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謝紅艷,陳朝軼
(貴州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國家的戰略需求,中國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2017年2 月,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設計劃,計劃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出能力更加全面、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國的冶金工程專業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在課程教育中融入新的教學理念、開創新的教學模式成了當下冶金工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新工科培養面向未來的、國際化和全球化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對于課程本身的優化改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新工科背景及要求下,大學工科教育需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素養,努力在課程的設計安排上不斷優化,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串聯能力,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模式的改革創新,將知識架構與專業課程進行融合交互,使得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和科研實際有機結合,打造與時俱進的高校人才基礎專業課程培養體系。
因此,本文以貴州大學冶金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為主體,依據貴州大學冶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結合自身冶金專業英語以及相關課程的教學經歷,基于新工科條件下工程教育的發展要求,對冶金工程本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教學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建議和改進措施,同時把這些想法應用到冶金專業英語的課程體系中,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目前,在貴州大學冶金工程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專業英語仍處于非重點課程范疇,課程教學一般安排在大學四年級,而冶金工程專業課程的學習一般在大學二、三年級就已經正式開始。所以冶金專業英語教學處于一種與專業課程教學脫離的狀態,這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無法將雙語內容相互聯系印證,進而導致學生產生所學無所用的錯誤認知。此外,當前所使用的冶金專業英語教科書版本較為落后,知識框架仍停留在20 世紀的傳統工程工業中,教學知識多為傳統的冶金生產工藝和流程介紹,對新興冶金專業和冶金科技發展等相關前沿知識的講解較少,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對于先進冶金專業的認知需要,造成學生在主觀上抵觸較為傳統的冶金知識的學習,對課程學習無法產生很大興趣,使其成為一種畢業應試科目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冶金專業英語的教學中,任課老師教給學生的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基于自己對知識體系的認識,學生需要在閱讀課本并結合老師的課堂講解后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目前課本上的知識與科研及工業生產脫離的情況下,學生往往無法很快地結合書籍內容與教師的講解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也就間接地提高了課程的學習難度。此外,傳統的教學更多地把獲取知識、擁有知識作為主要目標。事實上,知識如果得不到轉化,就不能夠內化和深化為能力,這些書本所學知識將很快被遺忘,教育的成效也將大打折扣。因此,將課堂教學由單純知識導向轉變為知識和能力雙導向是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目前,大多數冶金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模式仍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主要依賴于對課本內容的講讀,部分會結合一些相關的輔助資源如課件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教育手段類似于公共英語的授課模式,教學內容往往偏向對英語詞匯、句子和語法的學習,導致課程學習氣氛沉悶,學生學習也不夠積極。同時,對于冶金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很多老師不會應用適當的多媒體技術,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給學生提供較為契合課堂知識的學習資源,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與所學知識聯系較為密切的工程實例,導致講授的很多專業內容無法形象全面地展開,造成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和深入。
學校對冶金工程專業英語不夠重視,在冶金專業英語的教學中,許多大學通常將該課程安排在大四上學期,但此時部分學生忙于準備考研和找工作,開課效果不是很理想。冶金專業英語是一門將語言應用與冶金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應用冶金專業英語知識閱讀、理解和翻譯冶金專業書籍、期刊及在專業領域具備一定的語言交流能力,但是學生往往理解不到專業英語在以后專業學習和專業交流中的重要性,對專業英語課程沒有很大的興趣。此外,目前教師教學所講授的內容主要為概述性內容,對較先進的研究內容鮮少涉及,課堂教學知識內容較為局限,學生積極性不高。
針對冶金專業英語課程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滿足新工科大背景下國內與國際對于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標準,主要改革思路如圖1 所示。

圖1 冶金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示意圖
以貴州大學為例,目前冶金專業英語教學使用的教材中給出的例文一般為20 世紀的經典冶金工程案例,與目前新的冶金工業生產工藝差別較大,所以完善和創新課程教學體系的首要任務是對課程教材進行更新。因此,教師應適當引入目前新的冶金工程工業實例和實用性較高的科研案例,為同學們日后真正接觸工程實際和邁入科研領域打下堅實的應用基礎。
冶金專業英語的課程安排需要更加合理化。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冶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專業英語是當代大學生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所必需的一項工作技能。冶金專業英語設置在臨近畢業的大學四年級顯然無法與冶金工程專業其他課程的進度相匹配,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時需要額外花費精力銜接整合所學知識,這不僅導致學習上的事倍功半,更容易令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調整課程教學時間至大學二、三年級,可以與其他冶金工程專業課同時開課,在關聯所學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專業英語的日常使用頻率,提高專業課程學習的效率,做到在進入工程實踐前真正地夯實冶金專業英語的基礎,提高對專業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世界已逐步跨入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教育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冶金專業英語的教學也應不斷發展和創新,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和實踐能力。通過改進傳統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引入更為豐富的教學手段,包括使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利用網上教學平臺,包括“慕課”“學習通”“雨課堂”及“虛擬仿真”等,將傳統課堂打造成智慧課堂。構筑更加貼近應用和科研真實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單單通過單純的教師講授,而是與學生互動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更好地掌握專業英語的相關知識及應用。并通過課堂教學氣氛的調動、課間師生的互動及課后答疑解惑,不斷改進和優化冶金專業英語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冶金專業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不僅存在學生重視程度不高的問題,一些任課教師對課程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也需要提高。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師對授課模式進行構思與設計,對提升學生對于冶金專業英語課程的重視程度起著示范作用。在調整授課模式的基礎上將任課教師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提高至與其他冶金專業課程相同,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學習冶金專業英語的動力。另一方面則需要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而學生對冶金專業英語的學習缺乏興趣往往是因為自身對通用英語基礎學習不夠扎實,且缺乏實際場合的應用,導致專業英語的使用頻率較低。這就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提高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在這方面可以提前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接觸一些國內外的英文文獻,通過安排小組學習共同完成課題,加強對英語學習的實際應用。
在提高課程重視程度、改進課程教學方式和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后,教師還需要建立健全良好的教學反饋機制。具體可以通過設置課后問題、安排小組學習、完成某項課題展示等形式去建立良好的教學互動、考核和反饋機制。教師在外語類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之所以很難收到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反饋,主要原因是國內英語的學習更多停留在應試教育上,學生真正使用到英語的機會很少,這也使得同學們對于英語的學習存在應付考試的心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好學生的學習心態與思維,通過引入課堂互動、課后問題的形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及課后對所學知識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使用;小組學習的形式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共同學習能力,提高小組內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初步接觸到工程實踐和科研領域的相關知識,在提高專業英語使用頻率的同時,將課程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專業英語知識的能力。
教學改革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培養質量為目標,對冶金工程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提升專業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通過對教學體系、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反饋機制等多方面的探討與改革,結合冶金專業英語教學實際,充分考慮冶金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素養,為冶金專業英語教育改革模式探索新的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