛筆》這一課中,教師除了應讓學生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還可以另外提出問題:“一本練習冊的價格是2 元,3 元可買兩本,那么用5 元錢買幾本練習冊更合適?”這道題并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就可以解決的,因此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思維邏輯能力,加深其對加減法知識點的掌握,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