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凱,梅 嶺,李瑞峰
(1.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03;2.江蘇科技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江蘇 鎮江 212100)
近年來我國專業型碩士招生比例不斷增加,專業型碩士在高校和企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相比于學術型碩士而言,專業型碩士更加注重培養研究生研究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更加重視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隨著國家對專業型碩士教育的日益重視,我國研究生教育已從原來以培養學術型碩士為主的方針轉變為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并重的模式,專業學位教育制度體系逐漸健全。因此,在大環境趨勢下,各高校研究生尤其是專業型碩士培養高校和導師需要認真學習符合新時代發展特色的教育理念,轉變角色和觀念,修訂完善符合時代和國家要求的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以適應當下社會和企業對專業型碩士這類應用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就對江蘇科技大學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剖析研究,詳細闡述該培養方案所具有的特征和優勢,以便適應國家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當前,在現代化科學技術以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材料與化工專業與其他學科領域相互補充、相互借鑒、共同發展。但是反觀當前高校材料與化工人才培養教育,其依然停留在傳統教育模式下,與當下社會對材料與化工類專業型碩士的理論和實踐要求存在脫節,尤其是現代專業學科交叉日益緊密、各專業之間界限越來越淡化,落后的人才培養方式必然會給材料與化工專業發展帶來阻礙。目前,材料與化工類人才培養中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學科間聯系較少。材料與化工涉及較多學科,在材料領域涉及高分子材料、普通材料和復合材料,在化學領域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但目前的材料與化工教學僅為單一的專業課程教學,在教學期間并沒有融合其他相關學科,導致學科間出現較大差異,專業學習體系不夠完整。
第二,課程理論較難,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較低。材料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化學工程中涉及的有機化學均為較難的學科,公式較多且理論抽象,教師普遍反映教學任務重,學生則反映材料與化工類課程較難,不易掌握,學生對相關專業的總體知識體系都沒有形成,久而久之,學習熱情和信心降低,教學成效不佳。
第三,師生缺乏交流,對材料與化工類專業未來缺乏信心。目前國內材料與化工類研究生普遍認為,材料與化工專業就業方向較為冷門,就業前景也不盡如人意,部分研究生則明確表示不愿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師生缺乏交流,對專業知識提不起興趣,對未來更是缺乏信心。
對此,教學團隊認真分析材料與化工人才培養中問題出現的原因,持續改進培養體系,完善材料與化工類人才培養模式,制訂適應高校人才發展的材料與化工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
認真總結本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經驗,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和行業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優勢,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
在跟蹤學科內容體系最新進展的基礎上,著眼于生產實際對人才的需求,梳理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適當降低必修課和必修環節的學分要求,增加選修課的數量,鼓勵各專業學位授權點在課程模塊框架內對課程進行重組和改革。
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密切聯合行(企)業、科研院所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突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以往的培養方案,材料工程和化學工程兩者培養方案是分開的,各自課程相關性不大,在課程體系上沒有形成一個綜合體,但近年來社會涉及新材料、生物化工、先進制造等領域的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專業調整和學科交叉需要拓寬專業型碩士的知識面,因此將材料工程與化學工程培養方案進行統一編修,其相應的研究方向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整合,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新增了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先進鋼鐵材料及資源綜合利用5 個新的研究方向(詳見表1)。

表1 新增研究方向一覽表
新的研究方向將材料和化學工藝結合起來,更加注重技術的應用,對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具有更大作用,將技術和實際過程相結合,培養研究生處理、優化、管理能力,該方案可供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選擇的研究方向更全面,在相應領域各行業均有所涉及,滿足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發展需求和社會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本培養方案以工程需求為導向,強調專業基礎,工程能力和職業發展潛力的綜合培養,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中的知識,能力和素養要求有明確的對應關系,開設專業技術類、實驗類、人文素養類、創新創業類等知識面廣,前沿性強,學科交叉多的綜合型課程,體現該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的先進性、模塊化、復合性、工程性和創新性;提出了在課程教學中要發揮在線教學、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作用;明確了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主要在培養單位集中學習,設置的校企聯合課程、案例課程以及職業素養課程(詳見表2),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授課,可在校內或企業開展。

表2 校企聯合課、案例課設置一覽表
將“實踐教學”改為“專業實踐”,并實行學分制。原培養方案,無論是材料工程還是化學工程專業,對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都不具備實施條件,導致學生在專業實踐后并未掌握知識點。最新培養方案對碩士階段專業實踐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將專業實踐教學與課程學習相銜接,校內實踐與現場實踐相結合,專業實踐與論文工作相結合。具有2 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6 個月,不具有2 年企業工作經歷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1 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可結合自身工作崗位任務開展。專業實踐需指定企業導師,且需明確實踐成果,如產品開發、工藝優化等,學院根據學生提交的總結報告進行考核,按規定完成要求的獲得6 學分。
新版方案強調建立以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能力培養為導向,由校內教師與行企專家共同組成的導師組指導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前的成果形式多樣,可以是與課題相關的學術論文、專利、與本學科相關的研究生競賽獲獎等(詳見表3)。明確了學位論文一般應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可以采用產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時間不少于1 年。

表3 畢業成果要求
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以及在行業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擔負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應以此為目標制訂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增設了研究方向;設置了體現先進性、模塊化、復合性、工程性和創新性的課程體系;增加了專業實踐教學方案,并實行學分制;制定了形式多樣的畢業成果,豐富了畢業論文的形式,為其他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
上述具體模式應用于江蘇科技大學材料與化工的研究生培養,其實施過程的預期結果:通過系統的前期指導式培養使學生掌握新能源材料、有機化學等學科的知識背景,同時,具備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有限元模擬分析能力、資料收集和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通過后期導師監督及自我督促,促使研究生在前期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通過自行鉆研,形成自己的理解,培養創新思想并確立課題創新點。通過材料與化工專業型碩士的培養工作,有效建立起材料與化工方向的學科建設梯隊,并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最后,總結和分析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在材料與化學工程專業方向上的試點結果,并形成可推廣應用的培養模式。